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割讓香港的條約有哪三個
割讓香港的3個條約:
一、1842年《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南京條約》,清廷原稱「萬年和約」 ,後世又稱「江寧條約」、「南京條約」 ,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二、1860年《北京條約》,再割讓九龍半島。
《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委任欽差大臣奕䜣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簽約地點在北京禮部衙門,今天安門廣場東南角。另外,1887年與葡萄牙簽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稱《中葡北京條約》。
三、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方式租了新界99年,所有1997年有回歸既事件出現。若非租借,香港仍屬於英國殖民地。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在1898年6月9日由大清和英國在北京簽訂的一份租借九龍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條約。
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台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保存。條約的期限成為香港主權移交過程的起點。
(1)香港割讓年限條約擴展閱讀:
隨著香港「新界」租期屆滿之日逐漸接近,中國政府確定: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恢復行使權;在恢復行使主權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鄧小平就香港前途問題與她進行會談。鄧小平提出,關於收回香港主權問題,可以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案解決。
他強調:「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轉餘地。」「應該明確規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雙方最後同意,通過外交途徑商談解決香港問題。
1984年12月19日,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
到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成功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兩國之間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就此圓滿解決。
香港特別行政區獨特的法律地位可以概括為:沒有殖民主義,保留資本主義,直轄於中央,實行高度自治。「一國兩制」的方針將造就一個新的、更加繁榮穩定的香港。
② 香港是什麼時候什麼原因被分割出去的條約上是永久割讓還是有期限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代表在回泊答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譯作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江寧條約》,又稱《中英南京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5、中國海關稅應與英國商定。 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麻煩採納,謝謝!
③ 香港被割讓的條約和時間是什麼
1842年8月29日,英國政府同清政府簽訂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其中第三條規定把香港割讓給英國。
清朝被推翻後,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永久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曾多次闡明對香港問題的立場,指出香港是中國領土,中國不受過去英國政府同中國清朝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約束,將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恢復行使對整個香港地區的主權。
根據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國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3)香港割讓年限條約擴展閱讀: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④ 香港被割讓了幾年
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軍進逼南京,索要贖城,清朝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從割香港島算起,應為155年。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條約,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島嶼,租期99年。
⑤ 中國將香港割讓給英國100年的條約叫什麼
中國將香港割讓給英國100年的條約叫《南京條約》。
整個香港有三個不平等條約,分別是
一、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二、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
三、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又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
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5)香港割讓年限條約擴展閱讀:
簽訂《南京條約》的原因:
鴉片戰爭是《南京條約》的導火索,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篇章。英國很早就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到19世紀30年代末,輸入量達到驚人的程度。鴉片貿易不僅使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政府及鴉片販子獲得暴利,而且與英國政府和整個英國資產階級形成了密切的利益關系。
直到1839年1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禁煙,並於6月3日進行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該事件成為英國人將大炮對准中國國門的借口,英國人打著保護鴉片貿易的旗幟,實施著對中國領土的侵略。
當時的中國武器落後,國民為鴉片所迫害,在英軍的火力攻擊下節節敗退,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最後向南京發起進攻。清政府為保住大清最後的陣地,與英軍談判,談判內容包括割地,支付高額的賠償費用等等等等不平等條約。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條約談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軍事壓力下毫無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許清政府對其提出的條件做任何修改,完全一手擬造條約內容,並屢屢以進攻南京相要挾,清政府軟弱,簽下不平等條約。
因當時南京又叫江寧,故《南京條約》又叫《江寧條約》。
⑥ 南京條約有沒有簽香港割讓多少年還是永久割讓
不是永久割讓,《南京條約》沒有明確簽定香港島割讓年限,原文是:專
「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屬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所以,並不僅僅是一個在1842年的《南京條約》把香港分割出去的,而是分了幾個條約,後來在1862年的《北京條約》又占據九龍半島南端地區;直到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才明文約定再次租借新界及界限街以北地區,租期為99年,直到公元1997年香港才回歸。
(6)香港割讓年限條約擴展閱讀
《南京條約》的影響
《南京條約》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與作為附約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即《虎門條約》),產生重大歷史影響。
從社會性質上看,《南京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經濟上,中國的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由於戰後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入侵而逐漸解體,中國經濟也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⑦ 香港什麼時候割讓給英國
1842年8月29日簽訂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香港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是一個充滿奇跡和神話的城市,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城市。世界級的建築、快節奏的生活、時尚摩登的娛樂享受,無不凸現出這座城市的驚艷魅力。香港是一個生活的天堂,集各式各樣的歡樂於一地。在香港,既可以觀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又可以獲得商業文明帶來的種種享受;既可以浸淫在摩登社會的物質享樂中,同樣也可以重溫舊時代的朴真生活方式。
香港也是一個有著傳奇故事的城市。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繁華的都市,從殖民地到世界上第一個實施「一國兩制」的地方,香港經歷了歷史的風雲變幻,香港更成熟了,更包容了。
「動感之都」香港是人們矚目的焦點,是人們感受生活的地方。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擁有自由開放的投資制度、不設貿易屏障、對外來投資者一視同仁、資金自由流動、法治體制歷史悠久、規章條文透明度高、稅率低而明確。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體現在眾多的節日之中。這為香港人帶來更多的熱鬧與歡樂,也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驚喜。中國的傳統節日熱鬧、喜慶、吉利,當然不能錯過;西方的節日新潮、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興奮。
⑧ 香港是哪年被分割出去的,什麼條約
香港是1842年被分割出去的,簽訂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在1842年的月29日,清朝政府和英國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裡面共有十三款,第一款就是是要求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政府,還有中國政府要向英國政府賠償鴉片的煙價和軍費共計兩千一百萬銀元等各項不平等規定,同時《南京條約》的簽訂,也標志著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8)香港割讓年限條約擴展閱讀:
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
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朝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
其中增加了領事裁判權,即英國人在中國成為民事、刑事訴訟被告時,英國領事有按照英國法律,予以審判、定罪的權力。
這對中國來講是喪失司法權,還增加了片面最惠國地位等條款,英國在中國得到各種優惠,其他國家在中國獲得的優惠,英國也要同樣擁有。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以後列強紛紛效法英國,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進一步的破壞,《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⑨ 割讓香港的3個條約是什麼
中英《南京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其中600萬元賠償被焚鴉片, 1200萬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5.另訂關稅則例。清朝政府將以公平的原則頒布一部新的關稅則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納。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