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離職補償金應該怎麼算,急謝謝!!!!
每工作滿一年補來償一個月工資,自以離職前十二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包括津貼、補貼在內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B. 協商離職補償金如何計算
根 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勞動合同雙方當事版人協商一 致,由用人單位提權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 限,每滿一年支付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滿六個月不滿一年的按一年 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 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 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 資。計算方法為:經濟補償金= 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X工作年限
C. 離職補償金個稅計算
1、上年當地平均工資是指月均工資。
2、超出3倍部分需要徵收個人所得稅
按國家規定專:離職屬獲得的經濟補償金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才需要征稅。例如:北京市2012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62677元,3倍就是:188031元,經濟補償金超過這個數額的部分,才需要徵收個人所得稅的。
(3)關於離職補償金的年限計算擴展閱讀
對離職補償金的發放問題,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對離職補償金是不同的,就是解除勞動合同也有多種方式,員工自行提出或違反單位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是沒有補償金的。
但是如果是員工自行提出,但是是經雙方協調一致的,單位要按上年平均工資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如果是員工不勝任工作,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是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如果是員工非因工負傷,經過醫療期後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後解除勞動合同的,除了支付經濟補償金,還要支付醫療費用。
D. 離職補償金的計算方法(公司辭退)
用人單位除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外,其它情況根據解除的原因不同,賠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1、如果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這里所稱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按應發工資計算。
2、如果單位沒有正當合法理由單方辭退,需要按上面標准支付雙倍的賠償金。《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4)關於離職補償金的年限計算擴展閱讀
企業辭退的原則
根據原勞動人事部等四部門勞人勞[1987]5號文件規定:企業對違紀職工要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切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對於那些經過教育或行政處分後仍然無效的,可以按照《辭退規定》予以辭退。
企業辭退違紀職工堅持實事求是,嚴格按照《辭退規定》辦事。如發現辭退不當的,要及時糾正;發現確屬企業領導人濫用職權打擊報復的,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企業對被辭退的違紀職工,要認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簡單從事,防止矛盾激化。辭退後,本人要求遷移戶口的,按戶口遷移規定辦理。
符合除名、開除條件的職工,按照《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的規定執行。
常見辭退不當有以下幾種常見情況
許多企業存在辭退員工時無透明度,被辭退人員走得莫名其妙;管理者因為私人恩怨開除員工,公報私仇;
剋扣被辭退人員工資時有發生,特別是民營和私營企業;
許多管理者對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能因為小小的失誤被辭退;被辭退人員離開公司後,管理者對被辭退人員隨意指責。
嚴重違章違紀辭退,觸犯公司規章制度、觸犯國家法律等。
E. 計算離職補償金個人所得稅時工作年限如何確認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文件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法規,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而依據《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國稅發[1999]178)文件第二條規定,考慮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於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法規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因此,您單位該員工的工作年限應確認為4年。
F. 經濟補償金年限如何計算
以辭職信上或其它書面證據上表明的辭職理由為准,理由不同,經濟補償金年限計算不同: 一、以「未依法繳納社保」為由辭職。從08年後直算。且僅僅社保繳費基數有誤時,不支持經濟補償金(按北京勞動爭議仲裁委內部文件); 二、以「用人單位規章制度違法,且損害勞動者權益」為由辭職的。從08年後起算; 三、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合同無效理由辭職的。從08年後起算; 四、以「拖欠工資」或「拖欠加班工資」為由提出辭職的。從08年前起算。 五、以未按照勞動合同提供勞動條件辭職的,從08年前起算; 六、以用人單位有暴力威脅、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強迫勞動為由辭職的,從08年前起算。 即前三種理由只從08年後起算,後三種理由從08年前起算。法律依據是什麼呢?08年後當然是《勞動合同法》,08年前則是2001年的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也就是說,上述「四、五、六」的情況下,08年前與08年後的法律均支持經濟補償金,而上述「一、二、三」的情況下,只有《勞動合同法》支持經濟補償金,因而只能從08年後起算。 注意:一般認為,司法解釋不同於法律,是對原來立法的解釋,所以其效力可追溯到司法解釋頒布之前。也就是說,上述「四、五、六」三種情形下,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計算至2001年前。 另外,如果勞動者在辭職信中未寫明上述理由,那麼即使用人單位確實存在上述違法情形,一般勞動爭議仲裁委也不會支持經濟補償金。但在拖欠工資、強迫勞動等惡劣情形下,法院有可能支持。 法條鏈接: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並可支付賠償金: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三)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五)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G. 離職補償金企業工作年限怎麼計算方法
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是指勞動者本單位最後一次連續工作年限,不包括之前曾經中斷就業的工作年限。因為之前的工作年限應當在之前中斷就業之時計算。其中,因為勞動合同期滿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在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因為按原規定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從2008年1月1日之時起計算。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九十七條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本法第十四條 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 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十八條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H. 離職補償金N+1怎麼計算
離職補償金N+1計算方法是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五條的規定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
(8)關於離職補償金的年限計算擴展閱讀: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三條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五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
第六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
第七條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