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現如今很多人都看到了農村土地的價值,所以開始承包土地來創業。但土地承包都是有一定期限的,無論是哪種性質的土地。那麼,土地承包期限是多少年呢?承包土地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
土地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按照相關條例規定,土地承包期限最多是不能超過30年的,但具體還是需要根據土地性質來決定。如果土地性質是草地,那麼最大期限就是在50以內,但如果是屬於耕地的話,那麼最大期限就不能超出30年。對於比較特殊的林木土地,可申請將它的期限延長。
承包土地注意事項
1、 付款要及時
承包土地最關鍵的就是承包費用,在農村很多人對於這方面的警惕性都是比較薄弱的。將土地承包之後,承包費用則無法及時收回,對於這種情況必須要讓承包人寫下欠條之類的欠款單據,以免拿不到承包費用。
2、 一定要簽承包合同
在農村大部分人在將土地承包於他人時,都沒有簽訂合同的習慣,這點是非常錯誤的。雙方簽定承包合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合同能約束雙方。若沒有簽定承包合同,那麼自己的合法利益就無法得到保障。
3、 充分了解對方
將土地承包與他人的時候,需提前了解對方的用途。很多人在支付承包費之後,就將土地用途給改變,一旦出了問題,政府是會追究相關責任的。因為現在對於土地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若是隨意將土地用途給改變的話,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貳』 第一輪土地承包期多長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法律和國家有關政策對土地承包期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在中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較短。
後來認識到,承包期限過短,難以調動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開發土地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導致短期行為和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
這樣,國家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就失去了積極意義。
因此,1984年,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土地承包期限應當適當延長。
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根據這一精神,全國各地陸續將土地承包期確定為15年。
但也有一些地方為了解決人地矛盾,頻繁調整土地,真正達到15年的很少。
1993年,一些較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地方,第一輪土地承包即將到期,為了及時指導,國家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後,再延長30年不變。
此後,隨著延包工作的陸續開展,國家有關政策曾多次對土地承包的期限問題做出規定。
如,1993年指出,為了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鼓勵農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後,再延長30年不變。
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
1986年通過並於19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也明確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
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30年。
(2)耕地的承包期限擴展閱讀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特點
1、流轉速度加快,漸具規模。
自1998年土地二輪承包以來,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速度呈逐年遞增之勢,流轉的土地面積不斷擴大,所涉農戶不斷增多。
至目前為止,流轉的土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比例少則5%,多則15%以上,平均比例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轉的農戶數約占總農戶數的26%。
2、流轉類型多樣,比例不均。
按照不同的標准,可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型。
一以流轉主體為標准,可分農戶與村委會之間的流轉和農戶與農戶之間的流轉。
其中以農戶與農戶之間的流轉為主,流轉面積約占總流轉面積的90%。
二以流轉對象為標准,可為責任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動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三荒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其中以責任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主,約占總流轉面積的96%。
三以流轉方式為標准,可分為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投股或參與股份合作等其他方式流轉。
其中以轉包為主,約占總流轉面積的70%以上。轉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經商農戶,將土地轉包給親友或本村其他農戶居多。
此外,還有農戶將土地轉包給種植、養殖大戶以及集體向農戶反租轉包等形式。
四以流轉是否簽訂協議為標准,可分為協議流轉和無協議流轉。
其中協議流轉農戶略占優勢,占總流轉農戶數的65%左右。
協議流轉又分為書面協議流轉和口頭協議流轉,其中口頭協議流轉占協議流轉的絕大多數,簽訂書面協議流轉的農戶不足總流轉戶的10%。
五以流轉是否有償為標准,可分為有償流轉和無償流轉。
其中以無償流轉為主,約占總流轉戶的60%以上。
六以流轉是否履行報批准、備案或辦理土地使用權證書變更登記程序為標准,可分為批准流轉、備案流轉、登記流轉和自行流轉。
其中以自行流轉為主,占總流轉面積的95%。
3、流轉行為欠規范,缺少管理。
流轉行為嚴重不規范,表現為自行流轉多,報批准、報備案的少,申請變更登記的更少。
口頭協議多,書面協議少;約定不明的多,約定明確的少;書面協議內容不規范的多,規范的少等。
有些村存在連鎖流轉現象,接受流轉的農戶又將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其他農戶,形成鎖鏈式流轉。
鎮、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普遍缺乏嚴格規范的管理。
4、部分耕地被非農業化,有極少量的非法流轉行為存在。
有的耕地被轉為非農用途,主要用於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小城鎮等項目建設。
這些建設用地絕大多數履行了批准手續,也有一小部分沒有被批准。
相關鎮為了完成工業發展等任務,以鎮政府或用地單位名義,採取向農戶租賃的方式,將土地使用權流轉到自己名下,用於非農建設。
『叄』 農田承包新政策出來後原來的承包期限為十年受影響嗎
十九大的報告中,地合君最為關注的一條內容便是: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回並長久不變,第答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也就是說,土地承包關系將延長到2057年12月31日,這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將更加有利!
『肆』 農村土地承包法對承包期限是如何規定的,為什麼這樣規定
承包期限是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存續的期間,在這個期間內,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依照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行使權利,承擔義務。
我國對土地實行用途管理制度,土地管理法按照土地的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的農用地又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和養殖水面等。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依照上述分類,根據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用途的土地的承包期及承包期的上限作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一、耕地的承包期。
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又稱天水田)、水澆地、旱地和菜地。我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
我國法律和中央有關文件對土地承包的期限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從1984年開始,中央文件曾多次對土地承包的期限問題作出規定。1993年指出,為了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鼓勵農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不變。1996年指出,土地承包期延長三十年,開發「四荒」的承包期可以更長一些,這是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重大政策,一定要貫徹落實好。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長三十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
在我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較短。後來認識到,承包期限過短,承包人可能無利可圖,甚至虧損,難以調動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開發土地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導致短期行為和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這樣,國家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就失去了積極意義。因此,1984年,中央文件規定,土地承包期限應當適當延長。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十五年以上。土地承包經營權期限的長短,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農業生產經營的特點,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前的農業承包經營政策等因素確定。期限太短,不利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和農業的發展;期限太長,則不利於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適當調整以及有關利益的協調。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的規定,符合有關法律的規定和目前我國農村的實際做法,同中央文件的規定也是一致的。
二、草地、林地的承包期。
草地是指生長草本植物為主,用於畜牧業的土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林地是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及跡地和苗圃等。在草原地區和林區,草地和林地承包是承包的主要部分。
在農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前,對於草地、林地的承包期限,我國法律未明確規定。只是在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中央文件中也曾原則規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
之所以規定草地、林地的承包期較耕地的承包期更長,這是因為:首先,同耕地相比,草地和林地有其特殊性。以林地為例,林地的主要部分是有林地,一般生長著多年生的喬木、竹類、灌木等,而耕地主要是用於種植農作物,一般是一年一季或者兩季,有的甚至三季,很少種植多年生植物。其次,從事林業開發投資大,林木生長期、收益期長。如櫸木、水青岡、紅豆杉、柚木的採伐或經營期限至少在五十至六十年。再如我國特有的銀杏樹,其木材、果實、葉子等均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生長極為緩慢,所以又稱「公孫樹」,形容祖輩種樹到孫子輩才結實。目前我國的很多寺廟中都生長著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浙江東陽地區種植的香榧樹,十五年開始結果,一百年才進入豐產期,並可延續四五百年,有的可達上千年。第三,我國對森林實行限額採伐制度,林地上種植的林木不能任意採伐。採伐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並按照要求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承包方的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的權利受到較多限制。鑒於林地的上述特殊性,許多地方都將林地的承包期限適當延長。如浙江東陽將香榧樹的承包期定為六十年,安徽省林地承包的期限最高的達到七十年。許多地方、部門建議,林地的承包期應當適當長一些,以規定三十年至七十年為宜。對有些特殊的樹種,七十年的承包期仍顯不夠,應當更長。
農村土地承包法根據中央關於「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的政策精神和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的實際做法,對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及承包期的上限作出了規定。
三、需要說明的是,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承包期限是法定期限。
鑒於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第二輪承包已結束,有的地方第二輪延包的年限比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承包期限長的實際情況。為了穩定現存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防止因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實施引發重新承包土地,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更好地維護承包方的合法權益,農村土地承包法在第六十二條對這種情況作了特別規定:「本法實施前已經按照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規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長於本法規定的,本法實施後繼續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
『伍』 農村耕地承包期限是否變為長久
照現在的情況,農村這幾年會大變動 最主要的就是土地的變動 現在土地流轉十分的盛行 也是以後農村土地的發展趨勢 和西方的圈地運動差不多吧 把大部分農民和土地分開了
『陸』 農村承包土地現在多少年
土地承包的期限應當是多長時間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0條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草地的承包期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為30年至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一)耕地的承包期
據統計,我國耕地總面積約為14億畝,人均1畝多一點。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佔耕地總面積的97%左右。我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土地主要是耕地。我國法律和有關政策對承包期限都有明確規定。如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有關政策也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長三十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現實中,截至 2000年,全國已有98%左右的村組開展了延包工作。在開展延包工作的地方,承包期達到三十年的耕地面積佔92%
『柒』 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是多久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回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答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前款規定的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