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刑法監視居住期限6個月以到還有什麼要辦理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專不應當追究刑屬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② 90年規定的監視居住的期限是幾個月
監視居住的時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監視居住對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比取保版候審嚴厲,在時限權上規定比取保候審短些並不影響偵查活動的開展。而且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只要盡職盡責,在6個月的期限內通常能完成對案件的調查取證、審查起訴、法院審判工作,作出相應的處理。從另一方面來說, 規定監視居住的期限為6個月也有利於促進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抓緊時間開展工作,提高辦案效率,加快辦案速度。
監視居住期限屆滿10日前,執行 機關應當及時通知原決定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這不但可以增強執行機關的責任心,而且也可以督促原決定機關做好變更或者解除強制措施 的准備,防止監視居住超期限。此外,決定機關在接到通知後,對於是否解除監視居住以及應當作出何種處理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准備。
通知決定機關的形式,一般情 況下口頭通知、電話通知即可,對於一些特殊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監視居住的案件,也可以採用法律文書的形式通知。
③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得超過多長時間
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後取保候審,取保候審最長是12個月,監視居住最長是6個月。
《刑內事訴訟法》第七十七容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