A. 哪些物权因混同而消失
你好,混同是有关债的概念,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一人,致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添附是关于物权的概念,主要适用于所有权,添附主要有混合、附合、加工三种方式。
B. 《物权法》上的混同与《合同法》上的混同有何区别
主要在结果上,
合同法上的混同造成了债权和债务的消灭。
物权法上的混同则会造成新的物权人的产生,接着可能导致新的债权债务的产生。
C. 物权行为的理论产生资料
物权行为理论肇始于德国普通法时期的普通法学。其创始人为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学者萨维尼。19世纪初,萨维尼在讲学时发表了其关于物权行为最初理论。他关于物权行为独立性的主张是通过观察行人向乞丐的施舍而获得的。他说:当某人向乞丐赠与一枚硬币时,正当原因(经由交付而使硬币所有权发生移转的意图)与交付同时发生。此时,除所有权的移转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事实,在某人与乞丐之间,既不存在先前的契约,亦不存在任何债权债务关系。纯粹的、唯一存在的事实上的交付即使所有权发生转移。据此,萨维尼断言,“所有权的移转并不以债权契约为必要,交付表达了所有权让与的合意,是一真正的契约,一个物权法上的物权契约”。
1840年,萨维尼出版了当时被称颂为“巨著”的《当代罗马法体系》一书,在书中,他进一步对物权契约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的阐述:
“私法上的契约存在于一切法律制度中,无论在何种法律制度里它们都是最重要的法的形式。首先是在债法中,它们是债产生最基本的源泉。这些契约人们称之为债务契约。此外在物权法中同样存在着,并且其运用有如债权法中那般广泛。例如,交付具有契约概念的全部特征,是一个真正的契约。它包括双方当事人现实地移转占有与所有权的意思表示……,纵使仅仅该意思表示本身尚不足完全地移转所有权,在此之外还必须加上占有的现实取得这一外在行为,但这些均不足以否认其本质是契约……。可是,在所有的事例中,该行为的契约本质大抵被人们遗忘,而未予注意,原因在于那些行为里伴随着债权契约,无法将其于债权契约区分开来。比如一幢房屋买卖,人们习惯上想到的是它是债的买卖,这完全正确;可人们忘记了随之而来的交付也是一个契约,而且是一个与买卖契约全然不同的契约。由于这一契约与买卖契约不当的混同,又由于不存在债权契约而迳行交付的情形甚为稀少,故而人们对之未能仔细地理解与很好地探究。在诸如向乞食者施舍的场合里,包含着真正的契约,既存在着让与和受领的意思合致,然而在这里却不存在任何债权。 1、物权变动意思的独立:物权行为与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亦即物权行为的“独立性”。
在动产交易中,动产的交付经常是买受人交易目的实现的标志。依照法国民法,标的物所有权从买卖契约成立时发生转移,交付不过是债务履行的一种方式,是债权关系所发生的结果,交付行为包含于债权关系之中,交付行为所表达的“转移占有以及受领占有”的意思,已被债权关系所记载和包容。
2、物权变动不受其原因行为效力的制约:物权行为之“抽象原则”亦即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交付是一个真正的契约,一个完整的法律行为,作为这一法律行为要素的意思表示即表现为交付的合意。但此一法律行为与彼一法律行为(债权行为)的关系如何?依照萨维尼的理论,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并非毫无关系,后者为前者的原因。
3、物权变动的意思必须依能够客观认定的方式加以确认: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
物权行为理论的阐释者指出,“因为在交付中当事人要作设立、依转、变更、废止物权的意思表示,根据物权具有公示性的特点,那么创设、变更、废止物权的意思表示必须具备其形式要件。
D. 物权的混同,例如甲在其房屋上为乙设定抵押权,后来乙购买了该栋房屋取得其所有权,则所有权与抵押权同归
乙购买该栋房屋取得其所有权之前应该是考虑过抵押权消灭问题的,乙既然决意购买说明其利益并未受损。抵押权消灭并不意味着债权消灭,甲仍然应当偿还所欠债务,只是乙在申请强制执行时需要寻找其他可执行物。
E. 请问物权混同与债权混同区别是
物权混同与债权混同区别简单来说就是
债权混同就是同一类型的混同,也就是债内权之间的混同;容物权混同不仅仅是一个类型,物权混同也可能导致所有权和债权的混同,两者之间的性质不一样。
理论上如下:
合同法上的债权混同造成了债权和债务的消灭。
物权法上的物权混同则会造成新的物权人的产生,接着可能导致新的债权债务的产生。
F. 司法考试民法中引起物权的消灭的原因有哪些
物权消灭,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或因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不复存在。它可以分为物权的绝对消灭与相对消灭。绝对消灭指物权客体灭失,不可能于该物之上再存在一个物权。相对消灭指物权移转,一主体物权消灭,另一主体则对该物享有物权。
(1)因法律行为而消灭,指因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而消灭物权的情形。其方式包括抛弃、合同和撤销权之行使。其中,抛弃主要指为消灭物权所为之单独行为。在这些情形中,物权权利人应向登记机关进行消灭物权的意思表示并办理涂销登记,否则,不发生物权消灭的效力。
(2)因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消灭。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标的物消灭,此时应依社会观念判断标的物是否消灭。二是因法定期间之完成而消灭,如抵押权因主债权的消灭而消灭。三是混同,即同一物的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归属一人。但如物权之存续于所有人或所有人以外的物权人本人或第三人有法律上利益时,物权并不因此而消灭。一般情况下,因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致使物权消灭时,无须进行登记。
(1)混同。物权消灭原因的混同,是指两个无并存必要的物权同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这时的混同虽然表现为权利的混同,但实际上却是权利与义务的混同。物权混同时,对混同的效力有不同的主张:两物权混同时,其中一物权被他物权吸收而消灭;由于同一物上所有权或他物权的同时存在,或定限物权与以其为标的其他定限物权同时存在,并无不可,且其在不动产登记上有一定效力,因此,物权不因混同而消灭;两物权混同时,原则上其中一物权消灭,但该物权对本人或第三人有利害关系时不消灭。
(2)抛弃。抛弃是指权利人不将其物权移转于他人而使其物权归于消灭。抛弃是单独行为。抛弃物权,应有意思表示。
(3)标的物灭失,是物权消灭的当然原因。
(4)因法定原因而消灭。例如,采矿权因法定原因而被撤销。
(5)法定期间之经过
(6)他人因时效取得物权而使原物权消灭。因时效完成而取得所有权的,不仅原所有权消灭,而且存在于该标的物上的其他物权也消灭。因时效完成而取得其他物权的,原存在于该标的物上的不能相容的同种物权也消灭。
(7)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消灭。担保物权以所担保的债权存在为前提,因此,所担保的债权消灭时,担保物权也消灭。应注意,最高额抵押权在其存续期限未届满前,并不因其所担保的债权额为零而消灭。
G. 物权因混同而消灭的例外
例如《担保法解释》第77条规定的例外,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
H. 求教一个关于物权混同的问题
1,权利质权的标的是权利而不是动产,质权的标的有权利和动产
2,本例子中说的是抵押权,而不是质权
3,这个例子已经很明确了,甲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给乙,之后甲如果又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乙,那么乙取得使用权,此时发生混同,所以乙的抵押权消灭…这是通常的规定
4,但是本例子中,乙的抵押权被作为标的,将他的抵押权抵押给丙,此时甲转让给乙后,如果发生混同,乙的抵押权消灭会导致丙的抵押权随之消灭,所以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此时不能混同,乙对自己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享有抵押权,从而保护丙的抵押权的标的之存在
5,所以一般情况下,发生混同,但损害第三人利益时,不混同
I. 关于物权中的混同原则
首先担保物权分抵押、质押、留置。
房屋为不动产,在我国法律上只能版设置抵押权权。不动产的抵押已登记为法定生效要件。先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后登记的。
甲与乙如果先登记的,其抵押权优先于丙。
如果甲同时享有房屋所有权和与乙的担保物权,相对后登记的丙就享有优先受偿权。
即假设房屋1000万,乙的担保物权为700万,丙的为700万。则房屋拍卖后的1000万要优先清偿前一个担保物权700万,剩下的300万偿还给丙。丙剩余的400万债权转化为普通债权,只能向原债务人追偿。
丙在债务无法清偿时当然可主张拍卖房屋。当然甲如果不想房屋拍卖也可直接偿还丙可对房屋主张的400万。
如在不同部门(如房产局和土地局)同一天登记的,可视为同一顺序,同等受偿。一人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