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在環境保護局工作,急需一份檔案分類方案、歸檔范圍、保管期限文書。請各路高手多多解答。在下拜謝
請示局領導,讓領導找當地檔案局幫一下,正規可靠。
B. 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多少年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第一天算起專。永久,即是指會屬計檔案須永久保存;定期,是指會計檔案保存應達到法定的時間,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可以分為:
1.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2.25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3.5年的:固定資產卡片賬於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3年的:月度、季度財務報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移交清冊。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C. 請分析問題、組織機構、時間、保管期限分類方案的原則,並說明問題與組織機構的區別與聯系
請分析問題組織機構時間保管期限,分類方案的原則,這個你問一下專業做這個的人吧。
D. 檔案鑒定工作方案
檔案鑒定工作
1) 編制檔案保管期限表
檔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冊形式列舉檔案的來源、內容和形式,並指明檔案保管期限的一種指導性文件。它是鑒定檔案保存價值和確定檔案保管期限的依據。
檔案保管期限表通常由順序號、條款、保管期限、附註以及總的「說明」等部分組成,其中,條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項目。
(1) 順序號。
順序號是按照條款的系統排列順序統一編的序號。它起著固定條款的排列位置和順序的作用,也可作為鑒定時引用條款的代號。
(2) 條款。
條款是一組類型相同的文件的名稱和標題。每一條款應代表一組有內在聯系的價值相同的文件。有時,為了使條款簡潔醒目,也可以將價值不同的而有聯系的一組文件寫成一個條款,在條款下面分別指出其不同的保管期限。條款的擬制一般不宜過多過細,應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范圍也不能過寬。條款較多的保管期限表還須把條款加以分類。
(3) 保管期限。
保管期限分為永久保存和定期保存。永久保存就是無限期地盡可能長遠地保存下去,定期保存就是只保存一定的年限,保管期滿後即可銷毀。長期保存一般是指檔案須保存16~50年;短期保存一般是指15年以下。
定期保存的時間計算方法一般是從文件產生後的第二年起計算,有些特殊文件和專門文件可以從其失效、結案後算起。所有確定為定期保存的檔案到保管期滿後還須復查,如發現有繼續需要保存的,仍應保存下去,有的延長保管期限,有的轉為永久保存。
對於機關檔案保管期限表,其中,短期和長期的期限也可視需要指出明確的年限,如
短期保管的文件保管年限又可分為3年、5年、10年等,長期保管的文件保管年限分為20年、25年、30年等。
(4) 附註。
附註是在條款之下對條款及其保管期限所作的必要的註解或說明。例如,有些合同、協議書、借據的保管期限往往需要從有效期滿後算起,就可在保管期限後註明「失效後」字樣。
(5) 說明。
說明是對保管期限表所作的總的說明,一般包括保管期限表的適用范圍、結構、制定的依據、保管期限的計算方法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以上只是檔案保管期限表一般的結構,可以根據各種檔案保管期限表的特點增加或減少某些項目。
2) 編制「檔案銷毀清冊」
檔案銷毀清冊是准備剔除銷毀的檔案文件的登記簿,它是供領導人審查批準的表冊,同時也是日後查考檔案銷毀情況的憑據。
檔案銷毀清冊應由登記順序號、案卷或文件的題名、起止日期、數量、原保管期限、銷毀原因、備注等項目組成。每一清冊應編制一式兩份,一份留檔案館(室)備查,一份送機關領導人審查批准。如果須送上級機關或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批准,就應多備一份。同時報送兩份,其中一份經審批後退回。
3) 檔案的銷毀
為了慎重起見,已經被批准准許銷毀的檔案不應立刻銷毀,而應暫時存放一段時間,待確認確實無價值時再進行銷毀,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批准銷毀的檔案一般應該直接送造紙廠化為紙漿或者就地焚毀。為了保守機密,應銷毀的檔案一般不得留作它用,更不允許倒賣出售。檔案銷毀工作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工作,一般由檔案部門會同保衛、保密部門進行,並由專人銷毀、專人監銷。銷毀完畢後,銷毀人和監銷人都要在銷毀清冊上簽名蓋章,並註明「已銷毀」字樣和銷毀日期。
如有個別檔案未被批准銷毀,可在「銷毀清冊」上做出適當的說明。對於已銷毀的檔案,也應在檢索工作上註明「銷毀」字樣加以說明。
E. 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多少年
會計檔來案保管期限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第一天算起。永久,即是指會計檔案須永久保存;定期,是指會計檔案保存應達到法定的時間,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可以分為:
1.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2.25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3.5年的:固定資產卡片賬於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3年的:月度、季度財務報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移交清冊。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F. 資料員崗位職責有哪些
(1)貫徹和來執行上級主管部門關於源水利水電工程資料管理的各項規定。
(2)負責所有工程合同、資料圖紙、洽商記錄、來往函件的及時接收、整理、發放、借出、保存以及工程圖紙變更等各項工作。
(3)隨工程的開展進行同步收集和整理有關工程項目資料。
(4)對需要變更的文件和設計方案,應對其進行編號登記,及時、有效地傳達到工程技術文件使用者手中。
(5)收集和整理工程准備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形成的文件,並盡快著手進行立卷歸檔。
(6)歸檔文件必須齊全、完整、系統、准確。
(7)歸檔文件材料必須層次分明,符合其形成規律。
(8)歸檔文件必須准確地反映生產、科研、基建和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的真實內容和歷史過程。
(9)嚴格執行資料工作的要求,加強資料的日常管理和保護工作,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向分管經理匯報,採取有效措施,保證資料安全。
(10)按照資料保管期限定期鑒定資料。
(11)維護項目工程資料的完善與安全,對違反本制度或不正確使用的行為,拒絕提供使用。
(12)參與本公司工程竣工圖的整理和移交。
G.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是多久
各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根據其特點,分為永久、定期兩類。
永久檔案即長期保管,不可以銷毀的檔案;定期檔案根據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l0年、l5年、25年5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第一天算起。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可以分為:
1.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2.25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3.5年的:固定資產卡片賬於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3年的:月度、季度財務報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移交清冊。
《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因此,法律主要依據是《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和國家檔案局會同制定。
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告等會計核算專業資料,是記錄和反映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發生情況的重要史料和證據,屬於單位的重要經濟檔案,是檢查企事業單位過去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國家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永久保存的會計檔案有:
年度決算財務會計報告; 資本金、股金及股權明細; 開銷戶登記簿; 客戶掛失申請書、掛失登記簿、補發憑單(卡)收據; 賬銷案存的清單或資料。 會計檔案保管登記簿、銷毀清冊; 7有價單證、業務公章銷毀清冊; 機構變動交接清冊;
有權機關查詢、凍結及扣劃書; 己用憑證、賬簿登記簿; 會計系統數據移植日的所有會計檔案; 會計初始環境文本、 基礎數據維護修改有關記錄、 文件; 其他需要永久保管的檔案。
會計檔案是會計活動的產物,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活動的重要史料和證據,其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會計檔案室總結經驗、揭露責任事故、打擊經濟領域犯罪、分析和判斷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據。
2.利用會計檔案提供的過去經濟活動的史料,有助於各單位進行經濟前景的預測進行經營決策,編制財務,成本計劃。
3.利用會計檔案資料,可以為解決經濟糾紛,處理遺留的經濟事務提供依據。
4.會計檔案在經濟學的研究活動中,發揮著重要史料價值的作用。
H. 上級下發的工作實施方案的保管期限為多少年
檔案的保管期限定為永久、定期兩種。定期一般分為30年、10年。
永久保管的文書檔案主要包括:
(一)本機關制定的法規政策性文件材料;
(二)本機關召開重要會議、舉辦重大活動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三)本機關職能活動中形成的重要業務文件材料;
(四)本機關關於重要問題的請示與上級機關的批復、批示,重要的報告、總結、綜合統計報表等;
(五)本機關機構演變、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
(六)本機關房屋買賣、土地徵用,重要的合同協議、資產登記等憑證性文件材料;
(七)上級機關制發的屬於本機關主管業務的重要文件材料;
(八)同級機關、下級機關關於重要業務問題的來函、請示與本機關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定期保管的文書檔案主要包括:
(一)本機關職能活動中形成的一般性業務文件材料;
(二)本機關召開會議、舉辦活動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三)本機關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四)本機關一般性事務管理文件材料;
(五)本機關關於一般性問題的請示與上級機關的批復、批示,一般性工作報告、總結、統計報表等;
(六)上級機關制發的屬於本機關主管業務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七)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制發的非本機關主管業務但要貫徹執行的文件材料;
(八)同級機關、下級機關關於一般性業務問題的來函、請示與本機關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九)下級機關報送的年度或年度以上計劃、總結、統計、重要專題報告等文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