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期限跟時限

期限跟時限

發布時間:2021-07-29 10:26:11

❶ 時限和年限的區別

工作年限
顧名思義,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參加工作的時間,稱為工作年限回。
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既包含勞答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其中,職工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也包含勞動者靈活就業期間由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

❷ 一般法定期限是多少時間

法定期限即法律規定的期限。不同的法律關系、法律程序有不同的期限或時限。比如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定保護(支持提出訴求)的期限一般為三年,也有更短的為一年,還有更長的期限為二十年,等等。

❸ 期限和訴訟時效的問題.

訴訟時效適用中斷,中止。根據《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自還款期滿之日起兩年內,權利人每向對方主張一次權利,訴訟時效發生中斷,即訴訟時效從向對方主張權利時起重新計算兩年,這是法定的。
二,比如借款合同中,2008年5月16日到期,那麼當5月17日沒有償還本息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為次日即5月18日起,往後推兩年,即2010年5月17日止為法定兩年訴訟時效期間。
三,2005年1月1日起下落不明的,自2005年1月2日起算,推後兩年,即2007年1月1日截止。2007年1月2日,失蹤人的近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宣告失蹤。

再解釋詳細點,1月2日起算,到1月3日就是兩天,而不是3減2等於1天,起算天也算一天的(即1月2日一天,1月3日一天)。你自己推一推。

❹ 統計調查時間與期限

調查時間調查時間是指調查資料的所屬時間。如果所要調查的是時期現象,就要明確規定登記從何時起到何時止的資料,若調查的是時點現象,要明確規定統一的標准調查時點。

調查期限調查期限是指從調查工作開始到結束的時間,一般是指進行調查登記工作的時間。

在某些專項調查中,它包括從調查方案設計到提交調查報告的整個工作時間。為了提高統計資料的時效性,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查期限盡可能縮短。規定調查期限的目的是使調查工作能及時開展、按時完成。

例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屬企業在2007年1月10上報2006年產成品庫存資料,調查時間是標准時間2006年12月31日。調查期限是10天。

(4)期限跟時限擴展閱讀:

統計調查亦稱「統計觀察」。有組織地搜集各種統計資料的工作。明確調查的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表,規定調查時間和地點等,是統計資料整理和分析的前提。

按調查的組織方式,可分為定期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按調查對象的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對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進行登記)和非全面調查(包括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

按調查時間的連續性,可分為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按取得調查資料的具體方式,可分為報告法、直接觀察法和采訪法等。

應根據調查對象特點制定調查方案,如實反映,確保統計資料准確、全面。

統計調查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搜集數據信息資料的統計工作過程。根據組織統計調查的機構不同,統計調查項目分為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三類。

普查

定義:為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 對統計總體的全部單位進行調查以搜集統計資料的工作。普查資料常被用來說明現象在一定時點上的全面情況。

如人口普查就是對全國人口一一進行調查登記,規定某個特定時點(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作為全國統一的統計時點,以反映有關人口的自然和社會的各類特徵。

意義:普查可以摸清一個國家的國情、國力,特別是可以了解與掌握人力、財力、物資資源狀況,為國家制定長遠規劃與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因此它是一種全面調查,具有資料包括的范圍全面、詳盡、系統的優點;他是一次性的專門調查,因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資也多,時間周期較長,一般不宜經常舉行。

❺ 時限什麼意思

基本解釋

[deadline] 完成某事所限定的時間;期限

超過時限,即應罰款

引證解釋

指限定的時間。

❻ 期限指的是一個決定的期限是什麼意思

期限,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一定時間。期限由事實構成,並以將來確定要發生的事實為內容。構成期限的事實,亦稱為期限。

期限 [qī xiàn]
期限,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一定時間。期限由事實構成,並以將來確定要發生的事實為內容。構成期限的事實,亦稱為期限。
中文名
期限
外文名
deadline
注音
ㄑㄧ ㄒㄧㄢˋ
拼音
qī xiàn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time limit]:限定的一段時間。
延長期限。
2、[deadline]:時限的最後界線。
超過規定的期限。
引證解釋
1、限定的一段時間。
《隸釋·漢郎中鄭固碑》:「以疾錮辭,未滿期限。」 南朝 梁 劉孝威 《思歸引》:「乘障無期限,思歸安可論!」 宋 司馬光 《遺表》:「豐歲谷賤,已自傷農,又迫於期限,不得半價,盡糶所收,未能充數。」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你不預備下船隻,可不誤了我的期限。」 王西彥《古屋》第三部五:「我們以三個月為期限,讓我做一次試驗。」
2、指時限的最後界線。
唐 元稹 《贈樂天》詩:「垂老相逢漸難別,白頭期限各無多。」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這明明是他送給我的一個紀念品,莫非他已經自覺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法律含義
依《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期限分為法定、指定和約定三種。比如,合同約定借款於1988年10月30日返還,則債權人的請求權在該年的10月30日以前不發生效力,而到了10月30日,債權人的請求權和債務人的還款義務均於此確定之日同時發生效力。期限通常可以附加於法律行為,稱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附期限合同的期限,指當事人約定的作為合同生效或終止的條件的時間。
附期限合同期限的特徵:
①是將來肯定發生的事實;
②是「能」的期限,而不是不能的期限。
③是約定期限,而不是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期限的種類:
①生效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才發生
②終止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消滅
固定收益證券的期限(maturity)
對於固定收益證券,所借金額全部返還的時間長度,也就是到清償全部借款為止的時間長度。
民法中的期限是指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時間,分為期間和日期。期間是指從某一特定的時間到另一特定的點所經過的時間。它是某一特定的時間段,如1995年5月1日到1996年5月1日即是一個期間。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時間。它是時間的某以特定的點,如1996年10月1日即是一個星期日。期間是時間某一動態的階段,即期日與期日之間的間隔時間;期日則是時間的某一靜態的點。
期限可以有法律規定,也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判確定,還可以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在有些情況下還可以由當事人一方依法指定。無論採用什麼方式,期限一旦確定之後,對雙方當事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
民法上的期限對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具有重要意義,表現在:(1)決定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享有和消滅的時間。如自然人出生之日,即是其享有法定民事權利能力之時;智力健全的自然人成年之日,即是其享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之時;自然人死亡之日,即是其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終止之時。法人成立之日,即是其享有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能力終止之時。(2)決定某些事實的推定時間。如失蹤宣告和死亡宣告中失蹤人失蹤時間的推定。(3)決定權利的取得和喪失時間。如專利權取得的時間、所有權喪失的時間等。(4)權力的行使和義務履行的期限。如使用商標專用權的期限、合同義務履行的期限等。(5)決定法律關系的效力的期限。如合同的有效期限、支票的有效期限等。

❼ 法律條文中的時間及期限如何計算

1、期間以時計算的,開始的時不計算在內,而應從下一個小時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接受當事人訴訟保全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在計算期間時,接受當事人申請的那一個小時不計算在48小時之內,即如果提出申請是在8點,應從9點開始期間的計算。
2、期間以日計算的,開始的日不計算在內,應從第二日開始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15日,那麼宣判的當天或者判決書送達的當天不計算在15日內,即如果5月10日送達判決書,應當從11日開始期間的計算,5月25日上訴期間屆滿。
期限,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一定時間。期限由事實構成,並以將來確定要發生的事實為內容。構成期限的事實,亦稱為期限。依《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期限分為法定、指定和約定三種。
民法中的期限是指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時間,分為期間和日期。期間是指從某一特定的時間到另一特定的點所經過的時間。它是某一特定的時間段,如1995年5月1日到1996年5月1日即是一個期間。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時間。它是時間的某以特定的點,如1996年10月1日即是一個星期日。期間是時間某一動態的階段,即期日與期日之間的間隔時間;期日則是時間的某一靜態的點。

❽ 期限是什麼意思

意思:

1、限定的一段時間。

引用:王西彥《古屋》第三部五:「我們回以三個月為期限,讓我做答一次試驗。」

2、指時限的最後界線。

引證:唐·元稹《贈樂天》詩:「垂老相逢漸難別,白頭期限各無多。」

翻譯:垂暮老人相見再分別覺得十分的傷感,已經是上了年紀的人,所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讀音:qī xiàn

例句:校長同意延長他的請假期限。

(8)期限跟時限擴展閱讀

近義詞:

1、限期[ xiàn qī ] 指定的不許超過的日期。

引證:清·周亮工 《復何匡山書》:「限期既迫,恐難再滯。」

翻譯:定下來的日子就快要到了,恐怕很難再拖延。

例句:一切犯罪分子必須限期坦白自首,否則將受到嚴懲。

2、刻日[ kè rì ] 限定日期。刻,通「 克 」。

引證:元·馬致遠 《青衫淚》第一折:「將某左遷江州司馬,刻日走馬之任。」

翻譯:將某降職到江州司馬,在限定日期前就要去赴任了。

例句:今天我統率大軍十萬,刻日要掃清山寨,擒拿眾賊。

❾ 舉證期限和舉證時限的區別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回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答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當事人如何進行證據交換?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舉證期限可以改變嗎?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當事人可以申請延期舉證嗎?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

❿ 時限是什麼意思

時限的意思:完成某項工作的期限:~緊迫。以三天為~完成這項任務。

拼音:[ shí xiàn ]

引證解釋: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李清》:「會當至此,但時限未耳。」

筆畫:

時限近義詞:

一、限期[ xiàn qī ]

指定日期,不許超過:~歸還。~報到。

指定的不許超過的日期:~已滿。三天的~。

」 鄭觀應 《盛世危言·紡織》:「況換約之限期以十年,屆期毅然行之,必有成效。」

二、期限[ qī xiàn ]

限定的一段時間,也指所限時間的最後界限:~很短。~三個月。限你五天~。~快到了。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這明明是他送給我的一個紀念品,莫非他已經自覺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閱讀全文

與期限跟時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