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行政不作為的期限

行政不作為的期限

發布時間:2020-12-28 01:46:02

❶ 行政不作為怎麼界定

行政不作為就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有積極實施行政行為的職責和義務,應當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職責的狀態。認為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未履行具體的法定作為義務,並且在程序上沒有明確意思表示的行政行為。

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有三個:

一、申請要件-行政相對人向行政主體提出了實施一定行為的合法申請。按照行政主體能否主動作出行政行為標准,行政行為可分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兩類

二、職權要件-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事項具有法定職責和管理許可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主體作出的一定具體行政行為,要在被申請的行政主體的法定職責和管理許可權范圍內。

三、期限要件-行政主體未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法定程式實施一定的行為。行政主體為一定行為的時間,少部分法律法規已作出規定,包括《行政復議法》在內的大多數法律法規未作出規定。

(1)行政不作為的期限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其「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三類行為提起的訴訟案件歸為行政不作為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68條規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國家賠償法》第14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❷ 行政不作為如何起訴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對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處理,確立了判決履行的方專式,即被告不履屬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故對於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處理方式應有六類,即裁定駁回起訴、駁回訴訟請求、判決履行、確認違法、責令採取補救措施、責令賠償。裁定駁回起訴屬於對程序性事項的解決。在行政不作為案件中,若被告已經證明原告的起訴超出法定起訴期限,應當裁定駁回其起訴。駁回訴訟請求。《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五十六條規定了起訴被告不作為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在司法實踐中,應當准確把握以下條件:一是在依申請而為的行政行為中是否有正當事由;二是在依職權而為的行政行為中事實的存在與否。確認違法、責令採取補救措施、責令賠償。依據《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在司法實踐中,應當考慮被告所應履行的法定職責在判決履行後是否能夠實現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救濟。如果能夠達到救濟目的,應當判決行政機關予以履行。判決履行。在司法實踐中,因為沒有統一的規范,各地法院判決主文表達不盡相同。所以,在判決履行的主文表達中,應當明確為「限被告於××日內對原告申請的事項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❸ 如何訴訟行政不作為行政不作為訴訟時效

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不履行法定職責,並因此產生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特定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行為,其前提是行政機關在一定期間內沒有任何作為。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該條是關於作為的起訴期限的一般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

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間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該條不僅明確規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為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且規定了起訴的時機。

(3)行政不作為的期限擴展閱讀: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

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

❹ 行政機關不作為的期限是什麼 行政訴訟的期限是什麼

一,行政主體的行為有兩種存在方式:一種是積極的方式,表現為具體的作為;另一種是消極的方式,表現為具體的不作為.<<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相對人可以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相對人可對相應行政主體提起行政訴訟.至於行政不作為的期限,法律沒有相關規定.本人認為,只要相對人依法要求行政主體實施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而行政主體在一定時期內不予作為的,一旦相對人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行政主體的不作為行為而遭到侵害或無法保障的,相對人都有權採取行政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訴訟的期間是人民法院,訴訟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行為的期限和日期.期限可分為法定期限和指定期限.法定期限是指法律規定的期限,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經過復議申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案件法院應在3個月內審結,二審案件應在2個月內審結,起訴後法院應在7日內決定是否受理,法院決定受理後5日內送達起訴書給被告,被告應在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不服一審判決應在15日內提起上訴,不服一審裁定應在10日內提起上訴;等.
指定期間是指在訴訟中某些情況出現後法院為當事人或訴訟參與人指定的期間.如,法院確認行政機關具有不作為情形,判決其限期履行法定職責等.
總之行政訴訟期限是法律或法院對進行或完成某種訴訟行為在時間上提出的要求.

❺ 〖行政不作為〗行政不作為的產生原因是什麼

1、行政不作為的不作為主體既可以是行政主體,也可以是該行政主體的行政公務版人員,還權可以是不屬於該行政主體的行政公務人員,如行政委託過程中的行政不作為。2、行政不作為的不作為主體必須是對行政義務的不履行。3、行政不作為行為主體在一定范圍內有合法的職責許可權。4、行政不作為必須是在法定其合理期限內未作出的行為。5、行政不作為必須是應為,也可能為的情況下不為。6、行政不作為是實質不為的違法行為。7、行政不作為所界定的價值取向最終著眼於依法行政的要求。

❻ 行政不作為

說法不一的,可能要根據具體的案件作出分析!
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負有作出相應行政行為的法定義務,但對行政相對人提出的申請,在法定期限內未按照法定程式履行或完全履行的消極行為,具體表現形式為「不予答復」和「拖延履行」。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如何計算,在理論界和審判實務中都引發了諸多歧義。

一、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的幾種觀點

行政相對人對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在《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有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但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不作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是多長,則沒有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為行文方便,筆者在此僅以60日的履行期限為例探討,不再贅述其他履行期限)《若干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只是說明了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的起始時間(接到申請之日起第61日),並沒有明確截止期限(從第61日起截止到何時結束)。因此,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對起訴期限的具體日期產生了分歧。

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起訴期限是60日加上3個月。《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是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原則性規定,在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應當適用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因此,從行政機關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再加上3個月,即為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

實務界多認為,起訴期限是60日加上2年。《若干解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由於行政主體或「不予答復」或「拖延履行」,自然也不會告知當事人的起訴期限。因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期限應當在《若干解釋》規定的60日屆滿後的2年內。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起訴期限是60日加上20年或5年。《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於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於行政主體「不予答復」或「拖延履行」,當然也不會告知當事人的起訴期限。因此,起訴期限的計算應當適用該條規定,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期限應當在《解釋》規定的60日屆滿後的20年或者5年內。

除此之外,還有少數人認為,起訴期限沒有終期限制。理由是:在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之前,違法狀態一直持續,行政不作為行政機關的作為義務也是一直存在的,因此當事人隨時都可以起訴,要求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義務,因此不應該有起訴期限終期的限制。

二、對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幾種觀點的評析

(一)將起訴期限界定為60日加3個月、60日加2年、60日加20年或5年,均於法無據。

將起訴期限界定為60日加3個月、60日加2年、60日加20年或5年都是錯誤的,因為上述三種觀點都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在行政不作為案件中,被訴的是一個「不作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法》中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是「……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若干解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是:「……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的……」因此,《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若干解釋》第四十一條與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都是針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期限,而非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這些規定並不能適用於行政不作為案件。

(二)起訴期限沒有終期限制,違背法理。

其一,設定起訴期限的終期限制有其特定的目的。

如同民事上訴訟時效,設定起訴期限的終期限制,目的有三:避免舉證困難,有利於查清事實並提高司法效率;尊重長期存在的事實狀態,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督促權利人及早行使權利,消除權利模糊狀態的長期存在。

其二,以行政不作為的違法狀態一直在持續為由,認為起訴期限不應有終期限制,理由不充分。誠然,在行政機關作為之前,行政不作為的違法一直處於持續狀態,那違法的行政作為在沒有得到行政機關或法院的糾正之前,也是在持續狀態中。同是在持續狀態中,對違法的行政作為都有起訴期限的限制,行政不作為沒有起訴期限的終期限制沒有任何道理。

三、對行政不作為案件起訴期限的立法建議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實務界在處理行政不作為案件中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將起訴期限界定為60日加3個月、60日加2年、60日加20年或5年,均於法無據,但若對起訴期限不做任何限制,則違背基本的法理常識。實務中多實行「60日加2年」的計算方法,是為充分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無奈之舉。此問題應在修改《行政訴訟法》時予以完善。

筆者認為,應當對行政不作為規定較長的起訴期限。根據《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內容的,涉及不動產的,起訴期限最長都可為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為5年。行政機關不作出任何具體行政行為,較之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告知行政行為的內容,其違法程度的嚴重性更高,因此,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不作為的起訴期限應當不低於《若干解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故可將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起訴期限作如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但是對於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❼ 行政不作為什麼時候被判定為違法

行政機關在收到申請後60日不履行的,就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履行,如果履行內沒有必要或沒有可能,法容院則可能判決確認違法。當然,如果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的履行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院一審行政案件的審理期限是3個月。

❽ 行政不作為怎麼辦,行政不作為起訴期限

行政不作為,可以向法院起訴。
起訴的期限一般是兩個月。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回公民、法人答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❾ 起訴行政不作為有時間期限嗎

起訴行政抄不作為有時間限制,一般是兩個月。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閱讀全文

與行政不作為的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