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訴訟法庭辯論階段的辯論順序是什麼
在進行民事訴訟的時候,需要進行開庭審理,它包括庭審准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案件評議和宣告評判,這些流程使得審判人員能夠理清了解案件問題所在,有助於分清是非。那麼今天我們先來講講民事訴訟法庭辯論階段的辯論順序,看看是如何進行的。
一、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法庭辯論是辯論原則最生動和最集中的體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針對法庭調查階段審核的事實和證據,圍繞案件爭執焦點,互相進行口頭辯論,爭取合議庭作出有利於自己的裁判。同時,通過辯論,審判人員能夠掌握案件的關鍵所在,有助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是非責任。
二、法庭辯論的順序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審判長宣布進入法庭辯論階段後,先由原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陳述自己的意見。原告陳述後,原告有代理人的,由其代理人對原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完畢,由被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發言,並針對原告的發言進行答辯。被告有訴訟代理人的,在被告發言完畢後,其訴訟代理人對被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被告的合法權益。被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進行發言和答辯。
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原、被告發言、答辯後,法庭應當讓第三人發言或者答辯,讓他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以及原、被告的發言、答辯,提出自己的意見。第三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
經過上述法庭辯論順序後,審判員應當讓雙方當事人、第三人就本案的問題互相向對方發問,辯駁對方的主張並闡述自己的意見。審判人員在當事人互相辯論時,應當使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必要時,可以對當事人進行啟發、引導,審判人員必須公平地保障雙方當事人的辯論權利。當事人不得濫用辯論權利,無理狡辯,互相爭吵,甚至哄鬧滋事。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時,都有陳述最後意見的權利。因此,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以充分保證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首先是原告或是其代理律師,將自己的控訴陳述出來,然後是被告或其代理律師,針對原告的發言進行答辯,然後如有第三人參見的,由第三人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後進行相互辯論,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
延伸閱讀:
民事訴訟中延期審理的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多久?
民事訴訟參加人有哪些?
2. 民事案件法庭辯論結束後還能舉證嗎
您好!民事案件的審理程序是:開庭、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當事人做最後陳述、合議庭討論、審判長宣判。民事案件法庭辯論結束後,就進入「當事人做最後陳述」階段了,此時舉證,必須經過審判長同意。如果審判長不同意,您就不可以舉證了。在舉證質證和法庭辯論的階段,法庭已經給了當事人充分的時間舉證;您該舉證的時候不舉證,進入「當事人做最後陳述」階段,才想起來還有證據沒有提交,只能徵求審判長的意見了。謝謝閱讀!
3. 民事案件庭審質證與法庭辯論的技巧有哪些
法庭辯論,是在對法庭調查進行全面總結的基礎上,圍繞 案件爭議焦點所進行的說理論辯活動。辯論發言有以下技巧需
要掌握:
(1) 根據法庭調查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論辯方法。如果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確實、案件性質確定,只需表明態度,不
做無理辯論;如果案件事實不清、主要證據不足、證據有疑點、 案件性質不確定,要根據法律,堅持原則,據理力爭。
(2)辯論內容應緊緊圍繞著案件爭議焦點和庭審調查的重 點進行。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①從案件事實和證據上辯 論。事實是處理案件的根據。因此法庭辯論應針對案件事實;
而案件事實本身不會說話,需要證據加以證明,辯論就是通過 對事實證據的論辯,弄清案件真相。②從適用法律方面進行辯 論。事實上,法庭辯論的過程就是運用質證後的證據和有關法
律規定來論證自己觀點的過程,在進行論證時,律師必須援引 具有確切出處的法律依據以論證自己對案件性質和情節的認識 結論,提出案件的處理意見。③從案件程序上進行論辯。訴訟
活動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這是案件得到公正解決的保障。 為此,農民律師應當注意訴訟程序進行中的問題,圍繞訴訟程 序的合法性來進行論辯。例如案件是否公開審理、與案件有利
害關系的法官是否依法迴避等等。④在辯論中對於雙方已經達 成一致的觀點不要過多重復,不必面面倶到,只須作概括說明, 但重點問題應當說到談透,尤其是訴訟請求必須重點強調,以
引起法官的注意。注意法庭調查所發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 時調整自己的代理思路,及時修改辯論發言提綱。辯論發言要 切中要害,具有針對性,論證要准確,反駁要有力,觀點要鮮
明,邏輯要嚴密。
4. 法庭開庭辯論階段的常規是怎樣的
1、辯論階段主要是針對某項具體的事實或爭執點展開。
其順序是先由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然後由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要經過審判長的許可,並圍繞著案件事實和爭執點進行。
在法庭辯論中,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實和證據,審判長有權決定停止辯論,恢復法庭調查。
如果新的事實或證據在法庭上難以查清,並且對案件的裁判有重要影響的,應對案件延期審理。
法庭辯論終結時,審判長應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征詢當事人的最後意見。
至此,法庭辯論終結。
在法庭辯論終結後,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2、法庭辯論階段法官會組織雙方就爭議焦點做進一步的辯論,雙方可自由發表觀點,但事先還是需向法官徵求意見。
例如說:法官就剛才對方的觀點我要發表意見,法官會根據你的要求判斷是否要你繼續發表意見。
3、互相辯論
審判員應當讓雙方當事人、第三人就本案的問題互相向對方發問,辯駁對方的主張並闡述自己的意見。
審判人員在當事人互相辯論時,應當使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必要時,可以對當事人進行啟發、引導,審判人員必須公平地保障雙方當事人的辯論權利。
當事人不得濫用辯論權利,無理狡辯,互相爭吵,甚至哄鬧滋事。
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時,都有陳述最後意見的權利。
因此,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以充分保證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4、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一百三十三條,決定案件適用程序,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當事人沒有爭議,符合督促程序規定條件的,可以轉入督促程序;
(2)開庭前可以調解的,採取調解方式及時解決糾紛;
(3)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4)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第一百三十八條,法庭調查順序,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當事人陳述;
(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3)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4)宣讀鑒定意見;
(5)宣讀勘驗筆錄。
第一百四十一條,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4)民事糾紛個法庭辯論擴展閱讀:
在庭審辯論中,應當做到:
1、發言要脫稿,說好前言
照本宣科只會使人厭倦,甚至遭到法官的禁止。
設計這方面的語氣和選擇言詞時必須達到四個效果,即:抓住整個法庭的注意力;傳達案件的嚴重性;表現出對本案的真誠;表明對本案的信心。
2、演講要控制語速,吐字清晰
在庭審辯論時,應做到口齒清楚,發音準確,音調和諧,快慢適度。力爭達到聲調上的抑揚頓挫,以提高論辯感染效果。
3、要善於入情入理
語言可以傷人,也可以感人。用辯論語言傷人,對於律師或法律工作者來說是不道德的。但辯論語言以情感人,則是可取的。
律師或法律工作者操作的情感是經過理智處理過的法律語言情感。辯論語言的感情色彩,要與案情相適應,絕不能帶有當事人的感情色彩;辯論時的情感語言,應是發而不露、放而不縱、委婉、曲折、含蓄的中性語言。
除了文字表達、語言表達技巧外,律師或法律工作者還應具有良好形體語言表達能力。保持剛柔並濟、以靜制動、以穩求成的形象。
有聲與無聲、語言與體態的融合統一,才能體現出精湛的表達能力。在庭審辯論中要有風度,有氣魄,不卑不亢,不趾高氣揚。
在辯論得勢時,不要忘乎所以,輕視對方;在失利時,不要驚慌失措,手忙腳亂。
在庭審中可能遇到事先沒有預料到或已預料到的非正常的阻礙、干擾、發難等情況這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怒而不暴跳如雷,驚卻能聲色不露,即席採取有效措施,平息、安定、排除意外,不可輕率發表無准備、無水平的言辭。
在任何情形下,都應舉止大方,沉穩有序,言而有據。
5. 民事訴訟 案由可以辯論嗎
您好。
案由是否准確決定著案件訴訟請求提出是否合理。案由是由事實和理由決定的。個人認為,在處理民事案件時,對方當事人訴訟時錯誤的使用案由,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管轄權異議或要求法院駁回起訴。辯論的重點可以偏向對方起訴的案由和訴訟請求是否存在矛盾。
以侵權和違約競合為例,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會發生侵權和違約競合的情況,而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中一種進行訴訟。若以侵權為由提起訴訟的,則不能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若以違約為由,則不能要求對方承擔只能在侵權行為下承擔的責任,類似精神損害賠償就只能在侵權為由下承擔。
個人認為,法庭辯論部分,重點可以圍繞對訴訟請求是否合理、事實和理由是否真實、證據、過錯承擔等幾方面進行辯論。不恰當的案由會影響訴訟請求,但不應作為重點進行辯論。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6. 民事訴訟法庭辯論的順序
【為您推薦】鶴壁律師
滑縣律師
灤南縣律師
廣漢市律師
棲霞市律師
織金縣律師
蒙城縣律師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因為立場的不一樣難免會和其他人發生摩擦與沖突,有的人會在雙方的溝通調解中和解,有的人會因為溝通的不順利而選擇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小編今天就重點幫大家普及一下民事訴訟法庭辯論順序,好幫助大家更好的調解雙方的矛盾。
一、民事訴訟是什麼意思
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訴訟。或者說,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得各種關系的總和。
法庭調查後,當事人、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為維護自己一方的訴訟請求、反駁對方提出的主張,可以在審判人員主持下在法庭上相互進行辯論。
二、民事訴訟法庭辯論應當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審判長宣布進入法庭辯論階段後,先由原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陳述自己的意見。原告陳述後,原告有代理人的,由其代理人對原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完畢,由被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發言,並針對原告的發言進行答辯。被告有訴訟代理人的,在被告發言完畢後,其訴訟代理人對被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被告的合法權益。被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進行發言和答辯。
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原、被告發言、答辯後,法庭應當讓第三人發言或者答辯,讓他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以及原、被告的發言、答辯,提出自己的意見。第三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經過上述法庭辯論順序後,審判員應當讓雙方當事人、第三人就本案的問題互相向對方發問,辯駁對方的主張並闡述自己的意見。審判人員在當事人互相辯論時,應當使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必要時,可以對當事人進行啟發、引導,審判人員必須公平地保障雙方當事人的辯論權利。當事人不得濫用辯論權利,無理狡辯,互相爭吵,甚至哄鬧滋事。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時,都有陳述最後意見的權利。因此,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以充分保證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在訴訟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對方有針對性的話語而在法庭上互相爭吵,要相信審判員會公正的處理給大家一個公平的結果。以上就是本次對民事訴訟法庭辯論順序問題的解答。如果您還有其他相關方面的問題,可以咨詢網站的律師,我們有專業的律師為您答疑解惑。
延伸閱讀:
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2017
民事訴訟案件的立案條件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執行有哪些
7. 民事應訴法庭辯論應該注意什麼
一、基本功與操作技巧
人的思維只有通過表達,才能達到影響他人的作用。表達得好壞取決於表達的內容,但表達技巧也是關繫到表達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不僅要有好的文字組織能力,還應具有準確、簡潔、清楚、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1、文字表達技巧
綜合案情,理順辯論思路,寫好代理詞、辯護詞,是庭前必做的一項基礎工作。
第一,字斟句酌,用詞准確;
第二,調配語句,合理布局;
第三,篇章銜接,環環相扣;
第四,結構嚴謹,條理清楚;
第五,重點突出,詳略恰當。
2、語言表達技巧
具有駕馭、支配辯論形勢的能力。在庭審辯論中,應當做到:
第一、脫稿,並善於把前言說好。在設計這方面的語氣和選擇言詞時必須達到的效果是:
①立即抓住整個法庭的注意力;
②傳達案件的嚴重性或表現出對本案的真誠;
③表明對本案的信心。
第二,控制語速,並吐字清晰。有了好的辯論內容,還需有好的表達方式。在庭審辯論時,應做到口齒清楚,發音準確,音調和諧,快慢適度。力爭達到聲調上的抑揚頓挫,以提高論辯感染效果。
第三,善於入情入理。語言可以傷人,也可以感人。用辯論語言傷人,是不道德的。辯論語言以情感人,則是可取的。使用這一語言情感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具體案件的辯論語言感情色彩,要有與案情相適應的基調。②絕不能帶有當事人的感情色彩。操作的情感就是經過理智語言處理過的辯論情感、法律語言情感。③情感措辭應是發而不露、放而不縱、委婉、曲折、含蓄的中性語言。
3、形象技巧
除了文字表達、語言表達技巧外,還應具有良好的體態語言表達技巧。有聲與無聲、語言與體態的融合統一,才能體現精湛的表達能力。
第一,柔中有剛,舉止大方。
在庭審辯論中要有風度,有氣魄,不卑不亢,不趾高氣揚。在辯論得勢時,不忘乎所以,輕視對方;在失利時,不驚慌失措,手忙腳亂。發言必須權衡,切不可輕率發表無准備、無水平的言辭。在任何情形下,都應舉止大方,沉穩有序,言而有據。應具有這種剛柔並濟、以靜制動、以穩求成的形象。
第二,善於控制情緒。
法庭辯論情況也常常如此。在庭審中可能遇到事先沒有預料到或已預料到的非正常的阻礙、干擾、發難等情況。這就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緒,怒而不暴跳如雷,驚卻能聲色不露,即時採取有效措施,平息、安定、排除意外,做到應變自如,穩中求勝。
第三、注意區分第一輪辯論以及隨後的二、三輪辯論的區別。
一輪辯論可以事先准備,而在後的多輪辯論則應視法庭辯論情況隨機應變,應針對對方上一輪的觀點進行有的放矢的駁斥,但不應一味重復己方已經充分闡述過的觀點。
8. 一般民事訴訟的法律問題
既然你說到都調解不了,那是不是已經開過庭了?如果沒有開過,可以委託律師代為出庭,以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9. 民事訴訟法庭辯論的順序是怎樣的
據我國《抄民事訴訟襲法》的規定,法庭辯論應遵循以下順序:
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答辯。
辯論階段主要是針對某項具體的事實或爭執點展開。其順序是先由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然後由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要經過審判長的許可,並圍繞著案件事實和爭執點進行。在法庭辯論中,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實和證據,審判長有權決定停止辯論,恢復法庭調查。如果新的事實或證據在法庭上難以查清,並且對案件的裁判有重要影響的,應對案件延期審理。法庭辯論終結時,審判長應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征詢當事人的最後意見。至此,法庭辯論終結。在法庭辯論終結後,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10. 民事訴訟法141條規定,法庭辯論環節包括
法庭辯論的環節包括原告及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答辯,相互辯論 。
不過那應該是是民事訴訟法的第127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