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輸液劑量配製
題目不難,不過樓主沒說清除,答案有很多
0.125*2 =0.25 兩支量
0.25 / 12.5 = 0.02 每毫升量
0.17 / 0.02 = 8.5 0.17需要8.5毫升
2. 靜脈輸液的輸液技巧
靜脈輸液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常規護理技術操作,雖看似簡單,卻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當不僅能有效減輕病患的疼痛感,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糾紛。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實踐中,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立足崗位特點,現總結了幾點技巧。
如何配製液體
配製液體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葯液,防止發生輸液反應。
如何排氣
在靜脈輸液中,如何才能達到快速排氣的目的呢?排氣時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輸液管在手中盤好順提往上舉,使莫菲氏滴管倒轉向上打開輸液管調節器,觀察液體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處時關緊調節器,隨即放下手中輸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氣自動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後,再打開調節器使液體成滴狀流下而不能成線狀,因成線狀壓力大,可將莫菲氏滴管上部氣體壓入下段管而形成較多氣泡;當葯液從針頭流出時,可將調節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關緊,達到排氣目的。
如何選血管
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逐漸進針,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綳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
小兒頭皮——靜脈逆行輸液法通常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多採用向心端逆行靜脈穿刺,但長期輸液患兒因血管破壞較多,短時間不能恢復,如再用穿刺過的血管輸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內壓力增大,液體可通過原針眼向組織間隙滲透造成局部腫脹,有些葯物如滲到皮下可導致組織壞死,給患兒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因小兒頭皮靜脈呈網狀分流且無靜脈瓣,逆行輸液速度不會減慢。
確定進針角度
靜脈穿刺傳統的進針角度為15°~30°,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增大針頭與皮膚之間的進針角度更易穿刺,且由於角度大,通過真皮層的時間減少,可減輕進針引起的疼痛或達到無痛。劉素芬[2]等也通過力學分析和實踐證明以45°或接近45°角進針容易且省力,不會出現皮膚隨進針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現象。
如何控制滴速
輸液過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發生變化,根據臨床實踐發現有以下原因:(1)由於開始穿刺時針頭斜面與血管壁相貼,當時滴速不快,輸液中因患者體位變化使針頭斜面離開血管壁,結果自行變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輸液器,常出現滴速調節器失控。一般根據葯物理化性質和治療要求調節滴速,輸入對血管刺激較強葯物應適當減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適合治療要求又盡量減少葯物刺激對血管的損害,使患者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和相對舒適感受中輸液。絕大多數患者輸液時希望盡快滴完,特別是臨近吃飯或需大小便時其心情更迫切,此時患者常自行或請求工作人員將滴速調快,為避免發生意外,工作人員需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滴速加快會使循環血容量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心肺負擔加重,易導致心衰和肺水腫等結果,從而達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更換液體技巧
更換液體時如液體瓶內加入其他葯物,其壓力與大氣壓接近或大於大氣壓,應先瓶口向上,插輸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氣後再倒掛在輸液加上。這樣可避免液體由通氣管流出減少葯物治療量而影響治療。掌握更換液體技巧,可避免造成葯物浪費和預防滴管內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氣進入靜脈,給患者造成空氣栓塞的隱患。
拔針的技巧
根據經驗發現:最佳拔針時間是在滴壺內液體滴完,輸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顯減慢或停止時。傳統拔針法 用棉簽按壓針眼處拔針,這種拔針方法的不足之處是:(1)會使針尖兩側對血管壁產生切割力,血管損傷可釋放致痛因子;(2)血管內膜損傷,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現血腫,不利於下次穿刺。
無痛拔針法 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只留壓針眼棉簽這一條膠布不分離,快速拔針後立即用大拇指順血管方向按壓兩個針眼。由於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不同,為了止血,血管針眼與皮膚針眼一樣需要得到有效按壓。按壓針眼切忌邊壓邊揉,反復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凝血機制好者連續按壓時間為2~3min,最佳按壓時間為3~6min;凝血機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葯物者需按壓15min以上。
加快患者康復
輸液環境過於肅穆與安靜難以分散患者對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緒緊張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輸液過程中可適當的分散患者對輸液部位的注意力,減少疼痛和寂寞,有利於患者康復。
心理護理
在操作過程中,有效的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比如在進針的時候做好心理准備,穿刺完以後給予鼓勵讓患者放鬆,拔針之後交代注意事項等。
3. 醫療糾紛,醫院輸液用錯葯造成病人昏迷,經搶救蘇醒過來了,醫院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承擔所有醫療搶救費用並給予一定的賠償,包括誤工費,陪護費,營養費,精神補償等等!
談法律責任不如和醫院坐下來好好談個合適價格。。。。
4. 患者從院外買葯到院內門診輸液,發生了醫療糾紛怎麼辦
不知道具體情況啊。。應寫清楚些,是出了什麼問題,用的什麼葯,輸液前醫院採取什麼措施了沒有?
一般患者自帶葯來輸液的最好不要用,出了事很難辦,即使是用前簽訂了協議書,再法庭上也很可能被視為無效協議。
5. 在病人靜脈輸液時,對所輸的葯物提出疑義時如何處理
可以停止輸液,所輸的葯液在病人面前用膠帶或小紙盒封存。打電話叫衛生局工作人員來或食品葯品監督局的人來處理。
6. 輸液用的生理鹽水的濃度為0.9%配製這種生理鹽水需要的鹽和水的質量成正比是對
500×0.9%=4.5
4.5÷2%=225
7. 靜脈輸液的問題
靜脈輸液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常規護理技術操作,雖看似簡靜脈輸液溶液單,卻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當不僅能有效減輕病患的疼痛感,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糾紛。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實踐中,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立足崗位特點,現總結了幾點技巧。
如何配製液體
配製液體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葯液,防止發生輸液反應。
如何排氣
在靜脈輸液中,如何才能達到快速排氣的目的呢?排氣時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輸液管在手中盤好順提往上舉,使莫菲氏滴管倒轉向上打開輸液管調節器,觀察液體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處時關緊調節器,隨即放下手中輸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氣自動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後,再打開調節器使液體成滴狀流下而不能成線狀,因成線狀壓力大,可將莫菲氏滴管上部氣體壓入下段管而形成較多氣泡;當葯液從針頭流出時,可將調節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關緊,達到排氣目的。
如何選血管
老年人——手足背靜脈輸液法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進針應採用快、穩、准及寧淺勿深法逐漸進針,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採用自然放鬆法,自然放鬆法明顯優於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綳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
無痛拔針法
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只留壓針眼棉簽這一條膠布不分離,快速拔針後立即用大拇指順血管方向按壓兩個針眼。由於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不同,為了止血,血管針眼與皮膚針眼一樣需要得到有效按壓。按壓針眼切忌邊壓邊揉,反復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凝血機制好者連續按壓時間為2~3min,最佳按壓時間為3~6min;凝血機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葯物者需按壓15min以上。
加快患者康復
輸液環境過於肅穆與安靜難以分散患者對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緒緊張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輸液過程中可適當的分散患者對輸液部位的注意力,減少疼痛和寂寞,有利於患者康復。
心理護理
在操作過程中,有效的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比如在進針的時候做好心理准備,穿刺完以後給予鼓勵讓患者放鬆,拔針之後交代注意事項等。
8. 輸液瓶中有瓶塞,你會怎麼辦請教教
輸液瓶的瓶塞的硫化時間為60s--120s,材質為丁基橡膠或溴化丁基橡膠等!!
9. 輸液時候的醫患糾紛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從你說的情況來看,醫生確實粗心大意,沒有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但你要證明給你造成了多大的損害,也很困難。建議找醫院協商,要求一定的補償。
10. 輸液時本應該用5支vc,結果護士給用了2支,另個護士發現後告訴我們,
孫彬(大連中心 遼寧大連 ) 【中圖分類】R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 ()31--01 【摘要】 嚴格執行核心制度,嚴守操作流程,恪守職業道德,就會遠離差錯事故。 【關鍵詞】 護士 臨床護理 差錯事故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差錯事故,輕的如發錯葯、打錯針、給錯葯物劑量,但沒給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後果,嚴重的如輸錯血、用錯葯造成病人器官損害甚至殘疾、死亡……面對一次次慘痛的教訓,我們不應該只有嘆氣、懊惱、自責,我們必須找到有效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的方法,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這已成為我們臨床護理工作中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臨床常見的護理差錯及原因 1.1 例:護士配葯時未查對生理鹽水的有效期,致使過期的生理鹽水輸入病人的體內。 原因:護士沒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臨床上80%的差錯事故是因為沒有嚴格執行查對引起的。許多護士沒有真正理解查對的意義,只是停留在表面,認為核查了,就是執行查對制度了,實際上查對的真正意義在於認真核查和保證正確兩方面。這方面的例子很多。 1.2 例:護士交時未檢查患者輸液部位,實際上當時輸液部位已經有液體滲出了,但護士未發現,等到發現時輸液側手臂已經腫脹的非常厲害了。 原因:護士沒有認真執行交制度 護士不明確交的目的和意義,沒有掌握交的內容。 1.3 例:患者經會診後應用肝素,肝素安瓶上標注U,醫囑為25mg肌注,護士不知道mg與U之間的關系,詢問後給肝素4ml肌注。 原因:護士知識的缺乏 護士對葯物知識了解太少,一是對葯品劑量不了解,二是對葯物的作用、副作用不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積極查找答案,盲目聽從他人建議,結果導致差錯事故的發生。 1.4 例:在為病人導尿時誤將雙氧水當成石蠟油,導致病人尿道灼傷。 原因:護士責任心不強,憑印象工作 臨床上大多數物品、葯品、器械都是固定位置放置的,並且強腐蝕性葯物有明顯的紅色標記。某些護士偷工減料,不認真核對,僅憑著印象去做,結果導致錯誤的發生。 1.5 例:患者發生病情變化未在護理記錄上及時據實記錄,當出現糾紛時缺少了有效的證據。 原因:護士法律意識淡薄 在法律上護理記錄和的病程記錄一樣作為一種證據,對法律官司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記錄不及時、不客觀、不真實,就會成為官司的突破點,導致官司敗訴。 1.6 例:腹部手術在關閉腹腔前巡迴護士未清點紗布數量,導致紗布遺留在腹腔,造成嚴重差錯事故的發生。 原因:沒有嚴格執行操作流程,簡化流程每一項操作流程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經過經驗、教訓積理而成的,每一步都是必要而不可少的,簡化了任何一步都可能成為一個漏洞,進而造成嚴重的差錯事故。
2 臨床常見差錯事故的預防措施 2.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任何操作、任何處置必需嚴格執行三查七對,不能缺少任何一點。執行醫囑時必須核對完全無誤後,方可簽全名和時間,有問題一定要核實清楚後再執行。除非搶救時可執行口頭醫囑,而且執行者必須重復口述一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搶救結束6小時以內據實補記。 2.2嚴格執行核心制度之交制度 護士必須嚴格掌握交制度的內容、目的、要求,時一定要提前上崗,清點物品,閱讀交本,了解病總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重點交接危重、搶救、昏迷、大手術、癱瘓病人的病情,包括生命體征、輸液、皮膚、各種引流管、特殊治療情況及各專科護理措施執行情況,交班期間發現的問題由交班者負責。 2.3組織各種形式的業務學習和培訓,提高護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 對常用的葯物一定要掌握劑量、用法、配置方法、適應症、葯物的作用、副作用。對不熟悉的葯物一定要虛心學習,認真查找葯物說明及電子說明書,找到理論依據,而不能盲目聽從他人意見。最好建議護士應該實行各科大輪轉,這樣既可增加他們的知識面,又能增加他們的閱歷,並且可避免閉門造車現象的發生。 2.4護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一個疏忽就可能葬送一個生命,甚至葬送一家人的性命。你既然選擇了護士這一職業,就背負著重大的責任,就要求你必須時時刻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做出有損病人利益的事情,做任何處置都要加強責任心,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2.5加強法律意識,時刻用法律來武裝自己 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尤其護理文書必須真實、客觀、及時、准確地記錄,嚴禁虛構、編造。 2.6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和操作常規,恪守服務職業道德 各種流程已經經過臨床考核、試驗,切實可行,必不可少。少一個步驟,就多了一個危險因素,就可能帶來一個事故。因此,做任何操作都必須嚴格按操作流程去做,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
3 結論臨床護士的工作是繁忙、緊張、忙碌的,但是大家事事小心,嚴格查對、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加強學習,加強責任心,以真實平和的態度面對工作,尋找問題的所在,解決問題,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差錯事故就會遠離我們。相信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病人會早日康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