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國庫券開始發行時,期限為( )年。
C
答案解析:
我國國庫券開始發行時,期限為6~10年,1985年調整為5年,後又縮短以3年為主,其他種類的國債也大多為3~5年。因此,我國國債以3~5年的中期國債為主,國債結構缺乏均衡合理的分布。
2. 2020年發行國債嗎
每年自三月份的十號到十月份的十號之間都會發行國債,提前預約銀行辦理即可。
3. 我國國債市場的發展歷程
利用國債進行投資是政府有計劃的配置閑置資源,是在內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支持國家保持較高水平的投資,籌集建設資金,擴大建設規模,並使經濟結構的調整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條件;國債發行是政府彌補財政赤字、調整結構、調節貨幣流通、影響外匯收支、促進供求平衡的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國債提供的信用工具,在啟動投資的同時,提供了公開市場操作業務理想的工具,進一步推動了證券與金融市場的改革,國債所發揮的作用對宏觀經濟的全面平衡和穩定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
1981年1月,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財政部開始發行國債。經過25年的發展,我國的國債市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表現在以下方面:
1. 發行規模迅速增大
這些年來,我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快速增加。如下圖。
2. 發行種類較多
我國國債的發行種類包括憑證式和記帳式兩種,前者針對社會公眾,後者主要針對機構投資者。前者流動性較差,而後者可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或者交易所市場買賣。從期限上講,1年以下的國債在2005年以前是沒有的,從2006年開始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短期國債。長期債券的發行也很少,例如,在2001年7月31日,財政部發行了2001年第七期記賬式國債,期限為20年。
3. 國債發行方式越來越合理 盡管還存在一些問題
從1981-1990年,我國國債的發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攤派的辦法完成的。
1991年,財政部第一次組織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這標志著國債一級市場初步建立起來。承銷制是一種協議性的市場發行制度,這種發行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由承銷合同確定發行人與承銷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二是承銷人向投資人分銷,而分銷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銷人自己認購。
自1999年第九期記賬式國債開始,中國的國債市場發行基本上採用招標機制。從招標的標的物來看,經歷了交款期招標、價格招標和收益率招標的方式;從競標規則來看,財政部先後在短期貼現國債發行中採用了"荷蘭式"單一價格拍賣方式,在中長期國債和附息債券的發行中採用了多重價格拍賣方式。2004年總共14期記賬式國債中,只有4期按照單一價格拍賣方式,而剩餘14期都是多價競價。
在我國,只有國債承購包銷團成員才分別有權參加記賬式國債拍賣活動,包括競爭性投標和非競爭性投標。其他機構投資者或個人只能夠參加憑證式國債的購買,或向參與國債投標的承銷商認購國債。
為了進行必要的投標篩選,財政部在國債拍賣前通常不僅規定最低、最高投標量限制,還通常設置一定的投標價格區間。這一措施也會減少獨立投標人的數量,鼓勵小規模投資機構和個人進行投標和並,從而產生投標過程中非競爭性行為的效果。比如,2001年7月31日,財政部發行了2001年第七期記帳式國債,招標區間定在4.25%和5.25%,期限是20年。由於市場普遍認為發行利率較高,所以在發行區間大力追捧,大批自營商拆借資金購買國債,並且該國債在上市之後價格迅速上升了20%以上。這說明,如果設置了一個錯誤的價格區間,會給市場帶來沖擊,或者影響國債的發行,或者影響國債財政負擔。
4. 國債交易市場活躍 交易手段靈活
國債交易包括現貨交易、回購交易,也包括2005年6月份和2006年2月份推出的遠期和利率互換相續出現。國債的期貨交易也有望恢復。
在1997年之前,國債交易基本上都是現貨交易。1997年銀行間債券開展質押式回購業務。在國債市場上,質押式回購量一直大於現券買賣量,質押式回購為投資者短期融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2004年,我國又推出買斷式回購。這一方式有助於債券的流通,也有助於在市場中實現套利,進而有利於債券的定價。
我國債券交易市場包括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這兩個市場的交易規模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以銀行間市場為例。2006年全年的交易規模為382053億元,而2001年才40940億元。4年的時間,交易量增長了近8倍。
在我國,銀行間交易規模要遠遠大於交易所市場。如下表。
註: (1)2004年以來的回購交易數據包括質押式回購與買斷式回購;(2)現券成交金額只計算買入或賣出數據;(3)回購成交筆數與回購成交金額均為首期數據。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
在銀行間市場中,7天質押式回購的交易規模所佔比重最大,佔全部質押交易規模的將近75%。
5. 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得以開展
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恢復了公開市場業務,有力地促進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控和引導一級交易商在市場的交易,並傳遞和影響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結算業務;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債券回購利率,成為銀行同業間債券回購利率的指導性利率。
6. 交易機制更加完善,市場交易主體擴大,參與者增多
2000年4月,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管理辦法出台,下列機構可成為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者,從事債券交易業務:(1)在中國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商業銀行及其授權分支機構;(2)在中國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3)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國銀行分行。
2002年4月15日將銀行間債券的准入制度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實行准入備案制,向所有可以投資國債和金融債的金融機構以及各類投資資金開放了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間債市交易主體成分不夠的問題。2002年6月17日起,商業銀行櫃台記賬式國債交易開始試點,將個人投資者納人銀行間市場。2002年10月29日,銀行間債券市場向非金融機構開放。2004年2月16日,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外資銀行開放。2006年,在中央國債公司直接或間接開立一級託管賬戶的投資者共6439個。在總體上看,投資者的類別相當廣泛,基本覆蓋了幾乎所有種類的投資者群體
在交易機制上,由過去的單邊報價過渡到雙邊報價。雙邊報價,實際上就是國外的做市商制度。這一制度對於活躍債券交易,更好地發現債券價格非常有利。
4. 發行國債的目的是什麼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
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
(4)我國國債發行期限擴展閱讀:
國債發行主要有四種方式(注意各種國債發行方式的優缺點):
1、固定收益出售法(在金融市場上按預先定的發行條件發行國債的方式,具有認購期限短、改造條件固定、改造機構不限和主要適用於可轉讓的中長期債券四個特點);
2、公募拍賣方式(也稱競價投標方式,在金融市場上公開招標發行,有三個特點:發行條件通過投標決定、以財政部門或中央銀行為發行機構、主要適用於中短期政府債券,特別是國庫券);主要適用於中短期政府債券,特別是國庫券發行的國債發行方式是公募法。
3、連續經銷方式(亦稱出賣發行法,指發行機構受託在金融市場上設專門櫃台經銷的一種較為靈活的發行方式,特點:經銷期限不定、發行條件不定、主要通過金融機構中央銀行證券經紀人經銷、適用於不可轉讓債券,特別是儲蓄債券);
4、承受發行法(又叫直接推銷方式,由財政部門直接與認購者舉行一對一談判出售國債的發行方式,特點:發行機構只限於財政部門、認購者主要限於機構投資者、發行條件通過直接談判確定、主要運用於某些特殊類型的政府債券的推銷)。
5. 我國國債多久發放一次怎麼買國債
國債發行是國家按照所需發行的。所以每年發行的次數是不固定的。
今年3月發行了憑證式國債。4--6月發行電子儲蓄式國債。
目前還有6月10日左右的電子儲蓄國債沒有發行,可以關注。
提前到銀行預約或者提前准備。
6. 我國國債發行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我國國債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發行: 債券招標發行、簿記建檔發行、商業銀行櫃台發行。
目前,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絕大多數通過招標發行;部分信用債券通過簿記建檔方式發行;記賬式國債大多數通過招標發行,儲蓄式國債通過商業銀行櫃台發行。
7. 2018年中國國債發行時間
2018年3月10發行憑證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年,付款方式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2018年4月10發行電子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付款方式為每年付息一次。
2018年5月10發行憑證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付款方式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2018年6月10發行電子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付款方式為每年付息一次。
2018年7月10發行電子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付款方式為每年付息一次。2018年8月10發行電子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付款方式為每年付息一次。
2018年國債發行時間最後一批是9月10日,為憑證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付款方式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2018年10月10發行電子式國債,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付款方式為每年付息一次。
拓展資料:
國債作為一種較為安全的投資產品,每次發行都可能引發搶購熱潮,所以,在額度有限的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建議市民盡量盡早做好安排,以免買不到。值得一提的是,國債可以提前支取,並且靠檔計息,但是,不是萬不得已,盡量持有到期,否則,損失利率就不劃算了。
國債提前支取的計息情況為:持有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90天利息;持有五年期國債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60天利息。提前兌取時,需要繳納的手續費為本金的千分之一。
8. 我國國債期限在15年以上的有多少種分別是哪些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國債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20世紀50年代是第一階段,80年代以來是第二階段.
一種是1950年發行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當時,一方面我國剛解放,經濟基礎薄弱,財政收入有限E5一方面,要繼續支援人民解放戰爭,迅速統一全國,還要恢復和發展經濟,財政支出較大,同時通貨膨脹情況也比較嚴重.於是中央人民政府決定舉借折實公債,其發行對象是城市工商業者,城鄉殷實富戶和富有的退職人員,其他社會階層人土可自願購買.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募集與還本付息,均以實物為計算標准,其單位定名為"分".每分公債應沂的金額由中國人民銀行每旬公布一次.
另一種是1954年至1958年發行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我國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時期以後,為了加速國家經濟建設,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於1954年開始連續發行建設公債,一共發行了5次,發行對象是社會各階層人士.
60年代和70年代,我國停止發行國債.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發生了變化,政府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在下降,部門,企業和個人占的比重在上升,同時為了更好地利用國債特點來調節經濟,中央政府自1981年恢復發行國債.
1981年至1997年,我國發行的國債品種有;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債券,保值債券,基本建設債券等.
國債發行規模越來越大:1981~1984年每年發行40億元;1990年突破l00億元;1994年突破1000億元;1998年為389l億元;1999年為4015.03億元;2000年為4657億元;2001年為4883.5億元,加上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的15億美元的等值外債,全年共發行內外債總和為5004億元人民幣.
我國超長期的國債發行共發行了兩次:
2001年財政部分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了20年期國債,同時還發行了多期15年期國債。
2002年5月24日,財政部又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一期30年期國債,發行數量達到260億元。
9. 請問國泰君安我國的國債具體如何分類的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我們為您做了如下詳細解答:
國債可以按照債券形式、付息方式、票面利率和發行期限等進行分類:
(1)按債券形式分類
我國目前發行的國債可分為儲蓄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兩種。
儲蓄國債:是政府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以吸收個人儲蓄資金為目的,滿足長期儲蓄性投資需求,不可流通、記名的國債品種。在持有期內,持券人如遇特殊情況需要提取現金,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按照記錄債權形式的不同又分為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儲蓄國債。憑證式國債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電子儲蓄國債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
記賬式國債:以電子記賬形式記錄債權,由財政部面向全社會各類投資者發行,可以記名、掛失、上市和流通轉讓的國債品種。由於記賬式國債的發行和交易均無紙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2)按付息方式分類
我國發行的國債按付息方式劃分,可分為貼現國債、附息國債。
貼現國債:在票面上不規定利率,往往以低於債券面值的價格發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債券。從利息支付方式來看,貼現國債以低於面額的價格發行。 附息國債:利息一般按年或半年支付,到期還本並支付最後一期利息。
(3)按票面利率分類
我國發行的國債按票面利率劃分,可分為固定利率國債、浮動利率國債。
固定利率國債:票面利率在發行時確定,在國債的整個存續期內保持不變。
浮動利率國債:付息利率一般為起息日當日相同期限的一個市場利率加上一個固定利差來確定,在我國國債市場,浮動利率國債的利率一般參照一年定存利率確定。
(4)按債券發行期限分類
我國發行的國債按債券發行期限劃分,可分為短期國債(1年以內)、中期國債(1年以上,10年以下)、長期國債(10年以上)。
希望我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讓您滿意!
回答人員:國泰君安證券客戶經理 屠經理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