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法經營票據到哪裡舉報
工商管理部門 或者12315 消費者協會
2. 什麼是票據犯罪,票據犯罪如何處罰
票據犯罪是指以偽造、變造、詐騙及其他方法侵犯票據管理,破壞金融秩序,情節嚴重,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新刑法中涉及票據的金融犯罪即票據犯罪有四個罪名,分別是:第177條「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第188條「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第189條「票據業務瀆職罪」、第194條「金融票證詐騙罪」。
票據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103條規定:「有下列票據欺詐行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變造票據的;(二)故意使用偽造、變造的票據的;(三)簽發空頭支票或者故意簽發與其預留的本名簽名式樣或者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財物的;(四)簽發無可靠資金來源的匯票、本票,騙取資金的;(五)匯票、本票的出票人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的;(六)冒用他人的票據,或者故意使用過期或者作廢的票據,騙取財物的;(七)付款人同出票人、持票人惡意串通,實施前六項所列行為之一的。」《票據法》第105條規定:「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在票據業務中玩忽職守,對違反本法規定的票據予以承兌、付款或者保證的,給予處分;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外省購買到假冒產品沒有票據怎麼投訴
1.千萬不要自認倒霉
遇到這種情況您不要著急,可攜帶假冒商品及有關票據,到國家技術監督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反映,請他們調查處理,幫助你追回損失的貨款。如果是懷疑自己購買了假冒商品,那就要先請上述兩個部門的有關專家或真品生產廠家幫助鑒別,確定是假冒商品後再作處理。如果當地已成立了消費者協會,消費者也可直接向消費者協會反映,請他們幫助鑒定、調查,使制售假冒商品的行為及時得到制止。總之,消費者如果發覺自己購買了假冒商品,一定不要自認倒霉,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這樣就可以使假冒商品沒有立足之地,既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也維護了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
2.一定要保留好相關證據
我們如果買到假冒偽劣商品之後,一定要記住,保留好相關證據非常重要,這關繫到我們的合法權益能不能得到維護。
一般來說,我們要保留的證據原件包括購物發票、小票、商品實物等,如有必要,最好考慮寫一份書面的經過材料。
即比如購買的是食品的話,我們要提供所購食品的發票或購物憑證,在發票或購物憑證上,應寫明食品名稱、數量、金額、食品經營企業名稱、個體工商戶或字型大小名稱或印章、購買食品時間;提供食品的外包裝,必要時應提供食品樣品、或其它認定假冒偽劣食品的相關證據等等。
3.您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此外,您還可以要求懲罰性賠償,消費者對生產或銷售假冒偽劣問題主張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依據,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對有欺詐行為的消費糾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雙倍賠償的權利。對生產或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十倍賠償的權利。
4. 應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和在接受服務時,當自已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服務單項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時,可以通過如下途徑解決: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部門申述;4、向工商部門「12315」申訴;5、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6、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消費者也可直接拔打工商部門的「12315」電話或直接到工商所和工商局申訴、舉報,工商部門接到消費者申訴、舉報後,都會「急消費者所急、想消費者所想、幫消費者幫」去務實解決難題,採取「投訴一到、馬上立案、立即出動、現場調解」的工作原則。但消費者申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訴方;有具體的申訴請求、事實和依據,必須有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並在一定的期限內;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如果不是管轄范圍,工商部門會告知消費者到其他部門投訴。
5..怎麼投訴,即購買了假冒偽劣商品應該投訴誰?
當購買了假冒偽劣商品、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一般都認為是誰的產品就應該找誰、就應該投訴誰。但有時我們會買到沒有生產廠家的商品,那就只能以出售該商品的單位為投訴對象。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因商品缺陷造成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民法通則》和其他有關法律也有類似規定。這就是說,當購買了假冒偽劣商品時,既可以生產者為投訴對象。也可以銷售者為投訴對象,或者以二者為共同的投訴對象。
6.如果投訴不能解決問題,又該怎麼辦?
假冒偽劣產品,法律規定賦予的索賠權利和賠償額,是具有強制力的,廠家和商家依家必須承擔違法生產和銷售的責任。然而,通過消委會投訴途徑維權,只能在《消法》賦予消委會「調解」的職能下進行,調解是建立在消費者、經營者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的進行的,不具有強制力,如果廠家或商家堅決不願意按法律賠償,消委會唯有終止調解,或向媒體披露有關的違法經營行為。消費者一定要按法律主張賠償的,可進一步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予以解決---以上答案由家律網整理提供
4. 票據欺詐罪的刑事責任有哪些
票據欺詐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徵所謂票據欺詐罪,是指違反票據法的有關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進行票據欺詐活動,破壞金融秩序,數額較大的行為。
票據欺詐罪的構成特徵主要是:
①犯罪客體。不但侵犯了國家、單位或個人的財產利益,最主要的是侵犯了票據管理制度並由此破壞了金融秩序。
②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各種票據欺詐行為。根據《懲治金融犯罪的決定》第12條規定,構成票據欺詐罪的客觀情形是:
.明知是偽造、變造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明知是作廢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冒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的;.簽發空頭支票或者與其預留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財物的;.匯票、本票的出票人簽發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的。
此外,根據《懲治金融犯罪的決定》第12條第2款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的,也構成本罪。
構成本罪的,在客觀上還必須是騙取「數額較大」的財物或其等值的服務,如果數額不是較大,行為人不構成本罪。
③犯罪主體。單位和自然人都可以構成本罪。作為自然人犯本罪的,為一般主體。
④犯罪主觀方面。為直接故意且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之目的。間接故意因不具有目的性,不構成本罪,過失亦不構成本罪。
票據欺詐罪的刑事責任根據《懲治金融犯罪的決定》第12條規定,票據欺詐罪的刑事責任是:
進行金融票據詐騙活現,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按上述法定刑規定處罰。
5. 票據糾紛如何舉證
� 一、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持票人有責任提供訴爭票據。該票據的出票、承兌、交付、背書轉讓涉嫌欺詐、偷盜、脅迫、恐嚇、暴力等非法行為的,持票人對持票的合法性應當負責舉證。中國票據網提示:在受讓銀行承兌匯票時,一定要基於對價原則合法取得票據,從而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二、票據債務人對與其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持票人提出抗辯,持票人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已經履行了約定義務。 三、付款人或承兌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產的,持票人因行使追索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應當提供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宣告破產裁定書或者能夠證明付款人或承兌人破產的其他證明。 四、持票人非經背書轉讓,而以繼承、公司合並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票據的,持票人應依法舉證,證明其票據權利。比如持票人以繼承方式合法取得票據的,可以按《繼承法》及《公證條例》進行遺囑公證,並以公證機關依法出具的公證書舉證其享有票據權利。
6. 12135可以投訴非法經營嗎
12135可以投訴非法經營,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在本行政區域內;
2、有明確被內訴方;
3、有具容體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
4、投訴人應當是消費爭議利害關系人;
5、未超出投訴期限;
6、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
7、消費者投訴時應填寫真實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和被申訴方的真實全稱,地址和電話號碼。
(6)非法票據投訴擴展閱讀
投訴須知
1、按照中央有關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已將原工商12315、原質檢12365、原食葯12331、原價監12358、原知識產權12330熱線整合為12315熱線及全國12315平台。投訴人可以通過本平台就消費者權益爭議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
2、為確保工作順暢、業務延續、過渡平穩,在統一的投訴舉報處理辦法出台前,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等現行有效的規定處理投訴。
3、本平台接收的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產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向市場監管部門請求解決該爭議的行為。
7. 老話題:倒賣票據屬於非法經營罪嗎
您好,有很多爭議的。
從司法實踐看,認為買賣銀行承兌匯票屬中介業務,不構成非法經營罪的主要理由是:1、買賣行為未「違反國家規定」。我國《票據法》規定,票據是依法可以轉讓的一種權利憑證。票據買賣本質上是收取對價轉讓票據權利,目前沒有任何國家規定禁止此類行為。2、買賣行為不屬於相關規定中的「票據貼現」。銀行貼現使票據退出流通領域,但票據買賣未改變票據的流通性。3、買賣行為不應認定為「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支付結算辦法》規定:「銀行是支付結算和資金清算的中介機構。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其他單位不得作為中介機構經營支付結算業務。」但該《辦法》要求的支付結算是資金清算,票據買賣參與的是票據行為的中間環節,未到結算環節。
8. 不合規票據處罰
以不合規票據入管理費用,所得稅前是不可以扣除的。你們在申報繳納所得稅時,自行調整就可以了。
如果你們自己申報繳納沒有調整,被查出,那就要補繳所得稅,並交滯納金。如果達到偷稅的條件,將按偷稅處理。
如果發票是假發票,所得稅前不得扣除相應費用,同時可能會被處以一定金額的罰款。
9. 非法為他人貼現票據能否定罪
我國《刑法》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個人或單位非法為他人提供票據貼現服務而收取費用,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而刑法對「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的規定中卻未將此類行為規定為犯罪,其他章節中也未規定,因此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此類行為就不能以犯罪論處。
10. 杭州非法票據案對其他企業部門的影響有哪些
滬上「包裝戶」的集體關門謝客,導火線是百里外的杭州破獲涉案金額900億的非法票據貼現案,案件中落網的窩點「大頭」是一家名為「潤銀」的「投資管理」公司。 本報從杭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關系處獲得的消息稱,杭州公安7月10日對31個票據貼現窩點統一行動,共抓獲涉案人員254餘人,凍結涉案賬戶4個、資金1.6億余元,查扣用於貼現的承兌匯票107份、票面金額9.4億余元以及大量用於開展非法票據貼現業務的賬冊資料等憑證,初步核查涉案非法經營額達900餘億元。 坊間有消息稱,此次的打擊重點正是潤銀,因警方在數月前偵辦一起金融詐騙案的過程中就已經發現互聯網上招攬非法銀票貼現信息,從而盯上了潤銀。 本報另從當地某接觸過潤銀的人士處獲悉,杭州警方整個行動中凍結的資金絕大部分都是潤銀的,此外還有一批作案用銀票復印件、公章。他透露,潤銀老闆林崗「歐洲杯」期間人在歐洲,剛回杭州召集公司高管開會當日就被逮個正著,一起被抓的高管有45名。 而讓上海整個地下票據行業皆人心惶惶的是,潤銀的總部並非設在杭州,而是上海。潤銀在杭州只有財務部、業務部和同業部,上海才是中心,北京、南京、深圳均有分公司。 據浙江媒體披露,當地經偵在6月已查清,潤銀在蕭山的獨立部門從2007年就開始經營銀票貼現業務,最近該公司每天非法貼現金額在3億元至5億元。 該媒體並稱,單是潤銀一家的非法票據業務涉案金額就有800多億元。「一旦對這批涉案票據追究起來,會有更多窩點、各家銀行蹚進渾水,上海肯定有不少。」上述人士稱。 規范?洗牌? 對於地下票據交易市場的危害,杭州警方表示,部分人反復循環開票、倒買倒賣、貼現賺取息差,導致銀行存、貸規模被無限放大,使政府和監管部門對金融形勢造成誤判,不利於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的運用,嚴重擾亂了國家的金融秩序,對經濟和社會安全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然而,上述接近潤銀的人士卻表示,落網的林崗實際已經有逐步向規范操作靠攏的意圖。事實上,在民間金融的很多領域,出現了不少公司從灰色地帶起家,做大後逐漸規范「洗白」。 另據某銀行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票據營業部研究人士向本報表示,監管打擊灰色票據的方式有待商榷。他認為,那些「偽造」(票據本身是假的)、「變造」(票據內容塗改)票據者應以嚴打,但僅是幫助中小企業虛構貿易背景者,懲治力度可酌情減輕。 在他看來,監管不宜以管理信貸的思路來管理貨幣市場。既然票據在實際簽發中已經被默認為信貸,那未經承兌的變現實際是進入二級市場,而浙江的中小企業也已經適應了「光貼」融資方式。 杭州警方表示,《刑法修正案(七)》對此類「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規定」已作了規定,因此可依法對非法從事承兌匯票貼現的行為予以嚴打。 快報:杭州票據案最新進展 繼8月17日,檢察院表示因證據不足,撤銷公安機關對杭州900億票據案的正式起訴後,包括杭州公安機關在內的各地公安機關經偵部門進一步收集了相關證據,並在本月29日前陸續向檢察院再次提出上訴,此次上訴有效期達2個月。 截至目前,百融網暫未獲悉檢察院方面有關此案件的任何回應。對於檢察院的後續回應以及案件的進一步消息,中國百姓金融網將密切進行追蹤報道。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