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屋實際使用人與業主不一致物業費誰承擔
經物業公司上門催收後發現,此房屋已被業主出租給他人,而房屋承租人以其向業內主支付的房租中包含容有物業費為由,拒絕向物業公司交納物業費。業主與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從其約定,業主負連帶交納責任」的規定,即使業主與房屋實際使用人明確約定物業服務費用的承擔,但不能以此對抗第三人物業服務公司,亦應由業主與房屋實際使用人對物業服務費用的交納承擔連帶責任。
2. 如何處理被拆遷人房屋所有人與實際使用人不
拆遷時,
被拆遷人房屋所有人與實際使用人不一致,
原則上以產權證上實際產權人為補償對象。
如果有證據證明,實際產權人是實際使用人,因合法事由而非即時辦理產權變更的,應該以實際使用人為補償對象。
3. 房屋所有權人和實際居住人不是同一人,賠償責任由誰承擔
民事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是過錯原則。即誰有過錯誰承擔責任,漏水是由於兒媳忘記關水龍頭,過錯很明確,侵權責任由兒子和兒媳來付是肯定的。母親雖是房屋的所有權人,但在水淹鄰居事件中並無過錯,在侵權責任人有能力賠償的情況下,房屋的所有權人不應承擔責任。
4. 房屋實際使用人有沒有權提執行異議
如果房屋實際使用人是以租賃的形式取得實際使用權的話,那麼根據房屋出賣不破租賃的法律規定,租客可以繼續承租,直至租賃合同到期。如果房東對此提出異議,需要對租客進行補償。
如果房屋實際使用人是通過其他渠道取得,沒有向房屋產權人支付報酬的話,這種情況下屬於無償佔用,不能對房屋產權人行使權力提出異議。
5. 房子的實際使用人能否是產權人
以產權證上的人為准 使用不認為是產權證 產權證上是誰 誰就是產權人
6. 房屋承租人和實際使用人不一致時,可以共同作為被告嗎
可以作為共同被告起訴,房屋承租人是房屋租賃合同義務人,實際使用人是合同履行人。
7. 被拆遷人房屋所有人與實際使用人不一致如何處理
1、由於權屬存有爭議的房屋屬於產權不明確的房屋,應當由徵收部門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政府同意後作出補償決定。搬遷前,徵收部門應當就被搬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並且將徵收補償資金辦理提存或者提供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安置用房、周轉用房後方可實施徵收。
2、法律依據:國務院令第590號,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3、新《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4條對「被拆遷人」規定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但本案的復雜之處在於,當時動遷就房屋所有人與使用人的不一致,經協商達成了按維持原狀處理的有關安置協議。法院認為這些協議並不違反有關動遷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亦確系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依據《民法通則》第55條的規定認定有效,是正確的。
4、但現因改為貨幣安置方式,對會計師事務所無疑應按被拆遷人的法律關系予以費用安置,而對與某財政局已達成的保留房屋所有權人名的協議關系則應按合同變更或解除的法律規定,重新協商解決。因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通過訴訟解決,法院可按有關拆遷安置、補償等的民事糾紛立案審理。
8. 房屋被他人無權佔有並使用的,如何要求侵權人返還房屋
您好,根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版求返還原物。」權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第三十七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因此,您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排除妨害,返還無權佔有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