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檔案館能否「借閱」檔案
陳少敏先說一個案例:有個企業因要擴大經營規模,到省里立項,而擴大經營規模需要該企業成立的原始文件,由於該企業沒有保管其成立的原始文件,來我館查找,從目錄上查到了這份文件,可當提到這個案卷後,卻意外的發現沒有這個企業成立的原始文件,當時工作人員百思不得其解,反復查找無果時,最後在案卷的備考表上發現這份文件在接收進館前已被某某借閱拿走了,落款日期在進館之前,上面簽著當時利用者的名字。再說一個案例:那還是筆者在縣檔案館工作時發生的事。縣里的一個常委要寫組織工作報告,派人來檔案館借閱《人民日報》合訂本,當時讓秘書打了個借條並反復強調用完即還,可任憑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反復催要多回,這個合訂本還是沒有追回來,給資料保管造成了一定損失。雖說這兩個案例一個是在檔案室借閱檔案而丟失檔案,一個是在檔案館借閱資料而丟失資料。但是,在檔案館借閱檔案同樣存在丟失檔案的風險,而且可能有的檔案館借閱檔案已經發生過丟失檔案的情況。那麼怎樣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呢?顯然,不借閱檔案就可以避免。 檔案館能不借閱檔案嗎?帶著這個問題,筆者翻閱了《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意外的是這裡面竟沒有找到一個「借」字。那麼檔案法規是如何規定檔案利用呢?《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檔案法》所稱檔案的利用,是指對檔案的閱覽、復制和摘錄。」「對檔案的閱覽」有沒有對檔案的借閱意思呢?在《檔案法實施辦法釋解》中這樣解釋:閱覽,「指利用者到檔案館(室)內專設的閱覽室、接待室等場所查閱其所需要的檔案原件或檔案縮微品、復製件。」[1]這里解釋的很清楚,沒有一點「借」的意思。縱觀《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其對禁止借閱檔案的立法思想是很明確的,當然它的立法思想並不是為了限制對檔案的利用,相反,它在利用檔案的制度設計上,既為避免檔案丟失而禁止借出檔案,又為滿足利用者的需求而提供了多種途徑。這一立法思想在《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十一條得到體現。《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各級各類檔案館提供社會利用的檔案,應當逐步實現以縮微品代替原件。檔案縮微品和其他復制形式的檔案載有檔案收藏單位法定代表人的簽名或者印章標記的,具有與檔案原件同等的效力。」利用檔案用縮微品代替原件,說明連檔案原件都不讓閱覽,就更不用說「借」了。「檔案縮微品和其他復制形式的檔案載有檔案收藏單位法定代表人的簽名或者印章標記的,具有與檔案原件同等的效力」的規定,顯然是為了滿足利用者需要借出檔案原件做證明證據的需求而設定的。雖說《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對禁止借閱檔案的立法思想是很明確的,但是,它們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檔案館不準借閱檔案,這是不是說檔案館可以以檔案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不準借閱檔案,就可以借閱檔案呢?筆者認為,檔案館不可以借閱檔案。對於個人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行政機關來說,則是「法無許可不可為」。雖說檔案館不是行政機關,但是,檔案館保存是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是帶有公共事業管理職能的單位。因此,檔案館應該遵守「法無許可不可為」的原則,所以,檔案館是不可以借閱檔案的。 《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頒布實施都20年了。但是,檔案館不可以借閱檔案的觀念和意識並沒有貫徹落實到檔案館的工作中,可以說從檔案館的一整套檔案利用制度到檔案教科書都沒有相應的改變。基本上不論到那個檔案館,赫然上牆的都有「檔案借閱制度」,桌上擺著檔案借閱登記簿。在借閱制度內容中都有這樣的條文:本館保存的檔案資料一般不外借,如有特殊需要,須經主管領導批准,填寫借閱登記簿並限期歸還。雖說是一般不外借,但經批准還是可以外借。隨便翻開一本不管是新出版的還是老的檔案管理學方面的教科書,都能找到有關檔案外借的內容。如陳兆祦等主編的2005年版的《檔案管理學基礎》就有「外借」一節專門講檔案的外借,雖然要求:「檔案的外借使用,要有嚴格的制度,經過一定的批准手續才能外借。」[2]但是,還是允許借出檔案。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增強檔案法制意識、貫徹執行檔案法,就是在檔案部門也同樣是任重道遠。 參 考 文 獻 [1]郭樹銀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釋解[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93. [2]陳兆祦、和寶榮、王英瑋主編.檔案管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99.(作者單位:濮陽市檔案局)
B. 查借閱人事檔案介紹信時間是否有規定
首先您要明確你要查的是什麼檔案?如果是人事檔案,本人是無法看到的回,單位或有關部門需要答開具相關的介紹信才能查閱。如果是文書檔案,那麼按照《檔案法》規定的,年滿30年,且經過鑒定屬於開放檔案的,憑個人有效證件(有的檔案館也可以不要)就可以查閱,未開放檔案需要按照相關要求開取介紹信方能查閱。還有其他的專業檔案。如房產檔案,需要產權人持本人的有效身份證件才能查閱。城建規劃檔案等,則需要其他的手續才能查閱。具體情況請咨詢你所需查閱檔案所在的部門。
C. 急急急~~~!檔案借閱制度
可參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檔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檔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的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第三條 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護檔案的義務。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把檔案事業的建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五條 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維護檔案完整與安全,便於社會各方面的利用。
第二章 檔案機構及其職責
第六條 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檔案事業,對全國的檔案事業實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統一制度,監督和指導。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事業,並對本行政區域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人員負責保管本機關的檔案,並對所屬單位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第七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第八條 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各類檔案館,是集中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機構,負責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圍內的檔案。
第九條 檔案工作人員應當忠於職守,遵守紀律,具備專業知識。
在檔案的收集、整理、保護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三章 檔案的管理
第十條 對國家規定的應當立卷歸檔的材料,必須按照規定,定期向本單位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移交,集中管理,任何個人不得據為己有。
國家規定不得歸檔的材料,禁止擅自歸檔。
第十一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
第十二條 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保存的文物、圖書資料同時是檔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上述單位自行管理。
檔案館與上述單位應當在檔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協作。
第十三條 各級各類檔案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應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便於對檔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設施,確保檔案的安全;採用先進技術,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第十四條 保密檔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級的變更和解密,必須按照國家有關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 鑒定檔案保存價值的原則、保管期限的標准以及銷毀檔案的程序和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禁止擅自銷毀檔案。
第十六條 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檔案所有者應當妥善保管。對於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和不安全的,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採取代為保管等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
前款所列檔案,檔案所有者可以向國家檔案館寄存或者出賣;向國家檔案館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賣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嚴禁倒賣牟利,嚴禁賣給或者贈送給外國人。
向國家捐贈檔案的,檔案館應當予以獎勵。
第十七條 禁止出賣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資產轉讓時,轉讓有關檔案的具體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
檔案復製件的交換、轉讓和出賣,按照國家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 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和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檔案以及這些檔案的復製件,禁止私自攜運出境。
第四章 檔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十九條 國家檔案館保管的檔案,一般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三十年向社會開放。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類檔案向社會開放的期限,可以少於三十年,涉及國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開放的檔案向社會開放的期限,可以多於三十年,具體期限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檔案館應當定期公布開放檔案的目錄,並為檔案的利用創造條件,簡化手續,提供方便。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組織持有合法證明,可以利用已經開放的檔案。
第二十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公民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教學科研和其他各項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利用檔案館未開放的檔案以及有關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保存的檔案。
利用未開放檔案的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一條 向檔案館移交、捐贈、寄存檔案的單位和個人,對其檔案享有優先利用權,並可對其檔案中不宜向社會開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見,檔案館應當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二條 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由國家授權的檔案館或者有關機關公布;未經檔案館或者有關機關同意,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權公布。
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檔案,檔案的所有者有權公布,但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三條 各級各類檔案館應當配備研究人員,加強對檔案的研究整理,有計劃地組織編輯出版檔案材料,在不同范圍內發行。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檔案的;
(五)倒賣檔案牟利或者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第二十五條 攜運禁止出境的檔案或者其復製件出境的,由海關予以沒收,可以並處罰款;並將沒收的檔案或者其復製件移交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本法實施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二十七條 本法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
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六條第二款修改為:「前款所列檔案,檔案所有者可以
向國家檔案館寄存或者出賣;向國家檔案館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
出賣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批
准。嚴禁倒賣牟利,嚴禁賣給或者贈送給外國人。」
二、第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資產轉
讓時,轉讓有關檔案的具體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
三、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檔案館應當定期公布開放檔案的
目錄,並為檔案的利用創造條件,簡化手續,提供方便。」
四、第二十四條修改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
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
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檔
案的;
(五)倒賣檔案牟利或者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五條:「攜運禁止出境的檔案或者其復製件出境的,由海關予以沒收,可以並處罰款;並將沒收的檔案或者其復製件移交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D. 會計檔案借閱和保管規定
1、 會計檔案為本公司提供利用,原則上不得外借。如有特殊需要,須經公司負責人或集團相關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批准方可借閱。
2、 公司以外的部門借閱會計檔案時,借閱人應持有所屬單位正式介紹信,經被借閱單位會計主管人員和公司負責人批准後,方可辦理借閱手續。集團總部部門因工作需要須借閱各分子公司會計檔案時,應經集團財務總監和被借閱單位財務負責人批准後,方可辦理借閱手續。
3、 財務部應建立借閱登記清冊,所有借閱人應認真填寫檔案借閱登記簿,將借閱人姓名、單位、日期、數量、內容、歸期等情況登記清楚。
4、 借閱會計檔案人員不得在案卷中亂畫、標記,不得拆散原卷冊,也不得塗改抽換、攜帶外出或復制原件。如有特殊情況,須經本單位領導和財務主管批准後方能攜帶外出或復制原件。
5、 借出的會計檔案,會計檔案管理人員要按期如數收回,並辦理注銷借閱手續。
6、 所有內外部會計檔案借閱,一律須被借閱單位財務部檔案管理員全程陪同,借閱地點僅限本單位檔案室或財務部。
會計檔案保管規定:
(一)會計憑證類
1、原始憑證,記帳憑證15年。其中涉及外來和對私改造的會計憑證永久。
2.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3年,學會計論壇。
(二)會計帳簿類
1、日記帳15年。其中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帳 25年
2、明細帳;總帳;輔助帳15年。
3.涉及外來和對私改造的會計帳簿永久。
(三)會計報表類
1、主要財務指標報表 3年;
2、月季度會報表15年;
3、年度會計報表永久。
(四)其它類
1、會計檔案保管清冊及銷毀清冊25。
2、財務成本計劃3年。
3、主要財務會計文件;合同協議永久。
E. 人事檔案的借閱期限是怎麼規定的
人事(管理)檔案的借閱期限,一般為十五天,特殊情況可延長至一個月。借閱人必須保證人事資料的安全、完整,不準私自復印或轉借他人。
F. 檔案借閱登記簿是要永久保管嗎
不是,是根據檔案的級別來決定,如果是普通的檔案,一般的記錄只會保留十年或是三十年。如果說機密的會永久。
G. 招投標檔案借閱時間不能超過多少天
借閱建設工程招投標檔案的規定
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過程(包括招標、投標、開標、評標、中標)產生資料為建設工程招投標存檔資料。現由茂名市電白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負責保管,對外單位借閱檔案作如下規定:
一、凡借閱建設工程招投標檔案(以下簡稱檔案)的,必須出具單位借閱檔案的事由證明、單位介紹信或者法人證明和法人授權委託證明書以及委託代理或經辦人身份證原件(當場核查退還)和復印件等有關資料。
二、借閱前,借閱人要填寫《借閱招投標資料登記表》,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必須請示交易中心領導批准。
三、借閱檔案時,由交易中心領導指定交易中心人員陪同,借閱人在交易中心辦公室查閱,不能將檔案帶離交易中心(紀委監察部門除外),不能塗改、撕毀、掃描檔案內容,需復印、抄錄檔案內容的,必須經交易中心領導同意。
四、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要做好借閱檔案的登記,並將借閱人單位出具的證明等資料收取保管,以作備案。
五、紀委監察部門借閱檔案,要將檔案帶離中心的,須經交易中心領導同意,借閱人應寫好借條,明確歸還時間:如果丟失,按文件保密有關規定辦理。
六、投標單位不得借閱檔案。
H. 人事檔案可以借出多長時間
借用檔案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天。如超過借用期限仍未使用完畢時,借用單位應及時向幹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說明需延期使用的理由,經同意後方可續借,續期一般不超過7天。
I. 檔案如何借閱
1、檔案屬於機密資料,不存在個人可以借閱的說法。也就是說,個人是無權私自查看自己的檔案。
2、如果對檔案中的某些資料有特殊的用途,那隻能是去檔案所在的人才交流中心,請相關的檔案管理人員幫助查找,出具相應的證明材料。
當然,要是違章操作,那就沒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