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
社保養老繳費最低15年,才可以享受最低退休金待遇,繳費基數分低、中、高三檔,繳費年數越長,將來退休月領取的越多。
計算公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C1÷12×[20%+(H-15)×0.6%]
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120
過渡性養老金=X×建立個人帳戶前的繳費年限×1.2%+調劑金
X=C1÷12n×(A1/C1+A2/C2+A3/C3+……An/Cn)
公式中:
X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A1、A2……An 為職工退休前1年、2年……n年的繳費工資
C1、C2……Cn為職工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
n為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的實際繳費年限
H為全部繳費年限
Ⅱ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多少
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公民享有的一項基本的保障制度,其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具體計算方法以及其當下的發展情況並不太了解。
「樂康無憂」返還型住院醫療保障計劃,兼具保險保障和保費返還雙重功能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多少?返還型保險到底劃算嗎?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消費型和儲蓄型、返還型保險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對於公民來說,養老保險一般都是由單位為其代繳的,所以關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具體計算方法並不太了解。下面我就帶您去明明白白地算清楚。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指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累計年限,是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一。其不同於連續工齡,但是兩者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承襲關系。
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後,根據不同的年限具體分為三種情況:一是,1997年12月31日前已辦理退休手續的職工,月基本養老保險金仍按原方法計算,並享受正常調整待遇;二是,1998年1月1日後參加工作的職工,月基本養老保險金=甚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三是,1997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1998年1月1日後退休職工,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
如此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您滿意嗎?
繳費年限是指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有關社會保險費的累計年限,是計發社會保險待遇的依據之一。它不同於連續工齡,但二者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承襲關系。
而關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問題早在2009年就有來自全國人大以及公眾產生異議的聲音。來自各方的意見紛紛認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最低為15年的規定在很多方面以及很大程度上都不盡合理,而且門檻偏高。在現實生活中,長期以來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百姓都沒有停止在養老保險15年繳費問題上的爭論。
歸根結底,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為15年的問題主要有,第一,違背了社會保障「低標准,廣覆蓋」的基本宗旨。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繳費人造成經濟損失。因為制度的很多方面都有可能造成讓個人無端地丟掉一筆可觀的養老錢。第三,也會加劇弱勢群體貧困程度。倘若國家嚴格執行最低繳費15年的規定,利益受損最嚴重的是像下崗失業人員一樣的困難群體。
「悠享康健」重大疾病保險計劃,涵蓋原位癌和30種大病重疾保障Ⅲ 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怎麼計算
養老保險金繳費時間計算:
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年繳費年限)必須達到15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才能按月領取退休金,如果超過15年則繳費年限越長退休金就越多。如果經濟允許的話還是交納到退休為好,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退休金。
其中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金期間,可以免繳養老保險費,其個人帳戶暫予保留,待重新就業時辦理續保手續,繳費年限連續計算。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需要企業與職工個人共同繳納。
1998年1月1日,我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其中規定對養老保險辦法實施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養老金;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只是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對於1995年底以前參加工作,1998年1月1日辦法實施後退休,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其中,對於1997年底前參加工作,辦法實施後退休,繳費年限累計滿10年不滿15年的,也可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不滿10年的,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工齡計算:
工齡計算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的計算。工齡的計算即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它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1、連續計演算法,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演算法,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工齡折演算法。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已經失去意義。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工作年限或連續工齡計算應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的規定計算,即「滿」一個周年才能算一年。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養老保險需要交多少年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保險費要累用計繳滿15年。
但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參保人員的繳費年限滿15年時,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養老金。
2、繳費年限已滿15年但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參保人員仍將繼續參保繳費,履行繳費義務。養老金待遇的確定與參保人的繳費年限的長短以及繳費基數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延長自己的繳費年限。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Ⅳ 社會個人養老保險要交多少年
1、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只要累計繳費滿15年,並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即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2、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繳費至滿15年,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也可以轉入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這樣一來,參保人就可以按照國務院的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3、保險是以契約形式確立雙方經濟關系,以繳納保險費建立起來的保險基金,對保險合同規定范圍內的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進行經濟補償或給付的一種經濟形式。
(5)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企業和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標准:
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基數,按企業繳納 20%,個人繳納8%繳納。
繳費基數:(實際上年月平均工資)
被保險人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上一年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以上一年本市職工月最低工資標准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被保險人本人月平均工資高於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也不作為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基數。
被保險人無法確定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的,以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
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新招人員、失業後再就業人員以本人到企業工作第一月的工資作為當年繳費工資基數並按規定的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費;第二年繳費工資基數按本人上一年實發工資的月平均工資確定)。
Ⅵ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從哪一年開始
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是從1992年10月開始的。而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養老保險作用:社會養老保險是國家對於公民的一種普惠制的社會福利,他能夠給予公民最基本的退休生活和醫療健康方面的保障。
1、繳費基數:下線: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1680),上線: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12603);
2、繳費比例:公司承擔20%個人承擔8%(8%進入個人帳戶)個人賬戶儲存額只能用於被保險人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被保險人死亡後,個人賬戶儲存額或者余額中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及其利息可以依法繼承,其餘部分並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3、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
①一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辦理相關手續的;
②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4、養老金的由哪幾部分組成:
①1998年7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被保險人,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
②1998年6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後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被保險人,除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外,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過渡辦法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5、影響養老金的主要因素:退休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工齡、各年實際繳費基數、個人賬戶存儲額、繳費年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個人養老保險每年什麼時候交
一般情況,繳納養老保險,只要是在當年的年底結算之前,也就是社保局結算時間大概回是在12月25號之前答繳清完成所有的養老保險的費用就可以了,但是醫療保險必須要提前交。
那可以在年初一次性交完所有的醫保費用,這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不在年初一次性交完,也要在月底之前按月每個月,正常的繳納醫保費用,只有這樣才可以正常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7)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企業和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標准:
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基數,按企業繳納 20%,個人繳納8%繳納。
繳費基數:(實際上年月平均工資)
被保險人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上一年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以上一年本市職工月最低工資標准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被保險人本人月平均工資高於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也不作為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基數。
被保險人無法確定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的,以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
為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新招人員、失業後再就業人員以本人到企業工作第一月的工資作為當年繳費工資基數並按規定的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費;第二年繳費工資基數按本人上一年實發工資的月平均工資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養老保險
Ⅷ 請問,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是多少年
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是15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規定:
第十六版條:參權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8)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規定:
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四條: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第十七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