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好!問一下我的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表丟失了怎麼辦呢
絕對沒有,誰這么說誰就是不負責任的具體表現,要麼就是政策水平太低,辭職和判刑是兩回事,刑事犯罪是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包括企業職工在內!
Ⅱ 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表丟失了怎麼辦
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表丟失了是沒有關系的,因為「視同繳費年限(1992年前工齡、上山下鄉年限和軍齡)」早就輸入社保局電腦數據中了,只要用自己本人的身份證就可以到就近的社區事務服務中心,再吃申請和得到的。
Ⅲ 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表屬於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范的哪一類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在國家實行勞動合同制,依法繳納養老保險之前參加工內作,或者符合國容家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工作年限,可以視同繳費年限。
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重要依據,是職工的檔案記載,以及相關原始資料的印證,才能認定視同繳費年限。
檔案,是職工的重要資料,有嚴格的管理程序,一般不會丟失的。
檔案的丟失,失去了重要的認定依據,無法核定視同繳費年限,很難解決,是很棘手的問題,根據規定,必須是原始資料,任何證明無效,因此,唯一解決的辦法,是找到原始的資料,比如可以去勞動部門查找招工手續的存根,
單位發放工資的工資表,考勤表,等等,作為佐證。如果沒有相關證據,是無法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
Ⅳ 合同制工人的視同繳費年限如何確定
確立視同繳費年限,只是看檔案而已。按照你的描述,你在簽合同前只是臨時工,也沒有繳納養老金,所以自然不可能算你90年以前的工齡。
我們國家規定,在建立養老保險繳費制度之前,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可以視同繳費年限。
目前來看,國家普遍認可的視同繳費年限有四類:
第一類,就是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之前的企業固定工人身份的工齡。普遍是1992年之前的工作時間。但是1986年10月之後參加工作的工人,都是簽訂勞動合同的叫做勞動合同制工人,他們從那個時代開始就繳納社保,而不屬於視同工齡的身份。他們的繳費年限就是實際繳費年限。
第二類,上山下鄉知青的上山下鄉的時間,這是特定歷史背景下出現的特殊情況。
第三類,復退軍人的入伍時間。並不是所有的復退軍人都視同繳費年限。一般是復退之後,國家必須安置工作崗位的人,他們的入伍時間才算。原農村戶籍的義務兵復員後,就不能夠視同繳費。不過我們國家2012年7月1日,我們國家實施了軍人保險法。從此不論城鎮農村都去交納養老保險了,也就不會出現視同工齡這一情況了。
第四類,就是2014年10月1日之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齡。
2014年10月,國家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之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開始繳納養老保險。從此國家開始努力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的社會化工作,實現企業和事業養老雙軌制的並軌。
因此,確立視同繳費年限首先職工檔案中,要有相應的身份確認表。證明屬於固定工、上山下鄉知青、軍人,或者國家正式招用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然後檔案記錄中要有完整的工作考核記錄或者工資調級表等檔案材料。
很多檔案材料一旦丟失都無法補辦了,所以一定要小心保管自己的檔案。最好委託專業的管理機構有他們管理,一旦出現丟失損毀情況,他們也會負責到底。
不過,也不要以為視同繳費年限就是沒有交費。由於他們都是國家認可的工齡,所以相應的繳費責任是由政府進行負擔。
社會保險法第13條明文規定,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由政府負責承擔。
而且對所有人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予以補貼,也就是政府要承擔兜底責任。黑龍江省2016年全部累計結余,已經達到了-232億。黑龍江退休老人們的養老金正常發放,就是源於政府補貼了。2017年政府補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8004億元。
(4)企業單位工作人員視作繳費年限認定表擴展閱讀: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Ⅳ 我是烏魯木齊,哪有最早視同繳費年限審查認定表表格薄紙
烏魯木齊抄,通稱「烏市」,襲舊稱迪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市域面積為14216.3平方公里,轄7區、1縣,2014年末常住人口為353萬人。「烏魯木齊」是蒙古語,意為「優美的牧場」。[1]
烏魯木齊地處中國西北,亞歐大陸腹地,毗鄰中亞各國,有「亞心之都」的稱呼,自古以來是溝通東西商貿的重要樞紐。如今是世界上最內陸、距離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1763年乾隆擴建築城,時稱迪化。1884年迪化為新疆省省會,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名烏魯木齊,烏市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有13個,少數民族49個。[2-3]
Ⅵ 社保視同繳費年限認定文件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若干問題的通知》專(人社部規〔2016〕5號)第一條屬關於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地問題規定:
1、繳費年限,除另有特殊規定外,均包括視同繳費年限。
2、一地(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的累計繳費年限包括在本地的實際繳費年限和計算在本地的視同繳費年限。其中,曾經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工作的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為當時工作地的視同繳費年限;在多地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分別計算為各地的視同繳費年限。
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申請辦理參保人員視同繳費年限認定需要提交的資料:
1、職工本人身份證
2、職工個人檔案(個人檔案由當地公共就業部門保管的人員,由審批機構自行調取)
3、職工連續工齡視作繳費年限審批表
Ⅶ 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依據什麼
1、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依據是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勞辦發〔1997〕116號)文件。
2、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
3、職工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7)企業單位工作人員視作繳費年限認定表擴展閱讀
1、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2、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3、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4、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與實際繳費年限的區別:
1、實際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理解實際繳費年限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實際繳費年限是職工個人的繳費年限,不應與職工所在企業的繳費情況聯系在一起。
2、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把實際繳費年限與企業的繳費情況掛鉤,規定若企業不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則不計算該企業職工的實際繳費年限,這種做法侵害了職工個人的利益。
Ⅷ 視同繳費年限必須要有招工表才能計算工齡,檔案裡面有勞動局工資增資表,也不能計算工齡嗎
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首先,你有工資增資表(應該是有勞動部門審專批章的),可以證屬明你確實在這個單位干過,但干過多少年呢?用什麼來證明呢?
其次,如果你在該單位用工,則肯定會有一張當時的就業手續,無論這個手續是正式的,臨時的,合同工性質的,沒有手續怎麼會到這個單位上班呢。
而且,這個手續是用來證明你的工齡(包括你說的視同繳費年限),並且該手續作為你的第一張職工登記表,上面記載或登記的出生時間也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沒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下,不計算工齡也沒辦法。
Ⅸ 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表放在人事檔案哪一類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在國家實行勞動合同制,依法繳納養老保險之前參加工作,或者符合國家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工作年限,可以視同繳費年限。
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重要依據,是職工的檔案記載,以及相關原始資料的印證,才能認定視同繳費年限。
檔案,是職工的重要資料,有嚴格的管理程序,一般不會丟失的。
檔案的丟失,失去了重要的認定依據,無法核定視同繳費年限,很難解決,是很棘手的問題,根據規定,必須是原始資料,任何證明無效,因此,唯一解決的辦法,是找到原始的資料,比如可以去勞動部門查找招工手續的存根,
單位發放工資的工資表,考勤表,等等,作為佐證。如果沒有相關證據,是無法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
(9)企業單位工作人員視作繳費年限認定表擴展閱讀: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繳費年限是指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有關社會保險費的累計年限,是計發社會保險待遇的依據之一。它不同於連續工齡,但二者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承襲關系。北京市在已實施的各項社會保險中最先在養老保險上使用這一概念。
2009年12月23日,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社會保險法草案,無論是來自公眾的聲音,還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中,都有意見認為養老保險待遇的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不盡合理,門檻較高。此次提請全國人大通過的三次審議社會保險法草案,值得期待。
但長期以來,專家學者、普通老百姓以及社會輿論呼籲聲音很高的養老保險15年繳費問題,仍然沒有實質性突破。
雖然社會保險法草案三審稿增加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繳費至滿15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領取一次性養老保險待遇。但如此規定著的草案依舊維持了繳費15年的基本門檻。
Ⅹ 怎麼填寫基本醫療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認定審批表
建議網上查詢一下填寫範本 或者撥打12333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