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審簡易程序可以延長審理期限嗎
簡易程序不能延長,只能轉為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普通程序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B.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審理期限
民事案件採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應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即審理期版限為三個月權。
但審理過程中涉及公告期間、鑒定期間、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期間等情況的,不應計算在審理期限范圍內。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164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但公告期間、鑒定期間、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期間不應計算在內。
C. 普通民事案件簡易程序的審理期限必須是三個月嗎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內六個月;有特殊情容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三個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三個月。
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第一百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D. 民事訴訟中簡易程序轉普通程序的,審限計算問題
案件從簡抄易程序轉入普通程序後,雖然適用的是不同的程序,但是案件並不需要重新立案和重新送達起訴狀副本,這些工作在簡易程序中已經完成,不需要而且也沒有必要重復。在案件轉入普通程序後,只需要重新確定開庭日期,告知當事人合議庭組成人員,重新送達開庭傳票,按照普通程序的要求進行開庭審理即可。因此轉入普通程序後,案件的審理是延續的,審理期限仍應從案件立案之日起開始計算,即原來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期間也應理所當然地計入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期限之中,而不應從轉入普通程序之日起重新計算。當然,遇到特殊情況確需延長審限的,可按規定報經批准後依法延長。若案件由簡易程序轉入普通程序後,審限從轉入普通程序之日起重新計算六個月的話,那麼就會人為地將案件審限延長到9個月,就是說一件民事案件不需辦理延長審限手續,也可以在9個月內審結。這顯然是把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機械地隔離開來,而且與我國民訴法有關審理期限方面的規定相悖,既不合法也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