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生物酶可以重復利用 又要不斷更新
生物酶大部分可以重復利用,因為很多酶在使用過程中活性降低,有的被破壞,催化效率不斷降低,所以要不斷更新
㈡ 生物酶對人體有害嗎
沒有:
生物酶是生物催化劑,該物質是從生物有機體中產生或提取的。催化劑是具有加速化學反應能力的物質,其自身在化學反應中不發生變化。通俗地說,催化劑是某些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物質。酶作為催化劑家族中的一員,有其特殊的屬性。每一種生物酶只會有選擇地對一些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生物酶相當於一把打開復雜化合物的一把鑰匙,其重要性在於其特有的結構或是多維形狀與基團某一部分相匹配。一旦這兩部分相結合,在基團分子中特定化學鍵就象鎖被打開一樣發生改變。當該反應結束後,酶被釋放出來與下一個基團重復反應,依次不斷重復。許多化學反應在正常的溫度條件下反應的速度非常緩慢以至於整個過程很難被查覺。
生物酶經過科學家一個多世紀的研究,通常認為已知的酶達3000多種,目前在紡織中應用生物酶的技術范圍較廣,已在纖維改性,真絲脫膠,原麻(薴麻、亞麻、紅麻)脫膠,染整的退漿、精練、整理和凈洗加工,紡織印染的廢水處理以及服裝的成衣加工等方面有所應用。生物酶技術在改進染整加工工藝、節約能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產品質量、增加附加值和開發新型原料的產品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優勢。目前在紡織加工中使用較廣泛的酶制劑主要是纖維素酶、蛋白酶、澱粉酶、果膠酶、脂肪酶、過氧化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八類。
近來,人們在化妝品中使用酶的興趣與日俱增,不僅出於技術的觀點,而且來自對市場前景和消費者對這些表面上有效原料的意識考慮。酶已經在洗衣店清潔劑中使用了 20 多年,長期與提供並提高強有力的污漬清除能力的性能相關聯。根據一些推測,它們在市場上的積極反響可能解釋為滿足老齡化人群,追求年輕化需求的增強性能的化妝品。皮膚自然脫落的過程是酶促反應控制的,特定的酶溶解釋放死亡表皮細胞的細胞橋粒。這些酶在死亡的角化細胞中產生。它們的活性部位吞噬巰基基團,清除肽鍵的方式與硫代羥基乙酸和巰基丙氨酸 ( 加上衍生物) 燙發時,毛發中斷裂肽鍵的方式幾乎一樣。使用這些類型的酶和它們的輔助因子有助於清潔皮膚的表面,是新產品補助皮膚外表 ( 加快細胞更新) 獲益的一個機會。
㈢ 去除甲醛聽說有一種是生物酶,真的有效嗎
生物酶原理說清楚了,但是後面的有邏輯錯誤,生物酶通過霧化滲透到污染源內部清除的是污染源的甲醛等有害物質,而不是空氣中的,源頭治理才是根本,如果只治理現場空氣,不治理污染源的話。當然需要每天噴。這也導致了,這個治理工作只能專業設備以及專業人員施工來做。
㈣ 醫用生物酶的有效濃度時間是多久
醫用的雙氧水的濃度是3%的
醫用雙氧水可殺滅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一般用於物體表面消毒。
當它與皮膚、口腔和黏膜的傷口、膿液或污物相遇時,立即分解生成氧。這種尚未結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與細菌接觸時,能破壞細菌菌體,殺死細菌。
㈤ 所有生物酶的作用
按照酶促反應的性質,酶可分為六大類:
EC1,氧化還原酶類(Oxidorectases):催化底物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酶類。例如,乳酸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等。
EC2,轉移酶類(Transferases):催化底物之間進行某些基團的轉移或交換的酶類。例如,甲基轉移酶、氨基轉移酶、己糖激酶、磷酸化酶等。
EC3,水解酶類(Hydrolases):催化底物發生水解反應的酶類。例如,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磷酸酶等。
EC4,裂解酶類(Lyases):催化從底物中移去一個基團並留下雙鍵的反應或其逆反應的酶類。例如,碳酸酐酶、醛縮酶、檸檬酸合酶等。
EC5,異構酶類(Isomerase):催化各種同分異構體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酶類。例如,磷酸丙糖異構酶、消旋酶等。
EC6,連接酶類(Ligases):催化兩分子底物合成為一分子化合物,同時偶聯有ATP的磷酸鍵斷裂釋放能量的酶類。例如,谷氨醯胺合成酶、氨基酸:tRNA連接酶等。
以下為列表:
EC1:氧化還原酶
催化底物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酶類。例如,乳酸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等。
EC1.1:作用在給體的CH-OH上
EC1.1.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1.1.1:醇脫氫酶
EC1.2:作用在給體的醛基或氧橋上
EC1.2.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2.1.1:已刪除,以EC1.1.1.284和EC4.4.1.22 代替
EC1.3:作用在給體的CH-CH上
EC1.3.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3.1.1:二氫尿嘧啶脫氫酶(NAD+)
EC1.4:作用在給體的CH-NH2上
EC1.4.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4.1.1:丙氨酸脫氫酶
EC1.5:作用在給體的CH-NH上
EC1.5.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5.1.1:吡咯啉-2-羧酸還原酶
EC1.6:作用在NADH或NADPH上
EC1.6.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6.1.1:NAD(P)+轉氫酶(B)
EC1.6.1.2:NAD(P)+轉氫酶(AB)
EC1.7:以其他含氮化合物為給體
EC1.7.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7.1.1:硝酸還原酶(NADH+)
EC1.8:作用在給體的硫族上
EC1.8.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8.1.1:半胱胺脫氫酶
已刪除
EC1.9:作用在給體的血紅素上
EC1.9.3:以氧為受體
EC1.9.3.1:細胞色素C氧化酶
EC1.10:以聯苯酚及其相關化合物為給體
EC1.10.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10.1.1:順-苊-1,2-二醇脫氫酶
EC1.11:以過氧化物為給體
EC1.11.1:過氧化物酶類
EC1.11.1.1:NADH過氧化物酶§NADH peroxidase
EC1.12:以氫為給體
EC1.12.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12.1.1:氫化酶
已轉移至EC1.18.99.1
EC1.13:加氧酶
EC1.13.11:加雙氧酶
EC1.13.11.1:兒茶酚-1,2-加雙氧酶
EC1.14:
EC1.14.11:
EC1.14.11.1:γ-丁基甜菜鹼加雙氧酶
EC1.15:以超氧化物為給體
EC1.15.1:
EC1.15.1.1:超氧化物歧化酶
EC1.15.1.2:超氧化物還原酶
EC1.16:氧化金屬離子
EC1.16.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16.1.1:汞(II)還原酶
EC1.17:作用在給體的CH-CH2上
EC1.17.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17.1.1:CDP-4-氫-6-脫氧葡萄糖還原酶
EC1.18:以鐵-硫蛋白為給體
EC1.18.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18.1.1:紅氧還蛋白—NAD+還原酶
EC1.19:以黃素氧還蛋白為給體
EC1.19.6:以氮分子為受體
EC1.19.6.1:固氮酶(黃素氧還蛋白)
EC1.20:作用於給體的磷或砷上
EC1.20.1:以NAD+或NADP+為受體
EC1.20.1.1:膦酸脫氫酶
EC1.21:作用在X-H和Y-H上形成X-Y
EC1.21.3:以氧為受體
EC1.21.3.1:異青黴素-N合酶
EC1.97:其他氧化還原酶
EC1.97.1:
EC1.97.1.1:氯酸還原酶
EC2:轉移酶
催化底物之間進行某些基團的轉移或交換的酶類。例如,甲基轉移酶、氨基轉移酶、己糖激酶、磷酸化酶等。
EC2.1:轉移一個碳
EC2.1.1:甲基轉移酶
EC2.1.1.1:煙醯胺-N-甲基轉移酶
EC2.1.1.2:胍乙酸-N-甲基轉移酶
EC2.1.1.3:噻亭—高半胱氨酸-S-甲基轉移酶
EC2.1.1.4:乙醯血清素-O-甲基轉移酶
EC2.1.1.5:甜菜鹼—高半胱氨酸-S-甲基轉移酶
EC2.1.1.6:鄰苯二酚-O-甲基轉移酶
EC2.1.1.7:煙酸-N-甲基轉移酶
EC2.1.1.8:組胺-N-甲基轉移酶
EC2.1.1.9:硫醇-S-甲基轉移酶
EC2.1.1.10:高半胱氨酸-S-甲基轉移酶
EC2.1.1.11:鎂原卟啉IX甲基轉移酶
EC2.1.1.12:甲硫氨酸-S-甲基轉移酶
EC2.1.1.13:甲硫氨酸合酶
EC2.1.1.14:5-甲基四氫蝶醯三谷氨酸—高半胱氨酸-S-甲基轉移酶
EC2.1.1.15:脂肪酸-O-甲基轉移酶
EC2.1.1.16:亞甲基-脂肪醯基磷脂合酶
EC2.1.1.17:磷脂醯乙醇胺-N-甲基轉移酶
EC2.1.1.18:多糖-O-甲基轉移酶
EC2.1.1.19:三甲基鋶—四氫葉酸-N-甲基轉移酶
EC2.1.1.20:甘氨酸-N-甲基轉移酶
EC2.2:轉移醛基或酮基
EC2.3:醯基轉移酶
EC2.4:糖基轉移酶
EC2.5:轉移除了甲基的烷基和芳基
EC2.6:轉移含氮基團
EC2.7:轉移含磷基團
EC2.8:轉移含硫基團
EC2.9:轉移含硒基團
EC3:水解酶
催化底物發生水解反應的酶類。例如,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磷酸酶等。
EC3.1:作用在酯鍵上
EC3.1.1:羧酸酯水解酶
EC3.1.1.1:羧酸酯酶
EC3.1.1.2:芳基酯酶
EC3.1.1.3:三醯甘油脂肪酶
EC3.1.1.4:磷脂酶A2
EC3.1.1.5:溶血磷脂酶
EC3.1.1.6:乙醯酯酶
EC3.1.1.7:乙醯膽鹼酯酶
EC3.1.1.8:膽鹼酯酶
EC3.1.1.9:苯甲醯膽鹼酯酶
已刪除。為EC3.1.1.8的副反應
EC3.1.1.10:托品鹼酯酶
EC3.1.1.11:果膠酯酶
EC3.1.1.12:維A酯酶
已刪除。與EC3.1.1.1相同
EC3.1.1.13:固醇脂酶
EC3.1.1.14:葉綠素酶
EC3.1.1.15:L-阿拉伯糖酸內酯酶
EC3.1.1.16:4-羧甲基-4-羥基異丁烯酸內酯酶
已刪除。EC5.3.3.4與EC3.1.1.24的混合物
EC3.1.1.17:葡糖酸內酯酶
EC3.1.1.18:醛糖酸內酯酶
已刪除。屬於EC3.1.1.17
EC3.1.1.19:糖醛酸內酯酶
EC3.1.1.20:鞣酸酶
EC3.1.1.21:棕櫚酸視黃酯酶
EC3.1.1.22:二聚羥基丁酸水解酶
EC3.1.1.23:醯基甘油脂肪酶
EC3.1.1.24:3-氧己二酸烯醇內酯酶
EC3.1.1.25:1,4-內酯酶
EC3.1.1.26:半乳糖酯酶
EC3.1.1.27:吡哆醇內酯酶
EC3.1.1.28:醯基肉毒鹼水解酶
EC3.1.1.29:氨醯基-tRNA水解酶
EC3.1.1.30:D-阿拉伯糖酸內酯酶
EC3.2:糖基化酶
EC3.3:作用在醚鍵上
EC3.4:肽酶
EC3.5:作用在除了肽鍵的C-N鍵上
EC3.6:作用於酸酐上
EC3.7:作用在C-C鍵上
EC3.8:作用在鹵鍵上
EC3.9:作用在P-N鍵上
EC3.10:作用在S-N鍵上
EC3.11:作用在C-P鍵上
EC3.12:作用在S-S鍵上
EC3.13:作用在C-S鍵上
EC4:裂合酶
催化從底物中移去一個基團並留下雙鍵的反應或其逆反應的酶類。例如,碳酸酐酶、醛縮酶、檸檬酸合酶等。
EC4.1:碳-碳裂合酶
EC4.1.1:羧基裂合酶
EC4.1.1.1:丙酮酸脫羧酶
EC4.1.1.2:草酸脫羧酶
EC4.1.1.3:草醯乙酸脫羧酶
EC4.1.1.4:乙醯乙酸脫羧酶
EC4.1.1.5:乙醯乳酸脫羧酶
EC4.1.1.6:烏頭酸脫羧酶
EC4.1.1.7:苯甲醯甲酸脫羧酶
EC4.1.1.8:草醯CoA脫羧酶
EC4.1.1.9:丙二醯CoA脫羧酶
EC4.1.1.10:氨基丙二酸脫羧酶
已刪除。屬於EC4.1.1.12
EC4.1.1.11:天冬氨酸-1-脫羧酶
EC4.1.1.12:天冬氨酸-4-脫羧酶
EC4.1.1.13:氨甲醯基天冬氨酸脫羧酶
已刪除。
EC4.1.1.14:纈氨酸脫羧酶
EC4.1.1.15:谷氨酸脫羧酶
EC4.1.1.16:羥谷氨酸脫羧酶
EC4.1.1.17:鳥氨酸脫羧酶
EC4.1.1.18:賴氨酸脫羧酶
EC4.1.1.19:精氨酸脫羧酶
EC4.1.1.20:二氨基庚二酸脫羧酶
EC4.1.1.21:磷酸核糖基氨基咪唑脫羧酶
EC4.1.1.22:組氨酸脫羧酶
EC4.1.1.23:乳清苷-5'-脫羧酶
EC4.1.1.24:氨基苯酸脫羧酶
EC4.1.1.25:酪氨酸脫羧酶
EC4.1.1.26:多巴脫羧酶
已刪除。屬於EC4.1.1.28
EC4.1.1.27:色氨酸脫羧酶
已刪除。屬於EC4.1.1.28
EC4.1.1.28:L-芳香氨基酸脫羧酶
EC4.1.1.29:硫代丙氨酸脫羧酶
EC4.1.1.30:泛醯半胱氨酸脫羧酶
EC4.1.1.3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
EC4.1.1.32: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GTP)
EC4.1.1.33:二磷酸甲羥戊酸脫羧酶
EC4.1.1.34:氫-L-古洛糖酸脫羧酶
EC4.1.1.35:UDP-葡糖醛酸脫羧酶
EC4.1.1.36:磷酸泛醯半胱氨酸脫羧酶
EC4.1.1.37:尿卟啉原脫羧酶
EC4.1.1.38: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二磷酸)
EC4.1.1.39:核酮糖-二磷酸脫羧酶
EC4.1.1.40:羥基丙酮酸脫羧酶
EC4.2:碳-氧裂合酶
EC4.3:碳-氮裂合酶
EC4.4:碳-硫裂合酶
EC4.5:碳-鹵裂合酶
EC4.6:磷-氧裂合酶
EC4.99:其他裂合酶
EC5:異構酶
催化各種同分異構體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酶類。例如,磷酸丙糖異構酶、消旋酶等。
EC5.1:消旋酶和差向異構酶
EC5.1.1:作用於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上
EC5.1.1.1:丙氨酸消旋酶
EC5.1.1.2:甲硫氨酸消旋酶
EC5.1.1.3:谷氨酸消旋酶
EC5.1.1.4:脯氨酸消旋酶
EC5.1.1.5:賴氨酸消旋酶
EC5.1.1.6:蘇氨酸消旋酶
EC5.1.1.7:二氨基庚二酸差向異構酶
EC5.1.1.8:4-羥脯氨酸差向異構酶
EC5.1.1.9:精氨酸消旋酶
EC5.1.1.10:氨基酸消旋酶
EC5.1.1.11:苯丙氨酸消旋酶(ATP水解)
EC5.1.1.12:鳥氨酸消旋酶
EC5.1.1.13:天冬氨酸消旋酶
EC5.1.1.14:諾卡菌素-A 差向異構酶
EC5.1.1.15:2-氨6-己內醯胺消旋酶
EC5.1.1.16:蛋白質-絲氨酸差向異構酶
EC5.1.1.17:異青黴素-N 差向異構酶
EC5.2:順反異構酶
EC5.3:分子內異構酶
EC5.4:變位酶
EC5.5:分子內裂合酶
EC5.6:其他異構酶
EC6:連接酶
催化兩分子底物合成為一分子化合物,同時偶聯有ATP的磷酸鍵斷裂釋放能量的酶類。例如,谷氨醯胺合成酶、氨基酸:tRNA連接酶等。
EC6.1:形成C-O鍵
EC6.1.1:
EC6.1.1:酪氨酸—tRNA連接酶
EC6.1.2:色氨酸—tRNA連接酶
EC6.1.3:蘇氨酸—tRNA連接酶
EC6.1.4:亮氨酸—tRNA連接酶
EC6.1.5:異亮氨酸—tRNA連接酶
EC6.1.6:賴氨酸—tRNA連接酶
EC6.1.7:丙氨酸—tRNA連接酶
EC6.1.8:D-丙氨酸-sRNA合成酶
EC6.1.9:—tRNA連接酶
已刪除
EC6.1.10:纈氨酸—tRNA連接酶
EC6.1.11:甲硫氨酸—tRNA連接酶
EC6.1.12:絲氨酸—tRNA連接酶
EC6.1.13:D-丙氨酸—聚(磷酸核糖醇)連接酶
EC6.1.14:甘氨酸—tRNA連接酶
EC6.1.15:脯氨酸—tRNA連接酶
EC6.1.16:半胱氨酸—tRNA連接酶
EC6.1.17:谷氨酸—tRNA連接酶
EC6.1.18:谷氨醯胺—tRNA連接酶
EC6.1.19:精氨酸—tRNA連接酶
EC6.1.20:苯丙氨酸—tRNA連接酶
EC6.1.21:組氨酸—tRNA連接酶
EC6.1.22:天冬醯胺—tRNA連接酶
EC6.1.23:天冬氨酸—tRNAAsn連接酶
EC6.1.24:谷氨酸—tRNAGln連接酶
EC6.1.25:賴氨酸—tRNAPyl連接酶
EC6.2:形成C-S鍵
EC6.3:形成C-N鍵
EC6.4:形成C-C鍵
EC6.5:形成磷酸酯鍵
EC6.6:形成N-M鍵
㈥ 關於高中生物酶的問題
澱粉遇碘顯色是高中經常考察的問題。直鏈澱粉遇碘顯藍色的原理請自行網路。為什麼加唾液呢?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唾液澱粉酶的最適溫度為37攝氏度(人的正常體溫,所以考題經常會出現這個溫度)。澱粉酶會把澱粉(多糖)分解為麥芽糖(二糖)、葡萄糖(單糖)等,所以經過唾液澱粉酶在37攝氏度處理的澱粉溶液遇碘不會顯藍色在95攝氏度為什麼又顯藍色了呢?因為在95攝氏度(高溫)此酶活性受到限制,甚至結構受到不可逆破壞,因此,澱粉沒有得到分解所以顯藍色。
㈦ 生物酶的簡介
酶的生產和應用,在國內外已具有80多年歷史,進入20世紀80年代,生物工程作為一門新興高新術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斯.諾.美-走在生物醫學的最前沿A11)酶的製造和應用領域逐漸擴大,酶在紡織工業中的應用也日臻成熟,由過去主要用於棉織物的退漿和蠶絲的脫膠,至現在在紡織染整的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體現了生物酶在染整工業中的優越性。現在酶處理工藝已被公認為是一種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生產工藝,它不僅使紡織品的服用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又因無毒無害,用量少,可生物降解廢水,無污染而有利於生態環保的保護。同時,生物酶也應用於治理室內裝修污染領域,通過吞噬、分解,來消除室內裝修產生異味、甲醛等污染。 生物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像其他蛋白質一樣,酶分子由氨基酸長鏈組成。其中一部分鏈成螺旋狀,一部分成折疊的薄片結構,而這兩部分由不折疊的氨基酸鏈連接起來,而使整個酶分子成為特定的三維結構。生物酶是從生物體中產生的,它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其特性如下:高效性:用酶作催化劑,酶的催化效率是一般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類物質的化學反應,即酶是僅能促進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學鍵、特定化學變化的催化劑。
低反應條件:酶催化反應不象一般催化劑需要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條件,而可在較溫和的常溫、常壓下進行,另外,一些特殊的酶在特定條件下催化效率達最大值,如胃蛋白酶在胃液酸性條件下發生作用。
易變性失活:在受到紫外線、熱、射線、表面活性劑、金屬鹽、強酸、強鹼及其它化學試劑如氧化劑、還原劑等因素影響時,酶蛋白的二級、三級結構有所改變。所以在大生產時,如有條件酶還可以回收利用。
可降低生化反應的反應活化能:酶作為一種催化劑,能提高化學反應的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更易進行。而且酶在反應前後理論上是不被消耗的,所以還可回收利用。 1果膠酶
果膠酶主要是由果膠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膠酸鹽裂解酶和果膠酯酶組成。果膠物質是高度酯化的聚半乳糖醛酸。果膠酶作用於果膠物質時,果膠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膠酸鹽裂解酶直接作用於果膠聚合物分子鏈內部的配糖鍵上,而果膠酯酶則使聚半糖醛酸酯水解,為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膠酸鹽裂解酶創造更多的位置。 2脂肪酶
脂肪酶能將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進一步進行B一氧化,每次脫下一個C2物,生成乙醯COA(N—環己基辛基胺),進入TCA(三羧酸)環徹底氧化或進入乙醛酸環合成糖類。
脂肪酶(EC3.2.2.3,甘油酯水解酶)是分解天然油脂的酶,其在紡織加工中主要用於絹紡原料脫脂處理;同時,只沒在羊毛洗毛中是較好的助洗劑,能去除羊毛附生雜質、脂蠟,使羊毛獲得可紡性;對棉織物進行精煉處理,能有效的去除棉的脂蠟;對滌綸進行處理,可改善滌綸表面的親水性。 3蛋白酶
由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因菌種不同而異,例如枯草桿菌分泌明膠酶和酪蛋白酶,可以水解明膠和酪蛋白;費氏鏈酶菌分泌角蛋白酶,可以水解動物的毛、角、蹄的角蛋白。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成肽,再經肽酶水解成氨基酸。 4纖維素酶
纖維素酶是一個多組分酶體系,紡織工業中應用的纖維素酶大多數是由木酶屬真菌製造的。纖維素酶中的纖維素二糖水解酶又稱為外切纖維素酶,由CHB I和CHB II兩種酶組成,而內切葡聚糖酶,又稱為內切纖維素酶,至少由5種纖維素酶(EG I、EG II、EG HI、EG IV、EG V)組成。此外,還有13一葡萄糖醛酶。這些纖維素酶在纖維素的水解中具有協同作用。 5過氧化氫酶
過氧化氫酶是一種氧化還原酶,催化分解過氧化氫成為水和氧氣,它主要用於漂白工藝後去除殘余的雙氧水,提高後繼染色性能和質量,並且沒有過量危險。過氧化氫酶也可用於紗線染色機、溢流噴射染色機、絞盤染色機和卷染機等的氧漂生物凈化處理。 6澱粉酶
澱粉酶是水解澱粉和糖原的酶類總稱,通常通過澱粉酶催化水解織物上的澱粉漿料,由於澱粉酶的高效性及專一性,酶退漿的退漿率高,退漿快,污染少,產品比酸法、減法更柔軟,且不損傷纖維。澱粉酶的種類很多,根據織物不同,設備組合不同,工藝流程也不同,目前所用的退漿方法有浸漬法、堆置法、卷染法、連續洗等,由於澱粉酶退漿機械作用小,水的用量少,可以在低溫條件下達到退漿效果,具有鮮明的環保特色。
㈧ 生物酶是什麼
生物酶的結構和特性 生物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象其他蛋白質一樣, 酶分子由氨基酸長鏈組成。其中一部分鏈成螺旋狀,一部分成折疊的薄片結構,而這兩部分由不折疊的氨基酸鏈連接起來,而使整個酶分子成為特定的三維結構。生物酶是從生物體中產生的,它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其特性如下: 高效性:用酶作催化劑,酶的催化效率是一般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類物質的化學反應,即酶是僅能促進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學鍵、特定化學變化的催化劑。 低反應條件:酶催化反應不象一般催化劑需要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條件,而可在較溫和的常溫、常壓下進行。 易變性失活:在受到紫外線、熱、射線、表面活性劑、金屬鹽、強酸、強鹼及其它化學試劑如氧化劑、還原劑等因素影響時,酶蛋白的二級、三級結構有所改變。所以在大生產時,如有條件酶還可以回收利用。 可降低生化反應的反應活化能:酶作為一種催化劑,能提高化學反應的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更易進行。而且酶在反應前後理論上是不被消耗的,所以還可回收利用。 生物酶的作用機理 酶蛋白與其它蛋白質的不同之處在於酶都具有活性中心。酶可分為四級結構:一級結構是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二級結構是肽鏈的平面空間構象;三級結構是肽鏈的立體空間構象;四級結構是肽鏈以非共價鍵相互結合成為完整的蛋白質分子。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酶的一級結構,它的改變將改變酶的性質(失活或變性)。酶的作用機理比較被認同的是Koshland的「誘導契合」學說,其主要內容是:當底物結合到酶的活性部位時,酶的構象有一個改變。催化基團的正確定向對於催化作用是必要的。底物誘導酶蛋白構象的變化,導致催化基團的正確定位與底物結合到酶的活性部位上去。
㈨ 生物酶祛斑的療程一定要一年時間嗎
內調外養的祛斑方式是科學的祛斑方式。是不傷皮膚的,自然的祛斑方式。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㈩ 生物酶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生物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部分為蛋白質,也有極少部分為RNA
生物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像其他蛋白質一樣,
酶分子由氨基酸長鏈組成。其中一部分鏈成螺旋狀,一部分成折疊的薄片結構,而這兩部分由不折疊的氨基酸鏈連接起來,而使整個酶分子成為特定的三維結構。生物酶是從生物體中產生的,它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其特性如下:高效性:用酶作催化劑,酶的催化效率是一般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類物質的化學反應,即酶是僅能促進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學鍵、特定化學變化的催化劑。
低反應條件:酶催化反應不象一般催化劑需要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條件,而可在較溫和的常溫、常壓下進行,另外,一些特殊的酶在特定條件下催化效率達最大值,如胃蛋白酶在胃液酸性條件下發生作用。
易變性失活:在受到紫外線、熱、射線、表面活性劑、金屬鹽、強酸、強鹼及其它化學試劑如氧化劑、還原劑等因素影響時,酶蛋白的二級、三級結構有所改變。所以在大生產時,如有條件酶還可以回收利用。
可降低生化反應的反應活化能:酶作為一種催化劑,能提高化學反應的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更易進行。而且酶在反應前後理論上是不被消耗的,所以還可回收利用。
作用機理
酶蛋白與其它蛋白質的不同之處在於酶都具有活性中心。酶可分為四級結構:一級結構是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二級結構是肽鏈的平面空間構象;三級結構是肽鏈的立體空間構象;四級結構是肽鏈以非共價鍵相互結合成為完整的蛋白質分子。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酶的一級結構,它的改變將改變酶的性質(失活或變性)。酶的作用機理比較被認同的是Koshland的「誘導契合」學說,其主要內容是:當底物結合到酶的活性部位時,酶的構象有一個改變。催化基團的正確定向對於催化作用是必要的。底物誘導酶蛋白構象的變化,導致催化基團的正確定位與底物結合到酶的活性部位上去,重金屬離子會與活性部位結合使酶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