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棄書捐劍 譯文
譯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後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展開
我來答有獎勵
貢霞棟雁
聊聊關注成為第6位粉絲
原文】
項籍①少時,學書不成,去②;學劍,又不成。項梁③怒之④。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學。
後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注釋
①項籍:項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棄學書)。③項梁:項羽的叔父。怒④之:意動用法(以之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畢。
譯文;
項籍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後來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學習下去。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籍則以蠻力拚斗,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用盡了。
2. 棄書捐劍是什麼意思
棄書捐劍, 項羽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寫字,只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可是略微懂得了一點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最終學完。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羽則用蠻力拚斗,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不足啊!
成語釋義
【漢語文字】棄書捐劍
【漢語拼音】qì shū juān jiàn
【詞語解釋】 比喻胸懷大志的人不屑於小事。
3. 陝西小伙捐贈古劍獲500元補償,聲稱「再也不上交」,他後來怎樣了
古代戰爭非常多,而且古代戰爭並不像現在這么科技化,那個時候拼的都是冷兵器,比如劍、弓箭等等,那個時候留下的兵器放到現在就是寶貝和古董。曾經有一個小夥子撿到了一把古代的青銅劍,經過專家鑒定之後定為無價之寶,後來他把這把古劍捐贈給了國家,但是只獲得了五百元的賠償,現在的他後悔當年的決定嗎?
這件事情之後,李磊收到了很多嘲笑,大家都說李磊放棄的是一個一夜暴富的機會。之後也有記者采訪李磊問他後不後悔,「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你還會把文物交給國家嗎」,李磊想了想說:「再也不會上交了」。
李磊的這種行為是值得嘉獎的,但是國家對於主動上交文物的嘉獎確實比較少了。這樣一來,如果以後也有別人撿到了文物,肯定也更加願意賣給別人而不是上交給國家。雖然私下的文物交易是違法的,但是足夠的利益之下總有人鋌而走險。
4. 項籍棄書捐劍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原文】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後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翻譯】項羽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寫字,只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可是略微懂得了一點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最終學完。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羽則用蠻力拚斗,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不足啊。
項羽年少時,學什麼都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因此,長大後雖然也有雄心壯志,但最終因缺乏真才實學而導致慘敗,這就告訴我們:不可因胸懷大志而不屑於小事,學習一定要堅持到底,持之以恆。
5. 文言文88篇棄書捐劍
原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後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翻譯
項羽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可是略微懂得了一點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最終學完。 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羽則用蠻力拚斗,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不足啊。
6. 棄書捐劍的道理 急.這故事給人的教訓是_______ 不是寓意
不要不屑於小事
7. 棄書捐劍的譯文是什麼
項籍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後來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學習下去。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籍則以蠻力拚斗,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用盡了。
8. 棄書捐劍猜三個數字幾
9. 棄書捐劍文言文翻譯
翻譯:
項羽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
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兵法。項羽非常高興,可是略微懂得了一點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最終學完。 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羽則用蠻力拚斗,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不足啊。
原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後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9)投訴捐劍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講述了不可因胸懷大志而不屑於小事的道理。項羽年少時,學什麼都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因此。長大後雖然也有雄心壯志,但最終因缺乏真才實學而導致慘敗,這就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堅持到底,持之以恆。
人物背景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
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