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年限平均法為什麼要除2

年限平均法為什麼要除2

發布時間:2020-12-23 23:04:47

A. 甲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10年,為什麼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除10後還有乘9/12,題目在下面

題解的沒錯啊
100(價款)+10X93%(10萬運費7%可作為進項稅抵扣,93%就作為價款計入)+3.7+6+13=132(萬回)
2009年4月計提到答2009年12月一共是9個月132(總價款)/10(使用年限)X9(4-12月共計提9個月)/12(一年)=9.9
步驟寫的很清楚蠻

B. 年限平均法(1-2 %)什麼意思

預計凈殘值率為2%,年折舊額=原值*(1-2 %) /年限

C. 為什麼雙倍余額遞減法用2除以年限

因為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屬於加速折舊法的一種.加速折舊法版,懂吧.就是前幾年的折舊權要快於一般的折舊方法要快一些.而中國在引入加速折舊法的時候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在西方剛剛開始制定加速折舊法時.他們的原則就是.當把有價值的損耗通過流轉而歸屬於產品當中的生產類別的時候,一般都應該按照1.99314752的加速方法把收歸於產品中的那一部分給找回.中國正是跟據這條理念才把加速折舊法定義成要兩倍收回投資.所以,雙倍余額遞減法是用2,而不是用3與4.

D. 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的區別

平均年限法1是以原值與預計使用月份來計算折舊額 平均年限法2是以凈值與預計使用月份-已計提月份來計算折舊額

E. 固定資產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的區別是什麼

平均抄年限法一: 月折舊率襲=(1-凈殘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舊額=原值*月折舊率
平均年限法二: 月折舊率=月折舊額/(原值-凈殘值) 月折舊額=(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使用年限-已計提月份)
在實際使用中,固定資產初始化時,應選擇平均年限法一,對於啟用賬套後輸出入的、新購進的固定資產,應選擇平均年限法二。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F. 會計雙倍余額遞減法為什麼要用2除以年數

雙倍不就是2嗎?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就是余額。所以叫雙倍余額遞減法

G. 為何平均年限法一和二折舊額不同

計算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有四種方法! 1.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記折舊額均衡得分談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月遞減法,是指再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的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計算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知道的就只有這些了.呵呵...... 也剛學會計,所以只能回答這么多了!不知道能否幫助你!希望對你有點用!!!!!!!

H. 數學排列組合問題中 涉及局部平均的問題時為什麼要除以A22 很難理解

這里涉及到重復計算的問題。比如4本書平均分成2份,則C(4,2)=6, 好像是6種分法版,若4本書分別是ABCD,6種分法分成的權的是1(AB,CD),2(AC,BD),3(AD,BC),4(BC,AD),5(BD,AC),6(CD,(AB), 但是,其中的1(AB,CD)與6(CD,AB), 2(AC,BD)與5(BD,AC), 3(AD,BC)與4(BC,AD)是同一樣的分法,是重復的,是相同的兩份來回顛倒排列造成的,所以要除以A(2,2), 如果是平均分成相同的3份,則要除以A(3,3),4份則要除以A(4,4),…………。

I. 平均年限法(一)與平均年限法(二)有何區別

平均年限法(一)與平均年限法(二)的公式如下: 平均年限法(一): 月折專舊率=(1-凈殘值率)/使用年限屬 月折舊額=原值*月折舊率平均年限法(二): 月折舊率=月折舊額/(原值-凈殘值) 月折舊額=(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使用年限-已計提月份)在實際使用中,固定資產初始化時,應選擇平均年限法(一),對於啟用賬套後輸出入的、新購進的固定資產,應選擇平均年限法(二)。

J. 年限平均法

如果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
至預計使用年限到期前2年以前,用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年折舊率。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一般到最後兩年會出現,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額將預計凈殘值也計提成折舊或應計折舊未提完的情況。
所以最後2年用年限平均法,可以保證預計凈殘值的准確不變。

舉例如下:

某醫院有一台機器設備原價為600000元,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計凈殘值24000元。要求計算第三年的折舊額是多少?最後一年的折舊額是多少?

年折舊率=2/5=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40%=144000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40%=86400元
第四、五年每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86400-24000)/2=52800元

BUT:如果不使用年限平均法,而是繼續用雙倍余額,則接下來
第四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86400)*40%=51840元
第五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144000-86400-51840)*40%=31104元
比正確的方法多計提了30144元,即使得預計凈殘值減少30144元,不合理。

閱讀全文

與年限平均法為什麼要除2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