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口市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措施的函>的實施意見》
做好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用地保障
國土資源部將採取五項措施保障海南國際旅遊島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
一是支持海南編制實施國土規劃,統籌協調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布局等規劃,支持海南加強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建設;
二是合理保障用地指標需求。根據實際需要,優先保障國際旅遊島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用地,保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供地政策的重大項目必要用地;支持海南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定期評估和滾動修編試點,科學加強規劃管控;
三是對海南報國務院審批的重點項目用地,加快用地預審和土地徵收與農用地轉用審批。推進土地審批制度改革,對國家重點項目,除現行規定外,因季節原因有工期要求急需開工的工程,可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先行用地;對突發重大災害搶險救災先行使用的臨時用地,需要轉為永久性建設用地的,使用結束後應及時補辦用地手續;
四是支持海南規范發展高爾夫旅遊項目。指導海南制定實施高爾夫球場用地審批管理措施,研究編制實施高爾夫球場建設專項規劃。支持海南按照全國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工作的統一要求,妥善處理高爾夫項目歷史遺留用地問題;
五是支持海南實行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供地政策。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戰略,對原土地使用者利用已取得的非經營性用地興辦新興產業、高科技創意產業、高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清潔能源項目等產業的,可以協議出讓、作價出資、租賃等方式供地。
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國土資源部支持海南政策創新,破解征地、集體土地流轉、旅遊用地管理以及用海用地管理銜接等方面的難題。
一是支持海南積極推進征地制度改革,按同地同價原則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將失地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探索留地安置,確保失地農民長遠生計有保障;
二是支持海南規范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將海南省作為土地權利立法試點,在海口、三亞、陵水等市縣開展全國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細化土地權利種類,明晰集體土地產權,保護權益,豐富權能,逐步實現集體土地權益;
三是支持探索新能源產業和旅遊業等用地差別化、精細化管理。對符合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主題公園等旅遊項目用地,按建設用地、農用地或未利用地進行分類管理。對利用石漠地、沙地、石礫地等未利用地,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項目的,可合理確定供地方式。探索水面用地管理新模式;
四是支持海南省探索建立用海管理與用地管理相銜接的機制。依法依規開展圍填海造地,有序開發利用海洋和灘塗資源。支持海南省依法開展西沙群島和無居民海島土地確權登記與地籍管理工作。
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和農村土地整治
國土資源部支持海南通過完善制度建設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通過項目支持促進土地整治。
一是支持海南省建立完善節約集約用地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根據產業特點,依法合理確定出讓年限和土地出讓金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建設用地退出機制。支持海南做大做強省級土地儲備;
二是支持海南省繼續應用國務院有關政策,在核查確認基礎上對原閑置地加快處置。支持海口市等有條件的地方,科學規劃,開展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三舊」)改造試點,優化用地布局,盤活存量土地。對海口市2010年前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突破規劃確定的城市用地規模和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等條件下,經批准後可對建設用地位置進行適當調整;
三是支持海南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基地土地整治示範建設。支持建設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爭取將瓊海市萬泉河流域、大廣壩灌區、紅嶺水庫灌區、南繁育制種基地等土地整治項目列入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示範建設范圍。支持海南省在嚴格控制試點范圍和周轉指標規模、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
加強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察開發利用
國土資源部將通過省部合作機制促進地質勘察、通過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是建立部省地質勘查合作機制。加大中央投資力度,統一部署海南省重點成礦區帶地質找礦和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工作;
二是支持海南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支持海南省加大礦產資源規劃實施力度,開展石碌礦區資源開發整合,對貧礦、難選冶礦的綜合利用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支持開展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和綠色礦山建設。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
國土資源部將支持海南建立四大體系增強地質災害防治能力、通過實施省部合作項目促進地質調查評價工作。
一是提高海南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支持海南建立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和應急救援四大體系,加大中央資金投入,開展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
二是加快實施部省合作「海南國際旅遊島地質環境保障工程」。「十二五」期間,重點完成海南區域地殼穩定性、城市地質、旅遊地質、地下水、地面沉降、海岸侵蝕等方面的調查評價,支持瓊北盆地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監測網建設等項目。
加強國土資源基礎保障和執法能力建設
重點通過加強海南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和能力建設,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和執法水平。
一是加強國土資源基礎工作。加大對海南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實施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提升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是支持海南提高國土資源綜合執法水平。支持海南用3年時間完成基層國土資源所硬體標准化建設;
三是建立幹部培訓和部省幹部互派交流機制,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對市、縣、鄉國土資源系統幹部進行業務知識輪訓,每年接收海南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到國土資源部掛職鍛煉;
四是建立部省聯絡協調機制。加強對海南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指導,促進國際旅遊島建設順利推進。
Ⅱ 誰有國家和海南省發布的關於旅遊地產政策方面的資料,急急!
樓市調控組合拳
一再推遲公布時間的《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終於出爐。記者從18日召開的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獲悉,本月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海南重點發展的旅遊、文化體育、房地產等八大產業。對於購物免稅政策,海南方面表示將爭取盡快明朗相關政策,今年年底前開始運營大型免稅店。
明確八大產業方向
《綱要》提出,海南將主要發展旅遊業、文化體育產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商貿餐飲業和現代物流業、熱帶特色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經濟等8大產業。
計劃到2020年,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76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4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12%、60%,第三產業從業比重達60%。此外,《綱要》規定,全省主要旅遊資源的規劃權和重大旅遊項目的審批權集中到省一級,並提出到2015年形成島內「2小時旅遊交通圈」;到2020年,全省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汽車尾氣排放標准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土地政策向旅遊地產傾斜
土地政策方面則明顯朝經營性旅遊地產傾斜。按照《綱要》,將來海南的濱海、濱河、濱湖等優質土地資源,將主要用於度假區酒店及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對於佔地量較大的海南高爾夫球場建設,《綱要》指出,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不佔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有效保護森林和生態環境、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並依法辦理用地手續的前提下,可以「規范發展高爾夫旅遊」。
居民住宅方面,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表示,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三年內解決好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讓每戶都有一套合適的住房」。今年海南要把全省所有的茅草房全部改造完畢,全面解決水庫移民的遺留問題。
免稅政策仍待爭取
正如本報此前的報道,此次獲批的《綱要》中仍然沒有對免稅政策的明確表態。在上周五召開的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海南省省委書記衛留成也將爭取免稅政策放在接下來的「六項工作」之首。
衛留成表示,要抓緊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爭取把境內外遊客購物免稅、退稅政策盡快明確下來,拿出可操作的具體辦法,引進大型免稅集團或大型商業公司建設、經營免稅店,今年年底前開始運營。
此外,旅遊設施環境的建設和改善、大型主題公園和交通道路建設也是接下來海南建設的重點。
Ⅲ 海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全省國土環境資源系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國土環境資源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重大部署,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執法和監督,國土環境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為促進全省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1.土地資源管理方面採取的措施與取得的進展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決定,推進全省各項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和《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嚴格土地管理,強化政府調控能力,在總結全省土地資源管理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針對「十一五」時期,建設規模大、重大項目建設對土地需求多,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籌措更多建設資金的實際情況,組織起草了相關實施意見和管理規定,省政府批准下發了《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實施意見》、《海南省土地儲備整理管理暫行辦法》、《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企業參與土地成片開發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徵收與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這些管理規定和措施的出台,進一步強化了土地調控,加強和規范了土地資源的管理。
2.礦產資源管理方面採取的措施與取得的進展
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繼續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①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初見成效;②加快礦業權市場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開發的健康發展;③推進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和調查力度,開展了海南島生態地球化學調查等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鼓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商業性勘查領域,加大礦產資源勘查;④不斷加強地質環境管理;⑤做好礦產資源儲量和地質資料管理。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土地變更調查顯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海南省土地總面積為3535368.96公頃,其中,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79.94%,8.29%,11.77%。
2006年農用地面積2826199.37公頃,其中,耕地727526.86公頃,園地533277.42公頃,林地1482646.87公頃,牧草地19415.88公頃,其他農用地63332.34公頃,分別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0.58%,15.08%,41.94%,0.55%,1.79%。建設用地面積293179.60公頃,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19244.3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3684.88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0250.41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6.20%,0.39%,1.70%。未利用土地面積415990公頃,其中,未利用土地228992.75公頃,其他土地186997.25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6.48%,5.29%(圖1)。
圖2 2006年海南省土地出讓流向及比例構成
全省供應的商服用地,絕大多數是用於旅遊項目建設,這主要是從實現海南省「一省兩地」的戰略部署出發,根據省政府重點發展旅遊產業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滿足海南省的旅遊產業發展的用地需求;在已供應的住宅用地中,主要是根據全省城鎮居民住房及生態文明社區建設的需要而提供的;工業用地主要為實現省政府建立西部工業走廊的戰略部署,主要用於低污染、高清潔、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項目;公共建築用地主要用於全省機關團體辦公場所的建設使用。公用設施用地主要用於全省港口、碼頭的建設;交通運輸用地主要是用於城鄉公路干線及城鎮幹道的建設改造。
3.土地二級市場
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方面,轉讓10719宗,轉讓面積1342.42公頃,轉讓款534055萬元,與2005年相比分別增加288.36%,45.65%,213.60%;轉讓用地地類型中商服用地1304宗,工礦倉儲用地49宗,公用設施用地6宗,公共建築用地2宗,住宅用地9357宗。住宅用地交易較活躍,主要為城鎮居民住宅;住宅用地轉讓宗數占轉讓總宗數的87.29%,轉讓面積占總面積的39.43%,轉讓價款占總價款的68.60%。抵押550宗,面積2359.09公頃,與2005年相比,分別減少6.78%,4.969%;抵押價款687029萬元,貸款金額554939.71萬元,與2005年相比分別增加16.18%,29.24%。抵押主要用地類型中商服用地139宗,工礦倉儲用地92宗,公用設施用地27宗,住宅用地291宗,交通運輸1宗。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2006年全省在繼續貫徹執行國土資源部的《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全省礦業權市場建設的力度,進一步規范了全省礦業權市場,全省各市縣已實現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采礦權。
2.探礦權采礦權出讓、轉讓情況
2006年全省共出讓探礦權采礦權159宗,其中審批出讓3宗,拍賣、掛牌出讓156宗,拍賣、掛牌成交探礦權采礦權價款22193.35萬元。其中通過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探礦權7宗,合同價款21308萬元,探礦權掛牌出讓礦種有金礦、鉬礦、鉛鋅礦、玻璃用砂;通過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采礦權149宗,合同價款885.35萬元,通過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礦種有鐵礦、白堊礦、建築用砂、磚瓦用砂、磚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玄武岩、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大理石等,以非金屬礦產為主。
全年轉讓探礦權2宗,出售價款2040萬元;轉讓宗數比2005年減少1宗,價款是2005年度的2.84倍。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海南省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367件,涉及土地面積215.37公頃,其中耕地66.16公頃,土地違法件數比2005年減少19.16%,但涉及土地面積比2005年增加54.93%,涉及耕地面積也比2005年大幅度增加。全年各級土地主管部門共立案307件,涉及土地面積204.47公頃,耕地面積63.05公頃,結案361件,立案率和結案率分別為83.65%和86.64%,與2005年相比結案率有所提高。
2.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全省礦產違法案件共立案133件,涉及企事業單位2件,個人131件,主要為無證開采;2005年未結案件27件,2006年度結案157件,結案率為97.74%,比2005年大幅度提高,吊銷采礦許可證6本,罰沒款39.14萬元。
3.案件發生的特點及原因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生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主要集中為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買賣與非法轉讓土地和無證開采等案件。其中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買賣與非法轉讓土地分別佔2006年發生立案數的71.66%和25.08%,無證開采佔2006年礦產案件立案數的80.45%。
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生的特點如下:
(1)2006年發現土地違法總數繼續下降。2006年全省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367件,土地違法的件數比2005年減少19.16%。
(2)個人違法仍然占違法主體的首位。2006年發現個人違法用地246件,個人違法案件數比上年增加15.85%,佔2006年違法發現總數的67.03%;礦產違法案件中的個人違法佔礦產違法立案總數的98.50%。
(3)企事業單位違法用地面積大幅增加,2006年全省發現企事業單位違法用地69件,涉及土地面積147.8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4.98公頃,涉及土地面積比2005年增加了402.14%。
(4)未經批准違法佔地成為重頭戲。2006年全省未經批准佔地立案220件,佔2006年立案總數的71.66%,涉及土地面積116.69公頃,占本年立案案件涉及土地總面積的57.60%,其中耕地面積60.00公頃,佔全年立案案件涉及耕地面積的95.16%。
(5)無證開採行為屢禁不止,居各類礦產違法案件的絕對首位。2006年全省無證開采立案114件,占礦產違法案件立案總數的85.71%,居各類礦產違法案件的絕對首位。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6年共收到復議申請42件,經審查,受理了行政復議申請35件,加上2005年結轉的4件,共審理39件復議案件,其中涉及收地案件25件,土地權屬糾紛案件2件,土地不作為案件1件,土地行政處罰4件,其他案件8件。
全省審理的40件復議案件中,已審結了31件,尚未審結9件。2006年共舉行了15次聽證會。在2006年已審結的31件復議案中,維持的14件,撤銷的11件,終止的5件。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受理復議案件與2005年相比分別增加了31.25%、28.57%;審結案例與2005年相比減少18.42%。
2006年全省行政復議案件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復議案件數量較多。
(2)土地復議案件占絕大多數,只有3件是環保復議案,其他37件均是土地案件。在土地案件中以閑置土地處置為內容的案件為大多數。土地復議案件辦理難度較大。在土地確權案件方面,因為爭議土地歷史使用情況復雜,爭議時間由來已久,存在雙方提供的證據難以認定的情況,增加了復議機關准確採信證據的難度。
(3)無償收地案件佔大多數,40件復議案中,無償收地19件。
(4)作出撤銷和維持復議決定的案件比例較高。
存在這些特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土地作為基本生產資料,其重要性和價值不斷提高。
(2)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的法制觀念增強,通過法定途徑維護其權益的意識增強。
(3)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所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將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提出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權利、提出的時限、受理機關等內容,寫在行政文書中,使當事人及時知道和行使法定申訴權利。
(4)全省處置閑置土地的力度加大。
(5)國家關於無償收回閑置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法律法規規定不夠具體,下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適用時,容易產生不同的觀點,造成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情況較多。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情況
2006年末全省從業人員1184人,行政編制人員498人,年末平均從業人員1157人;年末從業人員中包含了部分市縣派出機構和沒有獨立法人資格、沒有獨立設置財務的事業單位的人員。直屬事業單位54個,人員984人;鄉級土地所203個,人員145人,機構、人員編制已下達,但人員未到位的鄉級土地所未統計。人員數和機構個數與2005年度比有變化,主要是實施了省以下國土環境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後,部分市縣局的直屬事業單位進行了局部調整。
2006年行政管理經費9583.33萬元,主要是地方財政撥款,專項業務經費不包含在內。經費收入總額比2005年增長4265.39萬元,主要是部分市、縣的土地出讓業務增長幅度較大。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參加培訓人員有260人,其中黨校學習的51人,其他培訓209人,與2005年相比,總人數變化不大,接受培訓的各級管理人員為提高新形勢下的國土環境資源管理能力,積極參加各項學習培訓。
七、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土地行政管理方面:①省級土地儲備整理實施難度較大,省級土地儲備整理機制尚未建立;②少數市縣對依法履行耕地佔補平衡工作重視不夠,有些非農業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占補平衡工作未能按時完成;③司法查封閑置建設用地處置難度大;④開發整理項目在推動過程中存在困難。
(2)地礦行政管理方面:①整頓和規范礦業開發秩序的任務還很艱巨;②礦業權管理還有待加強;③礦產資源儲量的動態監測監督管理工作存在著制約措施不強的問題,對儲量開發利用的核查監督工作困難較大;④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待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防災預警和應急能力水平;⑤市縣基層地礦行政管理力量薄弱。
(二)建議
(1)加大力度推進省級土地儲備整理制度的進程。根據《海南省土地儲備整理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完成省級土地儲備整理機構的組建,並以此為基礎擬訂《省級土地儲備實施方案》,確定省級土地儲備的啟動項目、資金來源、運營方式以及融資渠道。
(2)加大耕地保護工作力度。要重點推動國家級、省級基本農田整理項目建設;科學評價耕地質量和生產潛力,制定耕地的劃入與退出機制,科學合理確定耕地保護任務指標;啟動實施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同時,確定省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並與國家級示範區建設同步推進。
(3)規范土地開發整理的實施工作,並將工作重點向新農村建設傾斜。
(4)繼續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按照《國務院關於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和海南省實施方案要求,2007年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重點主要是治散、治本工作,同時鞏固治亂工作成果,建立規范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制度體系。
(5)建立勘查新機制,完善制度措施,強化礦業權管理。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海南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決定的實施意見》的要求,通過建立勘查新機制,完善制度措施,全面強化礦業權管理。
Ⅳ 房子40年產權 40年之後怎麼辦
40年產權的商住房,四十年後可以續費。
1、根據我國1994年出台的《城市房地版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權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經批准准予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根據相關規定,商用房產權年限為40年,低於普通住宅的70年產權。我國2007年出台的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並無自動續期的規定。
3、根據現有法律來看,很可能會由業主繳納土地使用金;也不排除以後也像住宅一樣自動續期,而且有可能不用繳費。
Ⅳ 您好,我也想找國土資源部落實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有關措施的函(國土資函[2011],方便傳我嗎感謝
做好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用地保障
國土資源部將採取五項措施保障海南國際旅遊島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
一是支持海南編制實施國土規劃,統籌協調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布局等規劃,支持海南加強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建設;
二是合理保障用地指標需求。根據實際需要,優先保障國際旅遊島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用地,保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供地政策的重大項目必要用地;支持海南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定期評估和滾動修編試點,科學加強規劃管控;
三是對海南報國務院審批的重點項目用地,加快用地預審和土地徵收與農用地轉用審批。推進土地審批制度改革,對國家重點項目,除現行規定外,因季節原因有工期要求急需開工的工程,可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先行用地;對突發重大災害搶險救災先行使用的臨時用地,需要轉為永久性建設用地的,使用結束後應及時補辦用地手續;
四是支持海南規范發展高爾夫旅遊項目。指導海南制定實施高爾夫球場用地審批管理措施,研究編制實施高爾夫球場建設專項規劃。支持海南按照全國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工作的統一要求,妥善處理高爾夫項目歷史遺留用地問題;
五是支持海南實行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供地政策。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戰略,對原土地使用者利用已取得的非經營性用地興辦新興產業、高科技創意產業、高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清潔能源項目等產業的,可以協議出讓、作價出資、租賃等方式供地。
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國土資源部支持海南政策創新,破解征地、集體土地流轉、旅遊用地管理以及用海用地管理銜接等方面的難題。
一是支持海南積極推進征地制度改革,按同地同價原則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將失地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探索留地安置,確保失地農民長遠生計有保障;
二是支持海南規范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將海南省作為土地權利立法試點,在海口、三亞、陵水等市縣開展全國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細化土地權利種類,明晰集體土地產權,保護權益,豐富權能,逐步實現集體土地權益;
三是支持探索新能源產業和旅遊業等用地差別化、精細化管理。對符合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主題公園等旅遊項目用地,按建設用地、農用地或未利用地進行分類管理。對利用石漠地、沙地、石礫地等未利用地,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項目的,可合理確定供地方式。探索水面用地管理新模式;
四是支持海南省探索建立用海管理與用地管理相銜接的機制。依法依規開展圍填海造地,有序開發利用海洋和灘塗資源。支持海南省依法開展西沙群島和無居民海島土地確權登記與地籍管理工作。
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和農村土地整治
國土資源部支持海南通過完善制度建設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通過項目支持促進土地整治。
一是支持海南省建立完善節約集約用地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根據產業特點,依法合理確定出讓年限和土地出讓金支付方式,建立完善建設用地退出機制。支持海南做大做強省級土地儲備;
二是支持海南省繼續應用國務院有關政策,在核查確認基礎上對原閑置地加快處置。支持海口市等有條件的地方,科學規劃,開展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三舊」)改造試點,優化用地布局,盤活存量土地。對海口市2010年前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突破規劃確定的城市用地規模和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等條件下,經批准後可對建設用地位置進行適當調整;
三是支持海南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基地土地整治示範建設。支持建設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爭取將瓊海市萬泉河流域、大廣壩灌區、紅嶺水庫灌區、南繁育制種基地等土地整治項目列入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示範建設范圍。支持海南省在嚴格控制試點范圍和周轉指標規模、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
加強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察開發利用
國土資源部將通過省部合作機制促進地質勘察、通過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是建立部省地質勘查合作機制。加大中央投資力度,統一部署海南省重點成礦區帶地質找礦和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工作;
二是支持海南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支持海南省加大礦產資源規劃實施力度,開展石碌礦區資源開發整合,對貧礦、難選冶礦的綜合利用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支持開展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和綠色礦山建設。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
國土資源部將支持海南建立四大體系增強地質災害防治能力、通過實施省部合作項目促進地質調查評價工作。
一是提高海南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支持海南建立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和應急救援四大體系,加大中央資金投入,開展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
二是加快實施部省合作「海南國際旅遊島地質環境保障工程」。「十二五」期間,重點完成海南區域地殼穩定性、城市地質、旅遊地質、地下水、地面沉降、海岸侵蝕等方面的調查評價,支持瓊北盆地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監測網建設等項目。
加強國土資源基礎保障和執法能力建設
重點通過加強海南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和能力建設,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和執法水平。
一是加強國土資源基礎工作。加大對海南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實施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提升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是支持海南提高國土資源綜合執法水平。支持海南用3年時間完成基層國土資源所硬體標准化建設;
三是建立幹部培訓和部省幹部互派交流機制,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對市、縣、鄉國土資源系統幹部進行業務知識輪訓,每年接收海南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到國土資源部掛職鍛煉;
四是建立部省聯絡協調機制。加強對海南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指導,促進國際旅遊島建設順利推進。
我覺得應該是這個,不過不敢保證哦,僅作參考。
Ⅵ 40年產權和70年產權有什麼區別
一、年產權和70年產權的區別:
1、使用年限分別:商用性質的房子,土地使用年限為40年(部分50年);住宅性質的房子,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
2、稅費、土地出讓金:商用房子交納的稅費和土地出讓金都比住宅要高。
3、按揭方式購買:商用性質的房子,不能使用公積金貸款。使用商業貸款的,購買首付須為總價五成,商業貸款年限為10年,貸款利率上浮10%。
住宅性質的房子,可以選擇公積金貸款或商業按揭。選擇商業按揭的,首套房首付至少三成,貸款年限最長為30年,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或更低;二套房首付至少為四成。
4、使用水電:商用性質的房子按照商用水、電標准收取,價格較高;住宅性質的房子,價格標准相對比較低。
5、落戶上學:商用性質的房子,不能落戶,也不劃分學區;住宅性質的房子,可以落戶,並可劃分學區。
二、房屋產權由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的期限為永久,而土地使用權期限根據199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分為40年、50年或70年不等,
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是70年,到期後可重新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土地繼續使用權。
三、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區別:
房屋所有權(即房產權)是永久的,沒有期限限制,只要房產沒有完全毀損滅失就能一直享有[房產證里是沒有期限登記欄的]。
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國家通過土地有期出讓方式,授予用地人40年、50年、70年不等的使用權。
也就是說房子的所有權是永久的,只要房子不塌,這房子就一直是產權人的,但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土地是國家的。根據項目的立項不同,租用國家土地的周期也不同,住宅70年,辦公/公建50年,商業/工業40年。
(6)海南旅遊用地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指房屋建築產權的歸屬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築,商用建築,工業用建築。按建築用類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權屬年限為70年,商用房屋建築權屬年限為40年。
房屋產權調換
房屋產權調換是指拆遷人用自己建造或購買的房屋產權與被拆遷人的房屋進行產權調換,並按被拆遷房屋的評估價和調換房屋的市場價進行差價結算的行為。產權調換是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方式之一,其特點是以實物形態來體現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的補償。
也就是說以易地或原地再建的房屋,和被拆除房屋進行產權交換,被拆遷人失去了被拆遷房屋的產權,調換之後擁有調換房屋的產權。無論是居住房屋還是非居住房屋均可採用產權調換的方法,但排除了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規定:「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二十四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人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
無論是實行貨幣補償還是產權調換,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必須明確的,即等價的原則。房屋屬於被拆遷人的私有財產,被拆遷人對其合法擁有的房屋可以依法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註: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已廢止。
現行法規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號)
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Ⅶ 海南:非住宅類地產項目不得宣傳不限購、不限貸
7月21日,海南省房地產業協會發布《關於規范房地產市場銷售和宣傳行為的倡議書》,倡議房企及從業人員嚴格遵照執行現行限購政策,規范廣告宣傳行為,嚴格執行海南省限購調控政策等六項措施。
倡議書顯示,根據海南省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和房地產網路宣傳廣告治理有關工作部署,為進一步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倡導誠實守信的從業精神,不斷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海南省房地產業協會號召各會員單位、各房地產企業及行業從業人員加強自律,嚴格遵守房地產各項調控政策規定,共同促進房地產業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海南省房地產業協會倡議,各會員單位、各房地產企業及行業從業人員應堅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調,嚴格遵照執行現行限購政策,規范廣告宣傳行為,認真做好自查自糾工作,自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
同時,該協會倡議自覺維護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價格秩序。嚴格執行「一房一價」,拒絕無證銷售、捆綁銷售、價外加價、陰陽合同,拒絕收取或變相收取認籌金、定金等行為。
該協會提出,相關方要嚴格執行海南省限購等調控政策。對商品住宅項目進行銷售和宣傳時,要明確告知購房人購買商品住宅,應符合海南省限購政策規定;對商業、辦公、loft、公寓等非住宅類房地產項目進行銷售和宣傳時,一律不得使用「不限購」、「不限貸」等廣告信息誤導購房人購房。
依法依規開展網路宣傳活動。會員單位要嚴格落實網路宣傳活動主體責任,加強自律,並對委託的中介機構和網路平台網路宣傳廣告進行約束規范。樓盤銷售現場和網路宣傳都應在顯著位置完整、准確地標明項目土地性質和使用年限、規劃用途、房屋類型等信息。
加強房地產正面輿論引導。規范運營推廣行為,真實准確發布商品房信息,如實公告需公示的規劃方案和設計內容,不哄抬房價、不惡意炒作,不發布虛假內容廣告或不良信息誤導消費者。
自覺規范行業運作準則。要在銷售場所醒目位置展示商品房價格備案文件、銷控表、五證、海南相關限購文件等,不捂盤惜售,不變相囤積房源、壟斷房源。
Ⅷ 旅遊用地房產證好辦理嗎
旅遊用地跟住宅用地是土地使用年限不一樣,住宅用地70年,旅遊用地40年。
只要手續齊全,證照齊全,房產證都是可以順利辦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