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大腿處安裝人造關節年限

大腿處安裝人造關節年限

發布時間:2021-07-26 21:07:22

❶ 長期患有關節炎的老人能換人工關節手術嗎【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雙腿不能走路】

這種情況正是做膝關節置換的適應症,但是,您母親長期服用激素,常年不走路,手術風險比較大,手術鍛煉比較困難,需要醫生小心。
我上周剛剛做了一個膝關節完全伸直強直的關節置換,現在已經能彎道60°了,膝關節置換的效果是很好的。

(張文濤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❷ 人造關節是怎樣的

人是由骨骼支撐起來的,每個人的骨骼由一百多塊骨頭組成。那麼,這些支撐人體的骨頭是怎麼連接起來的並能活動呢?這就要依靠關節了。人體在活動時,連接骨與骨的關節也會隨著肌肉的收縮而相應地活動。

關節不是堅硬的骨頭,而是一種軟骨,這種關節軟骨很弱,如果用它來做磨損試驗,用不了多久就會把它全部磨損掉了。人體內的軟骨能夠不被很快損耗,是因為關節有一種特殊的潤滑機構,要是這個機構功能衰退,軟骨就會與其他的硬肌相磨擦,這時候人就會感到關節特別疼,長久下去,軟骨會被磨損完,人也就不能活動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惟一的辦法是求助於人造關節了。

人造關節的製造工藝要求很高。現在的製造材料是由高達400萬超高分子量的高密度聚乙烯、精密陶瓷、鈦合金等組合而成的特殊材料。關節的尺寸要求在1微米以下的精度,這種要求是非常苛刻的,所以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製造人造關節。

理論上講,人造關節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50年,但是,從醫學工程學的角度來看,這么久的使用壽命是很難達到的。實際上,不少人更換人造關節15年以後,關節與骨骼的連接界面就已經松動,這會引起疼痛,使人行走發生困難。這時候如果還想再換一個人造關節的話,就得進行骨移植手術,而這種手術難度很大,又不能反復進行多次,所以人造關節的使用很不理想。

如果一個不到45歲的人換了人造關節,那麼他不到60歲就得再次失去活動能力,這是非常痛苦的。雖然現在人造關節已經採用了最先進的製作技術,但也不能永久使用。

目前,人們正在開發一種含水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氫化膠質體。這種材料與軟骨相似,具有良好的潤滑性,通過多孔質彈性體將它固定在骨關節上,使其發揮關節的功能。這是正在開發的新一代表面更換型人造關節。但是,這個設想還未變成現實,使用永久性的人造關節還有一段路要走。

❸ 百度百科體內裝有,金屬人造關節的殘疾人,乘飛機安檢有何規定

您好,深圳X光安檢機生產廠家美創達誠提示您: 金屬人造關節的殘疾人並不影響乘坐飛機,
雖然過安檢的時候會報警,但是查到那裡報警的時候就跟安檢員說一下以前做過手術就行了,而且手術後都應該會有留下些疤痕的。要是沒有疤痕,你就最好是在醫院開個植入人造金屬關節的證明。那就沒問題了。

❹ 人造髖關節的髖關節

髖關節概述
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在髖臼的邊緣有關節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的深度。在髖臼切跡上橫架有髖臼橫韌帶,並與切跡圍成一孔,有神經、血管等通過。關節囊厚而堅韌,上端附於髖臼的周緣和髖臼橫韌帶,下端前面附於轉子間線,後面附於轉子間嵴的內側(距轉子間嵴約1厘米處),因此,股骨頸的後面有一部分處於關節囊外,而頸的前面則完全包在囊內。所以股骨頸骨折時,根據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內、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髖關節周圍有韌帶加強,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韌帶,長而堅韌,上方附於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於股骨的轉子間線。髂股韌帶可限制大腿過度後伸,對維持直立姿勢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關節囊下部有恥骨囊韌帶增強,可限制大腿過度外展及旋外。關節囊後部有坐骨囊韌帶增強,有限制大腿旋內的作用。關節囊的纖維層呈環形增厚,環繞股骨頸的中部,稱為輪匝帶,能約束股骨頭向外脫出,此韌帶的纖維多與恥骨囊韌帶及坐骨囊韌帶相編織,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頭韌帶為關節腔內的扁纖維束,主要起於髖臼橫韌帶,止於股骨頭凹。韌帶有滑膜被覆,內有血管通過。一般認為,此韌帶對髖關節的運動並無限製作用。
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但由於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盂緣加深,包繞股骨頭近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范圍較小。加之關節囊厚,限制關節運動幅度的韌帶堅韌有力,因此,與肩關節相比,該關節的穩固性大。而靈活性則甚差。這種結構特徵是人類直立步行,重力通過髖關節傳遞等機能的反映。當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時,股骨頭大部分脫離髖臼抵向關節囊的後下部,此時若外力從前方作用於膝關節,再沿股骨傳到股骨頭,易於發生髖關節後脫位。
A、適應症
關節因退化、創傷後或風濕性疾病而產生磨損。
骨折或缺血壞死。
先前手術後的狀況,例如關節重建(切骨術)、關節固定術、半人工髖關節或全人工髖關節(THR)。
B、禁忌症
急性與慢性之局部或系統性感染。
可能危及肢體的嚴重肌肉、神經或血管疾病。
關節近側或末稍缺乏骨質結構,以致於不易甚至不可能將植入物固定。
完全或部分缺少肌肉或韌帶組織。
生理年齡小於60歲,但其關節疾病可能需要不同之重建手術(切骨術)或人工關節手術的病患。
任何伴隨而來並可能會危及植入物的功能性與成功與否之疾病。
對於植入物材料的過敏,尤其是金屬(例如鈷、鉻、鎳等)。
腎功能低下:雖然對於血清鈷與血清鉻水準之間的因果關系不甚了解,但仍舊無法完全排除長期額外的劑量對於健康狀況的影響。然而在慢性腎功能低下的狀況下,Metasul金屬配件則不宜使用,或只有在密切觀察進展的狀況下(血清鈷、血清鉻、血清肌酸、BUN、心臟超音波)以避免血清鈷與血清鉻水準增加,並在審慎評估後認為治療的優點大於風險才使用。

❺ 人工關節的作業治療方法有哪些

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以緩解關節疼痛,矯正關節畸形,改善關節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前術後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假體關節功能圍手術期的處理和術後康復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手術效果的好壞精湛的手術僅給人工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創造功能恢復的條件,欲達到預期目的,則必須強調康復治療康復計劃的制定必須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和全面性三大原則

(一)治療目的

作業治療是整個康復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①訓練患者體位安全轉移的方法②在保護人工關節的前提下,提高患者ADL的安全性和獨立性③為患者設計製作必需的輔助器④人工關節的護理及安全教育⑤改善功能性作業活動的能力,使患者的肌力關節活動度協調性等各方面得到提高

(二)治療方法

1.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作業治療

(1)ADL練習:ADL練習與骨折部位及其嚴重程度手術方式內固定物或人工關節承受應力狀況骨的完整性患者的體重以及認知等因素有關

1)治療師應根據手術側下肢允許負重的體重百分比,為患者選擇並教會患者使用步行器或拐杖(表11-5-3)

表11-5-3髖部手術負重的進程

2)治療師應教會患者安全地進行ADL活動,該ADL應與醫囑以及術後允許負重體重相一致當患者處在非負重或接觸式負重階段,為了保存能量和保證活動的安全性,患者應在坐位下完成一些ADL當患者處在部分負重階段,可安全的在站立位完成個人衛生動作對於存在人工關節脫位的危險因素的患者,ADL活動需要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進行,如下肢穿褲沐浴動作

3)康復治療組成員之間的密切交流,可以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對於出院前患者的作業療法重點是:評估患者BADL和IADL的安全性和獨立性的能力,以及所需要的輔助具或需要他人的幫助

4)對於那些不能負重或接觸式負重的患者,最好在採用坐位的姿勢下進行ADL從能量守恆以及安全性角度考慮,一旦患者能部分負重,患者即可安全地站立進行洗漱對於有些患者,在術後第一周即可開始上述活動;對於另外一些患者可能推遲到第三周或第四周進行;有些患者需要推遲到第六周由於這些限制,使患者身體不能過度屈曲或將足靠近手,所以需要使用輔助具來解決沐浴穿衣功能性活動以及家務勞動等問題(表11-5-4)

表11-5-4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需採用的輔助具

患者必須記住:髖關節術後屈曲不能超過90°;不能旋轉髖關節;手術側下肢不能交叉於健側下肢或內收手術側髖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屈曲,或者下肢內收超越中線(表11-5-5)

給患者提供長柄穿衣器及修飾用自助具,治療師教會患者使用自助具,進行身體手術側的洗澡穿衣動作,避免過度屈髖或下肢過度內收假如允許患者洗澡,有些患者可進行站立位淋浴,為了安全考慮,應在浴室處安裝扶手及防滑墊為安全起見,一些患者必須採取坐位洗澡,洗澡椅子高度應適宜,髖關節屈曲不能超過80°~90°,也需要安裝扶手及防滑墊

表11-5-5髖關節術後的運動限制

5)安全用廁方法:為了減少患者坐下和起立時的髖關節屈曲,應教育患者使用加高的廁所坐墊床墊和椅墊,並應教會他們起立時不能過度屈曲手術側髖關節如果患者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患者將身體移動至椅子前緣,保持手術側髖關節伸直位,雙手支撐扶手,不要向前屈曲軀體如果坐在無扶手椅子上,患者將身體移至椅子一側邊緣,使手術側大腿超過椅子邊緣,足放置於椅子的中線,保持手術側髖關節伸直位,使足靠近身體重心,使患者瞬間起立,而不需要過度屈曲髖關節健側髖膝和踝關節應置於適當位置負重

在術後6周,幾乎所有患者能使用手杖步行,大多數患者能恢復駕駛汽車游泳及工作在穿鞋襪時應限制患者身體屈曲及手術側側卧位睡眠繼續使用加高的坐墊至術後8~12周

(2)預防教育1)手杖的使用:手杖所提供的支持,特別是對側手杖,可以減少手術側髖關節外展肌力,據估計下降幅度在40%左右,因而關節負荷也大為減少手杖使用時限應至無疼痛及跛行時,方可棄杖最好終生使用單手杖,減少手術側髖關節的磨損,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長距離行走時

2)控制體重:減輕體重是最有效的減少關節負荷的方法體重減少1kg,則髖關節的受力可減少約3kg

3)預防及控制感染:對拔牙扁桃體摘除插導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術或治療措施都應及時預防,防止血運傳播造成關節內感染

4)術後6~8周內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時要防止手術側下肢極度外展,並避免受壓

5)避免重體力活動及需要髖關節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運動項目,以減少術後關節脫位骨折假體松動等問題

6)避免將髖關節放置在易脫位的姿勢:髖關節過度屈曲內收內旋位,手術側髖關節伸直內收外旋位

7)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8)保持患肢經常處於外展位或中立位術後6~8周內屈髖不要超過90°

9)出現手術側髖關節任何異常情況,均應及時與手術醫生聯系

(3)其他康復治療方法:

1)術後第1~7天A.手術當天:仰卧位,在手術側肢體外下方墊入適當厚度的軟墊,使髖膝關節稍屈曲,患者穿防旋轉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並減輕疼痛

B.手術後第一天:撤除軟墊,盡量伸直手術側下肢,以防屈髖畸形根據引流量,術後24~48小時內拔除引流管,引流物作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術後使用足底靜脈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可適當服用鎮靜止痛葯,減少疼痛刺激,保證好病人休息

C.手術後前3天:深呼吸練習;踝關節主動屈伸練習;股四頭肌腘繩肌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術後1~2天,拔除引流管,拍攝X光片,判斷假體的位置,如無特殊問題,可開始下列練習

D.手術後4~7天:髖膝關節屈伸練習練習時臀部不能離開床面,可以在床上坐起至髖關節屈曲小於45°逐漸由起初的被動運動向助動,再到完全主動練習過渡髖關節伸直練習,可在仰卧位屈曲健側髖膝關節,手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充分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股四頭肌等張練習,上肢肌力練習

E.注意點:①避免手術側髖關節置於外旋伸直位為防止患者向對側翻身而髖外旋,床頭櫃應放在手術側②保持手術側肢體的外展或在雙腿間置入三角墊,但須防止下肢外旋③如有手術側髖關節中度屈曲不穩定,在坐位進行髖關節練習時,應避免上身向手術側傾斜④手術後入路,應避免患側下肢過度屈曲內收內旋,特別是屈曲內收內旋的聯合動作手術側方入路和前側入路,應避免患側下肢的過度伸展內收外旋,特別是伸展內收外旋的聯合動作

2)手術後第2~6周:使用骨水泥固定假體的患者可以進行下列練習,但必須在醫生PT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

A.床上練習:屈髖肌力量練習:髖關節半屈位的主動或主動抗阻屈髖練習須注意:

術後不宜主動早期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因為不僅對屈髖肌鍛煉的意義不大,相反卻經常引起髖臼承受過高壓力,不利於非骨水泥固定的髖臼假體的骨組織長入同時傷口區疼痛,影響患者鍛煉,故術後早期不提倡這項練習如無特殊情況,可允許患者翻身正確的翻身姿勢是:伸直手術側髖關節,保持旋轉中立位,伸直同側上肢,手掌墊在大粗隆後面,向手術側翻身,防止患肢外旋俯卧位,有利於被動伸展髖關節

B.坐位練習:術後6~8周內,患者以躺站行走為主,坐的時間盡量縮短,每天4~6次,每次30分鍾因為坐位下髖關節最易出現脫位半脫位,如果患者術中關節穩定性欠佳,不宜坐位練習坐位練習的內容:伸髖,屈髖,屈髖位旋轉

C.立位練習:髖關節伸展,骨盆左右搖擺,髖內外翻畸形矯正,屈髖練習,髖旋轉

D.步行練習:若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體又是初次髖關節置換術,術中也沒有植骨骨折等情況,患者術後第3天即可步行練習若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者,則至少在術後6周才能開始步行練習有大粗隆截骨術中股骨骨折的患者,行走練習更應根據X線片情況,推遲到術後至少2個月先用步行器輔助行走,待重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步行練習時,手術側下肢至少負重20~30kg

E.踏車練習:開始時間多在患者步行練習之後,一般在術後2~3周開始也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開始時,稍用力,保持車速25m/h左右,術後6~8周逐漸加快,以踏車10~15分鍾後出現疲勞感為宜雙足踩板後,盡可能升高車坐墊以減少屈髖程度能踏滿圈後,逐漸調低坐墊以增加髖關節屈曲度先練後跟蹬,熟練後改前掌蹬身體前傾,可增加髖關節屈曲,雙膝並攏或分開,可使髖關節內外旋

3)手術後第7周:患側下肢可以全負重,可以坐普通的椅子,但不可蹲下

手術後6~8周進行第一次隨訪,根據復查髖關節的正側位X線片結果及體檢情況,提出下一步的康復計劃此階段康復重點是提高肌肉的整體力量,指導患者恢復日常活動能力對髖關節某些活動仍受限者,應加強針對性的功能鍛煉

手術後第二次隨訪時間為術後4個月評定內容:①肌力恢復是否正常②能否獨立行走(無需支具輔助),無跛行,能行走較長距離③關節活動度能否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如無疼痛跛行,可棄拐此階段康復重點是提高肌肉的耐力,方法包括抗阻力的直腿抬高練習側卧位髖關節外展和俯卧伸髖練習等

(4)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後患者注意事項1)手杖使用時限應至無疼痛及跛行時,方可棄杖最好終生使用單手杖,減少手術側髖關節的磨損,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長距離行走時

2)預防及控制感染:對拔牙扁桃體摘除插導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術或治療措施都應及時預防,防止血運傳播造成關節內感染

3)手術後6~8周內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時要防止手術側下肢極度外展,並避免受壓

4)避免重體力活動及需要髖關節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運動項目,以減少手術後關節脫位骨折假體松動等問題

5)避免將髖關節放置在易脫位的姿勢:髖關節過度屈曲內收內旋位,手術側髖關節伸直內收外旋位

6)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7)保持患肢經常處於外展位或中立位術後6~8周內屈髖不要超過90°

8)出現手術側髖關節任何異常情況,均應及時與手術醫生聯系

9)第三次復查在術後1年,以後每年復查一次復查內容包括髖關節正側位X線片人工髖關節功能評分等

2.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的作業治療及其他方法(1)手術前:此期康復重點,是讓患者了解術後康復的一般程序,恢復體力,盡可能增強股四頭肌及腘繩肌肌力,增強關節活動范圍

(2)手術當日至手術後第3天:

1)注意患者有無心肺功能異常休克傷口出血過多等症狀,必須待患者全身和局部狀況平穩後方可開始功能訓練

2)深呼吸鍛煉

3)手術側下肢肌肉等長收縮訓練;伸直膝關節,主動或被動踝關節屈伸

4)雙上肢主動性活動訓練

5)手術後第2~3天拔引流管,引流管尖部及其管內凝血塊做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拍膝正側位及屈膝45°髕骨軸位X線片

(3)手術後第4天~2周:康復訓練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恢復膝關節ROM,至少0°~90°恢復股四頭肌繩肌肌力每次訓練強度應在病人耐受程度內進行,並且訓練完畢後,不應加重肢體原有的疼痛腫脹

1)CPM練習,開始運動范圍20°~70°

2)主動膝關節運動(去掉CPM器械後訓練)

3)股四頭肌繩肌訓練

4)使用骨水泥者,一般情況下,術後第4天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練習站立行走

如關節不穩,可帶膝支架對術前有嚴重屈膝畸形者,在此期間夜間仍需用石膏托固定於伸膝位,一般應連續4~6周

5)CPM活動范圍0°~110°

(4)手術後第2~6周:

1)繼續關節活動度和肌力訓練

2)ADL訓練作業治療理療

3)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

(5)手術後第6~12周:膝關節ROM0°~125°,自行車踏車蹦床緩步游泳手術側下肢負重斜板平衡訓練

(6)手術後第12~20周:散步靈敏技巧訓練跨越障礙訓練側向運動

❻ 換人造關節為什麼腿申不直

現在活動度有多少度,能否上傳X線片和膝彎曲和伸直的的照片
可以先熱敷15分鍾,然後按摩膝關節前面和後面,然後再壓膝(踝關節處墊一毛巾卷或圓枕),然後膝關節用力往下壓或者膝關節上面放一定重量的沙袋幫助壓直,剛開始時間短點(約30秒)沙袋輕點(約2Kg),漸漸增加時間和重量,相信一段時間後膝關節會伸直的同時還要注意大腿肌肉的訓練,因為全膝置換後大腿的肌肉會萎縮,這樣會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祝早日康復。

❼ 人工關節置換經歷

我覺的自己還是屬於挺不幸的那種。因為我才25歲。換了股骨頭對於我來說,將是一生的負擔。就當20年換一次吧,錢和反復的手術會讓我崩潰呵。但是換是一定要換的,有病你不能不治療。最終還是決定換了。腳越來越瘸,男朋友也不敢把我帶回家。我工作也因為腳痛不能去做,今年剛畢業的我,為了未來,就算只有20年我也得換了。
我是類風濕引發的餓缺血性壞死。病了4年了,病情控制的很好。除了每天吃顆激素,跟正常人一樣的。腳開始疼痛也就一年。其實剛開始疼就發現是這個問題的話,醫生說修復下或者股骨頭打個小洞引流血液,都是可以解決的。可惜我不懂,在加上我的醫生也沒有發現。那頭豬。所以早期的類風濕吃葯的朋友,你們一定要經常啪一下你們的大關節。早預防啊。
接下來說下手術經歷吧
這個手術是很成熟的,所以,手術風險不用擔心。手術時間大概是2小時。關於疼痛問題。怎麼說呢我應該算是個很怕疼痛的女孩子。打個小針都會痛死的那種。手術不疼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覺得是可以咬牙忍受的那種。換股骨頭,開刀的地方不是大腿側,而是屁股到大腿上端一點點,傷口大概6,7厘米吧。骨頭是不同的,主要是肉痛。
手術過後一小時我打了一針止痛針,次日,也打了一支。打了之後會好很多的。如果你真的很怕痛,就打吧。傷口第2天疼痛就會減少很多,但是還是很不舒服的。
我是第2天吊完點滴,醫生就叫我起來走了。。。,估計是因為年級輕吧,我看其他的老人病友都是比較遲下床的,大概3,4天以後。起先怕死了都要哭了,不起來。都來那個護工阿姨很有經驗的把我瞬間扶起來,所以這個過程並不痛苦。(股骨頭關節部分你要直在那裡,不能彎曲的)。說起來也奇怪,我以為踩在地上會很痛的,結果站著也還好,也能走路的,當然用了助行器。那天就走了一會兒,因為麻醉的頭暈還是在。接下來幾天就都是阿姨把我拉起來,然後我練習。早第4天的時候,起床就越來越方便了,腿也不象手術後那麼僵硬。但是疼痛還是有的,傷口那邊的同還可以,奇怪的是傷口下面,大腿中部可疼,好像經拉在那裡。過一星期了也還疼,問醫生了,他說淤血的話就要一個月才會不疼。。。。
現在我是半躺床上上網哈,還很疼。不過會好的不是么。
再我看來手術完最難熬的就是你只能平躺床上,腿要平放著睡3個月。。。很難受的,屁股會很疼,背也累,全身s=dou 是汗。難受啊。
要做手術的朋友,咬咬牙吧。我們一起努力。

❽ 人造髖關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很多中年人因關節的軟骨表面磨損或撕裂而行動不便;1960年,英國醫學家強萊教授在蘭開夏郡一間醫院開始用塑料臼和金屬球為病人替換損傷的髖關節。如今已有成千上萬病人裝上這種人造髖關節。從大腿骨上端插進金屬桿,桿頂有一個金屬球,能代替股骨頂部。在髖骨窩中粘牢一個塑料臼,金屬球就嵌在臼內。

❾ 大腿骨裝了人造骨需要多久才能走路

你說的應該是什麼關節置換吧,一般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恢復的差不多了,可以適當地下地行走看看,希望可以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大腿處安裝人造關節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