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種華語電視、電影節的名稱及頒獎時間(幾年一次大概在幾月份頒獎),最好再說一下獎項的分量,謝謝
電影:台灣金馬獎--中國台灣地區的電影獎項,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大陸電影金雞百花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辦,1998年台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台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近年也有都由台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
香港金像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當年正值香港電影新浪潮蓬勃發展之時,金像獎的設立大大鼓舞了電影人的創作,讓香港電影佳片涌現。從創辦之初,金像獎已經立足於香港本土,並打破叢叢壁壘完全接納來自台灣、大陸以及全球華語電影作品,因此是兩岸三地同類電影獎項中,最早容納各地華語片種的電影獎項,因此奠定在華語電影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超然地位。
大陸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於1981年創辦的,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目前已舉辦了27屆,金雞獎獎品為銅制鍍金的金雞。它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為宗旨,對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百花獎 金雞獎 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的三大獎.百花獎是觀眾獎 金雞獎是專家獎 華表獎是政府獎..這三個獎是經中共中央批準的三項常設全國性文藝大獎. . 金雞獎誕生於1981年,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以金雞啼鳴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評獎委員會由電影專家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自2005年起,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金雞獎逢單數年評選。1992年,應廣大電影工作者的熱切要求,中國電影家協會在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活動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節年年舉辦。
百花獎--中國群眾性的電影獎,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志編輯部主辦。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是由周恩來總理特地指明舉辦的電影大獎.1963舉辦第二屆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 年才恢復舉辦了第三屆.此後每年舉行一次,自2005年起,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 1992年,應廣大電影工作者的熱切要求,中國電影家協會在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活動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節年年舉辦。
華表獎--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界的最高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每年評選一次。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舉辦,1994年該稱華表獎。
電視:金鷹獎--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電視藝術綜合獎,其前身為「《大眾電視》金鷹獎」,是國家級的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第16屆起改名為「中國電視金鷹獎」,從2000 年第18屆開始, 經中宣部批准,「中國電視金鷹獎」全面升級為規格更高的「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 每年在長沙舉行。自2005年起,改為每兩年舉辦一次。
飛天獎--創辦於1980年,於1981年開始評獎,每年舉辦一屆,原名「全國優秀電視劇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是中國電視劇最高「政府獎」。創辦於1980年,於1981年開始評獎,每年舉辦一屆,原名「全國優秀電視劇獎」。1981年4月3日至13日,中央廣播事業局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全國電視節目會議,對1980年1月1日至1981年3月31日在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播出的電視節目進行評選,有28部電視劇獲獎。到1983年3月,廣播電視部(原中央廣播事業局)委託《電視文藝》、《中國廣播電視》、《電視周報》三家報刊聯合主辦第三屆全國優秀電視劇評獎活動,並把這一活動正式定名為「全國電視劇飛天獎」。1992年改為現名「中國電視劇飛天獎」。2005年,改為兩年一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為電視類的「政府獎」,是對上一年(或兩年度)電視劇思想藝術成就的一次檢閱和評判。
台灣金鍾獎--中國台灣地區傳媒年度獎項,創始於1965年。設獎之初以廣播為主,1965年設頒獎新聞節目、音樂節目、廣告節目等獎項、1966年增設個人技術獎。1971年將電視納入獎勵范圍,自此正式以廣播電視為獎勵對象。1965年起由台灣當局「新聞局」所舉辦。1968年由台灣當局「文化局」接辦,1975年恢復由「新聞局」辦理。自2000年後,交由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接辦,至2008年廣電基金解散為止。此外,另有中國音樂金鍾獎,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音協會共同主辦,亦簡稱金鍾獎,是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並列的國家級藝術大獎。
香港萬千星輝獎--香港TVB的電視頒獎典禮。頒獎禮評選范圍為TVB本年度製作的劇集和節目,以及出演的藝人。舉辦日期為TVB每年台慶前後(11月中或12月初),最受矚目的獎項為每年的最佳男女主角,一般被稱為「視帝」、「視後」。
Ⅱ 獲諾貝爾獎的人有哪些,以及獎項、獲獎時間、國籍。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並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范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於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空運來,這意味著對知識的尊重。
另給你介紹兩個內容相關的網址:
1,諾貝爾獎專欄地址如下:
http://www.cctv.com/culture/special/C11458/01/
2,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資料則在這個地址:
http://www.cctv.com/program/dssgsw/20031024/101451.shtml
Ⅲ 時間的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頒獎典禮獎項名稱2009年08月09日香港新城國語力頒獎禮全國最版受歡迎女歌手權新城國語力女歌手2009年10月26日新加坡金曲獎海外傑出歌手2009年11月28日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原創歌曲頒獎典禮內地最受歡迎女歌手最佳風尚歌手內地最佳專輯2009年12月20日香港TVB8金曲榜頒獎禮內地觀眾最喜愛女歌手2009年12月26日香港新城勁爆頒獎新城全國樂迷投選勁爆歌手新城勁爆國語歌手2010年02月28日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內地最受歡迎女歌手2010年04月24日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內地最受歡迎女歌手參考資料來源:
Ⅳ 請問獲獎證書和職稱年限在同一個月還有效嗎
獲獎沒要求必須在中級聘任或取得的時間內,即使你在助理工程師任職期間取得都可以,除非獎勵被取消了。
Ⅳ 從諾貝爾獎周期(成果產生到獲獎時間)分析說明科學發現到科技成果轉化周期的變化
這個沒有必然聯系的,好多科技已經轉化為實際應用了,但幾十年後才會被提名獲獎。
Ⅵ 評高級職稱的榮譽證書年限從何時算起
你好,從評中一的年限算起,這是一般的定法,不過因為你說的這種情況,當地有關部門會有一個明確的訂法的,我想因為這樣的人有很多,那為了不激起民憤,一般的會從評的年算起的,
Ⅶ 業績的時間是指獲獎的時間嗎
業績的時間是指獲獎的時間或證書上落款時間或文件頒發時間
Ⅷ 如果是2016年度的活動獲獎,但是頒獎時間是2018年,那填獲獎時間填哪一個
填寫獲獎時間直接填寫2016年就可以了,因為你是2016年的活動獲得的獎項,無論什麼時候頒獎,獲獎時間都是2016年。
Ⅸ 歷史上獲得諾貝爾文字獎的人和獲獎時間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名錄
1901年 法國 蘇利·普魯多姆 (1839-1907)
1902年 德國 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
1903年 挪威 比昂斯藤·馬丁紐斯·比昂遜(1832-1901)
1904年 西班牙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
法國 弗里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
1905年 波蘭 亨利克·顯克微支(1846-1916)
1906年 義大利 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
1907年 英國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
1908年 德國 魯道爾夫·歐肯(1846-1926)
1909年 瑞典 西爾瑪·拉格洛夫(1858-1940)
1910年 德國 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
1911年 比利時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
1912年 德國 蓋哈特·霍甫特曼(1862-1946)
1913年 印度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
1915年 法國 羅曼·羅蘭(1866-1944)
1916年 瑞典 卡爾·古斯塔夫·魏爾納·封·海頓斯坦(1859-1940)
1917年 丹麥 卡爾·耶勒魯普(1857-1919)
1919年 瑞士 卡爾·斯皮特勒(1845-1924)
1920年 挪威 克努特·哈姆生(1859—1952)
1921年 法國 阿納托爾·法朗土(1844-1924)
1922年 西班牙 哈辛托·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1866-1954)
1923年 愛爾蘭 威廉·巴特勒·葉藝(1865—1939)
1924年 波蘭 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7-1925)
1925年 愛爾蘭 喬治·肖伯納(1856-1950)
1926年 義大利 格拉齊亞·黛萊達(1871-1936)
1927年 法國 亨利·柏格森(1859-1941)
1928年 挪威 西格里德·溫塞特(1882-1949)
1929年 德國 保爾·托馬斯·曼(1875一1955)
1930年 美國 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
1931年 瑞典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格(1864——1931)
1932年 英國 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
1933年 俄羅斯 伊凡·亞歷克賽維奇·蒲寧(187o-1953)
1934年 義大利 路伊吉·皮蘭德婁(1867一1936)
1936年 美國 尤金·奧尼爾(1888-1953)
1937年 法國 羅歇·馬丁·杜·伽爾(1881-1958)
1938年 美國 賽珍珠(潑爾·西登斯屈里克·布克)(1892-1973)
1939年 芬蘭 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1888——1964)
1944年 丹麥 約翰內斯·威廉·楊森(1873-1950)
1945年 智利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1889一1957)
1946年 德國 赫爾曼·黑塞(1877-1962)
1947年 法國 安德烈·紀德(1869-1951)
1948年 英國 托瑪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
1949年 美國 威廉·福克納(1897-1962)
1950年 英國 帕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
1951年 瑞典 帕爾·費比安·拉格克維斯特(1891-1974)
1952年 法國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1885-1970)
1953年 英國 溫斯頓·丘吉爾(1874一1965)
1954年 美國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
1955年 冰島 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奈斯(1902-1984)
1956年 西班牙 胡安·拉蒙·希門內斯(1881-1958)
1957年 法國 阿爾貝·加繆(1913-1960)
1958年 蘇聯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
1959年 義大利 薩瓦多爾·誇西莫多(1901-1968)
1960年 法國 聖瓊·佩斯(1887-1975)
1961年 南斯拉夫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
1962年 美國 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
1963年 希臘 喬治·瑟弗里斯(1900-197f)
1964年 法國 讓一保爾·薩特(1905~1980)
1965年 蘇聯 米哈依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
1966年 以色列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1888——1970)
瑞典 奈莉·薩克斯(1891-1970)
1967年 瓜地馬拉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
1968年 日本 川瑞康成(1899-1972)
1969年 法國 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
1970年 蘇聯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任尼琴(1918-)
1971年 智利 巴勃羅·聶魯達(1904-1973)
1972年 德國 亨利希·伯爾(1917—1985)
1973年 澳大利 亞帕特里克·懷特(1912——1990)
1974年 瑞典 埃溫德·約翰遜(1900~1976)
瑞典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
1975年 義大利 埃烏傑尼奧·蒙塔萊(1896-1981)
1976年 美國 索爾·貝婁(1951-)
1977年 西班牙 維森特·阿萊克桑德雷(1898一1984)
1978年 美國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
1979年 希臘 奧季修斯·埃利蒂斯(1911-)
1980年 美國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
1981年 英國 埃利亞斯·卡內蒂(I905-)
1982年 哥倫比亞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
1983年 英國 威廉·戈爾丁(1911-)
1984年 捷克斯洛伐克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
1985年 法國 克洛德·西蒙(1913-)
1986年 奈及利亞 沃萊·索因卡(1934-)
1987年 美國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
1988年 埃及 納吉布·馬哈福茲(1911-)
1989年 西班牙 卡米洛·何塞·塞拉(1916-)
1990年 墨西哥 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
1991年 南非 納丁·戈迪默 (1923-)
1992年 聖露西亞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
1993年 美國 托妮·莫里森(1931-)
1994年 日本 大江健三郎(1935-)
1995年 愛爾蘭 山姆斯·希尼(1939-)
1996年 波蘭 維斯瓦娃·希姆博爾斯卡(1923-)
1997年 義大利 達里奧·福(1926-)
1998年 葡萄牙 若澤·薩拉馬弋
1999年 德國 君特·格拉斯
2000年 法國 高行健
2001年 英國 維·蘇·奈保爾
2002年 匈牙利 伊姆雷·凱爾泰斯
2003 南非 約翰。馬克斯維爾。庫切
2004 奧地利 艾爾芙蕾德。耶利內克
2005 英國 哈羅德。品特
2012年 中國 莫言
Ⅹ 高級職稱的論文獲獎有時間限制嗎
獲獎後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