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定孳息的法規
(一)《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七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致使抵押財產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該抵押財產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權人未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孳息應當先沖抵收取孳息的費用。
(二)《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質權人有權收取質押財產的孳息,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孳息應當先沖抵收取孳息的費用。
⑵ 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的區別和歸屬問題,誰知道
天然孳息及法定孳息的區別和歸屬。
1.天然孳息的概念和歸屬。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物。天然擎息的范圍非常廣,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養殖業,如耕作土地獲得糧食和其他出產物,種植果樹產生果實,養殖牲畜獲得各種子畜和奶產品等。天然孳息,自從與原物脫離後,會立即產生歸屬的問題。本法明確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2. 法定孳息的概念和歸屬。法定孳息(利息、租金等),按照一般的交易規則,利息應由債權人取得,租金應由出租人取得,但也不排除其他情形的存在。本法規定,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資料擴展:
主要作用
在物權法中,產生孳息的物或權利稱原物,而孳息分為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質的自然生長規律而產生的果實與動物的出產物,法定孳息是指因法律關系而得到的利息、租金及其他收益。該法律關系,既可因法律行為而產生,如根據租賃合同而產生的租金,也可因法律規定而產生,如遲延履行的情況下,根據違約責任產生的對遲延利息的請求權。
區分原物與孳息意義在於確定孳息歸屬於何人所有。依據物權法的上述規定,對於天然孳息的收取權原則歸原物的所有人。但是,如果存在用益物權人,那麼因用益物權本身就是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自然,該天然孳息應當歸用益物權人取得。此外,當事人還可以特別約定天然孳息的歸屬。至於法定孳息的收取人,在當事人有約定時,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時,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孳息指由原物所產生的收益。在民法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與原物分離前,是原物的一部分。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⑶ 法律中的孳息是什麼
孳息是民法中的一個法律概念,它指由原物所產生的額外收益。根據民法,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孳息的法律意義體現在物權法和債權法兩個方面:在物權法方面,在當事人沒有約定或法律沒有特殊規定的情況下,我國采母物主義;在債權法方面,應特別注意買賣合同中,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孳息與交付相聯系,而非與所有權相聯系。 孳息指由原物所產生的收益。
在民法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比如,果樹結的果實、母畜生的幼畜,母雞與其所下的蛋。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等。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⑷ 收取的孳息算還債嗎
可以用孳息還債,也可以不用它還債。看具體什麼情況了。
⑸ 抵押物在抵押期間產生孳息歸債權人還是債務人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版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權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擔保法》第47條規定:抵押物於人民法院依法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孳息。
後法優於前法,而且《擔保法》設定了必須是法院扣押的前提,所以作為天然孳息的小牛應該屬於所有權人甲,但是乙為生產小牛付出的合理費用甲應該予以支付,否則乙有留置權。
⑹ 孳息滅失後能否提起損害賠償請求
要看孶息滅失的原因,可以要求過錯方承擔責任,賠償損失。
⑺ 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
法定孳息肯定是要第三人來給付的,這就是法定孳息的義務人。沒有通知他,當然人家沒法把法定孳息給你了,肯定會繼續給抵押人的。所以抵押權人要向收取抵押物的法定孳息,就要通知這個義務人! 望採納
⑻ 關於孳息的返還問題
應該,屬於孳息返還的問題,但是丁可以要求一定的支出費用。
⑼ 不當得利孳息應從不當得利構成之日起計算
【案情】
重慶某公司因承建工程在陳某處購買材料,2013年3月13日雙方經對賬確認,重慶某公司欠陳某貨款477553元。2013年4月8日,重慶某公司通過其公司出納張某在銀行的賬戶向被告支付了20萬元貨款。
2013年7月25日,陳某以重慶某公司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重慶某公司支付貨款477553元。該案審理中,因雙方當事人未就重慶某公司已付20萬元貨款舉證,故對該款項沒有扣除。後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調解書載明,重慶某公司於2013年10月31日前付清陳某欠款477533元和資金佔用損失,資金佔用損失從2013年3月14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計算至2013年10月31日止;如重慶某公司2013年10月31日未付,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計算資金佔用損失至欠款付清為止。
2013年11月8日,上述調解書載明的款項477533元及利息執行完畢。之後,重慶某公司發現,其於2013年4月8日通過張某向陳某支付了20萬元貨款。重慶某公司遂以陳某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陳某返還不當得利。
【爭議】
對於本案中陳某返還20萬不當得利的孳息計算問題,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雙方曾經達成了調解協議,協議中對資金佔用損失的計算作出約定,重慶某公司須賠償陳某的資金佔用損失計算是從2013年3月14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計算至2013年10月31日止;如重慶某公司2013年10月31日未付,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計算資金佔用損失至欠款付清為止。本應當扣除的20萬一直由陳某佔用,故這20萬的孳息也應當以此種方式計算,即從2013年3月14日起至2013年10月31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算利息,2013年11月1日之後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計算利息至被告付清為止。
第二種意見認為: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返還不當得利,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孽息。孳息的計算應是以20萬元為基數從2013年11月1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計算至陳某付清時止。
【分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孳息是指由原物所產生的與原物相分離的額外收益,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法定孳息是因法律關系所獲取的收益,本案中爭議對象屬於法定孳息,法定孳息之收取,應依債權法規定,孳息應當從不當得利產生之日起計算。重慶某公司之前付給陳某的20萬,是為支付貨款,陳某是基於合同而得到的20萬,此時,這20萬並不屬於不當得利,在重慶某公司履行調解協議完後,多履行的20萬才屬於不當得利,故孳息的計算應當從2014年11月9日開始。
第二,在調解書中約定的關於資金佔用損失的計算與不當得利中的孳息不同,調解協議有類似合同的性質,只要雙方自願,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他人利益,調解協議就能得到法律保護,而本案中的法定孳息基於法定理由產生,其計算不應參照調解書的計算方式。
第三,如果法院支持重慶某公司關於孳息的計算方式,
則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導向。作為受損一方的公司,對自己的資金應盡到妥善管理,審慎核實的義務。若因自己的疏忽大意令他人取得不當收益,即使他人對資金的不當得利在主觀上存在惡意,法院在支持返還原物及孳息的基礎上,也不宜採用帶有懲罰性質的標准來約束他人,對孳息的計算筆者認為按照孳息的一般計算標准計算更為妥當。
(作者單位:重慶市榮昌縣人民法院)
⑽ 紀委催交的孳息款沒有錢交怎麼辦
如果是紀委催你交的這個錢,你沒交,當然你就屬於一種態度不好的行為,應該及時的檢討,然後再補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