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業用地和林地的區別
林地屬農業用地的一種,農業用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其他農業用地等。所以,應該說:林地是農業用地;但不能說農業用地就是林地,二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㈡ 農用耕地變成了林地怎麼辦
《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版土地利用區,明確權土地用途。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根據土地使用條件,確定每一塊土地的用途,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經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未經批准,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
第七十九條規定,無權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准徵收、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㈢ 非法佔用林地95畝判刑幾年
非法佔用林地罪包含在非法佔用農用地罪中。 非法佔用農用地罪,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行為。 對非法佔用農用地罪的處罰如下: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至於樓主所問的是否夠得上負刑事責任,要具體看佔用數量,性質如何:非法佔用耕地數量較大且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結果的,是非法佔用耕地罪的必備要件。至於數量較大的具體標准,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根據《土地管理法》對土地的徵用或使用所作的詳細規定:徵用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項、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項的,由國務院批准;徵用上述規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如果違反上述有關土地管理的審批程序或所規定的數量而多徵用、使用耕地的行為,就是違反土地管理法的非法佔用耕地的行為。司法實踐中也可根據當時當地耕地面積的大小、質量優劣的狀況等情況綜合衡量非法佔用耕地的數量是否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是指非法佔用耕地導致耕地種植功能基本喪失,如造成土地板結、沙化、鹽漬化、水土嚴重流失、土壤肥力消失等。 至於在不同時間未經批准,或者多次非法佔用林地並不影響此罪的成立,主要是看佔用的數量,造成的後果性質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樓主有幫助,呵呵
㈣ 農村耕地變更為林地應具備什麼條件
農村耕地變更為林地,也就是退耕還林,符合水土流失嚴重和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條件可退耕還林。
《退耕還林條例》
第十五條 下列耕地應當納入退耕還林規劃,並根據生態建設需要和國家財力有計劃地實施退耕還林:
(一)水土流失嚴重的;
(二)沙化、鹽鹼化、石漠化嚴重的;
(三)生態地位重要、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
江河源頭及其兩側、湖庫周圍的陡坡耕地以及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嚴重等生態地位重要區域的耕地,應當在退耕還林規劃中優先安排。
第十六條 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內的耕地和生產條件較好、實際糧食產量超過國家退耕還林補助糧食標准並且不會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不得納入退耕還林規劃;但是,因生態建設特殊需要,經國務院批准並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調整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後,可以納入退耕還林規劃。
制定退耕還林規劃時,應當考慮退耕農民長期的生計需要。
(4)農地林地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一、退耕還林地范圍:
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坡度在6度以上、農民已經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區;風沙危害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農民已經承包的沙化耕地。
只要具備條件、農民自願,應擴大退耕還林規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尚未承包到戶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納入退耕還林的范圍,可作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二、退耕地還林補助標准
糧食:黃河和海河流域每畝退耕地每年200斤,長江和淮河流域每畝退耕地每年300斤。補助糧食一般為小麥原糧,不同地區確需調整糧食供應品種的由省政府確定,補助糧食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補助年限:還草補助2年,經濟林補助5年,生態林補助暫按8年計算。
現金: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20元。補助年限和糧食補助相同。
種苗和造林費: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
宜林荒山荒地、荒灘、荒沙造林補助標准,只補助種苗和造林費,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
㈤ 林地如何改養殖業用地
向國土資源局申請。《關於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20號)規回定其他企業或個人答申請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經縣級畜牧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縣(市)、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積極幫助協調用地選址,並到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用地備案手續。
其中,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佔用耕地的,應簽訂復耕保證書,原址不能復耕的,要依法另行補充耕地;附屬設施用地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按照規定的批准許可權和要求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5)農地林地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林地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只允許搞種植的,但許多地方政府對於林地上搞養殖保持默許的態度。特別是近幾年,國家林業局一度發文鼓勵投資人發展林下養殖業,且對林下養殖項目設有專項資金進行補助,各地區的林下養殖業發展迅速。
如果只是單純建設標准化養殖場,這會涉及到用地指標的問題,而這類的手續辦起來會比林下養殖項目復雜得多。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養殖方式,但凡涉及到在林地上發展項目的,都需要經過當地林業部門的批准。如果項目上完全符合環保的標准,相信地方政府部門會同意在林地上發展養殖項目的。
㈥ 請問各位苗圃屬於林業用地還是農業用地
林業用地
㈦ 林地是否屬於或者耕地農用地的范圍是哪些
1)耕地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含輪歇地、輪作版地);以種植權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證收獲一季的已墾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度<1.0米、北方寬度<2.0米固定的溝、渠、路和地坎(埂);臨時種植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臨時改變用途的耕地。
2)
耕地中又分出灌溉水田、水澆地、旱地3個二級地類。
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
㈧ 農地林地未經政府徵用可以露天采礦嗎
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本條中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等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中有關土地管理的規定。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按用途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地、養殖水面等。「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也包括菜地、園地。其中,園地包括苗圃、花圃、茶園、果園、桑園和其他種植經濟林木的土地。「林地」主要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是指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計劃,未經批准擅自將耕地改為建設用地或者作其他用途,或者擅自佔用林地進行建設或者開墾林地進行種植、養殖以及實施採石、采沙等活動。「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是指未經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批准手續、土地徵用、佔用審批手續,非法佔用耕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在被佔用的農用地上從事建設、采礦、養殖等活動,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的農用地的原用途,如佔用耕地建設度假村,開墾林地、草地種植莊稼,佔用林地挖塘養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頒布的《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非法佔用耕地「數量較大」,是指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非法佔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毀壞」,是指行為人非法佔用耕地建窯、建墳、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非農業建設,造成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於2005年頒布的《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所謂「數量較大,造成林地大量毀壞」,是指下列情形:(1)非法佔用並毀壞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數量分別或者合計達到五畝以上;(2)非法佔用並毀壞其他林地數量達到十畝以上;(3)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1)項、第(2)項規定的林地,數量分別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4)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1)項、第(2)項規定的林地,其中一項數量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兩項數量合計達到該項規定的數量標准。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㈨ 林地補償標准
有補償的。林地徵收是有補償的,這在我國的《森林法》18條中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林地的徵收補償標准各地卻有所不同。
總體來看,林地徵收補償費用包括以下3個方面:
1、土地補償費
2、安置補助費
3、林木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
上述三項都是直接補貼給該林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
此外,徵收部門還應繳納納森林植被恢復費,專門用來恢復因征地而減少的林地植被面積。此項費用要交給當地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
各項費用繳納的標准:
1、森林植被恢復費: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財綜【2002】73號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森林植被恢復費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新林計字【2006】503號文《關於進一步明確我區森林植被恢復徵收標準的通知》規定:
(1)用材林林地、經濟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2)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3)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4)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5)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
城市及城市規劃區的林地,可按照上述規定標準的2倍收取。對農民按規定標准建設住宅佔用林地,在「十五」期間暫不收取森林植被恢復費。
林地補償費:自治區計委、財政廳新計價房【2001】500號《關於下發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土地管理行政事業收費標準的通知》、新政函【2010】323號《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以及新林資字【2011】161號《關於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的通知》的規定:
有林地補償基數按一等耕地(高產田),疏林地、灌木林地按二等耕地(中產田),宜林地按三等耕地(低產田)進行計算。
土地補償費一般為年產值的8倍計算。
林地安置補助費:自治區計委、財政廳新計價房【2001】500號《關於下發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土地管理行政事業收費標準的通知》、新政函【2010】323號《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以及新林資字【2011】161號《關於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治區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批復〉的通知》的規定:
人均耕地在3.0畝以上,安置補助費補償標准為年產值的12-13倍計算。
林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之和不得低於補償標準的20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第二十一條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第(二)條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建(構)築物、樹木等,本辦法有規定的按有關規定補償(見本辦法附件),本辦法沒有規定的由雙方約定標准進行補償;本辦法沒有規定又約定不成的,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損失實際價值確定。
新的補償標准規定:建設項目使用林地期限分為永久使用(佔用、徵收、徵用)林地和臨時佔用林地,臨時佔用林地期限不得超過2年。
永久使用林地的單位或個人,需向被使用林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支付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臨時佔用林地的單位或個人,需向被臨時佔用林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支付林地補償費和林木補償費。
征地補償標準是指在市鎮行政區的土地根據政府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范圍內,依據土地類型、土地年產值、土地區位登記、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等因素,再依據片區劃分用於征地補償綜合計算的標准。
拆遷補償標準的調整由市縣人民政府公布。我國法律規定各地政府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至3年對征地補償標准進行調整,逐步提高征地補償水平。
如今實施的征地補償標准已超過規定年限的省份如未及時調整,將不予通過用地審查。 各類具體的價格補償標准由區縣物價局依據當地經濟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情況進行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