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2年一季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填錯了應該怎麼改啊
你在二季度申報的時候把數據修改正確了就可以,因為是預繳申報,所以沒事的。
② 2012年版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如何填寫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
填報說明
一、本表適用於實行查賬徵收方式申報企業所得稅的居民納稅人及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的非居民納稅人在月(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時使用。
二、本表表頭項目:
1、「稅款所屬期間」: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公歷1月1日至所屬月(季)度最後一日。
企業年度中間開業的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當月(季)開始經營之日至所屬季度的最後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況填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報稅務機關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15位)。
3、「納稅人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中的納稅人全稱。
三、各列的填報
1、「據實預繳」的納稅人第2行-第9行:填報「本期金額」列,數據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填報「累計金額」列,數據為納稅人所屬年度1月1日至所屬季度(或月份)最後一日的累計數。納稅人當期應補(退)所得稅額為「累計金額」列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的數據。
2、「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稅務機關確定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第16行:填報表內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額」列,數據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
四、各行的填報
本表結構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為第1行至第16行,納稅人根據自身的預繳申報方式分別填報,包括非居民企業設立的分支機構:實行據實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2至9行;實行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1至14行;實行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6行。
2、第二部分為第17行至第22行,由實行匯總納稅的總機構在填報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填報第18至20行;分支機構填報第20至22行。
五、具體項目填報說明:
1、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填報。
2、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成本(費用)填報。
3、第4行「利潤總額」: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其中包括從事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在本行填寫按本期取得預售收入計算出的預計利潤等。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比照填報。
4、第5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5、第6行「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出的當期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實際享受的減免所得稅額,包括享受減免稅優惠過渡期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及經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累計已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額,「本期金額」列不填。
8、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本次應補(退)預繳所得稅額。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時,填0, 「本期金額」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填報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本行不包括納稅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所得額」:填報納稅人依據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按季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12、第14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的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確定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依據稅務機關認定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出的本月(季)應繳納所得稅額。
14、第18行「總機構應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分支機構本行填報總機構申報的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分配表》中確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當期總機構申報表中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數額。
③ 2012年最新國稅納稅申報實例答案在哪裡能找到
會計分錄:
1、借:管理費用1700/1.17=1452.99
應交稅費zd——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247.01
貸:專銀行存款版1700
2、借:應收賬款600*400
貸:主營業 務收入600*400/1,17=205128.20
應交稅費—權—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871.80
增值稅申報表的填制:
將進項稅額填寫在申報表的附表二中的(一)部分
將銷項稅額填寫在申報表的附表一中的(一)部分
主表按附表一、二填寫,交按主表上屬邏輯填寫好各欄。
④ 2012年納稅申報期限
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多號之後才會發布具體的文件通知
名稱應該是《2012年度各月份申報納稅截止期限》
推算的話,沒有節假日是到15號,
遇到節假日會延遲到15號加公休天數的下個周一。
⑤ 2012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第8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怎麼填
我們是深圳的,12366稅務咨詢回答說,就把本期的「利潤總額」一欄的金額先自行彌補哦,也就是如果以前年底有虧損,就在第8行「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欄填上與「利潤總額」一致的數據,先自行彌補就是了。
⑥ 2012年企業所得稅(B)類年度申報,只有一張封面和主表,沒有附表怎麼回事高手指點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國稅專函[2008]1081號)的屬補充通知規定,實行核定徵收辦法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年度申報只有你所說的那張主表。實際工作中也有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填報一張附表,即稅收優惠明細表(該表屬國稅發[2008]101號中的附表五)。
⑦ 2012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中 營業成本報錯改如何處理
所得稅季報中並沒有公式說營業收入減營業成本一定等於利潤總額,不是版必須的,那麼就是權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的。可能有的稅務局是要求營業成本包含期間費用的,實際上是沒道理的。如果非得要求報表中報包括的話,那隻有在下一季度報表時,將上季度營業成本中少填的期間費用加在本期填報,那樣累計數就一致了。
⑧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稅款所屬期間可以寫2012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嗎
不能跨年度。有以下幾種類型:
1、一直在經營的,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2、當專年開業的,為開業月當月1日開始屬,如你5月15日開業,為5月1日至12月31日。
3、納稅人年度中間發生合並、分立、破產、停業等情況的,填報公歷當年1月1日至實際停業或法院裁定並宣告破產之日的當月月末;
4/納稅人年度中間開業且年度中間又發生合並、分立、破產、停業等情況的,填報實際生產經營之日的當月1日至實際停業或法院裁定並宣告破產之日的當月月末
共以上四種類型吧
⑨ 你好!外貿企業免稅申報的「記銷售日期」和「納稅所屬期」怎麼填,如果我2012年12月出口,能填2013年嗎
正常情況下,12月出口的貨物,應該在12月就確認收入了,記銷售日期」和「納稅所屬期」都是2012年12月,既然你到2013年3月才記的賬,那就按實際情況寫吧
⑩ 2012年版的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中,利潤總額為負數
填0行了!要是再有問題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