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留置權里的寬限期是指什麼是約定好還清債務的期限,還是約定好的期限到了債權人再另外寬限的時間
留置權里的寬限期是法定不少於兩個的的履行期限,此期限為按約定而確定的履行期限。
留置權是指當債務人逾期不履行債務時,合法佔有債務人動產的債權人有權留置動產並享有對該動產的優先受償權。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八十二條本法所稱留置,是指依照本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八十七條債權人與債務人應當在合同中約定,債權人留置財產後,債務人應當在不少於兩個月的期限內履行債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在合同中未約定的,債權人留置債務人財產後,應當確定兩個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債務人在該期限內履行債務。
債務人逾期仍不履行的,債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物折價,也可以依法拍賣、變賣留置物。
留置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債務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百三十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權人為留置權人,佔有的動產為留置財產。
第二百三十一條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
第二百三十二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得留置。
第二百三十三條留置財產為可分物的,留置財產的價值應當相當於債務的金額。
第二百三十四條留置權人負有妥善保管留置財產的義務;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三十五條留置權人有權收取留置財產的孳息。
前款規定的孳息應當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費用。
第二百三十六條留置權人與債務人應當約定留置財產後的債務履行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留置權人應當給債務人兩個月以上履行債務的期間,但鮮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動產除外。債務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留置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留置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第二百三十七條債務人可以請求留置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後行使留置權;留置權人不行使的,債務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留置財產。
第二百三十八條留置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債務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第二百三十九條同一動產上已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
第二百四十條留置權人對留置財產喪失佔有或者留置權人接受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的,留置權消滅。
② 留置權、質押權和抵押權哪個優先
抵押權是復物權。物權優於制債權。抵押權是債權人對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佔有的擔保財產,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抵押權屬於擔保物權,抵押權是針對財產的交換價值而設定的一種物權,它本質上是價值權,其目的在於以擔保財產的交換價值確保債權得以清償。債權人無須為了自己債權的清償而在自己的財產上設定抵押權,抵押權是為擔保債權的清償而設定的,它只能存在於債權人以外的債務人或者願意提供財產為債務人履行債務作擔保的第三人。債權,「債務」的對稱。是指在債的關系中權利主體具備的能夠要求義務主體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和物權不同的是,債權是一種典型的相對權,只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發生效力,原則上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債之關系不能對抗第三人。
③ 留置權、質權、抵押權哪個效力優先
先成立了質權或者抵押權 ,設立留置權 ,留置權優先。 看抵押權否登記, 登記了 抵押權先設立情況下抵押權都優先於質權 ,質權設立先無論抵押權否登記 都是質權優先。
先成立了留置權 ,要看誰設立質權或者抵押權, 鉤時動產所有人設立質權抵押權 ,留置權優先, 留置權人設立質權和抵押權, 質權和抵押權優先於留置權。
(3)留置權優先受償權期限擴展閱讀:
1.留置權,是指債權人因合同關系佔有債務人的財物,在由此產生的債權未得到清償以前留置該項財物並在超過一定期限仍未得到清償時依法變賣留置財物,從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留置權的效力主要體現為留置權人的佔有權和優先受償權。
留置權人的佔有權須受一定限制,即除了保管上的必要或經債務人同意外不得使用留置物,未經債務人同意不得將留置物出租或抵押。債權人就留置物優先交償後,如留置物的價值超過應交償范圍,應將剩餘部分的價款返還給債務人,留置物的價值不足以清償時,債權人得請求補足。留置權人只能從留置財產中優先交償根據本合同應得的款項,對於其他債務,不得利用本合同的財物行使留置權。
2.質權,是指債權人佔有債務人或第三人為擔保債務履行而移交的財產,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就該財產的變賣價金優先受償的權利。在質權關系中,債務人或第三人須將質物交與質權人佔有,從而不再享有對質物的佔有、使用及收益。這是質權與抵押權的主要區別。各國民法一般將質權分為動產質權和不動產質權,也有的國家只承認動產質權,對不動產只能設立抵押權。還有的國家規定有權利質權,即以無體財產權及債券、股票等債權或股權為標的設定質權。
質權人佔有質物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可根據侵害情況請求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但同時也負有妥善保管質物的義務,非經出質人同意不得使用質物,不得將質物出租或提'供擔保。主債消滅時,質權隨之消滅,質權人應返還質物。中國民法沒有使用質權概念,有關的內容均由抵押權制度統一規定。
3.質押屬於擔保物權中的一種。抵押與質押最大的區別就是抵押不轉移抵押物,而質押必須轉移佔有質押物,否則就不是質押而是抵押。第二個大區別就是,質押無法質押不動產(如房產),因為不動產的轉移不是佔有,而是登記。
④ 抵押權、質權、留置權並存時,按什麼順序受償
留置權優先於抵押權和質押權受償。
《物權法》第239條規定:同一動產上已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
由此可知,無論抵押權、質押權和留置權的設立時間誰在前,留置權一律優先於抵押權、質押權受償。
經依法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質押權受償
《擔保法解釋》第79條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
由此可知,抵押權應優先於質押權受償。但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即抵押權有效設立且依法登記,未經登記的抵押不能優先於質押權受償。
根據以上分析,當一個擔保物上抵押權、質押權及留置權並存時,應當按照以下順序優先受償。
即:留置權→已登記的抵押權→質押權→未登記的抵押權。
(4)留置權優先受償權期限擴展閱讀:
留置權與質權的區別:
(1)、留置權為債權未受清償前扣留他人動產的權利,這種佔有、扣留他人動產的權利是由法律規定的(只限於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和行紀合同),
所以,留置權為法定擔保物權;質權一般是由當事人約定的。
(2)、留置權人佔有、扣留動產,是基於債務人不如期履行約定義務;質權人佔有質物,是基於擔保債權的實現。
(3)、留置權的實現,須留置權人給債務人規定一定的期限,並通知債務人在此期限內清償債務,當債務人不為清償時,留置權人方可處置該留置物,實現債權;
質權的實現,是當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質權人通知出質人後,即可處置質物,實現債權,無須給出質人規定清償債務的期限。
(4)、留置物被他人佔有時,不能依據留置權請求返還原物,而只能依據佔有權請求返還原物;質物被他人佔有時,質權人可依質權請求返還質物。
(5)、留置權因留置物的喪失或因債務人提供相當的擔保而消滅;質權因質物喪失,並不能返還時而消滅。
(6)、留置是指債權人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依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在債權未能如期獲得清償前,留置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質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或權利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或權利作為債權的擔保。
(7)、留置權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任意創設,但允許當事人約定排除留置權;質權由當事人約定創設,不存在約定排除質權。
留置權與質權的共同點:
(1)、留置權與質權同為擔保物權,當債權未受清償時,對留置物或質物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金優先受清償的權利。
(2)、留置權與質權的客體都為債務人或第三人的動產。
(3)、留置權與質權擔保的范圍都為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保管費用和實施費用。
(4)、留置權人和質權人都應以善良管理人責任心保管留置物或質物,因未盡責任心而致留置物或質物毀損、滅失的,留置權人或質權人都應承擔賠償責任。
(5)、留置權人或質權人都有權收取留置物或質物的孳息。
(6)、留置權與質權都與其各自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留置權、質權也隨之消滅。
(7)、債權人佔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仍然取得對該動產的留置權或質權。
(8)、留置物或質物被折價或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債務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補足。
(9)、留置權和質權都不受所擔保的債權訴訟時效的限制,當留置權或質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完成後,留置權人、質權人仍可對留置物、質物行使權利。
總之,如果你有類似問題的,建議您到華律網咨詢在線律師或者委託專業的律師解決,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傷害,在最大限度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⑤ 抵押權,質權,留置權並存時,按什麼順序受償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如果抵押權已登記的,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動產不僅可以設定質押,還可以設定抵押。但動產質押和動產抵押成立的要件和效力並不相同。
動產抵押無需交付即可設定,辦理登記僅為對抗第三人的要件;動產質押交付完成才能設定,是否登記對於質押的效力不生影響。
因此,債權人在選擇動產作為擔保物時,應當綜合考量抵押和質押的優勢和劣勢。動產抵押在未登記的情形下,沒有相應的權利外觀,故對於抵押權人而言風險較大。所以,建議抵押權人在接受動產抵押時,務必辦理抵押登記,以防不測。
(5)留置權優先受償權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七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並存時,抵押權人優先於質權人受償。」同時,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已登記的抵押權優先於未登記的抵押權,未登記的抵押權平等清償。
根據上述規定可以得出,動產抵押辦理登記不僅可以取得對抗第三人效力的法律效果,而且還可以取得保全權利順位的作用。即動產抵押登記可以取得絕對對抗質押權的法律效力,也可以取得對抗後位抵押權人的法律效果。因此,動產抵押權人辦理抵押登記,意義重大。
在進行大型的動產(機動車、船舶、航空器、成批原材料)交易(買賣、設定質押)時,不僅要考慮交易的標的物是否為對方當事人所有或佔有,更要考慮動產上是否可能存在已登記的抵押權或者已經被登記在第三人名下。
因此,建議在進行大型動產交易時,應當對動產的權屬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查,以防交易發生不測。
⑥ 留置是否有期限!如果超過期限又該如何處理
第二百三十六條 留置權人與債務人應當約定留置財產後的債務履行期間;沒有版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權的,留置權人應當給債務人兩個月以上履行債務的期間,但鮮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動產除外。債務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留置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留置財產折價或者變賣的,應當參照市場價格。
⑦ 合同法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和留置權哪個優先
要弄清什麼是留置權,首先要搞清什麼是留置。所謂留置是指債權人以繼續佔有控制債務人的財產,迫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擔保方式。對留置權,我國擔保法第82條規定:留置權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留置權的構成要件:①留置權的標的物為動產。我國擔保法第82條及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8條規定: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可以按照擔保法第82條的規定行使留置權。②根據合同約定佔有動產。擔保法第82條規定行使留置權必須是依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動產。③留置權人須有債權。我國法律規定,只有合同債權人才能成為留置權的主體,而且是在債務人未償還債務的情況下,否則不得行使留置權。留置權僅適用於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所發生的債權。④留置的動產必須與債權的發生有牽連關系,只有因同一合同關系發生的佔有動產才能行使留置權。⑤必須是在債權人催告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債務,償還無果的情況下,即債權已經屆清償期,才能行使留置權。
優先受償權是指某一債權人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到清償的權利。優先受償權行使的條件:①債權人必須按照合同規定全部履行了自己的義務,且經檢驗符合要求,否則,債權人不得行使該權利。②債權人在債務人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價款時,一般應當先行催告,要求債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債務人在催告期限滿後不支付的,債權人方可行使優先受償權。③優先受償權的實現方式為兩種:第一種為雙方協議,即由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將合同標的物折價,以折價價款優先受償;第二種為拍賣方式,即由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將合同標的物拍賣,就該標的物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④優先受償權行使的限制,即合同標的物不宜折價拍賣的,債權人不得行使優先受償權。
留置權與優先受償權二者均具有擔保物權的從屬性、物上代位性、不可分性、優先受償效力和無須登記公示的五個共同點,留置權中包含了優先受償的權利,而優先受償權並不以必須佔有對方財產為前提。但兩者也有著明顯的區別:①兩者的設置和能否約定排除不同。留置權是法定的,當事人可以約定排除;優先受償權的設置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當事人不得約定排除,也不允許當事人任意創設。②兩者行使權利的方式不同。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法律沒有規定必須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而留置權法律規定以佔有標的物為前提。③行使權利的客體的性質不同。優先受償權的客體既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不動產;留置權行使的客體只限於動產,也僅僅於承攬加工等涉及動產的合同所產生之債。④與已消費的第三人關系不同。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已消費的第三人,留置權卻可以對抗已消費的第三人。⑤權利救濟的性質不同。留置權是一種私力救濟權,優先受償權既可以通過私下協議,也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實現。⑥實現位次不同。優先受償權實現的位次直接由法律規定,同一物之上存在數個優先受償權時,優先受償權人的受償順序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同時,在同一物之上發生優先受償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競合時,優先受償權人的權利與其他擔保物權的位次,也是由法律規定的。而留置權的實現位次則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即以佔有債務人動產的債權人優先實現。
⑧ 優先受償權是怎樣規定的
優先受償權是法律規定的特定債權人優先於其他債權人甚至優先於其他物權人受償的權利。法律關於優先受償權的規定集中在《物權法》、《擔保法》和《海商法》等法律中。此外,我國法律中還在專門法中規定了船舶優先權和民用航空器優先權等特殊的優先受償權。
⑨ 優先受償權 行使期限為多少
《合同法》第286條並沒有明確這一點,為此,《批復》第4條規定:「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六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竣工之日起計算。」這一司法解釋規定了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行使的起算時間和最終期限。
第二百六十三條定作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報酬。對支付報酬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定作人應當在承攬人交付工作成果時支付;工作成果部分交付的,定作人應當相應支付。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從這些規定來看,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無約定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從其習慣;習慣還不能確定的,「應當在承攬人交付工作成果時」享有優先受償權。
(9)留置權優先受償權期限擴展閱讀:
我國《合同法》第286條:「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
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該權利的行使優先於所涉工程上的抵押權及其他普通債權。
⑩ 留置權人的優先受償權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債務人到期不履行義務,經債權人催告,在合理期限內仍不履行義務的,債權人有權依法變賣留置物,以變賣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優先受償權的受償范圍包括:原債權、利息、違約金、保管留置物的必要費用、行使留置權的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