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傷殘鑒定期限
傷殘鑒定沒有明確的法定期限。
以當地人社局出具的勞動能力鑒定介紹信上的時間為准。
會寫明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去鑒定。
❷ 求助!關於傷殘鑒定期限和賠償訴訟期限的有效期!
很肯定的回答你,本人常年辦理代理委託評殘事宜。第一,粉碎性骨折,需要看功能恢專復,肢體活動屬度是否缺失,來評定傷殘。第一次出院後第二天往後數3個月之後也就說5月即可申請司法鑒定,司法鑒定絕對會受理並評定你申請的項目。一般1000元起步。第二,如果你要取鋼板或者第二次需要取鋼釘的話,完全可以待尚未發生實際醫療費的之前申請鑒定中心評定傷後二次手術費。起訴車主及保險公司一並處理。傷殘鑒定不會過期,但是5月是對你最有利的鑒定時機。還有肌電圖不必拍片,根據法醫學臨床鑒定製度來講,這個基本和四肢無關。如果有新的情況或者還有我不知道的情況,以後期的解答為准。山東李春雨律師.
❸ 工傷傷殘鑒定有效期是多久
工傷職工傷殘初次鑒定,再次鑒定,復查鑒定,3種鑒定的不同
工傷職工傷殘鑒定中,初次鑒定與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三者之間的相同和區別?
一、什麼是工傷傷殘鑒定
很工傷職工在咨詢我時經常分清鑒定問題而是直接問工傷鑒定,工傷傷殘鑒定等級直接關繫到工傷職工的賠償數額,哪么工傷職工正確運用傷殘鑒定程序就顯得很重要了,當然正確運用的前提,是你必須了解工傷傷殘鑒定的程序,根據本律師辦理工傷案件十的年經驗簡要給大家講一下工傷傷殘鑒定的3種類別。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來確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3復查鑒定
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和第二十八條的規定進行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期限,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人員或者其近親屬、用人單位或者社保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提出勞動能力復查鑒定申請。
用人單位、工傷人員或者其近親屬提出復查鑒定申請的,復查鑒定結論沒有變化的,鑒定費用由提出復查鑒定申請的用人單位、工傷人員或者其近親屬承擔;復查鑒定結論有變化,以及按照國家規定需要定期復查鑒定的,鑒定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
對復查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市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
❹ 傷殘鑒定有時間期限嗎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傷殘鑒定沒有明確時間限制,但通常在工傷認定之後,待傷情相對穩定時進行。
❺ 傷殘鑒定書有效期多久
鑒定書屬於證據,如果其證明對象沒有變化,則永久有效。但你申請相應賠償是有仲裁時效或訴訟時效限制。
❻ 傷殘等級申請鑒定的時間為多久內有效
朋友你好!傷殘等級鑒定後一年內申請理賠為有效期,從損失確定之日起即傷殘鑒定之日起算。傷殘等級評定標准賠償:傷殘等級作為賠償標準的系數,即一至十級對應百分比系數分別為100%至10%,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一級傷殘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二級傷殘則乘以90%,依此類推,九級傷殘乘以20%,十級傷殘乘以10%。
各種賠償項目及計算標准如下:
(一)醫療費 醫療費包括當事人為治療傷疾而支付的掛號費、檢查費、治療費、手術費、醫葯費、住院費、康復費、整容費和後續治療等費用。
(二)誤工費 誤工費根據當事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三)護理費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四)交通費 根據當事人和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以及參與死亡事故處理的死者親屬(不得超過三人)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
(五)住宿費 當事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從外地到本市處理交通事故,實際發生的住宿費。
(六)住院伙食補助費 參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七)營養費
營養費是指當事人為輔助治療或使身體盡快康復而購買日常飲食以外的營養品所支出的費用。營養費根據當事人傷殘程度參照醫院意見及營養費支出憑證確定。
(八)殘疾賠償金
殘疾賠償金根據當事人傷殘等級,按照當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九)殘疾輔助器具費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
(十)喪葬費 按照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十一)被扶養人生活費 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當地統計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
(十二)死亡賠償金
按照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