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訴訟時效中止的情形有那些
行政訴訟法抄地第四十四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好律師網參考
❷ 被法院中止了還有訴訟時效嗎
訴訟時效從你起訴之日開始中斷,後來的情況你沒有說明白,那麼這里沒辦法回給你解答答
如果後來撤訴了,從法院給你送達法律文書的時間開始重新計算訴訟時效,如果是判決或者調解,糾紛就不存在了
還有,如果哪一方因不符判決或對調解書有有異議,一直在申訴的話,什麼時候有申訴結果(不予立案),那糾紛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申訴一直沒有結果,也就是說法院收了你的申訴材料之後沒有給你答復,訴訟時效一直中斷。
❸ 訴訟時效中止,從什麼時候開始算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已經明確規定「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❹ 訴訟時效中止與中斷的區別
法律上「中止」與「終止」的區別:
1.兩者法律效力不同:中止只是暫時終內結了本次程序,並不是對案容件的終結,相反,終止後,當事人申請執行權利的消滅。
2.結果不同:中止可以再次申請執行,不受申請執行期限的限制。終止是停止執行程序,以後不再恢復。
3.產生條件不同:中止是指在執行過程中,因發生特殊情況,人民法院需要暫時停止執行程序。終止是執行過程中,由於出現某些特殊情況,執行工作無法繼續進行或沒有必要繼續進行的。
在司法實踐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的終止區別於合同的轉移以及合同的中止:
1、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不同於合同的轉移。
合同的終止,是指合同的內容客觀上不復存在,它已經不須再履行或者無法再履行;而合同的轉移只是合同主體的變化,它仍然須履行,而且應當繼續履行。所以,合同的轉移並不導致合同的權利義務的終止。
2、合同的終止也不同於合同的中止。
合同的中止是指合同的效力因某種原因的發生而暫時停止,而合同的終止為合同效力的完全終結。
❺ 訴訟時效中斷和中止的區別
區別如下:
1,發生來的時間不同。時效自中斷可發生在時效期間的任何階段時效中止只能發生在時效期間最後6個月內。
2,法定事由不同。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可以決定的事實,如起訴、請求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實,如不可抗力、債務人失蹤等。
3,法律後果不同。時效中斷,中斷的法定事由發生前已經過去的時效期間不再計算。
(5)中止訴訟的期限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終止是時效進行中因一定法律事由的發生阻礙權利人提起訴訟,而暫時停止時效期間的進行的一種狀況。在訴訟時效終止的情況下,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仍然有效,當阻礙訴訟時效進行的事消失後,時效繼續進行。
時效暫停時間不計人訴訟時效期間內,以保證權利人享有行使其訴訟權的必要時間。造成訴訟時效終止的法定事由是權利人無法預知和無力克服的阻礙其行使權利的事實,如天災、戰爭等。在這種情況下,權利人處於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而又無法定代理人等狀態。
❻ 訴訟中止、中斷、延長的區別
訴訟時效中止指抄訴訟襲時效完成之前,因發生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使權利人不能行使權利,因而暫停計算訴訟時效期間,待中止事由消除後,繼續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訴訟時效中斷指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歸於無效。
訴訟時效延長指權利人由於客觀的障礙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不能行使請求權的,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訴訟時效延長與訴訟時效中止、中斷都是法律保護權利人的措施,但前者與後者有所不同:
一、發生的時間不同。
時效中止、中斷都發生在時效期間完成前,而時效延長則發生在時效期間完成後。
二、依據的事由不同。
時效中止、中斷根據法律明文規定的事由,而時效延長的事由法律無明文規定。
❼ 法院中止審理的法定時間是多久
法院中止審理沒有法定時間。
法院中止審理適用於訴訟中出現較大障礙,不僅導致本次庭審無法繼續,訴訟是否需要繼續、由誰繼續、如何繼續均不明了,將整個訴訟中止,等待障礙消除之後再決定訴訟何去何從。
(7)中止訴訟的期限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訴訟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年修正本)》
第二百零六條
在審判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
(一)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脫逃的;
(三)自訴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未委託訴訟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審理的原因消失後,應當恢復審理。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