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30年工齡,退休後按多少比例拿工資
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根據不同工齡按以下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88%的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2%的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75%的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60%的比例計發;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按40%的比例計發。
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養老金替代率的具體數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獲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員領取的平均養老金為650元/月,而同年該城市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為1100元/月,則:2002年該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50÷1100)×100% = 59.09% 。
一般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
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你個人帳戶上存的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你。那單位給交的21%到哪裡去了?國家把單位為你交的21%的錢全部劃到國家的養老統籌基金里了。
國家規定,退錢的時候只退給個人自己扣交的錢,單位為他交的錢全部都為國家做貢獻。
② 為什麼被判緩刑後退休時不能算視同繳費年限工齡
緩刑也是刑罰的一種,判刑之日起就被開除公職了,服刑期間沒有工齡自然也就不能視同繳費年限。
③ 以後辦理退休什麼的需要學籍檔案么
每個地區退休所需要的材料不同,如果當地不對學籍有要求,則不需要學籍檔案。具體可詢問當地社保局。
《社會保險法》第16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按照這一規定,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有兩個基本要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十五年。
檔案對這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在退休年齡方面,如果身份證與檔案記載的出生時間不一致的,目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主要以檔案的最早記載為准;在繳費年限方面,累計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而視同繳費年限主要就是根據檔案記載確定的。
(3)原勞動部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第18條指出:企業職工調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或被開除、辭退等,應由職工所在單位在一個月內將其檔案轉交其新的工作單位或其戶口所在地的街道勞動(組織人事)部門。
《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不按規定轉移職工檔案,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如職工因檔案轉移手續發生糾紛的,屬於勞動爭議,人民法院應依法受理。
④ 沒有調動時調入地組織勞動人事部門批准調動的材料。視同繳費工齡為零
根據勞社部發[2001]13號《關於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意見的通知》中規定職工是可以由事業單位交流到企業的,但需要由同其財政補助相應的社會保險費。貌似你沒有做到這一步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意見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1]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促進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合理流動,推進市、縣、鄉機構改革,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0]42號)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市縣鄉人員編制精簡的意見》(中辦發[2000]30號)的規定,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之間流動,要相應轉移各項社會保險關系,並執行調入單位的社會保險制度。經國務院同意,現就職工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的處理意見通知如下:
一、養老保險關系處理
職工由機關事業單位進入企業工作之月起,參加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按企業的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其中,公務員及參照和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在進入企業並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後,根據本人在機關(或單位)工作的年限給予一次性補貼,由其原所在單位通過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轉入本人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安排。補貼的標准為:本人離開機關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資×在機關工作年限×O.3%×120個月。
⑤ 工齡是怎麼計算的
有三種辦法。
1、連續計演算法
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
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相加,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算
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
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工齡折演算法
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
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
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
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
現今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當今已經失去意義。
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5)原勞動部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一)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辦理退休或調整退休費待遇的人員,其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其已經領取退休費的人員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已按國務院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關於處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職退休時計算工作年限的暫行規定〉〉辦理的,可不再變動。
(二)臨時工、季節工、學徒工、輪換工、經濟建設民工、「亦工亦農」工轉正後的工齡計算
1956年11 月12日國直人習字第79號《國務院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和工作年限計算等幾個具本問題的補充》中規定,國家機關使用的臨時工作人員(有的稱為「雇員」)被正式錄用以後。
他們在正式錄用以前在本機關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這里應注意掌握的是「正式被錄用以前本機關的工作時間」。
如果錄用以前,在幾個單位臨時工作,不能都算為工作年限,而只能把轉正錄用前在本機關的工作時間計算在工作年限之內。
原省勞動局冀革勞字第122號文件規定:「臨時工被所在單位選招為固定工時,其在本企業最後一次當臨時工的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亦體現了同樣的精神。
1994年3月30日省人事廳《關於貫徹〈閆伶同志關於部分工作人員接續工作年限的講話〉幾個具體問題的補充通知》》規定:原在全民所有制企業、縣(區)以上集體所有制企業當計劃內臨時工。
從工作崗位上直接應征入伍,轉業、復員後直接由政府安排為正式職工;被推薦或考入大中專院校和技工學校學習畢業後由國家分配了正式工作。
以及直接被招收、錄用為國家正式幹部、工人,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其在全民所有制企業、縣(區)以上集體所有制企業最後一次當計劃內臨時工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工作年限。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臨時工上學期間的時間要扣除,從事臨時工工作的時間與畢業後分配了正式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他們的參加工作時間也改為從計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時間算起。
原勞動部工資局《關於季節工轉為正式工以後連續工齡的計算問題》[(63)中勞薪便字第185號]規定:
季節工轉為正式工人以後,其在本單位連續每年做季節工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連續工齡。這里要注意的是「實際」兩個字。
此類人員的參加工作時間按1993年8月1日閆伶同志講話精神,也改為從計算工作年限(工齡)的起始時間算起。
1958年6月,全國總工會勞動保險部《關於實行勞動保險條例單位的學徒工勞動保險待遇的處理意見》規定:學徒工在本企業學習期滿轉為正式工人、職員以後,其學習期間應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
原國家計委勞動局《關於輪換工的工齡計算問題》計勞業字7號規定:關於輪換工的工齡計算問題,應與臨時工的工齡計算一樣處理。
即:輪換工回鄉後,根據國家生產建設需要,重新被吸收為國家職工時,其連續工齡應從重新參加工作之日算起。
原勞動人事部保險福利局《關於經濟建設民工工齡計算等問題的復函》(勞人險函[1983]15號)規定:根據生產需要,經濟建設民工被用工單位招收或轉為國家職工後。
其工齡問題,可參照臨時工轉正、錄用的規定處理,即:其最後一次在本單位當民工的連續工作時間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⑥ 我70年下鄉知青79年回城參加工作,2013年退休,下鄉期間算視同繳費年限嗎工齡怎樣算。謝謝!
下鄉有手續的,一般約在1985年左右的時候由勞動部門認定工齡,
當地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前連續有效工齡視同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
⑦ 關於緩刑視同繳費年限(工齡)的認定問題
因個人未交社保前由國家承擔,職工緩刑是否繼續留原單位工作,這是單位體制所決定的,但勞動待遇誰也不能取消,所以視同繳費年限必須計算。
⑧ 養老保險從哪一年開始實施的
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後分別於1958年和1978年作過專兩次修改。
1997年國務屬院頒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我國建立了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8)原勞動部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為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活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規定,經國務院同意,從2016年5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區、市),將單位繳費比例降至20%;
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高於9個月的省(區、市),可以階段性將單位繳費比例降低至19%,降低費率的期限暫按兩年執行。具體方案由各省(區、市)確定。
截止2016年7月6日,全國有21個省市區符合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條件,其中上海由21%降到20%,其餘20個省市區是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新疆、甘肅和寧夏。
⑨ 我是一名退伍兵,聽說國家有政策兵齡可以抵社保年限怎麼辦手續
兵齡可以抵社保年限,在從業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社保機構辦理。
1、根據《成都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實施細則》第四十九條規定: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辦理養老待遇手續時,提供個人入伍、退登記表辦理軍齡年限視同繳費認定。
2、轉業、退役軍人和按國家規定未實行基本養老保險的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編制內職工,到企業工作並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原軍齡或連續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與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累計計算。
3、轉業、退役軍人和按國家規定未實行基本養老保險的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編制內職工分流自謀職業,其以個體參保人員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原軍齡或連續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與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累計計算。
4、符合國務院軍隊轉業幹部安置領導小組《印發<關於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安置管理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的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只計算實際繳費年限,原軍齡不視同繳費年限。
(9)原勞動部視同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和縣以上城鎮集體企業(含改制後的企業,下同)職工,從事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並符合從事特殊工種規定年限條件的,原始檔案記載清楚,按國家規定從事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執行。
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後,以審批之月作為退休時間並辦理基本養老金計發手續,從次月起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企業中按有關規定批准延長退休年齡的職工,企業憑任免機關的批文報成都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後,應按規定繼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延長退休年齡期間,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規定進行計算。到達批準的延長退休年齡時,應辦理退休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