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吉林省201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

吉林省201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

發布時間:2020-12-19 00:07:43

①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怎麼計算,數據怎麼獲得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我國於2000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具有大學程度的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為35701人。
根據以上數據,粗略計算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
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考慮到專科三年制,大專以上按人均受教育1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6年×4571萬人=73136萬年
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2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2年×14109萬人=169308萬年
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9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9年×42989萬人=386901萬年
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按人均受教育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6年×45191萬人=271146萬年
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年×8507萬人=8507萬年
全國人口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73136萬年+169308萬年+386901萬年+271146萬年+8507萬年=908998萬年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200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為:
908998萬年÷126583萬人=7.18年
以上,可以看出,滿打滿算,全國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
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的原因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低。要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有要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以上教育。

② 中國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

平均受教育年限9.8年。

③ 如何測算一個地區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我國於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具有大學程度的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為35701人。
根據以上數據,粗略計算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
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考慮到專科三年制,大專以上按人均受教育1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6年×4571萬人=73136萬年
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2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2年×14109萬人=169308萬年
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9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9年×42989萬人=386901萬年
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按人均受教育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6年×45191萬人=271146萬年
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年×8507萬人=8507萬年
全國人口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73136萬年+169308萬年+386901萬年+271146萬年+8507萬年=908998萬年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200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為:
908998萬年÷126583萬人=7.18年
以上,可以看出,滿打滿算,全國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
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的原因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低。要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有要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以上教育。

④ 怎麼計算25歲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平均受教育年限指對一定時期、一定區域某一人口群體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成人學歷教回育,不包括各答種學歷培訓)的年數總和的平均數。按照現行學制為受教育年數計算人均受教育年限,即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按16年計算,高中12年,初中9年,小學6年,文盲為0年。如按此系數計算6歲及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⑤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屬於哪個部門統計

《勞動統計年鑒》里有勞動力受教育程度
《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7年報告》里有回平均受教育年限答
值得注意的是 受教育年限 可調整的空間太大
因為受教育年限基本都是賦值來算 如文盲對應(1) 小學對應(6) 然後乘以對應人數佔比
因此操作空間十分大(比如研究生算幾年,學碩專碩也都不一樣)
如果你需要做實證 最好自己賦值 別拿現成的 用勞動統計年鑒里的自己算

⑥ 第六次人口普查後,我國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多少

12年

⑦ 截至2016年,貴州省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_______年左右。

省名:雲南省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人口:.9萬人(1997年末戶籍總人口)省會:昆明市地理狀況: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地理位置介於東經97°31′39〃~106°11′47〃和北緯21°8′32〃~29°15′8〃之間,與中國貴州、廣西、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區為鄰,並同緬甸、寮國、越南等國接壤。雲南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全省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海拔高低相差極大,地貌類型多樣,氣候類型復雜,氣溫垂直高差異常顯著自然資源:雲南省土地資源豐富,是中國土地面積較大的省區之一,人均佔有土地面積達16畝左右,但由於山高坡陡,耕地所佔比重很低。雲南省還擁有相當面積的林地,但分布不均衡,且水域面積小,利用率低。雲南草山和草場共2.3億畝,但分布較散。此外,雲南地質現象復雜,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有著「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加之雲南地貌、氣候多樣,其野生動物品種居中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風景秀麗、野生動植物繁多的西雙版納,是雲南省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經濟:1997年全省國民生產總值達1644.2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達2052.12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193698萬(美元);財政總收入為150.42億元;糧食產量為1272萬噸。山區、邊疆、多民族三位一體及其表現形態的復雜多樣,是雲南省經濟、社會及人口具有一系列顯著特徵的基本方面。受人口重負的制約,雲南省屬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人均經濟實力最弱的省區之一。人民生活:1997末統計,雲南省共有社會勞動者2224萬人,佔全省總人口比重為53.5%;全省職工工資總額達2190800萬元,全省職工保險福利費用合計達27934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75.50元;職工平均工資為7037元;城鎮居民年平均生活費收入為4927.18元。居民平均消費水平為1982元;每萬人平均擁有病床數15.49張、醫務人員14.43名。文化教育:1997年末統計,雲南省共有高等院校26所,在校生57400餘人,教師7690人;中等學校2603所,在校生700餘人,教師102535人;小學23724所,在校生4837100人,教師189129人。從60年代至今,雲南省人口總體文化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每10萬人口中擁有各種文化程度的人數有所增加,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提高,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有較大發展。二、人口狀況1.人口規模與分布據統計,1997年底雲南省戶籍人口為4158.9萬人。雲南省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徵是東密西疏。中部緯向帶密集,南部、北部稀疏;壩區密集,山區、半山區稀疏。區域人口以及各縣人口分布也不平衡,城鎮密集,鄉村稀疏。各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類型也多種多樣。造成以上特點的原因除了雲南特有的地形地貌外,還有其農業生產條件和社會經濟水平以及人口因素。此外,雲南省還是一個多民族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雲南境內共有51個少數民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千萬的三個省(區)之一。2.人口發展歷史回顧建國以來,雲南省的人口過程既與全國有一致性,又具有山區、邊疆、多民族特徵,同時,不發達經濟條件下的人口特徵在雲南表現得十分明顯。從1949-1990年,除個別年份外,雲南的人口總量一直處於遞增狀態,凈增人口的絕對量逐年加大,到80年代初達到頂點。40多年間,其升降起伏的階段性十分清晰,以人口總量增長速度描述,可概括為「高速-停滯-超速-高速-平穩」這樣五個階段。與全國人口發展變化趨勢相比較,雲南人口過程則相對遲緩。其人口過程發生實質性的、有計劃地發展是從1979年開始的。此後,人口增長速度的升降跳躍隨年代推移逐漸平緩,顯示出政策的逐步穩定和人口發展的逐步適應,「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穩定型人口再生產格局已經確立。3.人口性別與年齡構成從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查,雲南省的人口性別比一直呈逐漸升高之勢,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已超過100,以後一直在100以上並逐步上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雲南省總人口性別比為105.67,其構成仍在正常范圍內。但不同年齡組、地區之間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性別構成存在一定差異。1997年,雲南省4158.9萬人口中,0-14歲組人口有1133.8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7.26%;15-64歲組人口有2767.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6.55%;65歲及以上人口為257.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19%。總負擔系數為50.26%;少兒負擔系數為40.96%;老年負擔系數為9.29%。4.人口生育水平及變動趨勢雲南省自80年代以來婦女生育模式發生了很大轉變,低齡組生育比重增大,分年齡組的峰值生育率從1981年的262.96‰下降為1989年的234.21‰,生育年齡相對集中。1997年,雲南省人口出生率為20.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91‰。根據四種方案預測,雲南省育齡婦女未來總和生育率還會下降,但下降速度將慢於80年代。由於60-70年代末長達17年的生育高峰的影響,未來出生人口還將受到育齡婦女人口群的極大沖擊。但不論哪個方案,從90年代中期起,未來一個時期之後出生率也將呈下降走向。預計到2000年,雲南省總人口將達到4240萬人;2010和2020年將分別達到4613.08和4874.43萬人,到2040年以後才逐步趨降。5.人口死亡水平和預期壽命從1953年起,雲南省人口死亡水平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死亡率曲線的變化趨勢則與全國是一致的。1990年,雲南省人口死亡率為7.92‰,1997年為7.91‰,可見近年來雲南人口死亡率處於穩定中稍有波動。其特點是,死亡人口的年齡分布重心向高年齡組移動,嬰幼兒死亡率迅速下降,分年齡死亡率曲線從「U」型向「J」型轉變。但全省死亡率存在著地區、城鄉、民族、性別等差異。其原因在於雲南人口年齡構成以及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1990年,雲南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4.55歲,比1981年的61.62歲提高了2.93歲,主要是由於少兒死亡率下降引起的。但平均預期壽命同樣存在著地區、城鄉、民族以及性別差異。6.人口婚姻狀況及家庭規模與類型從80年代以來,雲南省15歲及以上人口的早婚現象已普遍減少,20歲以前未婚率普遍提高,分年齡的男女未婚狀況變化不均衡,且男性未婚率明顯高於女性,各年齡組未婚人口均呈現男多女少,未婚人口性別比為兩頭低中間高,終生未婚率較低,且男性高於女性,全省總人口的未婚率有所下降。1997年,雲南省3025.1萬15歲及以上人口中,男性為1522.3萬人,女性為1502.7萬人,其中未婚男性為377.5萬人,未婚女性為251.7萬人;初婚有配偶男性為1024.8萬人,女性為1055.6萬人;再婚有配偶男性為46.7萬人,女性為45.6萬人,;離婚男性為16.4萬人,女性為14.5萬人;喪偶男性為57.0萬人,女性為135.3萬人。從家庭規模和類型來看,近20年來,雲南省總人口的增長得到了有效控制,而總戶數卻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迅速分化並增長,因而家庭戶戶均人口規模也日趨縮小。但家庭戶平均規模的存在城鄉、地區、民族差異,少數民族家庭比漢族家庭規模大。隨著經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城鄉家庭平均規模和構成也將日趨接近。從家庭戶類型來看,全省家庭以二代戶居多,三代及以上崐戶家庭仍佔一定比重,且家庭戶類型城鄉差異顯著。總之,家庭結構小型化,核心家庭逐漸增加。1997年,雲南省家庭戶規模為戶均3.95人。7.人口老齡化狀況1990年中國第四次人口普查,雲南省的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達到成年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67%,此後逐步向老年型邁進。隨著人口控制的繼續及長壽水平的提高,雲南省老年人數量和比重還將增大,預計到2008年左右,全省老年人口將達到477.0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42%,屆時雲南省將進入老年型社會。8.人口文化素質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表明,全省人口總體文化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與1964年人口文化程度相比,26年來全省人口文化程度發展了巨大變化。每10萬人口中擁有各種文化程度的人數都有所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均有所提高,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有了較大發展。1997年統計,雲南省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達46.5萬人,高中文化的達220.9萬人,初中文化的達799.0萬人,小學文化的達1844.0萬人。但是,雲南省人口的文化素質還遠不能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還應切實抓好15-44歲青壯年的掃盲工作以及提高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和在校生的鞏固率,杜絕新文盲的產生。9.人口遷移與流動1990年普查結果,1985-1990年5年間,雲南省際人口遷移量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按由多到少排列,僅占第20位,而雲南省總人口排第14位,遷移人口量明顯偏低。在全部遷移人口中,省際遷移為53.18萬人,占總遷移量的42.07%,屬於省際遷移比重較高的省區之一。其中外省遷入25.43萬人,遷往省外27.74萬人,遷出大於遷入,凈遷出人口2.31萬人。在省際遷移中,各個大的地區之間差別很大。西南地區是遷入雲南人口最多的地區,其次是中南和華東,遷入人口最少的是東北地區。省內遷移仍是人口遷移的主體部分。人口遷移的最重要原因是經濟活動,男性更傾向於經濟型遷移,而女性則更傾向於社會型遷移。1990年人口普查結果,雲南省流動人口為90.7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61%。雲南省人口的遷移與流動表現出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許多特徵,與東南沿海及內地省區有較大差距。隨著西部地區開放步伐的加快,與周邊國家邊境貿易的擴大,雲南省的人口遷移與流動必將加快擴展並表現出新的特徵。10.人口與資源環境從耕地狀況來看,雲南省已成為一個人多地少的省份。盡管水資源豐富,但由於時空分布不均和水土資源組合不合理等關系,不少地區仍有「水荒」之患,加之近年來水資源污染范圍擴大程度加重,進一步減少了水資源的可利用量。草場退化,牧場日益縮小,自然生態環境不斷遭受破壞,人為亂捕濫殺,許多珍稀動物瀕臨滅絕。此外,盡管糧食總產持續上升,但人均佔有量卻徘徊不前,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糧矛盾十分尖銳。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植被和土地資源遭破壞,能源供應緊張,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許多地方水質、大氣污染嚴重,生態平衡趨於失調,各類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程度、受害面積都有增大趨勢。11.少數民族人口雲南省少數民族人口數居中國第二位,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千萬的三個省(區、市)之一。1990年普查結果,全省少數民族共52種,人口達1235.81萬人。由於民族種類繁多,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文化、宗教派別等也種類繁多。婚姻家庭形式多樣,人口發展和人口類型的基礎也迥然不同。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具有多樣性和變化發展,其格局越來越向散居和交錯雜居的方向發展。少數民族出生率和婦女生育率高於全省漢族以及全國平均水平,而整體文化素質卻低於全省以及全國水平。家庭類型以二代戶和三代戶占絕大部分。少數民族的職業構成較漢族落後,但其向現代經濟要求方向的轉變則比漢族快。三、計劃生育工作1.第一階段(1954-1966年)。這一時期計劃生育工作主要是在部分城市進行一般性宣傳和避孕指導工作,並開始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關注和城市多子女家庭的歡迎。後由於「大躍進」的影響而停頓下來。2.第二階段(1962-1966年)。1962年省衛生廳確定以昆明、個舊2個城市為重點進行計劃生育試點工作;1963年省委、生人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執行中央、國務院關於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指示的意見》等文件,將計劃生育工作列入3年過渡階段的6項任務之一,各級醫療、衛生部門也積極行動,計劃生育在一定范圍內開始取得成效。後期由於「文革」干擾,計劃生育工作再度停頓。3.第三階段(1971-1976年)。這一時期雲南省同全國一樣,省、地、縣各級相繼成立了計劃生育領導小組,配備了人員,開展試點工作,研究全省計劃生育工作的任務與措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全省人口出生率從1971年的38.11‰下降到1976年的31.83‰。4.第四階段(1977年-現在)。這一階段是雲南省計劃生育工作穩步發展階段。全省各地計劃生育機構進一步充實,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從城市到鄉村,從內地到邊疆,工作逐步推開,並明顯提出少數民族也要實行人口控制,全省計劃生育工作得到了持續、穩定的發展,人口出生率從1976年的31.83再度下降到1990年的23.60‰。1997年,雲南人口出生率進一步降至20.82‰。近年來,雲南省按照中央關於計劃生育工作「既要抓緊,又要抓好」的方針,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利於邊疆穩定,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計劃生育工作緊緊圍繞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從機構到隊伍,從管理到服務都取得長足的發展。在已婚育齡婦女人數增加的情況下,連續五年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人口計劃。1997年,又全面完成了年度人口控制計劃,順利實現了「三為主」三年規劃目標,系統開展了「三結合」試點,積極規劃並推進了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兩個轉變,進一步加強了機構隊伍建設,強調扶貧與計劃生育結合,計劃生育系統廣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全省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呈良好的發展態勢。自70年代以來,雲南省的計劃生育取得了顯著成績:如果按照1971年雲南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30.09‰計算,1990年全省總人口將增加到4554萬人左右,比1990年實際統計數字3730.6萬人多出823.4萬人;如果按照1976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24.00‰計算,到1990年總人口也將增加至4114萬人,比1990年實際統計數多383.4萬人。由此可見,雲南省自1971年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以來至1990年,全省少生人口800餘萬人,從1976到1990年少生人口近400萬人,平均每年少增加人口近28萬人。這一成績為雲南省人口與經濟、社會的良性、持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並為「九五」和21世紀的人口發展創造了一個較為寬松的人口環境。

⑧ 平均受教育年限怎麼通過統計年鑒計算

你直接查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或中國教育年鑒,夏澤網都有這些年鑒的

閱讀全文

與吉林省201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