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貿企業的出口退稅被追繳需要繳納地稅嗎
當申報的出口稅中「應退稅額」大於「實際的退稅額」時,差額要交地稅。
應交稅金-城建稅 7%
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 3%
其他應交款-地方教育附加 2%
⑵ 2012年3月出口已經退稅的貨物,因未收到貨款,國稅擬追繳,合法嗎
那時的操作理論上應該是先核銷在退稅不 你沒有收到外匯 不能核銷 應該不能辦退稅 不過現實操作有很多靈活性 稅務有他的理由 你們也有你們的苦衷 這個事。。。。
⑶ 涉嫌騙稅的外貿企業被追繳已退稅款後還要移交公安嗎
我個人認為一個可能要看具體案件的性質,比如達到惡劣影響的,可能就會。
還有個就是騙稅的數額,如果數額巨大,可能也會。
⑷ 企業所得稅有效追溯期是多少年啊
一般追溯期為年,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五十二條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四十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強制執行措施:
(一)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二)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
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前款所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
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強制執行措施的范圍之內。
⑸ 追繳退稅是否加收滯納金
如果是稅務機關的原因,是不加收滯納金的。
如果不是稅務機關的原因,則需要加收滯納金的。
⑹ 補繳已退稅款是否加收滯納金從何時開始算
日前,某稅務機關對一家生產活性炭的企業進行納稅評估,由於企業銷售自產的活性炭為資源綜合利用產品,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在對不得享受優惠的已退稅款追繳時,有觀點認為,增值稅即征即退企業的退稅款已按規定先行徵收入庫,所以不存在滯納稅款,追繳退稅款只需要補繳稅款就可以了,不必再加收滯納金。對此,筆者持反對意見。
增值稅即征即退指對規定的行業或企業,稅務機關把所征的稅款按政策規定部分或全部退還納稅人的稅收優惠,其實質是一種特殊方式的免稅和減稅。所以,當企業有不得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的項目時,當期多退的增值稅款必須予以追繳。而《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可見,企業補繳稅款同時加收滯納金有明確法律依據。
那麼,納稅評估補稅的滯納金如何計算呢?
《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五條規定,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加收滯納金的起止時間,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稅款繳納期限屆滿次日起至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際繳納或者解繳稅款之日止。
企業何時開始滯納稅款成為計算加收滯納金的關鍵。鑒於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的管理措施由先評估後退稅改為先退稅後評估,這樣在對納稅評估中發現的不予退稅款追繳時,從稅款正常入庫到退庫之前沒有發生滯納稅款,自然不會產生滯納金,但從收到退庫稅款之日起會因應繳未繳產生滯納稅款。此時點為加收滯納金的起始時間,符合稅收滯納金立法目的,即滯納金是基於對納稅人佔用國家稅款的一種補償。
因此,筆者認為,納稅評估中發現增值稅即征即退企業的不予退稅款必須追繳,同時還應加收滯納金。只不過加收滯納金的起止時間為稅款退庫之日起至實際繳納之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