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員工起訴公司不繳納公積金案件 如何調節和解撤訴
您好!住房公積金不是國家強制繳交的,繳交還是不繳交住房公積金由用人單位自主決定。員工起訴公司不繳交住房公積金,人民法院根本就不可能受理,哪裡來的調解和撤訴之說呢?謝謝閱讀!
2. 起訴,對方要求分割住房公積金,請問這個法院會怎麼判
起訴離婚,對方要求分割住房公積金,是完全合理的要求,因為住房公積金屬於共同財產,離婚時應當分割。
正常情況下,法院會判決公積金,在哪一方名下的,屬於哪一方所有,對方按照公積金的一半補償給相應的數額其他財產。
3. 離婚案中是怎樣處理公積金的
您好,
住房公積金的本質屬性是工資性,屬於工資收入的一部分。單位按照規定比例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實質是給職工增加了部分住房工資。離婚案件中,分割住房公積金是經常會涉及到的一個問題。由於公積金本身的特性和其支取權能的限制性,使得分割公積金與分割其他財產有所區別。一、住房公積金的性質及在婚姻家庭中的財產歸屬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國家在取消了福利實物分房以後,為建立新的城鎮住房制度,形成穩定的住房資金來源,促進住房資金的積累、周轉和政策性抵押貸款制度的建立,轉換住房分配機制,提高職工解決自住房的能力等而在全國建立和推廣的一種新制度,是與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福利機制之一。
根據我國公積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在職工工作期間,以職工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資為計算基數,由職工個人和所在單位按照職工個人工資和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逐月歸集,作為職工個人住房基金,專戶儲存、統一管理、專項使用。
從本質上來說,住房公積金仍然算是一種福利,由原來的一次性福利分房改為現在逐月歸集的個人、集體、國家共同承擔的一種福利轉化形式,其本質屬性是一種住房的長期儲蓄,由國家設置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在職工家庭購買、建造自住住房及家庭自住住房大修理時向有關部門申請使用。
作為儲蓄,住房公積金屬於職工的工資收入的一部分,是國家以住房公積金的形式給職工增加的住房工資,屬於職工個人所有。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住房公積金是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第三條規定: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於職工個人所有。
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釋二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屬夫妻共同財產。
也就是說,儲存在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的公積金為未「實際取得」,但無疑是夫妻一方或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應當取得」的夫妻共同財產。
既然公積金屬於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那麼在離婚案件中是可以進行分割的。只是分割時應當先嚴格分清時間上是取得於婚前還是婚後,只有婚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住房公積金才能分割。
二、住房公積金在離婚案件中的法律性質
1、夫妻離婚不是可以提取公積金的法定理由。
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五條:住房公積金應當用於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根據上述規定,可知住房公積金是政策性的專項資金,只能專款專用。即動用公積金,必須是用於購買房屋或者對已購房屋進行重大維修等情形。如果不存在這些情節,只能待職工退休、調動時一次性提出。至於夫妻離婚,並不是可以提取公積金的法定理由。
2、強制執行公積金與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不相符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對公積金的歸集、所有、運作、管理、提取、使用作了明確規定,其目的是使住房公積金制度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以利於住房公積金的積累、周轉和政策性住房抵押貸款制度的建立,是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取消職工福利分房後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解決職工住房問題的重要舉措。可見,條例明確住房公積金不應成為強制執行的標的物。
民法通則對所有權的權能進行了分解——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從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不難看出,公積金雖屬於個人所有,但部分權能卻受到了限制,並不同於一般的人民幣存款。如果有符合提取公積金的法定條件的情況發生,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提取公積金,法院可以要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此時協助執行。
最高法院關於在審理和執行民事、經濟糾紛案件時不得查封、凍結和扣劃社會保險基金的通知明確規定:各地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民事、經濟糾紛案件時,不得查封、凍結或扣劃社會保險基金。結合這個規定可以得出結論,住房公積金和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基金同屬於社會保障資金範疇,不具強制執行性。
三、住房公積金在離婚案件中的處理思路
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時,應一方請求依法分割另一方名下但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公積金,符合婚姻法規定。只是,在處理涉及公積金的案件時,不僅要符合婚姻法的規定,還應考慮到條例規定及目的。故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應只對公積金的歸屬作出判決(或調解),而不宜對支取時間作出限定才比較妥善。
審判實踐中,對於住房公積金的處理,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對於當事人雙方都尚存有住房補貼或者公積金的,計算出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各自尚存的資金總額及各人分割得到的公積金數額,考慮到雙方各自名下的公積金數額不均等和住房公積金的提取需要一定的條件,可以考慮由一方給予另一方合理的差價補償,使雙方所得資金相當。
4. 社保和住房公積金屬於法院勞動爭議案件的受理么
法院勞動爭議案件的受理的前提是必須經過勞動部門仲裁的案件。不直接受理!
5.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有哪些處罰
對違反《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行為的處罰:
【行政法規】《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62號,2002年3月24日修訂)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責任事項
1.立案責任:通過投訴、舉報、檢查,發現涉嫌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違法行為,予以審查後,上報立案申請,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立案決定。
2.調查取證責任:對審批立案的案件由中心指定案件辦案部門及人員組織調查取證,按照行政執法相關規定進行調查、製作筆錄、收集證據。
3.審理責任:對案件調查報告、調查取證的相關資料進行審理,對案件違法事實、證據、執法程序、法律適用、處罰種類和幅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等方面進行審查,提出處理意見。
4.告知責任: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製作並送達《行政處罰先行告知書》,告知違法事實、處罰依據及享有的陳述、申辯及聽證的權利。對符合聽證規定的,製作並送達《行政處罰聽證會通知書》。
5.決定責任: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製作並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重大處罰應當進行集體討論。
6.執行責任:依照生效的行政處罰決定,自覺履行或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7.其它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6. 請問法院對強制執行公積金問題有無專門的法律規定
我國法律目前尚無明確的規定,加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列》對住房公積金的用途、提取等設定了一系列的限制條件,給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住房公積金帶來了諸多法律障礙,實踐中操作也不盡相同,亟需通過立法或者出台相關司法解釋予以完善。
一、住房公積金可執行性的法理基礎
司法實踐中對於住房公積金能否被強制執行主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住房公積金具有很強的人身屬性和專用性,不能被強制執行,另一種意見認為住房公積金屬於公民的個人合法收入,可以被強制執行。
1、住房公積金屬於公民的個人收入,可以成為強制執行的標的物。《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3條規定:「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於職工個人所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1條第2項也明確規定住房公積金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住房公積金屬於公民的個人財產。因此,住房公積金本質上仍屬於個人收入,只是其提取、使用受到限制。
2、住房公積金不屬於執行豁免范疇。所謂執行豁免是指在民事執行過程中,出於對被執行人基本人權的保護,以及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由債務人享有的在一定財產和時間范圍內免受強制執行的權利。它是為保護被執行人的基本人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設計,豁免的財產范圍僅限於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權利。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對於執行豁免財產的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住房公積金並不包含在上述規定的豁免財產范圍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及其他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也無住房公積金豁免執行的相關條款,因此住房公積金理應屬於可供強制執行的財產范圍。
二、住房公積金可執行性的現實障礙
雖然住房公積金在理論上可以被強制執行,但現行的公積金立法卻給法院的執行工作帶來了不少障礙。1、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扣劃協助對象限於金融機構和收入發放單位,但公積金管理部門並非金融機構也不是收入發放單位。由於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其為扣劃協助對象,大多數地方的公積金管理部門據此認為自身沒有協助法院執行義務,並以此為由拒絕法院的扣劃要求。2、住房公積金提取的條件不充分。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住房公積金應當用於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四條還專門規定了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的六種情形,包括:(1)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2)離休、退休的;(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4)出境定居的;(5)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導致在實踐中,有的地方公積金管理部門因此規定只有達到提取條件後方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只有住房消費類的案件才可以扣劃;有的規定在離婚析產執行案件中,公積金作為夫妻共有財產可以扣劃。這已成為司法實踐中制約公積金強制執行的最主要障礙。
三、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應具備的條件
司法實踐中,部分法官認為只要當事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上有餘額就可以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可取的,住房公積金與公民的個人存款有本質上的區別,它是職工及其單位按規定繳納的長期住房儲備金,具有生存保障的「生活必需品」性質,因此在執行上應該有嚴格的限制性條件並區別不同情形具體分析。
(一)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應遵循的原則。1、以窮盡執行為原則。要求法院在強制執行住房公積金時必須已經窮盡一切強制執行措施,即只有在被執行人無金錢給付能力,也沒有查找到被執行人有便於執行的其他財產時,才能執行被執行人的住房公積金。否則,法院執行住房公積金將會成為一些當事人通過虛構債務來惡意套取公積金的工具。2、以適度執行為原則。要求對被執行人的執行必須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在執行目的與執行措施之間、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利益之間保持合理的平衡。這與《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中規定的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是相契合的。
(二)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的分類條件。1、因購買、建造、大修、租賃住房等產生的債務糾紛以及因離婚糾紛需要強制執行住房公積金的,應無條件納入強制執行的范疇。2、因侵權、普通借貸等糾紛而引發住房公積金強制執行的,則應在滿足以下條件時方能強制執行:(1)申請執行人因該債務生活陷入困境;(2)被執行人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3)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7. 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勞動糾紛是否有仲裁時效或訴訟時效的限制
1、用人單位應該按照法律規定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但是勞動者不能通過勞動仲裁的方式要求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肥和住房公積金,而應該分別向主管的部門投訴,要求主管部門(勞動部門和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向單位徵收。這不受60日時效的限制。
2、以前很多仲裁機構受理勞動者要求單位交納社會保險費的仲裁,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法院是不受理了,因為應該請求勞動行政部門解決。法院即使判了也難以執行。
具體可以看一下《因欠繳社會保險費發生的爭議不屬於勞動爭議》中的有關觀點。
8. 住房公積金糾紛屬於勞動爭議范圍嗎
在實際操作中,目前大部分勞動仲裁委均未將公積金爭議納入受案范圍,員工只能通過向公積金中心投訴等手段進行自我救助。
公積金繳納如不合法,在公積金條例里是有相應的救濟措施的,條例三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又規定:「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這說明條例實際上是通過行政手段對公積金繳納進行救濟的,並沒有賦於勞動者可以將住房公積金作為一項民事權利(或勞動爭議內容)向仲裁機關或人民法院提起仲裁或民事訴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