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土地確權有爭議漏一塊地沒確權怎麼辦
1、當事人協商解決
所謂協商解決是指土地糾紛發生以後,由當事人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直接進行磋商,自行解決糾紛的辦法。這是最直接的解決辦法。
2、向村(居)委反映問題
當事人協商解決不了時,可以向村(居)委反映問題,讓村(居)委幫忙解決糾紛。協商解決後,當事人雙方應當簽署協議。
3、鎮政府調處
當村一級也無法解決土地權屬問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人民政府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訴求者來鎮府反映土地糾紛問題時,政府工作人員主要採用調解方式調處。
調處程序如下:
受理糾紛當事人的訴求。土地糾紛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以口頭、信訪或書面報告形式,將糾紛的事實向鎮政府(鎮信訪辦、國土所)提出訴求,並出示有關地權地界的證明文件。
地權糾紛的調查。相關部門根據當事人的申訴及地權地界的證明文件進行調查。查明爭議地界的歷史情況及文件,以及發生糾紛的原因、過程、造成的危害和雙方對糾紛處理的意見。
調解。相關部門依據政策、法規,根據調查結果,向當事人進行法律法規宣傳和思想疏導工作,使認識逐步趨向一致,使糾紛得到解決。
簽訂調解協議書。調解成功後,當事人簽訂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送達後,當事人均應當自覺執行。
4、法院調處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調處是解決爭議的最終辦法
(1)土地糾紛政府不確權擴展閱讀: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第六條 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
(二)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
(二)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者其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
(三)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
(四)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
(五)同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第八條 國土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
(一)國務院交辦的;
(二)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
第九條 當事人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經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鄉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申請,也可以依照本辦法第五、六、七、八條的規定,向有關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申請。
第十條 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與爭議的土地有直接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請求處理對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第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書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
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職務;
(二)請求的事項、事實和理由;
(三)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住址、郵政編碼。
第十二條 當事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申請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委託代理人申請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寫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⑵ 有糾紛的土地為什麼不能確權其法律依據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的現狀。所以有糾紛的土地不能進行確權。土地不予確權登記發證的情況有:
一是土地權屬有爭議未解決的;
二是土地違法行為尚未處理或正在處理的;
三是申請的土地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的;
四是無合法用地等土地登記申請要件的;
五是違反規劃改變土地用途的;
六是查封登記解除前申請辦理登記的;
七是未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而設定抵押的;
八是其他依法不予登記的。不予登記發證的,一般應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登記發證的理由。
土地權屬爭議案件負責主體:
1、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2、設區的市、自治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跨縣級行政區域的;同級人民政府、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3、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跨設區的市、自治州行政區域的;爭議一方為中央國家機關或者其直屬單位,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爭議一方為軍隊,且涉及土地面積較大的;在本行政區域內有較大影響的;同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交辦或者有關部門轉送的。
4、國土資源部調查處理下列爭議案件:國務院交辦的;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
⑶ 土地沒有確權,出現了土地糾紛怎麼辦,當地司法所調解不了怎麼辦
土地糾紛的,抄可以向鄉襲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申請處理。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⑷ 土地糾紛政府不幫我確權我該怎麼辦
繼續尋找證據,起訴
有個手機法律咨詢律師的軟體叫「好問律師」,你可以試下,裡面律師多回復快還免費的,去應用市場搜索下載就行
⑸ 鄉政府以土地有爭議不給確權應該怎麼辦
你可以申請村委會或者鄉級人民政府處理,也可以到縣級農業委員會申請仲裁。
⑹ 土地確權糾紛,政府和法院都不受理,我們怎麼辦
、土地確權糾紛、政襯和法院都受理不下、有可能問題出現在你的現象政府辦事都是有依據的,你去法院法院都不能受理你們要是真真有理由可以去上級告他政府幹紅法院你能拿出證據和理由嗎。
⑺ 政府不給土地確權證,土地發生糾紛怎麼辦呢
可以申請法院調查
也可以由村委會提交證明
一般農村土地糾紛,村委會協調處理就可以,
⑻ 土地有糾紛不能確權怎麼辦
應當雙方協商解決,或者讓村委會調解解決,最後讓國土局登記。
具體法律規定如下:
《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7條規定,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8)土地糾紛政府不確權擴展閱讀:
土地糾紛解決其他渠道:
1、村委會辦公室、醫療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及其他經依法批准用於非住宅建設的集體土地,應當依法進行確權登記發證,確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將集體土地使用權依法確認到每個權利主體。凡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申請確權登記。
2、運用土地確權原則和方法,確定實踐中具體土地權利的類型、性質、主體、客體,以及權利內容等。
3、掌握土地權屬爭議的類型、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的處理方式、處理機關、處理程序;運用有關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規定,對具體爭議案件提出處理方式和程序。
4、運用土地確權和爭議調處法律、政策,針對具體爭議案例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意見。
如果調解不成,到縣土地局地籍科提起《土地權屬爭議調查申請書》,這樣由縣土地局對土地權屬進行調查,會給書面結果,對結果不服,可以向縣政府提起行政復議或是提起訴訟。這是正規的法律途徑。
⑼ 鄉政府對集體土地糾紛能不能進行確權
出現土地糾紛應該申請仲裁或者起訴,鄉政府只能進行協調,當然強行確權的,另一方可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