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案件作存疑不起訴後是否應歸還扣押物品
對於這個問題,實務中做法不一。經過調查反饋,30%的檢察人員認為,存疑不起訴實質上就是無法指控犯罪,因此,所扣押的涉案款物應當返還給犯罪嫌疑人本人;60%的人認為,既然存疑,扣押物品全部退回實施扣押的公安機關處理。10%的人認為,扣押、凍結款物一律沒收,上繳國庫。
我個人認為,存疑不起訴,就應該適用無罪推定,既然無罪,當然應該返還,但可惜,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㈡ 請法院判決書上未提到的扣押物品是否應當歸還
法院判決沒提那麼法院就有失誤,失誤就沒有相應的合法的程序處理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查封、扣押、凍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並製作清單,隨案移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處理。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違禁品或者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對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的,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以後,有關機關應當根據判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進行處理。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繳國庫。
司法工作人員貪污、挪用或者私自處理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㈢ 因經濟糾紛而引發旳非法扣押財物是否違法犯罪
因經濟糾紛而引發旳非法扣押財物,既然是非法扣押財物,肯定屬於違法行為。
但是,如果扣押財物一方確實是債權人,並且扣押的財物並沒有明顯超出享有的債權,在沒有使用暴力等手段的前提下,公安機關通常沒有作為刑事案件處理。
㈣ 因為經濟糾紛被法院扣押的物品多長時間歸還
通常情況,自立案之日起,簡易程序三個月,普通程序六個月。
㈤ 刑事案件結案後法院扣押的個人物品怎樣退還
由法院通知退回。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二十八條規定: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郵件、電子郵件、電報,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退還原主或者原郵電部門、網路服務單位,原主不明確的,應當採取公告方式告知原主認領。
(5)糾紛扣押財物歸還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七十五條: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不予立案。
公安機關會視情況對其進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請檢察院批捕,可以延長一至四日,檢察院一般會在七日內決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竄作案、結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批捕的時候可以延長至一個月,也就是說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長是三十七天。
㈥ 盜竊案被扣押物品案結後是歸還被告人還是用來退贓
應當即時返還原物所有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六十四條【犯罪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㈦ 非法扣押,佔有他人財物一定時候違反什麼法構成什麼罪
非法扣押,佔有他人財物一定時候違反《刑法》第270條規定的侵佔罪。被侵佔期間的收益歸所有人所有,造成的損失由侵佔方負擔。對數額沒有要求,界定要求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其犯罪對象僅限於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佔罪與其他侵犯財產犯罪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侵佔包括兩個密不可分的行為特徵,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為人將自己業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財物非法轉歸為己有,並且拒不交出、拒不交還的。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明文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代為他人保管的財物、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占為己有,拒不退還的是侵佔罪。可見除了要佔有他人財物之外,還必須具備「拒不退還」的行為才構成侵佔罪。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什麼是「拒不退還」有著很大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財物所有人發覺財物被侵佔後,要求佔有人退還而不退還的就是拒不退還。
第二種觀點認為,拒不退還是指財物所有人向法院起訴前多次向佔有人索要而不退還的行為。
第三種觀點主張,拒不退還是指在一審判決做出前,佔有人仍不退還的行為。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7)糾紛扣押財物歸還案擴展閱讀:
非要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的案件
2017年11月28日,某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管某安排社會人員王某、朱某等5人到某縣「收取」一輛分期付款但未按時還貸的白色奧迪Q3越野車,王某、朱某等人找到該車輛後,未對車上人員說明情況。
以推、拉、抬、抱等方式強行將車輛駕駛人饒某寶以及車上乘坐人員饒某從車內趕出。在強行「收車」過程中,饒某寶與饒某兩人受輕微傷。當地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後,以涉嫌尋釁滋事罪立案偵查,並將朱某等人刑事拘留,並提請審查逮捕。
當地檢察機關在審查認為當事人之間存在經濟糾紛,不構成犯罪,未批准逮捕,並要求當地公安機關撤銷案件。該案件中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的處理意見不一的情況,其實也是我國司法實踐中,處理非法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案件的現狀。
在實務中,沒有統一處理標准,有的按民事糾紛處理,有的以違反治安管理進行行政處罰。2017年1月23日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在《人民公安報》第05版實務周刊中刊登了題為「收不回款扣押對方車輛,是債務糾紛還是搶劫?」一文。
文中闡明男子胡某與女子曹某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到了還款日期,曹某卻無力償還,經胡某多次催要後仍以各種理由搪塞,且故意躲避胡某。一次偶然機會,胡某發現曹某在南陵縣經濟開發區附近駕駛一輛寶馬轎車,待曹某停車後,胡某便上車要求曹某還款。
遭拒絕後,胡某明知汽車非曹某所有,卻將車鑰匙拔走後離開。基於案件事實,本案亦存在兩種爭議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曹某與胡某之間屬於民間借貸糾紛;第二種觀點認為胡某的行為涉嫌搶劫罪。
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認為胡某未對曹某施以暴力或威脅手段,不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且胡某扣押車輛後未進行處分,故不構成搶劫罪,遂定性為債務糾紛,不予立案。
筆者以為,在我國刑法現行的罪名框架下,胡某的行為雖不符合搶劫罪的犯罪構成要件,但胡某在明知汽車為他人所有的情形下,無視我國法律規定與社會秩序,依然私自扣押他人車輛,若以存在民事糾紛為由,不予立案,他人合法財產又如何得到有效的保護?
私自扣押他人車輛輕則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財產所有權,重則嚴重傷害他人身體健康,非法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的行為顯然具有違法性,不應按民事糾紛處理了之。
對於如何處理非法扣押他人財物追索債務的行為,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17)蘇06行終503號行政判決中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2016年2月16日王平駕駛一輛奧迪小型越野車與龔某、高某等人在啟東市呂四法庭門口發生爭執,啟東市公安局接到龔某報警後,立即指派民警出警,經調查了解,王平與龔某、高某等人存在經濟糾紛,於是當地公安機關以情節輕微,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處理了之。
當晚,龔某等人為防止王平將車開走,將王平停在呂四法庭門口的奧迪小型越野車的輪胎放氣。王平發現輪胎氣被放後,遂開車至某汽修廠充氣,高某、龔某等人知曉後,趕赴該汽修廠,意圖阻止王平派去開車的人將車開走。
並在該車輛行駛至水產路時,龔某等人用汽車將王平的車前後圍堵,王平的外甥見此情形,立即報警,出警民警以告知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了之。次日王平派人去水產路開車時,發現車輛被搶走。
王平便報警,當地公安經調查發現,該車系被高某等人扣押,且車輛後輪被卸掉。當地公安以雙方存在經濟糾紛,高某等人扣押車輛是為了王平能夠出面解決雙方的經濟糾紛為由,不予立案。當王平再次向啟東市公安局提出刑事立案要求時,啟東市公安局以雙方存在經濟糾紛。
高某等人沒有犯罪事實為由出具不予立案通知書。由於啟東市公安局以雙方存在民事糾紛為由不予介入,王平的車輛一直被高某等人扣押,王平遂要求啟東市公安局對高某等人的非法扣押行為予以行政處罰,啟東市公安局再次以雙方存在經濟糾紛為由,告知王平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
王平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啟東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啟東市公安局以存在經濟糾紛為由對王平車輛被扣未做處理的行為,構成行政不作為。啟東市公安局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
二審法院認為存在民事糾紛並不構成公安機關履行保護公民財產權這一法定職責的障礙。高某等人以私力強占方式實施的自我救濟行為,侵犯了王平的財產權,且扣押行為不具有合法性,存在民事糾紛並不成為當事人可以實施違法行為的正當理由。
亦不構成公安機關履行治安管理職責的障礙。由於社會經濟生活的迅速民事化,公安機關對民間糾紛案件有義務從防範公共安全風險和維護民事生活和社會秩序的角度進行及時和必要的干預,以壓抑頻繁出現的不正當私力救濟。
㈧ 非法扣押他人財物,在報警後又歸還,還算違法嗎
你好。
上述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強行扣押,不關聯搶劫情節,報警後歸還不違法。
但也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扣押時間較長,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可以要求民事賠償。
㈨ 因債務糾紛引起的非法扣押財物如何處置
既然是非法扣押的財物當然要返還所有權人。即便有債務糾紛,任何個人都無權通過私權力或者強力剝奪他人的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