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投訴行政工作人員
投訴舉報途徑:
1.市長熱線12345;
2.紀檢委熱線12388;
3.通過國家紀檢委的官方網站投訴;
4.可以向該單位的紀檢監察室反映投訴,也可以向該單位的上級行政主管機關反映投訴,或者直接向當地紀委反映。
❷ 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是指的什麼
每個行業一般都有行政主管部門,比如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有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管內理用人,對於用人單位不按容時發放工資,不交納保險等行為就可以向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尋求解決勞動行政部門查實後通過行政處罰措施讓企業糾正違法行為。
❸ 如何向行政機關進行投訴 流程 知乎
向行政部復門投訴需制符合以下條件:一、有明確的被投訴人;二、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三、向行政機關進行投訴,必須是屬於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內事項。
若投訴事項有以下情形,則行政部門不予受理投訴:一、不屬於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二、已經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四、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
投訴可以通過信函、傳真、簡訊、電子郵件、行政機關網站留言等形式進行投訴,說明投訴事項和理由。
❹ 行政機關對投訴不回復,可以行政復議嗎
對於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另外,公民、法人或者內其他組織認為具體容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❺ 事業單位對投訴的答復是否是行政行為
政府投訴舉報中心,針對對自己的投訴答復,在一定條件下可視為行政行為。
目前,中國專的各種類型的投訴舉屬報中心太多,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一般說來,投訴舉報中心的答復,不是行政行為。例如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投訴舉報中心等等,這些行業或者部門,根本就不是國家行政機關。還有一些部門雖然是國家行政部門,但其投訴舉報中心,履行的不是國傢具體行政職能。
即使政府行政投訴舉報中心的答復,也不能一概作為行政行為。例如政府信訪部門,其絕大多數信訪答復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政府行政投訴舉報中的的答復,可視為行政行為。例如,人民政府行政投訴舉報中心,針對自己部門的投訴舉報答復,在一定條件下,可視為行政行為。
❻ 行政訴訟和行政投訴可同時進行嗎
1、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2、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第五十六條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4、第六十二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❼ 行政申訴法律程序是怎麼樣的
❽ 到政府行政部門投訴應該給書面回復嗎
本人淺談一下政府機構在行政程序中不肯給書面答復的陋習
首先要講的是信訪
因為信訪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投訴舉報申訴這些都是信訪的一部分無法分割。
只要是公民以各種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條例第二條)---------都是信訪,關國家機關的范疇又非常大。
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例如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因為紀委和檢察局合署,檢察機關也是國家機關。
如果行政相對人有訴求,通過口頭,書面形式提出獲得書面答復的申請,遭到的拒絕的理由主要匯集有以下2點:
1:部門以「沒有硬性規定」為由拒絕。
2:部門以「可以自由選擇書面或者口頭答復」為由拒絕。
國家信訪條例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浙江省信訪條例第二十六條
國家機關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信訪事項,應當及時予以解決;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無明確規定又需要解決的信訪事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
其實條例說的很清楚,只要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的理由合情合理,就算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硬性規定)-------如果遭到政府機構的拒絕,該部門已經違背了妥善處理的原則。
公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擔心追責,奉行少做少錯的辦事原則,書面材料---能不給書面盡量不給,畢竟白紙黑字就是證據。作為公民還是要拿好書面證據才能切切實實的保護自身權益,否則真到了申訴甚至行政訴訟的時候,有關部門突然來個矢口否認會讓你欲哭無淚!!
附相關條例
信訪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❾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的可以在幾日內得到回復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的可以在7日內得到回復。
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投訴人,不符合規定的投訴不予受理也應告知投訴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消費者在投訴時應當有明確的被投訴人,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事實和理由;通過信函、傳真、簡訊、電子郵件和12315網站投訴平台等形式投訴的,應當載明消費者的姓名以及住址、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被投訴人的名稱、地址,投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投訴的日期等。
(9)關於行政投訴擴展閱讀:
辦法明確,下列投訴不予受理或終止受理: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購買後商品超過保質期,被投訴人已不再負有違約責任的;已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調解的;消費者協會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等其他組織已經調解或者正在處理的;法院、仲裁機構或者其他行政部門已經受理或者處理的;消費者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超過一年的,或者消費者無法證實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