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跟團旅遊的時候需要攜帶三腳架嗎
建議不帶。理由如下:
1、三腳架首先攜帶不方便,支起來和擺放和定點需要時間。
2、實際使用意義不大。跟團的話時間一般都較為緊湊,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你找點定點的。
3、不安全。在團隊旅遊中,拿著三腳架容易形成安全隱患。現在國內外不少景區甚至連自拍桿都限制使用了,為避免安全隱患。
2. 傳統單反相機,長焦鏡頭達到多少時需要用三腳架
當曝光時間不能滿足小於1/f的時候就應該考慮使用三角架
f是焦距,單位是mm
例如135mm的鏡頭,如果曝光時間長於1/125就應該考慮使用三角架
3. 照相的時候三腳架有什麼作用
進行微距拍攝或者光線不足的時候
照相時曝光時間長的話(就是照片要幾十秒內或幾分鍾才能拍攝一張容),手持相機會造成照片虛影、晃動,
還有就是夜景拍攝用B門得時候
三角架就派上用場,起固定作用。
一般用數碼卡片機拍攝的照片,不考慮那麼多因素的話,三角架可有可無,用單反相機的人一般都不會覺得三角架是多餘的,玩攝影的人更是覺得三角架是必不可少的。
4. 為什麼用三腳架的時候要關防抖
IS/VR感測器有一抄個感受范圍(頻率、振幅),做出的反應(反應速度和鏡片的振幅)也有一定的范圍
一般手抖的情況屬於「中等振幅、低頻率」的震動,IS/VR元件可以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而上腳架以後的抖動主要是「小振幅、高頻率」的震動(主要來源於反光板震動等),這一震動被IS/VR元件識別以後,再處理做出同樣的反應,就會有一定延遲,或者反應過激,補正反而使畫面變得模糊
再加上增加耗電等原因,所以建議上腳架時關閉防抖功能
另外,如果把機器架在三腳架上並開啟防抖,使用慢快門1/8-1/2這樣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高速快門影響比較小
5. 你好啊,請問下是不是長時間曝光的圖片,最好是要用三腳架,否則就背景就容易變模糊。
一般情況是的,除非在曝光時間內,你的手一點都不抖呀。
及時用三腳架如果在棧道上有人走過都會有影響的。
6. 印跡的野牛三腳架壽命怎麼樣
不用能好一百年,用了幾次就嚴重掉漆,嚴重了還變形,劃不來。
7. 三腳架為什麼會延長曝光時間
主要是它遮住了光線吧。所以可以延長時間。
8. 照相的時候三腳架有什麼作用
進行微距抄拍攝或者光線不襲足的時候
照相時曝光時間長的話(就是照片要幾十秒或幾分鍾才能拍攝一張),手持相機會造成照片虛影、晃動,
還有就是夜景拍攝用B門得時候
三角架就派上用場,起固定作用。
一般用數碼卡片機拍攝的照片,不考慮那麼多因素的話,三角架可有可無,用單反相機的人一般都不會覺得三角架是多餘的,玩攝影的人更是覺得三角架是必不可少的。
9. 單反三腳架碳纖維和鋁合金的哪個好,長時間攜帶哪種好
什麼樣的三腳架穩固?
1. 越重越穩定
所以那種很沉的鋼制三腳架,其實是很穩定的。但是這一般不是太大問題,因為我們可以在碳纖維三腳架下面掛重物來提高穩定性。
2. 三腳架的節數
三腳架一般都是分節的,而關節處就是三腳架的軟肋和瓶頸,節數越多的腳架,越不穩定,但是節數多的一般會縮起來更短,便於攜帶。
一般我們會選擇3-4節的三腳架,根據自己需要的便攜程度來平衡。
3. 附加功能
前 面提到了,三腳架的關節處就是最薄弱的環節。現在市面上有些三腳架提供了拆下一個腳做獨腳架的功能,比如某牌的「旅遊天使"系列。因為能拆下來,所以這個 腳的關節的穩定性肯定不如沒法拆下的腳架,考慮到絕大部分人很少用獨腳架,所以這種以犧牲穩定性為代價的功能不推薦購買。
三腳架選擇思路
1.從穩定性來說,節數越少越穩,架子越重越穩,沒有或者不升中軸會穩,有地釘在泥地上更穩。
2.從收納性來說,節數越多越容易收納,反折更好,中軸可升降更佳。
3.從便攜性來說,碳纖維比鐵管鋼管的要輕,節數越多便攜性越好,自帶架子背帶的更方便。
4.從耐用性來說,旋轉開關比卡扣開關要耐用,鐵管鋼管要比碳纖維的耐用。
5.從實用性來說,卡扣開關要比旋轉開關實用,能反折的要比不能反折的實用,能拆成獨腳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