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抵押期限屆滿是否影響抵押權的存續
並不會影響抵押權的存續,即使抵押期限屆滿的情況下也絲毫不會影響抵押權的存續,只要你的信用良好的話,就可以繼續抵押權。
㈡ 抵押權人應在訴訟時效期限屆滿後的幾年內行使
根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抵押權人在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後兩年內行使抵押權均可實現優先受償的法律後果。
㈢ 抵押期限屆滿,銀行是否仍享有抵押權
來信所提出的問題涉及當事人在簽訂抵押合同時,可否約定抵押期限或者說抵押合同中的抵押期限條款是否有效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研究抵押權與其擔保的債權的關系以及抵押權消滅的條件。 依擔保法的規定,抵押作為擔保方式的一種,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繼續保持對不動產,不動產權利或動產的佔有,而依照一定方式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將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受償。這里的債務人或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設定抵押時,抵押人與抵押權人必須簽訂抵押合同。 擔保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了抵押合同應當寫明的各項內容,共有五項,其中第五項規定:"當事人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我們是否可以根據這項規定推論出"當事人可以在抵押合同中約定抵押期限"的結論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擔保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抵押權與其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的,抵押權也消滅"。這一條明確規定只要債權存在,抵押權就存在,債權消滅,抵押權才消滅。可見,抵押權消滅的條件之一是其擔保的債權消滅。例如,債權可以因清償、提存、抵消、免除、混同等原因全部消滅時,抵押權才隨之消滅。但抵押擔保的債權因為訴訟時效的完成而不受法院的保護,債權卻仍然存在而並非消滅,抵押權的效力不受影響。如果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抵押期限,無論期限長短或從何時開始計算,該期限的完成與債權消滅並無必然的聯系。 另外,抵押權在以下兩種情況下也歸於消滅: 一是抵押權因被行使而消滅; 二是因抵押權作為物權的一種,故抵押權因物權消滅而消滅,如抵押物混同,滅失,被徵收等。來信提到,商場與銀行在抵押合同中約定了抵押期限,而且所約定的期限僅比主債務履行期限長一個月,這既與擔保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相悖,也對銀行極為不利,是一項顯失公平的合同條款,這種約定應認定為無效。因此,銀行在貸款還款期限屆滿兩個月時對商場起訴,仍然對抵押物即商場的兩層店堂享有抵押權。
㈣ 抵押期限屆滿是否影響抵押權的存續
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同一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時,其中有一個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房產享有抵押權,並在房管部門辦理了抵押登記,並約定了抵押期限,而在房產部門登記的抵押期限屆滿後,其他債權人申請法院對債務人的同一房產進行了查封。那麼,遇到這樣的問題,抵押期限屆滿後抵押權人對債務人的房產是否享有優先受償權? 有觀點認為抵押期限也就是抵押權的行使期間,期滿則視為抵押權滅失,也即喪失拍賣房屋後的優先受償權。筆者認為,該期限不能影響抵押權的存續。《物權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對於約定抵押權期限或房產部門登記的抵押權期限是否影響抵押權的存續未作明文規定。原因在於:第一,抵押權屬於擔保物權,依據物權法定原則,抵押權的設立、變更和消滅均須由法律規定,任何人包括當事人不得任意為之。因《物權法》並未規定抵押權可以因當事人約定或登記部門強制登記的抵押期間而消滅,故應當認為對抵押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第二,在擔保實踐中,擔保期間的設立不利於債權的保護,而且加大了擔保成本。如果承認擔保期間,尤其是登記機關登記的擔保期間,將致使債權得不到有效的擔保。由於有登記機關的強制性登記的擔保期間,債權人、擔保人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辦理續登。續登又需要交納登記費用,甚至需要重新進行抵押財產的評估,支付評估費,擔保成本顯著加大,長此以往,將不利於擔保市場的發展,也進一步導致債權風險的增加。基於上述理由和依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而該條規定與《物權法》的規定並不沖突,因此,房管部門約定的抵押期限在主債權的訴訟時效內並不影響債權人抵押權的實現。
㈤ 抵押期限屆滿會不會影響抵押權的存續
你好,抵押期限屆滿是個什麼意思?
依據物權法的規定,抵押權其實版是一種擔權保物權,擔保物權從屬於主債權,比如說你那房子抵押獲得一筆貸款,那麼房子實際上就是給這筆貸款做擔保的。
主債權存在抵押權就存在,主債權債務關系消失,抵押權也隨之消失。
實在是不明白你說的抵押權期限是個什麼意思。
㈥ 貸款擔保的期限為主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後的二年怎麼解釋
1、貸款擔保期限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後二年,意思是擔保人在貸款合同約定履行期限之日起兩年內都要承擔擔保責任。
2、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是指債務人應當償還貸款本息的最後期限已經到來。如果在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後,債務人仍沒有履行的,擔保人即應當承擔擔保責任。
3、債權人(銀行)有權在主債務到期之日起兩年內的任何時間要求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如果債權人未在兩年內要求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擔保人的責任消滅。
《擔保法》第十五條保證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被保證的主債權種類、數額;
(二)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
(三)保證的方式;
(四)保證擔保的范圍;
(五)保證的期間;
(六)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
保證合同不完全具備前款規定內容的,可以補正。
(6)抵押期限屆滿擴展閱讀:
相關法條
擔保法
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第二十七條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解釋
第三十一條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
第三十二條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者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第三十三條主合同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第一,保證期間原則上由保證合同的當事人自由約定。「從合同關系自身來講,合同及其法律所保護的是當事人之間的信賴與期待,實現意思自治的理念」,這同樣適用於保證合同。
《擔保法》第15條把「保證期間」的約定作為保證合同的一個基本條款;當合同沒有確定或確定不明確時,按合同漏洞的補充原則由法律加以補正。
第二,保證期間是債權人應當主張權利的期間。在該期間內債權人未主張權利的,保證人則免除責任。因此,本質上,保證期間是一項旨在維護保證人利益的制度。
第三,債權人主張權利的對象及方式因保證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存在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兩種形式。連帶保證中,債權人應在保證期間向保證人提起權利要求,
方式不限(最好書面方式便於舉證),而在一般保證中,方式僅限於訴訟或仲裁,這是由一般保證的自身性質即保證人所享有的先訴抗辯權所決定的。
注意
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向主債務人提起訴訟或仲裁的(一般保證中)或向保證人主張(連帶保證中)保證債權,則保證期間因此而早於約定的期間提前結束,但保證責任並不因此而結束。即使超過保證期間,保證人仍然可能承擔責任。
例如一般保證合同中當事人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後一年。債權人因債務人在超過主合同履行期10個月仍未能履行(未還完錢),遂向法院起訴債務人和一般保證人,
此時保證期間終止(完成它的作用),若只起訴一般保證人,法院一般請債權人添加債務人做共同被告。勝訴後經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未果之時,可要求一般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即申請強制履行。
㈦ 抵押期限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後加兩年 的具體意思
抵押期限指在你還貸過程中銀行作為抵押權人,享有抵押權的相應時間。一般內抵押期間等同容於你的貸款還款的預定期限。
至於你說的房產證問題,一般銀行抵押貸款,交易中心會出具抵押權證以證明銀行的抵押權,因此房產證在過戶後的一個月左右你就可以拿到了,不需要放在銀行這里。這點你放心。
㈧ 抵押期限屆滿是否影響抵押權的存續
當事人之間因債務糾紛需要對房屋設定抵押時,需要到房管部門辦理相應的抵押登記,房管部門在辦理抵押登記時,往往強制性需要當事人對抵押期限進行約定,並明確記載於抵押登記表中。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同一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時,其中有一個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房產享有抵押權,並在房管部門辦理了抵押登記,並約定了抵押期限,而在房產部門登記的抵押期限屆滿後,其他債權人申請法院對債務人的同一房產進行了查封。那麼,遇到這樣的問題,抵押期限屆滿後抵押權人對債務人的房產是否享有優先受償權?
有觀點認為抵押期限也就是抵押權的行使期間,期滿則視為抵押權滅失,也即喪失拍賣房屋後的優先受償權。筆者認為,該期限不能影響抵押權的存續。《物權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對於約定抵押權期限或房產部門登記的抵押權期限是否影響抵押權的存續未作明文規定。原因在於:第一,抵押權屬於擔保物權,依據物權法定原則,抵押權的設立、變更和消滅均須由法律規定,任何人包括當事人不得任意為之。因《物權法》並未規定抵押權可以因當事人約定或登記部門強制登記的抵押期間而消滅,故應當認為對抵押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第二,在擔保實踐中,擔保期間的設立不利於債權的保護,而且加大了擔保成本。如果承認擔保期間,尤其是登記機關登記的擔保期間,將致使債權得不到有效的擔保。由於有登記機關的強制性登記的擔保期間,債權人、擔保人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辦理續登。續登又需要交納登記費用,甚至需要重新進行抵押財產的評估,支付評估費,擔保成本顯著加大,長此以往,將不利於擔保市場的發展,也進一步導致債權風險的增加。基於上述理由和依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而該條規定與《物權法》的規定並不沖突,因此,房管部門約定的抵押期限在主債權的訴訟時效內並不影響債權人抵押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