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土地使用費市場價

土地使用費市場價

發布時間:2021-01-13 07:13:38

⑴ 2015年的土地價格是多少錢一畝

征地補償

1、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其他稅費

1、耕地佔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佔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房屋地上物補償標准

1、房屋補償標准

樓房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

搗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

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

平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

2、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

倉房每平方米補償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165元。

沼氣池每個補償4600元。

廁所每平方米補償190—300元。

豬雞舍每平方米補償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補償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補償180—330元。

磚石牆每延長米補償190元。

格柵每延長米補償450元。

大門樓每個補償2400元。

飲用水井每眼補償1000元。

農家排灌水井每眼補償15000元。

排灌大井每眼補償3萬元。

排水管每延長米補償80—150元。

電話移機補助費每戶200元。

有線電視遷移補助費每戶300元。

墳每座補償5000元。

3、異地安置補助費每戶2萬元。

徵佔林木補償標准

1、林木補償標准

⑴楊、柳、榆、槐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元;

4—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36000元;

14—2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0-800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32000元。

⑵柞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0—30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44000—6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24000元。

⑶紅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20000—31000元;

21—40年平均每畝補償56000—62000元;

41—70年平均每畝補償1680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26000元。

⑷落葉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50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00—250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0—13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後林木補償標准

一般林木

幼齡林平均每株補償35-65元;

中齡林平均每株補償220—300元;

成熟林平均每株補償350元。

3、森林植被恢復費

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苗圃地每畝120000元;

未成林每畝86600元;

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每畝63360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每畝76670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畝50000元;

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每畝43340元。

4、林業設計費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復費總和的3%收取。

果樹補償標准

1、蘋果樹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150-2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300-4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600-18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900元。

2、梨樹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45-12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150-30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1900-2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200元。

3、桃樹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45-9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150-28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350-68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280元。

4、葡萄樹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30-5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40-15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150-33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90元。

5、棗樹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30-8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50-12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520-13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680元。

6杏樹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45-18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200-3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50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980元

7、板栗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45-95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190-21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50-16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860元。

8雜果樹

培育期平均每株補償25-50元;

初果期平均每株補償80-130元;

盛果期平均每株補償130-2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40元。

電力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1、低壓線路改移每公里補償30000元;線路加高木桿平均每根1000元,砼桿平均每根1500元。

2、高壓線路改移每公里補償47000元;線路加高砼單桿平均每根60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

3、高壓線路加高:砼單桿平均每根55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砼A桿平均每基10000元,鐵塔平均每基10萬元。

4、高壓線路加高:砼雙桿平均每基2萬元,鐵塔平均每基20萬元。

郵電通訊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1、電話線路

木桿平均每根1000-2000元;

砼桿平均每根1500-3000元。

2、架空光纜

木桿平均每根500元;

砼桿平均每根1000元;

光纜每米50-150元。

3、地下電纜

電纜、光纜每米100-200元。

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採取工程修復和補償相結合的原則,按成本價適當補償。

1、農村小型水庫

水庫水面每畝補償19000元;

水庫水面每畝補償16000元;

水庫荒灘每畝補償300元。

2、農田灌溉水利設施

小型閘門每個補償15000-20000元;

排灌乾渠堤壩每延長米補償80元。

廠礦企事業單位動遷補償標准

國有和集體所有制的廠礦企事業單位的動遷,考慮實際損失給予適當的補償。辦公用房參照民房動遷標准;廠房等生產設施按重置折舊計算,適當考慮停工搬遷損失費用。

施工運輸道路補償標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鄉村運輸道路,施工期間由施工單位負責維修養護,工程竣工後按補償標准由各市組織修復。鄉村道路視取料難易、路面寬度情況,每公里補償20-35萬元。

鄉村道路每公里補償9萬元。

鄉村道路每公里補償4萬元

鄉村道路和田間作業道補償標准

考慮農民群眾生產和生活需要,確需修建的鄉村道路連接線和田間作業道,按補償標准由各市組織實施。

村道路連接線每公里補償12萬元。

鄉村道路連接線、田間作業道每公里補償8萬元

征地及動遷不可預見費

按簽訂的征地和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總費用的5%計算。不可預見費由建設單位負責使用,主要用於因工程設計變更引發的擴大征地和地上附著物動遷的補償;

工程設計時沒有發現,征地動遷協議中沒有列入的不可預見的地下構造物動遷補償;因國家政策性調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災害等不可預見項目的補償。涉及征地的不可預見項目,由省交通廳和省國土資源廳共同核定。

各市動遷辦公室管理費

按省市簽訂的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的總費用的3%計提。

各市動遷辦公室為臨時性機構,主要負責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拆遷地上、地下附著物和地方協調工作。市動遷辦公室應嚴格按有關規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高速公路佔地賠償——林地補償費計算方法

一、苗圃地補償費計算方法

苗圃地補償費=該苗圃前三年年平均產值苗圃地面積補償倍數

註:補償系數=臨時佔地為每年2.5--5倍;永久佔用為10--25倍。

二、國有其它林地補償費計算方法

其他林地補償費=所在鄉農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林地面積林種補償系數

三、集體其它林地永久佔地補償費計算方法

集體其他林地永久佔地補償費=所在鄉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林地面積補償倍數

四、集體其它林地臨時佔地補償費計算方法

集體其他林地臨時佔地補償費=所在鄉旱田地前三年年平均產值林地面積補償倍數(佔用期一年為1.5-3倍,

佔用期二年為5倍)

對拆遷特困戶和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的房屋,由拆遷人按以下規定給予照顧:

1、對拆遷持有有效《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的住戶,其拆遷貨幣補償款低於5.5萬元的,按5.5萬元給予貨幣補償。

2、對拆遷持有有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的住戶中的殘疾人,其持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標明殘疾標准

程度為一級、二級的聽力、語言、肢體殘疾的和標明視力、智力、精神殘疾的,在第一條的基礎上,再給予補助1萬元照顧。

對於特殊情況參照有關規定,依照現行當地物價市場,由省市主管部門舉行聽證會,與業主協商處理。

經濟建設是民生工程,要徵得人民理解與支持,掀起全民建設家園的氛圍,不得強制進行,若有對群眾有威脅,恐嚇甚者暴力行為,直接追究負責官員責任。

⑵ 購買土地使用權中發生的費用交契稅嗎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是指下列行為: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
第三條 契稅稅率為3-5%。
契稅的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幅度內按照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24號)第四條規定,契稅的計稅依據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為成交價格。」
不同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其契稅計稅依據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關契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4]134號)進一步明確了不同情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契稅計稅價格問題。
1、以協議方式出讓的,其契稅計稅價格為成交價格。成交價格包括土地出讓金、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征地管理費、市政建設配套費等承受者應支付的貨幣、實物、無形資產及其他經濟利益。
「市政建設配套費」是指規劃、建設等部門收取的用地配套費、城市道路、橋涵、公共交通設施等市政公用設施工程配套費、城市環境衛生和園林綠化費、城市排水工程建設費、消防設施建設費、人防設施易地建設費、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城市商業網點建設費和城市教育網點建設費等,同時還包括公共電力建設配套費、城市自來水建設使用費、供熱工程建設費、管道燃氣設施安裝費等,也就是通常所稱的"大配套費用".
沒有成交價格或者成交價格明顯偏低的,徵收機關可依次按下列兩種方式確定:
(1)評估價格:由政府批准設立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根據相同地段、同類房地產進行綜合評定,並經當地稅務機關確認的價格。
(2)土地基準地價:在沒有評估價格的情況下,參照縣以上人民政府公示的土地基準地價,計算契稅計稅價格。具體計算方法為:以總徵用面積而非出讓面積與單位基準地價相乘,得出契稅計稅價格。因為總徵用面積含部分預留道路面積,如果所徵用土地緊靠道路,其相同出讓面積的正常價值通常高於非靠道路的情形。
2、以競價方式出讓的,其契稅計稅價格,「一般」應確定為競價的成交價格,土地出讓金、市政建設配套費以及各種補償費用應包括在內。對競價方式,有三點須特別引起注意:
一是徵收機關在確認計稅依據時應根據拍賣成交確認書所列示的成交價款所包括的具體項目具體分析。如有的拍賣成交確認書是整體打包拍賣,成交價格中包含政府所有應收的費用,而有的則僅包括國土部門收取的費用,沒有包括城市規劃部門和建設監管部門收取的費用,如市政建設配套費等。競價的計稅依據主要是:土地出讓金+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等+市政建設配套費+其他經營服務性費用(主要包括拍賣傭金、土地評估費、土地測繪技術服務費、公告費、服務費等費用)。
二是如何正確理解「一般」的含義。大凡競價出讓,首先需要對該宗土地使用權參照當地基準地價結合系數修正等進行技術性評估,然後再行拍賣,起拍價是在評估價格的基礎上,正常拍賣價不會低於評估價,因此確定為競價的成交價格。但是對於比較偏遠鄉鎮、村原零星國有土地使用權另行處置,如果採用公開競價的方式進行處理,有時競價可能遠低於基準地價,甚至低於協議出讓的價格。這時如果也採用競價的成交價計稅,顯然有違稅收的公平原則,(如上述按協議出讓方式則按不低於基準地價計稅)因此不能按照競價的成交價計稅,應按照評估價或基準地價計稅。
三是對於以其他公開競價方式,如採取摘牌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契稅計稅價格一般應為拍賣價格(也要看具體拍賣成交確認書的金額項目構成,進行適當調整)加土地承受者支付原土地使用權單位或土地實際使用者的費用,再另加其他相關經營服務性費用。
(二)國有、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
契稅計稅依據為合同確定的成交價格以及由承受方實際支付的超出合同的全部價款,包括承受者應支付的貨幣、實物、無形資產或者其他經濟利益。
1、通常情況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契稅計稅價格。實際工作中按照合同成交價、評估價、土地剩餘使用年限的攤余基準地價孰高原則確定。
2、拍賣價格明顯偏低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的計稅價格。如法院拍賣債務人的土地使用權以及銀行處理到期債權抵押的土地使用權等情況,由於強勢一方的介入,加之拍賣操作不夠規范,其拍賣價格通常大大低於正常的市場價格,大大低於基準地價。在這種情況下,契稅的計稅依據就不能按照財稅[2004]134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中「競價的『一般』應確定為競價成交價格」的規定進行處理,而應根據「成交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並且無正當理由的」,由徵收機關採用正常的市場價格、評估價格、土地剩餘使用年限的攤余基準地價核定徵收。
3、沒有成交價格或成交價格明顯偏低而又沒有評估價格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其計稅價格應按不低於土地剩餘使用年限的攤余基準地價計稅。目前,稅收徵收機關尚沒有建立委託評估機制,不可能做到對每一筆具體業務進行委託評估,況且委託評估的費用怎樣解決也沒有明確規定,實行委託評估不現實。而土地使用權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其價值隨使用年限的減少逐漸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應按所轉讓土地剩餘使用年限的攤余基準地價計稅。
(三)先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又改為出讓的計稅依據
先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後經批准改為出讓方式取得該土地使用權的,應依法繳納契稅,其計稅依據為應補繳的土地出讓金和其他出讓費用,也就是本次辦理土地使用權手續,應向國土資源部門所交納的所有費用之和。其他出讓費用包括土地管理費、土地登記費等。
(四)以其他方式承受土地使用權
1、土地使用權交換。契稅計稅價格為所交換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的差額,由多交付貨幣、實物或者無形資產、其他經濟利益的一方繳納契稅。當然也適用成交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並且無正當理由的,由徵收機關採用評估價格、基準地價或者正常的市場價格核定徵收的規定。
2、土地使用權贈與和視同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的情形。《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細則》規定,以土地權屬作價投資、入股;以土地權屬抵債;以獲獎方式承受土地權屬;以預購方式或者預付集資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權屬視同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屬轉移,應按照規定依法繳納契稅。徵收機關採用查賬徵收徵收,或者採用合同價格,或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的市場價格、評估價格或基準地價、土地剩餘使用年限的攤余基準地價等方式確定契稅計稅價格核定徵收。
望採納謝謝

⑶ 一般土地交易要交哪些稅費

一般土地交易都需要繳納契稅和印花稅,但土地交易的環節不同,稅種也不同,具體分類如下:

1、新征耕地環節需要繳納耕地佔用稅、契稅、印花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單位或者個人,為耕地佔用稅的納稅人。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耕地面積為計稅依據。

2、土地出讓環節需要契稅和印花稅。在我國境內轉移土地,按成交價格的3%繳納。對承受國有土地使用權應支付的土地出讓金應徵收契稅。

3、土地轉讓環節需要繳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增值稅、所得稅、印花稅和契稅。凡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以轉讓土地使用權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按5%稅率計算繳納。

(3)土地使用費市場價擴展閱讀

土地交易後的使用用於投資所需繳納的稅種

1、免徵收營業稅。以土地使用權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是可以不徵收營業稅。

2、土地增值稅。對於以土地作價入股進行投資,將房地產轉讓的行為暫時免徵收土地增值稅。對於以土地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聯營的,凡所投資、聯營的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的行為是不適用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的規定。

3、企業所得稅。企業以土地使用權進行對外投資,計入應稅所得。

4、契稅。以土地權屬作價投資、入股的,由產權承受方繳納契稅。

5、印花稅。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兩項的合計金額大於原已貼花資金的,增加的部分需要交納萬分之五的印花稅。

⑷ 土地評估費的收費標準是多少

2018土地評估收費標准

土地評估收費標準是土地價格總額在100以下(含100)收費4%,在101~200之間,收費3%,在201~1000之間,收費2%,在1001~2000之間,收費1.5%,在2001~5000之間,收費0.8%,在5001~10000之間,收費0.4%,在10000以上收費0.1%。

然後分別按土地價格檔次計算收費額,各檔次收費額累計之和為收費總額。為土地使用權抵押而進行土地價格評估,按上述標準的50%收費,最低收費標准300元。清產核資中的土地價格評估,按上述標準的30%收費,最低收費標准300元。

(4)土地使用費市場價擴展閱讀:

土地評估方法

1、市場比較法,市場比較法是土地估價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估價方法之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基本估價方法。

2、收益還原法,收益還原法又稱收益法、收益資本化法、地租資本化法等。是將待估土地未來正常年純收益,以一定的土地還原利率還原,以此估算帶估土地價格的方法。

3、成本逼近法,成本逼近法是以開發土地所耗費的各項客觀費用之和為主要依據,在加上一定的利潤、利息、應繳納的稅金和土地增值收益來確定土地的價格的方法。

4、剩餘法,剩餘法又稱假設開發法,是在預計開發完成後不動產正常交易價格的基礎上,扣除預計的正常開發成本及有關專業費用、利息、利潤和稅收等,以價格余額來估算帶估土地價格的方法。

5、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是通過待估宗地地價影響因素的分析,對各城鎮已公布的同類用途同級土地基準地價進行修正,估算待估宗地客觀價格方法。


參考資料:網路:土地價格評估費

⑸ 用成本法評估土地價格時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否應計入成本

可以計入成本

⑹ 土地成交價款和土地購置費的區別是什麼

1、土地成交價來款是交自易活動的合同價款,而土地購置費才是實際支付的費用。土地購置費增加了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最終形成建設用地的企業相關費用,和分期支付的土地購置費用的實際發生額。

2、兩者的統計口徑不同。

本年土地成交價款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進行土地使用權交易活動的最終金額。

土地購置費指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費用。

(6)土地使用費市場價擴展閱讀:

土地成交價款:

(1)在土地一級市場,是指土地最後的劃撥款、「招拍掛」價格和出讓價;

(2)在土地二級市場是指土地轉讓、出租、抵押等最後確定的合同價格。

土地購置費包括:

(1)通過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土地補償費、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償費及土地徵收管理費等;

(2)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出讓金;

(3)通過「招、拍、掛」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資金。以劃撥和「招拍掛」方式取得土地所支付的資金在房地產項目竣工後計入新增固定資產,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所有權所支付的出讓金不計入新增固定資產。土地購置費按當期實際發生額計入投資。土地購置費為分期付款的,應分期計入房地產開發投資。

⑺ 土地使用權交易價格總額1200萬元 土地使用權交易服務費是多少

4%

⑻ 土地使用權續期 補繳地價怎麼算

土地補地價計算方法一般有三種。具體公式如下:

1、土地使用者改變土地用途、容積率、建築高度等城市規劃限制條件,需要向國家補交的地價的計算公式為:補地價=改變後的地價-改變前的地價。

2、如果改變容積率,樓面地價不變,補地價的計算公式為:補地價=原樓面地價×(現容積率-原容積率)

3、如果容積率及樓面地價都有所變化,補地價的計算公式為:補地價=現樓面地價×現容積率-原樓面地價×原容積率。

一、如果土地使用權到期後,需要怎麼續期,怎麼收費?

房屋產權有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的期限為永久,而土地使用權根據有關法規為40、50年或70年不等,到期後可重新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土地使用權。

1、允許延長土地使用權期限。可以由房屋業主聯名提出,補交土地出讓金,這個價格應該低於同類的土地出讓金的價格,類似於成本價和市場價的差額。至於再次申請的期限,不應該超過30年。

2、國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築物,對業主進行補償。用類似拆遷安置的辦法解決。通過調查了解第一種方法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房子根本就住不到70年就會拆遷。

按照新頒布的《物權法》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

經批准予以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合同,並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雖申請續期但依照前款規定未獲批準的,土地使用權由國家無償收回。

70年產權房和40年產權房的價格無法直接換算,主要還看房子位置、配套等綜合因素,如果40年產權房,在稀缺地段,也是可以很高價格的。

二、土地使用權到期續期的步驟:

(1)、續期申請的提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提出續期申請,這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1條第1款前段對土地使用權續期規定的前提條件。

(2)、續期申請的審批,土地使用者提出續期申請後,土地管理部門應在合理期限內,盡快作出答復,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外,均應予以批准。

(3)、續期的性質土地使用權的續期與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同其性質,也就是說土地使用權的續期也是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其少有不同之處在於,對於土地使用權的續期申請,出讓人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外,應予以批准,但對於土地使用權出讓申請,出讓人並無此等義務。

土地證續期費用交到哪裡?

1、土地證續期費用應該交到土地和房管部門,咨詢當地土地和房管部門就會知道你所在地的具體的續期費用。

2、《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續期的,應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3、土地使用權期滿,商品房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請續期。商品房土地證需要續期的,應當依照相關規定重新簽訂合同,支付商品房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登記。

(8)土地使用費市場價擴展閱讀: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後的續期流程:

(1)續期申請的提出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提出續期申請,這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1條第1款前段對土地使用權續期規定的前提條件。

(2)續期申請的審批

土地使用者提出續期申請後,土地管理部門應在合理期限內,盡快作出答復,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外,均應予以批准。

(3)續期的性質

土地使用權的續期與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同其性質,也就是說土地使用權的續期也是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其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對於土地使用權的續期申請,出讓人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外,應予以批准,但對於土地使用權出讓申請,出讓人並無此等義務。

⑼ 商品房的價格和國有土地的使用

商品房價格=購買土地價+建安成本+建設前期費用+稅費+管理費用+利潤
商品房價格是開發商(賣房的人)自己定的,與政府無關.就象你有頭牛要賣一樣,賣什麼價由你來訂,但能否賣出去則是看市場情況了.開發商開發的房子就是商品,所以叫商品房,價格當然由他訂了.
前面是房價構成公式,由於各地的地價、建安成本、前期費用和市場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各地房價就有差別了。
地價是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國家賣的是土地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使用權是有期限的,一般住宅只賣給你70年,地價就是70年的價格了。地價是當地政府定的,現在多是拍賣方式,誰出的價高就給誰了。
建安成本就是建房工程隊要的錢。這有定額可以算的。
前期費用有:設計、勘探、土地三通一平等費用。
稅費:指交給國家的稅和費用了。
管理費用有:工程監理費用、開發商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利潤:就是開發商賺的了。
現土地出讓期限為:住宅70年、商業50年、旅遊40年,國家有規定的。你要取得土地有兩種方式:一是從政府買;二是從別人手上轉過來。
開發房產的程序大致為:
1、取得土地,有土地使用權證;
2、土地報規劃審批,取得用地規劃許可證。
3、根據用地規劃許可證設計方案;
4、將設計方案報規劃局批;取得規劃許可證。
5、勘探,土地三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和土地平整。
6、施工設計。
7、施工圖審核。
8、施工報建。有消防、環保、人防等到8個部門審批。
9、工程發包,即將工程發給工程隊,辦理施工許可證。
10、現在可以開工建了。
11、建設工程管理
12、賣房(辦預售證)
13、驗收(到多少部門報建就由多少個部門驗收)
14、交稅
15、辦房產證和分戶土地證
16、稅務局稅務清算
大致就是如此了。

⑽ 開發商的土地成本怎麼算

房地產成本的組成

1、土地費用 土地費用包括城鎮土地出讓金,土地徵用費或拆遷安置補償費。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土地方式有三種:協議出讓,招標出讓,拍賣出讓。目前基本以後兩種方式為主。隨著國家對土地宏觀管理政策趨緊,通過拍賣方式獲得開發用地成為大多數開發商獲取開發用地的有效方式。目前在我國城鎮商品房住宅價格構成中,土地費用約佔20%,並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2、前期工程費前期工程費主要指房屋開發的前期規劃,設計費,可行性研究費,地質勘查費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開發費用。他在整個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相對較低,一般不會超過6%。

3、建築安裝工程費建築安裝工程廢紙房屋建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建築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費用等,又被稱為房屋建築安裝造價。他在整個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相對較大。從我國目前情況看,約占整個成本的40%左右。

4、市政公共設施費用 市政公共設施費用包含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兩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費主要指道路,自來水,污水,電力,電信,綠化等的建設費用。公公配套設施建設費用指在建設用地內建設的為居民提供配套服務的各種非營利性的公用設施(如學校,幼兒園,醫院,派出所等)和各種營利性的配套設施(如糧店,菜市場等商業網點)等所發生的費用。他同時還包括一些諸如煤氣調壓站,變電室,自行車棚等室外工程。在房地產開發成本構成中,該項目所佔比例較大,我國一般在20%~30%左右。

5、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主要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為組織和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費用,它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差旅費,辦公費,保險費,職工教育費,養老保險費等。在整個成本構成所佔比例很小,一般不會超過2%。

6、貸款利息 房地產因開發周期長,需要投資數額大,因此必須藉助銀行的信貸資金,在開發經營過程中通過借貸籌集資金而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利息也成為開發成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的大小與所開發項目的大小,融資額度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所以占成本構成比例相對不穩定。

7、稅費 稅費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稅收,與房地產開發建設有關的稅收包括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有稅,土地增值稅,兩稅一費(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契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等;另一部分是行政性費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取的費用,項目繁多且不規范。包括諸如征地管理費,商品房交易管理費,大市政配套費,人防費,煤氣水電增容費,開發管理費等。在我國目前房地產開發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較大,一般在15%~25%左右。

8、其他費用 其他費用主要指不能列入前七項的所有費用。它主要包括銷售廣告費,各種不可預見費等,在成本構成中一般不會超過10%。

資料拓展

土地成本,包括土地使用權取得費及土地開發費,應與建築費提取折舊費,而不能將土地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攤入管理費用。這樣,在土地使用到期時,產權人才能夠重新購置同等效用的房地產進行再生產。

(資料來源:網路:土地成本)

閱讀全文

與土地使用費市場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