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年限 國家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時,與土地使用者約定,土地使用者可以使用土地的年限。
❷ 綜合用地應如何界定出讓年限如何確定
法律、法規或行政規定未對綜合用地進行明確界定。2000年國土資源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示範文本(國土資發[2000]303號)明確:合同第四條土地用途按《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的土地二級分類填寫。2007年國家標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頒布後,應按該國標規定的土地二級分類填寫。屬於綜合用地的,應註明各類具體用途及其所佔面積比例。因此,綜合用地一般是指同一宗地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用途,例如商業和城鎮混合住宅用地,教育和科研設計用地等。 綜合用地最高出讓年限為50年。實踐中,涉及多種用途的綜合用地出讓年限分為兩種情形:一是多種用途不動產很難分割、只有一個使用者的,按照綜合用地最高出讓年限50年辦理出讓手續;二是各用途不動產之間可以分割,用途界限清楚,可分別屬於不同使用者,為保證各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一般應當按照綜合用地所包含的具體土地用途分別確定出讓年限。如一二層為商業、上面為住宅的,應當明確其中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各自分攤的土地面積,並明確商業用地出讓年限為40年、住宅用地出讓年限為70年。【鏈接】《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國務院55號令)相關規定:第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一)居住用地七十年;(二)工業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❸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有哪幾種方式出讓年限如何規定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的行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招標、拍賣、掛牌或協議方式進行。
招標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指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布招標公告或者發出投標邀請書,邀請特定或者不特定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參加國有土地使用權投標,根據投標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拍賣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指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布拍賣公告,由競買人在指定時間和地點進行公開競價,根據出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指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布掛牌公告,按公告規定的期限將擬出讓宗地的交易條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場所掛牌公布,接受競買人的報價申請並更新掛牌價格,根據掛牌期限截止時的出價結果或現場競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指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以協議方式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的行為。
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各類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分別為: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出讓年限按照合同約定的交付土地之日算起。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和出讓年限如下圖所示。
國土資源管理實用手冊
❹ 什麼是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 法律法規規定的土地使用者可以專使用土地的最高年限。國有屬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實際出讓年限,可以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內確定,但不能超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
❺ 關於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年限的規定有哪些
土地復使用權的出讓年限制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指由國務院規定的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
二是指出讓人和受讓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受讓人使用土地的年限,但不得高於法定的最高年限。
在我國,享有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其享有的期限受到嚴格限制。不同的土地用途,土地收益有很大的差異。國家根據土地用途的不同,確定不同的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最高年限,體現了國家的土地政策,也說明了土地使用權出讓不是土地買賣,國家對土地使用享有最終處置權。
根據國務院55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❻ 政府征地 和出讓土地有什麼區別。他們的年限分別是多少年
政府征地是:把原屬於你使用的土地徵收為國有土地,給你一定的補償金,之後,這塊內土地與你再無關系了。
土地出讓就是:政府把徵收到的土地,採用招、拍、掛競價方式,賣給有需要的土地使用者。出讓的是土地使用權,並不是土地本身。土容地使用權出讓期限:商業用地四十年;工業用地五十年;住宅用地七十年。
不知你是否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