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蛭粉有保質期嗎
水蛭粉是有保質期的,一般為3年吧!
2. 水蛭的成長周期和習性和飼養管理
生活環境
生活在稻田、溝渠、淺水污穢坑塘等處,嗜吸人畜血液,行動非常敏捷,會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水蛭躍,6~10月均為其產卵期,到冬季往往蟄伏在近岸濕泥中,不食不動,生存能力強。 生活習性:水蛭屬冷血軟體動物,在中國南北方均可生長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庫、溝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機質豐富的池塘或無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長適溫為10-40℃,北方地區低於3℃時在泥土中進入蟄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於8℃左右出蜇活動。水蛭為雜食性動物,以吸食動物的血液或體液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蟲、軟體動物為主餌,人工條件下以各種動物內臟、熟蛋黃、配合飼料、植物殘渣,淡水螺貝類、雜魚類、蚯蚓等作餌。
生長繁殖
繁殖習性水蛭雌雄同體,異體交配,體內受精,同時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時互相反方向進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轉」現象,存在著性別角色交換,一條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媽媽,在一生的不同時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後一個月左右,雌體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帶,形如「蠶繭」,排出體外,在濕泥中孵化,溫度適宜,約經16-25天從繭中孵出幼蛭,便開始了獨立的生活。
經驗與技巧
1. 水蛭的選址建池技術: 光學圖選擇避風向陽、排灌方便處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 米,面積大小 應根據飼養量而定。一般每畝水面可放養幼蛭6~10萬條。池對角設進水口和排水口。為便於水蛭的棲息和產卵,池底可放些不規則的石塊或樹枝,水池之中應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個,每個平台1平方米左右。 池埂還要設防逃溝,用磚砌成,溝寬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時用密網欄住或在溝內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 投種放養 螞蟥苗種的來源可以浦捉、購買或自繁。在開始養殖時,一般以天然捕捉為主,也可以向有關單位購買。我國傳統作為葯用的螞蟥有三種:人工養殖以金錢蛭為好。金錢蛭體形大,產量高。金錢蛭即農村中俗稱的「牛螞蟥」。牧牛時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種時應注意鑒別。螞蟥雌雄同體,每條螞蟥都可產卵繁殖, 於3月下旬至4月(長江流域,下同)產卵繭,卵繭產於泥土中,一般產卵繭1~4個, 每個繭內幼螞蟥數為13~35個,多數20個左右,每個螞蟥一次可繁殖60~80條。幼螞蟥於6月大量出現,生長迅速,在孵化後一個月內,平均增長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間長得與成體難以區分。以早春放為宜。早春放養十月即可長成、加工出售。 3.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術三倍體速生水蛭(1)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積宜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設1~1.5米的平台,中間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檯面保持濕潤。做平台的土應為高含腐殖質的疏鬆沙質土壤, 便於螞蟥打洞,切忌用黃粘土,齊平檯面應設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沒砰台造成繁殖失敗。一般分為小型養殖池與大型養殖池兩種: ①小型養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寬3米,深1米的池溝,長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寬40厘米,每一池內設出、入水口。池中間必須有50—100厘米寬的產卵平台,平台與水面在一個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層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為水蛭產卵繁殖的場所。水位50—60厘米為宜。 ②大型養殖池的建造大型養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據實際的地理環境情況而建成不同的規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還可以在池的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池底應放入適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機質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凈化水質,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龍網紗(高0.5—0.6米),用以阻擋蛙、蛇等天敵進入養殖池。為了防止夏季水溫過高、光線太強,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樹木遮陽。 (2)種蛭的選擇:用於作種繁殖和種瑪蟥,年齡應在2年以上,體重30克左右,體質健壯,活潑好動,用手觸之即迅速縮為一團。這樣的螞蟥懷卵量多,孵化率高,種螞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陸地面積計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 種螞蟥入池後要保持水質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獅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長江中下游一帶,螞蟥產卵繭的時間從5月初開始,持續到6 月中旬(隨個體差異而不同),5月中旬為其繁殖高峰期。產卵繭期應保持安靜,避免在岸邊走動震動,否則,正在產卵繭的螞蟥會受驚而逃走,造成空繭。 (4)孵化管理:螞蟥產卵繭後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飼養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繭讓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繭產出後約11~15日孵出幼蛭。剛孵出的幼蛭體形很象成體,呈軟木黃色,體背部的兩側各排列著7條紫灰色的細縱紋。 隨著幼蛭的生長,縱紋間的色澤逐漸變化,形成5 條由兩種斑紋相間組成的縱紋而變化成成體的色紋。在孵化階段,應盡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動,以免踩破卵繭。平檯面要保持濕潤,可覆蓋一層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氣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沒過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後的種螞蟥撈出後,即可投放幼嫩的蚌類和螺獅供幼螞蟥取食,幼螞蟥孵出後兩,三天內主要靠卵黃維持生活,三天後即可採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獅的血液和汁液,在一個蚌的體內,會鑽入數10~100條幼螞蟥, 隨著幼體的長大,它們會吞食蚌、螺獅的整個軟體部分,幼螞蟥生長迅速,半個月後,平均增長達15毫米以上,即可轉入大池中飼養成成螞蟥。 4. 水蛭飼養技術 螞蟥生命力強,粗生易長,極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餌和調節水質。曬干(1)投餌:金錢蛭主要取食螺類、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及哺乳動物的血液, 人工餌養天然飼料以來源廣泛的螺螄為主,輔以蚯蚓、昆蟲的幼蟲等,人工飼料主要是各種動物血。螺螄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養殖池內放養一定數量的螺螄(每畝25 千克左右),讓其自然繁殖,供螞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螄不宜過多, 以免與螞蟥爭奪空間,動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對螞蟥的迅速生長有顯著的作用。把豬、牛、羊等動物鮮血凝塊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塊,螞蟥嗅到腥味後很快就會聚攏來,吸飽後自行散去。要及時清除凝血殘渣,以免污染水質。 (2)調節水質:螞蟥對環境和水質要求不嚴。水溫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攝食,過高也影響生長,在污穢水中亦能生長。但人工養殖密度高,水質保持清潔為好,要保證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溫高,要注意適當換水。 (3)越冬管理:要保證種螞蟥安全越冬。入冬後,氣溫降到10℃以下, 螞蟥停止攝食,鑽入土中或樹葉下冬眠,早春放養的螞蟥一般都已長成成體,可加工出售。捕撈時,先將水排完,然後用網撈起,選個體大、生長健壯的留種,每畝應留種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種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後,可在池面上加蓋稻草或木桿以防凍並保持泥土濕潤。也可以帶冰越冬,要將池水適當加深,以防止完全結冰。
投餌及管理
1、投餌。天然餌料種類以淡水螺類、蚯蚓及部分昆蟲為主,規模養殖輔投各種動物血、內臟和淡水魚蝦貝螺類,以及畜用配合飼料和農作物的秸稈。池塘養殖可投放一定數量的野生螺螄或福壽螺,量一般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讓其自然繁殖,與水蛭共生共長,供其攝食。放螺數量不宜過多,過多則與主養品種爭奪生存空間,主客易勢。投喂動物血或拌餌投喂時,應注意間隔投喂和及時清除剩餌,天熱時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敗壞水質,影響水蛭生長。 2、日常管理。水蛭病害極少,以調節水質為主,水蛭雖然對環境和水質要求不嚴,但水環境變化過大或變壞,則影響其生長和繁殖。養殖過程中,水溫一般保持在10-40℃之間,過肥過污的養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體中溶解氧應大於0.7mg/L,出現缺氧,小水體可通過人工淋水解決,較大的水體要及時注入新水或換水,在夏季高溫季節保持較為清新的水質十分重要。水質養殖溫室越冬
受地域影響,北方水蛭養殖應建立人工條件下的日光越冬溫室,以打破其冬眠習性,增加養殖時間,縮短上市周期。日光溫室一般為竹木塑苫結構,北部牆體為土鑄或磚混,厚0.8-1.5m,東西向,長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數量5-7排。上覆無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門、通道及風口。在嚴寒雪封季節,還應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溫措施。較高級的溫室可用塑鋼無立柱方式,只是造價相對要高。 通過建造日光溫室,有計劃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間日常管理應密切注意溫室內外溫度變化,及增氧防風、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長和越冬,和為次年准備足夠的蛭種。
水蛭病害防治
1、乾枯病:因溫度過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慾不振,少活動或不活動,消瘦無力,可見身體干癟,失水萎縮,全身發黑。防治方法:⑴將病蛭放入1%的食鹽水中浸洗,每日兩次,每次10分鍾。⑵用酵母片或土黴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鈣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溫降低。 2、白點病:由原生動物多於小瓜蟲引起,患病水蛭體表有白點泡狀物,小白斑塊,運動不靈活,游動時身體不能平衡、厭食。防治方法: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鍾,每日2次。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腸胃炎:由於吃了變質食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慾不振,懶於活動,肛門紅腫。防治方法:⑴用0.4%磺胺脒唑與餌料混勻後投喂。⑵用0.2%土黴素拌料投喂。
http://ke..com/view/32450.htm?fr=ala0_1_1
3. 水蛭一年繁殖幾次,什麼季節繁殖最佳
一、側球繁殖:這是最普通常用的一種繁殖方法。儲球著生在鱗莖球外的兩側這些肥料要分幾次隨翻地翻入土中,使土壤疏鬆,肥料均勻,然後將土壤表面整
4. 養殖周期水蛭多少天
水蛭養殖周期為一年半,最大個體可達65克,平均也在35-50克左右,畝產量能達到100公斤以上。
水蛭又稱螞蝗,以乾燥全體入葯。由於野生資源遭到破壞,其價格上漲。養殖水蛭方法簡單,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好項目。養殖水蛭應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防逃:要在池塘外圍砌防逃牆,高度在80~90厘米以上。牆的內側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
2.大量放養水生植物:以水葫蘆和浮萍為主。水蛭怕陽光直射,因此大量種植水生植物既可作為田螺的飼料,又可遮光,水蛭還可以在上面產卵。
3.供給充足的飼料:每667平方米水面應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另外,每周應為水蛭投放1次畜禽血塊,但血塊中不能含鹽。為不影響水質,不能直接將血塊投入水中。可將血塊放在木塊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後便可爬上採食,血塊放置時間不得超過兩天。
4.引種後不得直接將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為在運輸過程中水蛭自身將產生一層黏膜作為保護膜。應在池塘周邊選擇一塊陰涼潮濕的地方,將水蛭放到裡面,讓其自行爬進池塘,以減少死亡。
5.注意觀察:水蛭是在覆蓋物下邊的泥土中,而不是在水中繁殖的。繁殖期內,如果水漫過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就會因缺氧而死亡,所以應注意察看,以確保養殖成功。
6.及時捕獲:捕獲期一般在10月份。打撈出來的水蛭按大、中、小分開。大的篩選出來放回池中留做水蛭種;小的另外放在一個池中繼續詞養,以便第二年養到15克以上時打撈出售;中等的應馬上加工成干品後出售。
5. 水蛭能在人的體內呆多久啊
你好!
你是用什麼辦法抓住的.我小時候也經常到河裡玩.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6. 水蛭生長期到底有多長
由幼體到成體需半年至3年時間,其生長周期與種的質量、養殖條件、飼養管理技術等因素有關 希望能幫助你
7. 急!!關於螞蝗(水蛭)的問題
水蛭,俗名螞蟥,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我國傳統的特種葯用水生動物,其干製品炮製後中醫入葯,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近年新發現水蛭制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歷史上以自然捕撈為主,因近年農葯、化肥等濫用,及工農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資源銳減,隨著水蛭葯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中國南方在1995年前後,開始捕撈自然苗種,首次進行人工飼養,獲得成功。北方地區因苗種和技術原因一直未有養殖。
體長稍扁,乍視之似圓柱形,體長約2~2.5厘米,寬約2~3毫米。背面綠中帶黑,有5條黃色縱線,腹面平坦,灰綠色,無 水蛭-解剖圖
雜色斑,整體環紋顯著,體節由5環組成,每環寬度相似。眼10個,呈∩形排列,口內有3個半圓形的顎片圍成一Y形,當吸著動物體時,用此顎片向皮膚鑽進,吸取血液,由咽經食道而貯存於整個消化道和盲囊中。身體各節均有排泄孔,開口於腹側。雌雄生殖孔相距4環,各開口於環與環之間。前吸盤較易見,後吸盤更顯著,吸附力也強
全國大部地區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產。主產於山東微山、東平、南陽湖等湖中,以微山湖產量最大,除供應本省外,並銷售東北、河北、山西各地。江蘇蘇州市郊、吳縣等地所產亦外銷一部分。此外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河北、遼寧、吉林等處亦產,均自產自銷。
生活習性:水蛭屬冷血環節動物,在中國南北方均可生長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庫、溝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機質豐富的池塘或無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長適溫為10-40℃,北方地區低於3℃時在泥土中進入蟄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於8℃左右出蜇活動。水蛭為雜食性動物,以吸食動物的血液或體液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蟲、軟體動物為主餌,人工條件下以各種動物內臟、熟蛋黃、配合飼料、植物殘渣,淡水螺貝類、雜魚類、蚯蚓等作餌
8. 水蛭的作用和功效
1、對血液的作用
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的作用,阻礙血液凝固。水蛭素不受熱或乙醇之破壞。水蛭尚可分泌一種組胺樣物質,因而可擴張毛細血管而增加出血。水蛭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較虻蟲、蟲、桃仁為強,水蛭醇制劑的作用較水制劑的作用為強。
2、清淤血的功效
古醫學利用水蛭來吮吸外傷病人有血,達到清理瘀血的目的;中醫內科將乾燥後的蟲體泡製成葯,治療瘕塊、血瘀、閉經、跌打損傷等。
(8)水蛭有效期擴展閱讀:
生活環境
生活在稻田、溝渠、淺水污穢坑塘等處,嗜吸人畜血液,行動非常敏捷,會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躍,6~10月均為其產卵期,到冬季往往蟄伏在近岸濕泥中,不食不動,生存能力強。
生活習性:水蛭屬冷血環節動物,在中國南北方均可生長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庫、溝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機質豐富的池塘或無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長適溫為10-40℃,北方地區低於3℃時在泥土中進入蟄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於8℃左右出蜇活動。
水蛭為雜食性動物,以吸食動物的血液或體液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蟲、軟體動物為主餌,人工條件下以各種動物內臟、熟蛋黃、配合飼料、植物殘渣,淡水螺貝類、雜魚類、蚯蚓等作餌。
9. 水蛭的養殖周期多少天
水蛭養殖周期為一年半,最大個體可達65克,平均也在35-50克左右,畝產量能達到100公斤以上。水蛭又稱螞蝗,以乾燥全體入葯。由於野生資源遭到破壞,其價格上漲。養殖水蛭方法簡單,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好項目。養殖水蛭應注意以下問題。
注意防逃:要在池塘外圍砌防逃牆,高度在80~90厘米以上。牆的內側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
大量放養水生植物:以水葫蘆和浮萍為主。水蛭怕陽光直射,因此大量種植水生植物既可作為田螺的飼料,又可遮光,水蛭還可以在上面產卵。
供給充足的飼料:每667平方米水面應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另外,每周應為水蛭投放1次畜禽血塊,但血塊中不能含鹽。為不影響水質,不能直接將血塊投入水中。可將血塊放在木塊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後便可爬上採食,血塊放置時間不得超過兩天。
引種後不得直接將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為在運輸過程中水蛭自身將產生一層黏膜作為保護膜。應在池塘周邊選擇一塊陰涼潮濕的地方,將水蛭放到裡面,讓其自行爬進池塘,以減少死亡。
注意觀察:水蛭是在覆蓋物下邊的泥土中,而不是在水中繁殖的。繁殖期內,如果水漫過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就會因缺氧而死亡,所以應注意察看,以確保養殖成功。
及時捕獲:捕獲期一般在10月份。打撈出來的水蛭按大、中、小分開。大的篩選出來放回池中留做水蛭種;小的另外放在一個池中繼續詞養,以便第二年養到15克以上時打撈出售;中等的應馬上加工成干品後出售。
10. 螞蝗在人體內可以存活多長時間
螞蝗不能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的,更不會在人體內寄生的,它只是吸附在皮膚上吸食血液,吸飽了以後會自然脫落的,也可以通過拍打將其震落。 螞蝗又叫水蛭,叢林中水蛭極多,這種動物雖不傳染疾病也不立即使人致命,但它吸血多,使人的體力衰弱,並且叮咬處往往流血不止,容易發生感染。螞蟥的種類很多,有生長在陰濕低凹的林中草地的旱螞蟥,也有生長在沼澤、池塘中的水螞蟥,還有生長在山溪、泉水中的寄生螞蟥(幼蟲呈白色,肉眼不易發現)。螞蟥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當於它體重2~10倍的血液。同時,由於螞蟥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在其吸血時,人往往無感覺,當其飽食離去時,傷口仍流血不止,常會造成感染、發炎和潰爛。 預防水蛭叮咬的方法 ·在熱帶叢林中行走要穿長褲,將襪筒套在褲腿外面,以防水蛭鑽附人體。行進中,應經常注意查看有無螞蟥爬到腳上。如在鞋面上塗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螞蟥上爬。塗一次的有效時間約4~8小時左右。此外,螞蟥和蛇類對生蒜的氣味也不敢靠近,將大蒜汁塗抹在鞋襪和褲腳,也能起到驅避螞蟥的功效。 ·宿營的地方應選擇在比較乾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邊、河邊或溪邊宿營。 ·休息時經常檢查身上有無水蛭叮咬,如有水蛭應及時除去。 ·經過有水蛭的河流、溪溝時,應扎緊褲腿,上岸後應檢查是否附有水蛭。 ·盡量喝開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細小的幼水蛭不易發現,喝進後會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處寄生。 水蛭叮咬的處理 ·水蛭叮咬時切勿用力硬拉,這易使水蛭口器斷留在皮下並引起感染。可在叮咬處附近拍打,將其震落。 ·可用肥皂液、濃鹽水、煙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盤處,或用燃燒著的香煙燙,讓其自行脫落,然後壓迫傷口止血,並用碘酒塗搽傷口,以防感染。也可用煙汁、石灰水等撒在水蛭身上,或用柴火烤,使其松脫,也可用刀子將其刮下。實在無法時,讓它吸飽血自然就脫落。 ·傷口如不斷流血,可用炭灰研成末敷於傷口上,或用嫩竹葉搗爛後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