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認為調解糾紛什麼最重要
調解糾紛的話,最重要的就是要達到雙方都能滿意的那種程度,就是雙方的利益最大化。
『貳』 什麼成語比喻大的糾紛
軒然大波_成語解釋
【拼音】:xuān rán dà bō
【釋義】:軒然:波濤高高湧起回的樣子答。高高湧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出處】: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例句】:沒想到這么點小事竟然引起這樣一場~。
『叄』 形容 爭議的成語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各抒己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互為犄角、分庭抗禮、大相徑庭、與虎謀皮、孤掌難鳴.
『肆』 形容糾紛的成語
盎盂相擊 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只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面情形講,此後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為,無所涉於父母。」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出處:《莊子·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播弄是非 挑撥是非。是非:糾紛,口舌。
出處:《兩晉演義》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處心積慮,徐圖報復。」
解紛排難 指為人調解糾紛或排除危難。
聚眾滋事 聚集一幫人到處惹事,製造糾紛。
排患解紛 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同「排難解紛」。
排難解紛 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
平地風波 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人我是非 是非:爭執,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害關系和糾紛。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痴愛,風霜雨雪。」
善罷干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善罷甘休 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是非口舌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息事寧人 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出處:《後漢書·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
兄弟鬩牆 鬩:爭斗。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部爭斗。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軒然大波 軒然:波濤高高湧起的樣子。高高湧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出處: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尋事生非 形容有意製造事端,引起糾紛。
冷鍋里爆豆 比喻本已平息的糾紛,口舌等忽然又發作起來。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三回:「牆上這詩,因為本縣老爺抄去,疊成案卷,怕一時要查起來,冷鍋里爆豆,沒敢去掉。」
清官難斷家務事 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難論斷家庭糾紛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內部的事,外人很難搞清楚。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清官能斷家務事 俗語。表示家族糾紛情況復雜,外人沒法斷定誰是誰非。
出處:曹樹厚《好夢成真記》第六十九章:「人們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哈,這次我做到了清官能斷家務事。」
是非只為多開口 糾紛爭端都是說話太多引起的。
『伍』 及時,就地解決調解民間糾紛的意義是什麼
和平發展
『陸』 用一個詞語形容:好好地了潔糾紛少,不鬧下去。
息事寧人
[xī shì níng rén]
[釋義] 息:平息;寧:使安定。 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褒義
『柒』 鄰里糾紛調解名言警句
安全格言警句大全
1.千忙萬忙,安全不忘。
2.制度不全,事故難免。
3.技術天天練,事故日日防。
4.福自安全來,禍從違章生。
5.上班一走神,事故敲你門。
6.在崗一分鍾,安全六十秒。
7.漫漫人生路,安全第一步。
8.班前一杯酒,事故在招手。
9.違章一閃念,事故一瞬間。
10.作業防護好,安全跟著跑。
11.寧繞百步遠,不搶一步險。
12.繩子斷在細處,事故出在松處。
13.麻痹大意一時,痛苦後悔一生。
14.不怕千日無患,就怕一日不防。
15.上班不要想其他,事故專找馬大哈。
16.兩紀一化護身符,平平安安才是福。
17.家庭幸福心裡裝,不踩紅線不違章。
18.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
19.人身安全千萬天,事故就在一瞬間。
20.安全生產勿僥幸,違章蠻干要人命。
21.多一份安全預想,少一份事故威脅。
22.快刀不磨要生綉,安全不抓出紕漏。
23.鐵路連著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24.簡化作業省一時,貪小失大苦一世。
25.安全紅線不能碰,違章違紀不留情。
26.絆人的樁不在高,違章的事不在校
27.寒霜專打無根草,事故愛找偷懶人。
28.你對違章講人情,事故對你不留情。
29.生命沒有回頭路,事故沒有後悔葯。
30.事故隱患猛似虎,安全生產大如天。
31.一站二看三通過,人身安全牢記祝
32.自控互控加他控,勞動安全不失控。
33.人身安全要謹防,車輛下面莫乘涼。
34.勞保用品穿戴好,遇險可把生命保。
35.消防通道似血管,堵了通道全癱瘓。
36.小小煙頭隱患大,疏忽大意釀成災。
37.危險因素一件件,件件排除莫小看。
38.嚴格執標保安全,親人盼你平安歸。
39.千條路、萬條路,走好安全這條路。
40.一日安全一日新,天天安全值萬金。
41.紅線管理高壓線,切莫靠近防「觸電」。
42.責任心是安全之魂,標准化是安全之本。
43.與其事後痛哭流涕,不如事前遵章守紀。
44.人的生命一生一次,重視安全一生一世。
45.分分秒秒遵章守紀,列列輛輛安全暢通。
46.一處隱患釀成事故,一次違章葬送幸福。
47.他「亡羊」我「補牢」,不吃塹也長智。
48.小洞不補大洞難堵,小患不防大患難當。
49.寧做安全「平凡人」,莫當違章「英雄漢」。
50.遵章守紀一絲不苟,落實標准一點不差。
51.遠離事故「高壓線」,珍愛安全「生命線」。
52.安全需要「白加黑」,管理必須「五加二」。
53.車在軌上行是幸福路,人在軌上走是危險路。
http://www.oh100.com/a/201205/86302.html
54.安全「警鍾」要長鳴,安全「紅線」要遠離。
55.愚者以流血換取教訓,智者以教訓制止流血。
56.執標不走樣,安全有保障;上班不違章,下班吃飯香。
57.心中記安全,腦中裝安全,口中講安全,行動保安全。
58.遵章不含糊,作業無事故;工作雖辛苦,家庭仍幸福。
59.跟著感覺走,事故牽你手;跟著規章走,安全永長久。
60.上班多一份責任,下班少一份擔心;作業多一點認真,安全少一點隱患
『捌』 比喻不好惹的人或容易引起糾紛的事是什麼成語
橫行霸道 [héng xíng bà dào]
[釋義] 橫行:行動蠻橫仗勢做壞事;霸道:蠻不講理。依仗權勢為非作歹。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播弄是非】:挑撥是非。是非:糾紛,口舌。【平地風波】: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平地生波】: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清官難斷家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內部糾紛情況復雜,外人沒法斷定誰是誰非。
【清官難斷家務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難論斷家庭糾紛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內部的事,外人很難搞清楚。
【清官能斷家務事】:俗語。表示家族糾紛情況復雜,只有更公正的官吏才有可能斷定誰是誰非。
【人我是非】:是非:爭執,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害關系和糾紛。
【善罷甘休】: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鬧。
【善罷干休】: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是非口舌】: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是非只為多開口】:糾紛爭端都是說話太多引起的。
【五里雲霧】:令人迷惑的糾紛或混亂,迷離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息事寧人】: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兄弟鬩牆】:鬩:爭斗。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部爭斗。
【軒然大波】:軒然:波濤高高湧起的樣子。高高湧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尋事生非】:形容有意製造事端,引起糾紛。
『玖』 搬弄是非引起糾紛詞語
盎盂相擊 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只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面情形講,此後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為,無所涉於父母。」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出處:《莊子·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播弄是非 挑撥是非。是非:糾紛,口舌。
出處:《兩晉演義》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處心積慮,徐圖報復。」
解紛排難 指為人調解糾紛或排除危難。
聚眾滋事 聚集一幫人到處惹事,製造糾紛。
排患解紛 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同「排難解紛」。
排難解紛 原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糾紛。今指調停雙方爭執。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
平地風波 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人我是非 是非:爭執,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害關系和糾紛。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痴愛,風霜雨雪。」
善罷干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善罷甘休 輕易地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是非口舌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息事寧人 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出處:《後漢書·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
兄弟鬩牆 鬩:爭斗。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部爭斗。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軒然大波 軒然:波濤高高湧起的樣子。高高湧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出處: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尋事生非 形容有意製造事端,引起糾紛。
冷鍋里爆豆 比喻本已平息的糾紛,口舌等忽然又發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