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後德國割讓多少領土
1、西部,德法有爭議的阿爾薩斯和渃林兩個州讓給法國 ;
2、北部,石勒蘇益格州讓給丹麥;
3、東部,西里西亞州全部,勃蘭登堡州部分地區以及奧得河流域,但澤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領土讓給波蘭;
3、東普魯士被蘇聯強占,即現在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
4、南部工業基地波希米亞,獨立為現在的捷克等地。
總計,德國共損失了40%以上的領土。從龐大的德意志帝國淪為地理上的小國。
⑵ 法國有沒有領土糾紛問題
法國目前沒有什麼大的領土糾紛。以前和德國,和南部的義大利是有點。德法邊境那塊,如今很多法國人其實長得和德國人一個樣,說法語帶德國口音的那種,有的和德國說一樣的方言。
後法國原本失去的土地又回到了法國。
的
的尼斯附近,以前是義大利的城市,從16世紀開始,法國就不斷地想爭奪過來,經過200多年的法國和義大利的爭奪,到1860年正式歸為法國。但是如今的尼斯人,大多也認為自己是法國人而非義大利人了。
還有南部靠近西班牙的那塊,以前也是西班牙的,和跟前的西班牙人說同一種語言同樣的風俗,同樣的文化,以前他們都不說法語的。
法國也經過一段時期,不允許說原語言,比如靠近德國那塊說和德國一樣的方言或者靠近西班牙的和西班牙
說一樣的語言,法國曾經一段時間法律是禁止的,必須講法語。導致經過2
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會說自己祖父母那代的語言了。不過現在又開放了,法國如今政策是淡化民族和宗教,但是發展文化。把不同語言和民族作為文化傳統多元化的一種,而和政治觀念無關。比如中國填表有個民族和宗教,完全是個人私事,國家行政表格上完全沒有,也是要體現
。
不過,歐洲的領土爭端如果不是很大問題,因為都
了,都有共同的法律了,人們是哪裡人並不重要,比如法國人可以去義大利或者法國或者其他十多個
任意工作和居住而無壓力,而且也允許
或者多個國籍,所以對於人民來說,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和我們是中國人差異還是較大的。總體說還是經濟差距,比如義大利和西班牙人定居法國的非常多,因為法國經濟比他們要好,所以他們很容易接受和成為法國人。
法語有個詞叫nationaliste,中文翻譯類似叫愛國者,但是法國翻譯更類似就國家主義者,感覺法語並不是一個很褒義的詞,法國都提倡的人類平等了,所以國家大多停留在政治層面或者文化層面。
⑶ 請問二戰結束後德國的哪些領土被割讓
蘇聯拿去了格尼斯堡,波蘭獲得了東普魯士和但澤(二戰前蘇聯與德國瓜分波蘭,蘇聯把波蘭東部大部分地區劃入蘇聯境內。二戰結束後蘇波邊境基本保持了這個結果,波蘭的領土損失有德國補償,從德國東部劃去的一大部分土地給波蘭。德國北部的哥尼斯堡劃歸蘇聯,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上西里西亞和波美拉尼亞也被蘇波分割,法國重新奪回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德國總計在二戰失去了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⑷ 存在中國和哪幾個國家有領土糾紛
截止2019年2月,有日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印度、不丹等國家。
爭議介紹:
一、中日釣魚島爭端
中日釣魚島爭端是日本侵犯中國領土所引發的爭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但是,日本方面無視大量歷史事實,竟聲稱釣魚島為日本的「固有領土」。
二、中不邊界爭議地區
1、魯林爭議區(絨林)
位於下亞東仁青岡鄉東南。總面積340平方公里,牧場40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1954年,不丹皇家陸軍在恰爾塘建立軍事據點,1960年又在哈熱建立季節性哨所。
2、洞郎爭議區
位於亞東縣南端,約100平方公里,北部小湖泊較多,有大小草場30個,東南部森林資源豐富。該地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
3、查瑪浦爭議區
位於上亞東幫噶曲登以東,主要包括郎瑪浦和查瑪浦的上游部分,約60餘平方公里,有草場30餘個,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1959年 以前,不丹牧民過界放牧,須向亞東頭人交納草稅。50年代初期,不丹在森窮隆建立常年軍事據點,1960年又在兒淌建立季節性哨所。
4、白玉爭議區
位於洛扎縣南部,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兩河流域,總面積約為600平方公里,有牧場37個,著名的拉龍康和次久拉康兩座寺廟在該爭議區內。
在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根據嘉慶皇帝的昭示,將該地區劃歸蒙達拉龍寺管轄,白玉地區的群眾均來自洛扎縣。西藏和平解放後,不丹趁機進入該地區,相繼建立了德馬龍和塘沃哨所,直至1978年撤除,1983年8月,不丹又在次久拉康附近重新設立哨所。
5、基伍爭議區
位於查瑪浦爭議區以北,主要包括基伍曲和巴馬弄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面積約為90平方公里,有大小牧場20餘個,1889年,西藏地方政府將基伍租給不丹哈宗官方和中方牧民共同使用,1962年,不丹在夏布建立季節性哨所基伍爭議區。
6、墨拉薩丁爭議區
17世紀以後,不丹人大量東遷,移居達旺等地,引起草場和民事糾紛。為此,西藏地方政府和不丹在1715年曾兩次訂立條約,言明墨拉薩丁主權歸屬,草場可以租給不丹移民使用,按規定交納草稅。
20世紀初,英印政府制定麥克馬洪線,並把勢力范圍擴展到達旺以北。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定《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將中國墨拉薩丁地區轉讓不丹,自此,墨拉薩丁地區一直處於不丹政府的完全控制之下。墨拉薩丁爭議區位於達旺以南,扎西岡以東,打攏宗以西,面積3300平方公里。據史料記載,墨拉薩丁分別歸達旺寺和打攏宗管轄,薩丁寺屬於達旺宗,基堪布由達旺寺派任。
三、中印邊境爭端
1、東段爭議
早在公元7世紀,門隅即屬我國吐蕃地方政府的版圖。13世紀,元朝統治了這個地區。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統一西藏,對門隅地區實行各種形式的有效管轄。19世紀中葉以後,清朝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特別授予錯那宗和達旺寺以管理門隅地區的實權,負責制定法律、制度和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
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權為了加強對門隅的統治,在門隅的首府達旺,建立了名為「達旺細哲」的全區性行政委員會(由達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聶倉」兩人和「札倉」的代表組成)和「達旺住哲」的高一級非常設行政會議(由「達旺細哲」的組成人員加上錯那宗兩個宗本組成),負責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專人到門隅徵收、征購大米,專管該區鹽米等經貿活動。
2、西段爭議
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後准葛爾的大軍及蒙古熬茶禮佛的行旅都是從此進藏,清時曾設立拓置局管轄。
1951年西北解放軍也是從阿克賽欽到達阿里的。對於這樣一塊土地,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懷疑過其屬於中國,直到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四、南海爭端
中國是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最早並持續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國際文件明確規定把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島。
1946年12月,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官員赴南沙群島接收,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派兵駐守。日本政府於1952年正式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名義與要求",將南沙群島正式交還給中國。
南海主權歸屬之爭發端於20世紀後半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中國南海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邊國家侵佔。提出所謂「主權」要求並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國家。
⑸ 中國與周邊各國的領土糾紛有哪些
中日釣來魚島、中國和東自南亞諸國關於南海諸島、中越陸境(才勘界好,還不穩)、中印(東藏南達旺、中錫金段、西阿克賽欽)、中塔(高山區沒有明確國界)、中哈(2005年中國地圖悄然變動)、中俄(黑瞎子島最後定音)、中朝/韓(長白山歸屬無風起浪);中緬、中蒙也有未定問題
⑹ 小小的荷蘭都找德國索要領土!二戰後德國為何如此憋屈
在世界歷史上,如果兩個國家交戰,而一個國家在戰場上被擊敗,那麼它們需要承擔失敗的後果。不僅需要付出很多錢,甚至該領土也會被其他國家入侵。無疑,德國是最明顯的例子,它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均被擊敗,同時,他們為此付出了慘痛的教訓。小小的荷蘭都找德國索要領土!二戰後德國為何如此憋屈?
這就是為什麼在早期觀察德國的地圖將其與現在進行比較不難發現今天的德國領土已經縮小了很多,使德國人更加尷尬的是荷蘭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要求德國割地賠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割讓土地已不再是一件大事,實際上,某些勝利的國家只能是佔領,但並不沒有說這個地方就是我的。畢竟,每個國家都很在乎自己的形象,不能說這樣的話。
當時,荷蘭土地和規劃局主席非常積極地讓德國人割讓土地,為了割讓了領土這件事情荷蘭人甚至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研究此事。根據這項計劃,德國西北部的大部分土地將割讓給荷蘭。荷蘭人還根據這個地區制定了三個初步計劃,並劃分了三個領域。
⑺ 求法國在巴黎和會時期的領土糾紛 以及有關領土糾紛的歷史背景
法國要求德國的西部邊界、薩爾區歸屬法國
但是結果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⑻ 為何現在的歐洲國家沒有領土爭議
歐洲國家之間並非沒有領土爭議,只是多數情況領土爭議問題不嚴重,極少激化為沖突。較激烈的爭議多集中在巴爾干一帶。歐洲國家之間的領土爭議例如(有些爭議土地名稱無慣用漢語譯法,這里保留其中一種源語言):
俄羅斯-烏克蘭:圖茲拉島、刻赤海峽、克里米亞半島等;
法國-義大利: 勃朗峰頂;
英國-愛爾蘭 :卡林福德湖、福伊爾湖一帶的邊境等;
英國-西班牙: 直布羅陀;
西班牙-葡萄牙:奧利文薩;
西班牙-安道爾:Montmalús附近一地區;
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Vukovarska ada、Šarengradska ada 等;
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 皮蘭灣、Trdinov vrh附近地區等;
克羅埃西亞-黑山: 普列夫拉卡半島等;
塞爾維亞-波黑:Sastavci等;
克羅埃西亞-波黑:Veliki Školj、Mali Školj等
黑山-波黑:Sutorina等;
馬其頓-希臘-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地區。
除上述外歐洲還有一些領土存在爭議,其中包括一些共同管轄區。有些地區雖沒有產生爭議,但卻沒有明確的國界,例如奧地利、德國和瑞士交界處的康斯坦斯湖。
⑼ 各國之間在領土上發生了怎樣的糾紛
其中亞拉岡來王國佔有了加泰源隆尼亞、馬約卡島、米諾卡島和瓦倫西亞等地區,在半島的東海岸具有極大的勢力,而卡斯提王國則並吞了雷翁王國,從半島的中央向南逐漸伸張勢力,先後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了哥多瓦、塞維爾,莫西亞、直布羅陀等地,從三麵包圍了保留在穆斯林手中的狹小而又極強固的格蘭那大王國。從12到14世紀期間,卡斯提與葡萄牙不斷發生爭奪領土的戰爭。
⑽ 德國戰後損失大量領土,他們沒有收復失地的想法嗎
二戰後德國確實失去了大片領土,包括東普魯士(蘇聯佔領的加里寧格勒)。
當時德國是戰敗國,軍隊已經投降,沒有發言權。
依靠美國的援助和德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德國經濟在戰後迅速復甦,並迅速走向繁榮。今天,德國已經崛起,重新進入世界強國的行列。經濟總量居世界前五,德國也是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軍費開支居世界前列。
這樣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如何收復失地?這樣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