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說說你在超市遇到過啥糾紛
每次喪氣的時候都會來這個水果超市,之後就會元氣滿滿的離開了。
⑵ 關於一個超市糾紛問題
超市的東西並未交付到顧客手裡,保管的責任在超市方面,被別人把東西裝走的責任應該由超市方面承擔。
應該跟顧客協商是退10元錢還是重新拿東西。
⑶ 超市購物糾紛
你好``你所說的問題已經過去了``第一超市是違法了``你可以用你自專己的法律武器保護你`屬`但是你選擇網路,選擇了大家給你回答一下``這能拿回你的名譽嗎``對!不能```
你應該在當時就應該去相關的部門比如消費者協會``派出所``等等```
時間過去了``想回頭告他們```取證難這是第一```
建議你呀以後呢``多注意一下```注意了不就沒事了嗎`
⑷ 超市員工被顧客罵或者打
老弟,超市員工培訓沒有超級強調沖突的。因為沖突是極少見的。只要員工不嗆火,很難起沖突。
你還是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多做文章吧。不然就顯得你有些陰暗或小氣了。
下面的資料供參考。記得採納。
================================
超市員工安全培訓資料
超市的安全工作較復雜,它涉及內部員工、又涉及顧客,既涉及內部的作業安全、又涉及外圍的安全;既涉及商品的安全、又涉及現金的安全。一方面考慮不到、考慮不周都影響門店的安全。但綜合起來都是人的因素, 因此,必須從提高全體員工的素質入手,增強大家的安全意識。把人人想安全、講安全、抓安全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中,千萬不能停留在口頭上,不能講形式沒有內容,要有實在的東西。那麼,怎樣才能做好超市的安全呢?
一、我們要從思想上重視,打牢安全工作落實的思想基礎。
1、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幾個問題:①這件事能不能做,是否違反安全工作規章制度,;②這件事這樣做會不會造成不安全問題的發生;③在實施這件事的過程中,會不會遇到阻礙或影響其它安全問題。
2、做每件事之前,准備工作中否充分。①需要什麼人協助;②需要什麼物品;③使用輔助物品的放置的位置;④實施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怎樣做好應對;
3、努力創造人人講安全、想安全、抓安全的良好氛圍。安全工作大家參與,互相提醒、互相幫助,大家都要綳緊安全這根弦。
其次,嚴格落實安全制度
作為零售業(超市)來講,主要是防火、防盜、防意外事故制度的落實。那麼有哪些制度呢?
1、要嚴格落實使用明火審批制度。賣場、宿舍動用明火必須經防損部門審批,經允許方可使用。且使用明火必須備有消防水、滅火器、有防損員在場。
2、嚴格落實禁煙令。員工不在賣場抽煙、顧客抽煙立即制止,員工抽煙罰50元;
3、嚴格落實安全用電規定。①不允許私拉電源、電線;②未允許嚴禁私自動用或改動電源設備;③非電工人員不得私自維修用電設備;
4、嚴格落實消防規定:①嚴禁動用消防水管;②嚴禁將滅器移動位置或堵蓋;③嚴禁堵塞消防通道;④嚴禁堵塞消防門;⑤嚴禁履蓋或堵塞消防栓。
5、嚴格遵守有關機械設備的使用操作規程。
6、嚴禁在市場內(特別電梯上、電梯出入口處、配電房、生鮮區等)嬉笑打鬧。
7、嚴格落實每天一次清理易燃易爆物品制度。(例如:去年大年初三十晚南康店發生火災)
8、嚴格落實消防每日檢查制度。
9、嚴格落實現金管理制度。①大鈔進保險櫃;(例2004年8月贛縣店、2008年9月崇義店分別3萬、8萬元現金被盜)。②現金室嚴禁外人入內;③財務金櫃、箱門鎖牢靠,離人上鎖;④收銀員禁止私自換零錢,必須在防損、前台主管在場情況下換零鈔;(例如:去年大余店收銀員、今年營角店收銀員分別2600、1800元錢不翼而飛)。⑤存款必須有資保員護送;(例如:崇義店搶劫現金8萬多元)。
10、嚴格落實大宗購物(貴重物品出櫃)規定。(例如:2006年7月上猶店、2006年11月崇義店煙灑專櫃分別6000元、9000元被盜)。
11、嚴格落實夜間值班制度。(例如:2008年5月27日贛縣店兩個保險櫃被盜,損失6萬多元現金;2008年7月鴻運店1800元煙被盜)。
12、嚴格落實衛生檢查制度。(例如:去年南康店一老人由於地滑摔倒在地)。
13、嚴格落實電梯管理制度。每日檢查,每月保養。(例如:大余店2007年2月開業,一個10歲小女孩被刮傷;今年10月3日瑞金店電梯突然出現故障,險些把一位顧客的腳夾住)。
二、特殊情況處理
1、逃生
好事講不壞,壞事說不好,一萬都不怕,就怕萬一。如果發生火災,怎樣逃生?
首先,作為公司的一名員工,必須有先人後己的犧牲精神,先把顧客引導逃生。
其次,我們自己怎樣逃生。要逃生就要懂得逃生的知識。
(1)發生火災,應第一時間撥打「119」,與本店資保人員取得聯系,請求支援。
(2)如果是電路起火應立即斷電源,如果是雜物起火要趁火苗小時用滅火器或用水滅火。注意:電路起火不以使用水滅火。
(3)如果是火勢較大應立即撤離。撤離時應低姿撤離,根據情況,用毛巾或衣服沾上水,捂著嘴鼻撤離,甚至可以爬著撤離,總之,不能仰頭。因為物體燃燒後會產生大量的Co2、Co存積在1.5—2M處。
(4)萬一被火封住逃生去路,應立即往衛生間或辦公桌等有支撐物的下方躲避,同時用布料澆上水把門縫封住,防止燃燒廢氣進入。還可以利用窗外的水管或其它牆外支撐物逃生。如果樓房是二樓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用被褥包在身上往一樓跳下來。當然三樓以上不可採用此方法。
2、發生糾紛
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刁蠻顧客,遇到與顧客發生糾紛或對方使用暴力時,我們必須冷靜。首先,我們要知道:「顧客就是上帝」。應立即採取迴避措施,不要進行正面沖突或針鋒相對,其次主動找到自己的上級或資保來處理。
3.內部矛盾或難以解決問題
遇到內部矛盾或難以解決問題首先,檢討自己有哪些是自己做到不對的,請求對方諒解,確因自身無過錯且直接上級不予處理的可選擇投訴,特別是自身受到侵犯,處理不公平或有違紀違規、有侵佔公司利益等,可以投訴於店長,投訴於資保部,投訴於公司營運部,投訴於公司總經理,但必須注意投訴必須真實。做到公平、公開、公正,當然承接投訴的人必須保密,首先我承諾絕對給大家保密。
⑸ 在超市購物時的糾紛!
超市沒有罰款的權利,只有公安、政府等部門才有,即使是真的偷盜,超市也沒有權利處理,而只能移交公安機關處置。本案可以保留罰款的收據等證據,到公安、工商等部門舉報,也可以到消協投訴,尋求法律支援。
⑹ 法律解決問題與超市的糾紛
協商比較好,畢竟超市應該算你的大客戶了,就算你們之間有合同,那又何苦?
⑺ 超市員工與超市間的糾紛
可以向超市抄所在地的勞動爭襲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這個問題中你媽媽本身的工作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超市叫你媽媽和其他人去幫忙裝修,這本身就是一種僱傭關系,雖然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存在著事實勞動關系。對於這種情況,超市方面一方面需要支付你媽媽他們的日常工資(如沒有約定的,至少應按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支付),還需要支付加班費。建議你媽媽和其他有相同情況的人一起去申請仲裁,應該沒什麼難度,只是今後繼續在超市工作會比較尷尬,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⑻ 超市涉及的法律內是什麼
超市經營中幾個常見性的法律問題有:
一、 注意供貨商的產品質量問題。
對於商場和超市來說,與商品的供應商簽訂好供貨合同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產品質量的確定,對消費者要求的處理時間、方法,有關費用的承擔,對商場或超市的損失賠償等,都需要在有關的合同中做出明確的約定,以預防糾紛,並保證問題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
二、是產品責任問題
在經營中除了嚴格把握產品的質量外,對於一些沒有產品質量保證的產品,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企業資信情況的考察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需要簽訂好有關的合同。對於一些新的供應廠家或新的產品,讓廠家支付一定金額的質量保證金也是一個可取的辦法。
三、侵權產品問題
在商場或超市的經營中,需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一是與產品的供應商就這方面的問題做出明確的約定,由供應廠商做出相應的承諾;二是嚴格規定產品的准入制度;三是嚴格審核有關的權利標識和證明;四是他人提出侵害權利通知時,應當及時落實處理。
四、欺詐經營責任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需要注意的是:1、有一個誠信經營的觀念,規范管理;2、嚴格根據法律和有關規定進行經營活動;3、在有關的廣告宣傳中,遵守廣告法律規范。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些糾紛和責任,同時也是維護企業形象和信譽的需要。
五、商品售後服務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需要對有關廠商售後服務的條件和能力、時間的安排、配件的供應、具體的程序、費用的承擔等在供貨合同中做出明確的約定,並進行實際的落實。
六、產品召回問題
這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是:1、注意產品的市場准入,如必要的產品質量檢測、有關的標准認證等;2、在合同中對以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有關問題的處理程序、檢測方法及費用的承擔、超市損失的承擔、賠償消費者最終費用的承擔、對於國家有關部門處理決定的執行、有關行政處理的責任的承擔、產品的處理中應向消費者退回款的支付等等事項;3、依法及時處理有關的問題,做好消費者的工作,避免消費者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將由此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⑼ 和個體超市發生糾紛找哪個部門投訴
購物問題找消費者協會
⑽ 超市工作時產生法律糾紛問題,很煩
首先要明確一點,超市無權罰款,它不是相應的行政執法機關,內不具備罰款的執容行主體資格,該超市本身行為就違法。
其次,合同有效與否不看是否在你手上,只要雙方簽字,是公平、平等、自願、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國家法律那麼就有效。
超市對你的處罰不合法,正常情況下您應當對超市進行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實際損失金額。
老闆找你要1500元合法,但你可以拒絕,轉而要求老闆拒絕對方的1500處罰。如果是超市對老闆進行處罰是由於你的過失造成,那麼該損失應當由你承擔,老闆有權向你追償。但是,老闆本身的這個1500的損失是可以不存在或者可以減少、消除的,所以你可以拒絕,並同時告知老闆,超市的罰款行為不合法,老闆可以拒絕,如果需要你承擔責任,最多賠償超市實際損失。
老闆拖欠你的工資,你可以有權也應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