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同中的有效期限有什麼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6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終止。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期限,即附期限的合同。所謂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將來確定到來的期限作為合同的條款,並在該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終止的合同。所附的期限就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將來確定到來的某個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B. 合同中的「有效期限 」是什麼意思
合同的有效期限就是這份合同生效和廢止的時間長度。
一般會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合內同自某時開始至某時截止容或者至簽字之日起到某時截止,還有約定是某個事項完成之日截止,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定。
有些合同雖然約定了有效期限,但有未完成事宜的,合同中的權利義務項不受合同有效期限的限制(一般要在合同中約定)。
我國合同法中有關合同無效的規定主要有法定無效、被撤銷以及自然終止三種,其中有效期屆滿的無效屬於合同自然終止一類。按「合同有效期」的文意上理解,即過了有效期,就意味著其沒有了任何效力,當然,合同法特別規定的除外,如合同法第九十八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也就是說,在滿足合同約定的有效期的前提下,合同本應失效,但實際上仍然有發揮其效力的需要存在,如合同中結算、清理條款的效力、諸如保密條款等後續義務的效力、以及事後當事人根據合同內容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效力等,這些實際上與合同有效期的含義形成了一定的沖突。
C. 合同期滿日什麼意思
合同期指合同協議雙方或多方經過協商共同達成約定的合同協議有效時效而言的,合同期可長可短,是當事人自行設定的具有雙向法律約束力的時間范圍。
《合同法》對買賣合同交付期限作了如下規定:
一、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標的物。約定交付期限,出賣人可以在該交付時間內的任何時間內交付(《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八條)。
二、當事人沒有約定標的物的交付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按下列方式確定:
1、協議補充。不能達成協議補充的,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2、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款)。
三、標的物在合同訂立之前已為買受人佔有,合同生效的時間為交付的時間(《合同法》第一百四十條)。
四、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三條)。
D. 履行期限屆滿的合同 必然終止嗎
1、解除權是一種形成權,權利人依自己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就發生相應法律效力,內行使解除權的期限是除容斥期間,不存在中斷,《合同法》第95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2、超過期限未行使權利,即視為權利人同意在法定或約定的解除情形出現時繼續履行合同,《合同法》已明確規定「該權利消滅」,所以在原合同約定的情形下不可以再解除合同。3、個人有一個建議,重新簽訂補充協議,對合同解除作新的約定,產生新的解除權。以上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E. 合同中有效期屆滿後,雙方繼續發生業務關系,原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否有效
以合同約定內容為准,若合同約定該合同在合同期滿後,雙方繼續發生業務關系有效則該合同有效,若雙方未在原合同中有約定,則該合同約定的雙方義務至有效期滿後結束,比方繼續發生業務關系的應重新制定新合同。
F. 雙方應在合同有效期滿15日內辦理續簽是什麼意思
雙方應在合同有效滿15日內辦理續簽,否則視為放棄,意思是在合同有效期內最後剩餘的15日內續簽合同,才能續成簽合同
G. 合同約定的有效期限屆滿後,合同款項未結清的如何處理
在實際法律工作中,我注意到很多合同往往喜歡約定合同的有效期,如「合同有效期自 年月 日起至 年月 日止」。那麼問題是:若合同有效期屆滿後,合同款項還未結清、款項未付的話,如何處理呢? 我的意見如下: 第一,合同有效期限屆滿後,合同終止,合同中的各項約定失效,雙方均沒有繼續履行的義務。 合同法允許並尊重當事人對合同期限進行約定,包括生效時間和生效時間。雙方約定有效期限後,雙方均對合同履行時間有了預期和判斷。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後,原合同自然終止,合同中約定的各項權利、義務對雙方不再具有約束力。 《合同法》第91條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第二,但有例外,合同的結算和清理條款仍然有效,且合同雙方仍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定義務。 但對很多合同來說,合同的履行並非按雙方原先設想的時間點按部就班的在合同有效期內完成。很多時候,有效期限屆滿後,雙方原定的技術服務等項目並未完成,或項目雖已完成,但雙方並未對最終合同款項(考核款、驗收款等)進行確認,一方仍有部分款項未向對方支付等情況。 在上述情況下,任何一方仍應遵守以下義務: (1)誠實信用原則下的法定從義務(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合同法》第92條約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2)結算和清理條款仍然有效,即雙方仍有義務按照原合同約定對合同款項進行結算,並支付合同款。 《合同法》第98條 【結算、清理條款效力】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總結:雖根據筆者觀點,合同約定有效期屆滿後,因該合同產生的款項,雙方仍有義務結算和支付。但實際提起訴訟或仲裁的,仍會不可避免的會對支付期限、違約責任等條款產生爭議。因此,筆者建議:不建議合同約定有效期限。若雙方能對合同履行截止期限作出有效判定,「有效期」改為「合同履行期限」更為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