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隱私權被侵犯向何處投訴
隱私權被侵犯的可以選擇報警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訴。
我國《憲法》規定了: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⑵ 我國公民可以依據憲法追究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嗎
不可以。
在我國,不能在具體案件中援引憲法相關條文進行維權。追究侵權行為可以依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合同法》、《勞動法》……等具體的法律法規進行維權。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1.權力作用
(1)鞏固和維護國家權力
(2)規范國家權力有效運行
2.法製作用
(1)為法制的統一奠定基礎
(2)為法制的完善奠定基礎
3.政體作用
(1)確立和維護國家政治制度
(2)改革國家政治體制
4.經濟作用
(1)保護自己的經濟基礎
(2)促進經濟的發展
5.必備條件
(1)憲法的充分實施
(2)法制的健全和完備
內容
1.審查法律、法規及法律性文件的合憲性
2.審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的合憲性
3.審查各政黨、團體、企業事業等組織以及全體公民的行為的合憲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⑶ 法律對公民的人身保護權利是如何規定的
人身權通常分為人格權與身價權兩大類。人格權是以權利人的人格利益為客體的權利,身份權是特定民事主體而以主體身價上的利益為客體的權利。下面就由律師365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一下人身權利具體包括哪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按照民事權利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某種利益而依法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的基本理論,人身權的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就是指在人身權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主體,根據法律規定,依據自己匠願意,為實現自己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
通過某種行為而實現自己的人格利益或身份或身份利益,就行使人身權利。學者認為,人身權利包括三層意思:
1、權利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利益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
2、權利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要求義務人不為一定行為;
3、權利人有權在自己的人身權利遭到侵害或義務不履行義務時,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
人身權利的行使,應當受權利人意志的支配。但是,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利益,維護社會安定,協調個人權利與社會利益的沖突、個人權利之間的沖突,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友善關系,權利主體行使人身權,應當受天某些適當限制。例如,為社會公共利益而使用肖像,為合法使用,權利人不得主張肖像權。
公民享有健康權,可以通過診治而使疾病痊癒,也可以放棄治療而使健康惡化,但因其患有性病時,從公共利益考慮,則可以違背不治療的意願而對其進行強制治療。
對於生命權,法律與禁止其自由放棄,因而原則上自殺是違法的,行使人身權利的適當限制還表現在適當忍受來自他人的輕微的防害,以維護社會的和諧。不超過容忍界限的妨害,不構成侵害人身權利,不得主張侵權損害賠償。例如,在公共汽車上被他人踩腳、擠撞,不得主張其身體權受到侵害;在旅店中住宿,不得以同室旅客的鼾聲而使其健康權受到侵害而提出侵權的主張。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法》,第一次對什麼作出了明確規定
第一次復立法明確精神損害制賠償。
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這是我國法律中第一次明確精神損害賠償。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規定是侵權責任法的一個亮點。
----------------
中新網2009年12月27日電1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其中,第二十二條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⑸ 憲法第41條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國家賠償法》第二章有相關規定:
第二章行政賠償
第一節賠償范圍
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二節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託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
⑹ 國家對所有的行政侵權行為都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必須屬於國家賠償法的范圍。
國家賠償法
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內在行容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五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⑺ 國家對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必須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
公民權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憲法加以明確規定。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體現了廣泛性、平等性、真實性以及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一國憲法確認的公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權利。資產階級國家稱為人權、公民權。公民權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憲法加以明確規定。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體現了廣泛性、平等性、真實性以及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中文名
公民基本權利
外文名
Citizens' basic rights
類別
權利
別稱
人權
快速
導航
表現形式
公民義務
分類
基本權利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與人格權,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5)監督權,包括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並依法取得賠償的權利;
(6)社會經濟權利,包括勞動權利,勞動者休息權利,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權利,因年老、疾病、殘疾或喪失勞動能力時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社會保障與物質幫助的權利;
(7)社會文化權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權利,進行科研、文藝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8)婦女保護權,包括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權利;
(9)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
(10)華僑、歸僑和僑眷的正當權利和利益受國家保護。[1]
政治權利和自由
其中政治權利和自由可分為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表現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權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可分為
1.人身自由權
2.住宅不受侵犯權
3.人格尊嚴權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
社會經濟權利
社會經濟權利可分為
1.財產權
2.勞動權
3.勞動者休息權
4.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權
5.獲得物質幫助權
6.受教育權
獲得救濟的權利
獲得救濟的權利可分為
1.申訴、控告
2.取得國家賠償權
3.取得國家補償權
社會生活權利
1.宗教信仰自由權利。
2.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3.婦女兒童權利等。
公民的平等權利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現形式
侵權表現形式
《憲法》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要消滅特權。特權是公民平等權可能被侵犯的主要表現。有的幹部自視為不受法律的約束的「特殊公民」,他們不但不守法,而且還以權謀私,徇情枉法,包庇縱容違法者。由於他們地位的特殊性,公民誤認為他們有些特權,不敢問,甚至侵犯自己合法權益也誤認為應該如此。事實上,公民權利是平等的。一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要遵守和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有的婦女在家庭關繫上不能獲得與男子平等的地位和權利,而處於男尊婦卑的地位,她們在家庭重大事項中沒有發言權,經濟上沒有掌管和使用權。她們有的甚至成為只有幹活的義務而不能享受平等權利的「奴隸」。
在遺產繼承上,女兒往往沒有得到與兒子同等份額的遺產繼承,甚至被剝奪了繼承權。有的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如潑出去的水,沒有繼承權。
在一些農村,婦女不能同男子一樣平等地分得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
在一些工作、企事業單位中,女職工不能與男職工同工同酬,干同樣的活,所得工資和獎金卻要少些。在一些單位,裁員下崗時,往往女職工被裁員下崗得多些。如此等等。
上述些情況都是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權利。
因此,公民在平等權被侵犯時,要懂得用法律來捍衛自己的權利。[2]
英國公民
英國1679 年的《 人身保護法 》和 1689 年的《 權利法案 》,美國1776 年《 獨立宣言 》和 1791 年的《 憲法修正案》,法國1789年的《人權宣言》等都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1919年德國《魏瑪憲法》設專章詳細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國家的憲法都設專章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包括:財產權,人身自由,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上述權利律法來進行限制
⑻ 現行憲法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依照法律規定取得什麼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8)國家對公民侵權行為擴展閱讀: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
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這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9)國家對公民侵權行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