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品牌價值評估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1) 提供品牌的聲譽。品牌經過評估,告訴人們自己的品牌值多少錢,以此可以顯示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的顯赫地位。配以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樹立企業,展示企業實力。
2) 激勵公司員工,增強品牌凝聚力。通過評估不但可以向外部宣傳品牌價值,更重要的是向公司內部員工傳達公司品牌發展的健康狀態,明確品牌長期發展的目標,激勵員工信心,從而增強品牌的向心力。
3) 品牌運營和資本運營的需要。將品牌從其他資產中分離出來,作為一項獨立的資產去投入甚至控股新的合資公司,此時需要評估品牌的價值。在與外商合資時,很多國內品牌未經評估(如潔花、孔雀、揚子、美加凈等)就以低廉的價格甚至無償讓渡給對方,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同樣,在與國內公司合資時,也不應忽略本公司的無形資產價值。另外在重組、改制、上市等過程中也應對無形資產作出評估。
4) 激勵投資者信心。通過品牌評估可以讓投資者對公司的價值較有正確的看法,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提高投資、融資的交易效率。在品牌特許經營、品牌許可使用、品牌質押貸款等經營活動中,品牌評估尤為重要。
5) 摸清家底,為經營者提供管理、決策依據。對各個品牌價值作出評估之後,有利於經營者對品牌評估作出明智的決策,合理分配資源,減少投資的浪費。
6) 在品牌轉讓、拍賣、連鎖加盟等交易情況下,也應該進行品牌資產價值評估。
Ⅱ 無形資產評估好處是什麼
1.利用無形資產質押貸款(如商標權、專利、版權、股權質押登記等質押貸款)、工商注冊、增資擴股、參資入股、股東以無形資產作價出資等、許可使用、轉讓、租賃承包、清算拍賣等;
2.提高品牌知名度,展示企業實力,增強凝聚力,品牌形象,展示企業實力;
3.企業利用無形資產的運作與國際標准接軌,進而打入國際市場;
4.保護知識產權的需要,為企業打假、侵權、訴訟提供索賠依據;
5.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日益重要,通過無形資產的評估,評估後可以完成本單位的清產核資,可以摸清家底,為經營者提供管理信息合理配置資源;
6.項目融資、合資合作、企業兼並、收購、吸引投資、用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招商引資,無形資產是對外招商引資的核心吸引力(如商業品牌、企業盈利能力、銷售系統、渠道,人才隊伍、研發能力等)。可運用無形資產進行捆綁式文化輸出。
無形資產的作用現在已逐步為不少企業所了解。但還有很多企業尚不甚了解,或者是有所了解尚未引起重視,這樣就有可能使企業資產受到損失。
搞清企業中存在的無形資產,在企業進行聯營、改制、合資等經濟活動時,對企業的無形資產進行正確的評定估價,可以提高企業的形象,增強企業的自信力,防止企業資產的流失。特別是在中外合作、合資時,可以防止國內資產的流失。
Ⅲ 公司上市辦理馳名商標有好處沒有比如無形資產和資產評估
有啊!可以幫助企業更快的上市!通過企業資產評估可以幫助企業上市前融資,可以質押版貸款等權!
以後准備上市的話,最好找證券業評估機構,收費也不高啊!免得以後重新復評啊!證券評估資質是財政部發的資質,全國都可以啊!資產評估一般都是當地財政局的發的資質啊!這是復評是指需要證券評估資質的評估公司復評啊!
Ⅳ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待遇好嗎
有個03年碩士畢業進去的朋友,他的待遇是:第一年2k多點,轉正後3k多點,現在已經三年多了,4k多一點,以上是工資加津貼補助之類的,如果有翻譯做,會多點零花錢。好處在於,單位團購經濟適用房,能省不少錢,有機會學習,充實自己。
一般情況:公務員的轉正前後的工資相差不會太大,轉正前沒有定級,總體會劃個基礎工資,大概有轉正後的80% ,定級後就按照級別、職務、崗位等幾項確定,這幾項總共加起來不多,就幾百塊錢的樣子,公務員的工資重點在補助之類。。
轉載: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中心(審協)待遇
我們單位跟審協是兄弟單位,我從8月開始,也是跟審協一起培訓的,審協的培訓是4個月,而我們可能就是3個月。
培訓的時候,很羨慕審協的同學,覺得他們的工作挺有意思,審專利申請,審完了還能在案子上蓋個人名章,小有權利呀。原來審協也有做專利分類的部門,從今年起劃歸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了,所以今年招聘的肯定都是做實審的。
先說培訓的4個月,沒有績效,只有基本工資,看過一位碩士的工資條,2,5k左右,博士的3k左右。從8月入職開始一個月內,他們發了種類非常齊全的文具,包括u盤,一條很好的毛毯,2百左右吧,900塊錢降溫補貼,這個不知道是2個月還是3個月的。每天吃飯基本不用花錢,因為中午10塊花不了,早餐也可以用的。晚上只要6:30以後打卡,就有工作餐,很多人都是6點吃飯,吃過以後再打卡,然後走人。
培訓結束,在導師帶領下開始做案子,據說普通的審查員一個月必須做8件以上的案子,每件500績效,上限不知道,好像12以上?以前是不設上限的。也就是說,績效保證每月4k以上,給我們講課的那位年輕老師一個月大致做11件(他還要做導師帶新同事,這個另有補貼,多少不知)。加上培訓後評級了,初級審查員也有津貼,基本工資也會漲
06年到審協的,我們那個培訓班上70多人,多來自清華,中科院,北大等,記得還有兩個哈工大的。北理北郵的可能因為畢業早,是前面培訓過的,前面還有兩期,博士也不少。
工作會比較累,這個工作,我不覺得它很枯燥,我是做數據深加工的,這個才叫枯燥呢。待遇暫時不是特別好吧,平時發的東西還是蠻多的。人才有一定流動性,聽說去年有一期30多個人已經走了7,8個,接受了知識產權局的培訓,考專利代理人資格非常容易了,有些人跳去了大的專利事務所。有的要生baby的姐妹為了輕松點就去做了分類,地位當然不如實審了,待遇倒是差不多的。估計專利開發公司過不了多久也要招聘吧,招聘做分類的?但是招聘人數可能就不如審協多了。
工作地點大致學院國際或者學知軒,咱們科學院06年有好幾個去了審協的,至少我就認識4個了,覺著挺羨慕的,後悔去年審協招聘為什麼不放在心上,培訓以後,我對這部分工作認識多了起來,以前不感興趣,現在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朝陽行業,小有壓力,薪水一般,可能會有十分成就感,看個人興趣,需要不斷學習,比如學法律,還有日語或者德語,誰讓日德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僅次於美國呢。但是放心,外國到中國來的專利申請,按專利法規定,應該由涉外專利代理機構代理,已經翻譯成中文了,所以,不會像知識產權局的公務員一樣,去過翻譯(不過人家公務員做翻譯是賺外快,審協的就不允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