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贈與協議需要公證嗎
贈與書並不強制要求公證,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行決定是否公證。贈與公證是公證機構依法證明贈與人贈與財產、受贈人收受贈與財產或贈與人與受贈人簽定公證贈與合同。
公證作為一項證明制度,其證明結果的直接表現是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書。公證書在法律上具有能夠直接證明公證確認的法律行為及事實的真實、合法的效力。
(1)附期限贈與合同公證18歲擴展閱讀
告知事項
1、贈與人贈與的房屋必須是贈與人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如果贈與人贈與的房屋屬於贈與人與配偶(或者其他人)共有的財產,贈與人應當與配偶(或者其他人)共同簽訂贈與合同並共同申辦公證或者取得共有人的書面同意。
2、簽訂贈與合同必須是出於自願,必須是真實的意思表示,如果因為惡意串通或者受到欺詐、脅迫等原因導致意思表示不真實,則可能導致贈與合同無效,公證處可以撤銷公證書。
3、不得以簽訂贈與合同的方式逃避稅收或者履行其他法定義務,否則,因此所導致損失及後果由申請人自己承擔。公證處可以撤銷公證書。
Ⅱ 直系親屬贈於的房子,房產贈於合同公證書已立,公證寫明受贈人滿18歲之後就可以接手房產,但是贈與人已經過世
1、如果贈與人死亡還沒有辦理完過戶手續,辦理過戶會相對麻煩了;
2、有的地方房產管理部門不要求贈與人到場就可以由受贈人持有贈與合同公證書前去辦理過戶手續;
3、有的地方房產管理部門要求必須贈與人到場,這樣就很難過戶了;
4、第二種情況,如果你們家沒有任何爭議,死者的其他法定繼承人都認可這份公證書,你們可以到法院提起確權之訴,然後持有法院的裁判文書,這樣,就可以直接過戶。
Ⅲ 贈與協議需要公證嗎
贈與合同的生效並不以公證為要件,並非一定要公證。但贈與人和受贈人雙方協商一致進行公證,是意思自治行為,法律也不禁止。
贈與合同
1.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一章的規定
,贈與合同,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無償地送給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的合同。贈與合同可以發生在個人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相互之間。贈與的財產不限於所有權的移轉,如抵押權、地役權的設定,均可作為贈與的標的。
2.性質:
①雙方行為。贈與合同須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並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故與饋贈這種單方行為不同。
②是吸收了諾誠合同與實踐合同的合理因素。諾成行為。多數國家承襲羅馬法的傳統,規定贈與合同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即為諾成行為。
③無償行為。除合同中雙方約定附條件的義務外,原則上受贈人並不因贈與合同而承擔義務,故為單務合同。
Ⅳ 附期限,附條件贈與合同如何撤消
合同的撤銷可以向當事人提出或者申請法院要求撤銷。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回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答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Ⅳ 什麼是附期限贈與合同可以先贈與再雙方約定一個期限嗎
附期限的贈與合同是指合同約定贈與生效在合同簽訂後的一個固定的日期;不可以先贈與再約定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