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納稅人已開具的發票存根聯和發票登記簿的保存期限是( )。
D。5年
依據
《發票管理辦法》
第二十九條
開具發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稅務機關的規定存放和保管發票,不得擅自損毀。已經開具的發票存根聯和發票登記簿,應當保存5年。保存期滿,報經稅務機關查驗後銷毀。
Ⅱ 工商企業檔案的保管期限
【標題】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私營企業檔案管理暫行規定
【時效性】 有效
【頒布單位】 國家工商行管局
【頒布日期】 1993/08/23
【實施日期】 1993/08/23
【內容分類】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文號】 工商個字(1993)225號
【正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私營企業檔案管理,發揮檔案在私營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私營企業檔案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對私營企業實施登記管理、監督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它是國家檔案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 私營企業檔案管理的任務是:接收、整理私營企業檔案材料,保護私營企業檔案材料的完整與安全,積極開發利用檔案資料,為私營企業管理提供基礎信息。
第四條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依照本規定管理私營企業檔案,接受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業務監督和指導。
第五條 私營企業檔案由核准登記該企業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建立和管理。
第六條 私營企業檔案按戶建檔,一戶一檔,一檔多卷。私營企業分支機構的檔案在該企業檔案中單獨立卷。
異地設立的私營企業分支機構在經營地單獨建檔。
第二章 檔案材料的立卷與歸檔
第七條 私營企業的檔案材料由開業登記材料、其他登記材料、日常監督管理材料和其他材料組成:
一、開業登記材料:
《私營企業申請開業登記注冊書》;
《私營企業負責人履歷表》;
私營企業開業申請書;
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章程;
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協議書;
申請人及合夥人、投資者身份證明;
場地使用證明;
資金證明;
管理、技術人員名冊;
部門審批文件;
其他有關文件證明。
二、其他登記材料:
《私營企業申請變更登記注冊書》;
變更登記申請書、合夥人協議書、董事會決議書;
《私營企業負責人履歷表》;
私營企業遷移申請表;
私營企業異地設立分支機構申請登記表;
《私營企業申請注銷登記注冊書》;
注銷登記提交的申請書、合夥人協議書、董事會決議書;
債權債務清償證明或債務清償保證書;
完稅證明;
企業與僱工解除勞動合同文件;
營業執照;
企業轉讓協議書;
其他有關登記材料。
三、日常監督管理材料:
《私營企業年檢報告書》及其他年檢材料;
違法違章記錄材料、處理決定及執行情況;
營業執照或副本遺失申請補辦材料;
《私營企業停業報告書》;
《私營企業復業報告書》;
停業申請書、合夥人協議書、董事會決議書;
其他監督管理材料。
四、其他材料:
發明、創造、技術革新成果、專利產品及獲省、部級以上名優產品稱號的證明副本或復印件;
各種資質證書、產品合格證的復印件;
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中縣級以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參加民主黨派、社會團體憑證的復印件;
有保存價值的其他材料。
第八條 私營企業登記和監督管理人員應將在登記管理和監督管理過程中形成的檔案材料及時送交檔案管理人員。送交時應確保文件齊全,圖文字跡清晰,格式標准統一,並辦理送交手續。對不符合要求的,檔案管理人員不予接收。
第九條 接收的檔案材料要進一步整理,對破損的材料進行修補或復制,復製件放在原件後面。裝訂部位過窄或有字跡的材料,要用紙張加襯邊。紙面過大的材料,應按卷宗大小折疊整齊。對字跡難以辨認材料,應當附上抄件。材料上的金屬物要剔凈。
第十條 檔案管理人員應根據檔案材料的形成時間或自然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逐頁編碼,頁碼位置正面在右上角,背面在左上角,空白面不編號。
聲像材料應當用文字標出錄攝的對象、時間、地點。
第十一條 根據私營企業檔案材料編頁順序,分別填寫私營企業開業登記材料目錄、私營企業其他登記材料目錄、私營企業監督管理材料目錄和私營企業其他材料目錄。
第十二條 私營企業檔案材料應按「開業登記材料」、「其他登記材料」、「監督管理材料」和「其他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分別裝訂成卷。並把每類首頁加蓋檔案戳。註明案卷號及目錄號,裝入檔案盒。並按行政區(16位)流水號(6位)編制檔案號。
歸檔材料中如有文件、材料說明,均應填寫在備考表內。同時,將立卷人、檢查人的姓名和歸檔時間填寫清楚。
新形成的檔案材料應定期訂到卷內。
第十三條 填寫私營企業檔案檢索卡片,建立私營企業檔案檢索系統。
第十四條 私營企業注銷登記後,各卷檔案材料按「開業登記材料」、「其他登記材料」、「監督管理材料」和「其他材料」的順序合訂為一卷,原各卷檔案目錄不動。
注銷登記後的私營企業檔案應單獨存放並建立私營企業注銷登記檔案檢索系統。
第三章 檔案的保管
第十五條 私營企業檔案為永久性保管檔案。
第十六條 私營企業檔案應有專人管理並保持管理人員的相對穩定。檔案管理人員應熟悉私營經濟管理業務和檔案管理業務,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檔案管理人員調動工作時,應在離職前做好檔案的移交工作,辦理移交手續。
第十七條 私營企業檔案要有專門裝具,並應有防盜、防火、防潮、防鼠、防蟲、防光(紫外線)、防塵等設施。
第十八條 私營企業聲像檔案應根據其保管期限定期復制。
第十九條 私營企業檔案管理人員應定期對檔案進行檢查和清點,並作記錄。對於破損、蟲蛀、鼠咬、變質、字跡褪色的檔案要及時採取防治措施,並進行修補和復制。發現案卷丟失的,應立即向領導匯報,並積極查找,寫出處理報告。
第二十條 積極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逐步實現私營企業檔案的計算機管理以提高檔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第四章 檔案的利用
第二十一條 利用私營企業檔案,須持有介紹信等合法證明,經檔案管理人員及主管檔案的處(科、股)長同意後,方可利用。
復制的私營企業檔案材料,應由檔案管理人員與原件核對後,加蓋證明章。
第二十二條 查閱私營企業檔案應有專門場所,並注意監護。私營企業檔案利用者不得修改、污損、標注、撕拆、抽調、散失、銷毀和轉借檔案材料。
第二十三條 未經檔案存放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授權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公布私營企業檔案材料的內容。
第二十四條 除公、檢、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外,任何單位或公民利用私營企業檔案,應支付費用,收費標准參照國家檔案局和國家物價管理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私營企業檔案的卷皮、卷盒、目錄頁、備考表,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9705—88》制定。
第二十六條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根據本規定製定具體的立卷歸檔制度、檔案保管制度、檔案保密制度、檔案利用制度和檔案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Ⅲ 先行登記保存物品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先行登記保存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專收集證據,在屬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1、解除封存;2、當事人涉嫌違法需進一步調查的進入立案調查程序,保存期限順延,以待進一步行政處理,但必須發出處理決定書,在該書中說明以立案並隨案處理。
Ⅳ 會計檔案保管年限
會計檔來案保管期自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第一天算起。永久,即是指會計檔案須永久保存;定期,是指會計檔案保存應達到法定的時間,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可以分為:
1.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2.25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3.5年的:固定資產卡片賬於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3年的:月度、季度財務報告;
5.l5年的:其他。含所有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會計移交清冊。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Ⅳ .納稅人已開具的發票存根聯和發票登記簿的保存期限是( )。
同學你好,抄很高興為您解答!襲
D已開具的發票存根聯和發票登記簿應當保存5年,保存期滿,報經稅務機關查驗後銷毀。故選D。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Ⅵ 婚姻登記檔案保管期限有多長
結婚除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必須在規定的結婚登記處履行法定的婚姻專登記手續屬。結婚登記是國家對婚姻關系的建立進行監督和管理的制度。登記制度,可以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原則的貫徹實施,保證婚姻當事人及其子女的身體健康,避免違法婚姻,預防婚姻家庭糾紛的發生,同時也是在婚姻問題上進行法制宣傳的重要環節。認真執行關於結婚登記的各項規定,對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呢?華律小編為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民政部今天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施行《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指出,婚姻登記檔案按照年度—婚姻登記性質分類。婚姻登記性質分為類、撤銷婚姻類、離婚登記類和補發婚姻登記證類四類。人民法院宣告婚姻無效或者撤銷婚姻的判決書副本歸入撤銷婚姻類檔案。婚姻無效或者撤銷婚姻的,應當在當事人原婚姻登記檔案的《結婚登記審查處理表》的「備注」欄中註明有關情況及相應的撤銷婚姻類檔案的檔號。《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還規定,婚姻登記檔案的保管期限為100年。對有繼續保存價值的可以延長保管期限直至永久。延伸閱讀:結婚登記需要些什麼手續結婚登記程序結婚登記手續
Ⅶ 記賬憑證的保存年限
15年。
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我國企業和其他組織、預算單位等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該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具體規定如下:
1、需要永久保存的會計檔案有:
年度決算財務會計報告; 資本金、股金及股權明細; 開銷戶登記簿; 客戶掛失申請書、掛失登記簿、補發憑單(卡)收據。
賬銷案存的清單或資料; 會計檔案保管登記簿、銷毀清冊; 7有價單證、業務公章銷毀清冊; 機構變動交接清冊; 有權機關查詢、凍結及扣劃書。
己用憑證、賬簿登記簿; 會計系統數據移植日的所有會計檔案; 會計初始環境文本、 基礎數據維護修改有關記錄、 文件; 其他需要永久保管的檔案。
2、保管期限為25年的會計檔案有:
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稅收日記賬(總賬)和稅收票證分類出納賬。
3、保管期限為15年的會計檔案有:
會計憑證類;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輔助賬簿(不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會計移交清冊;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各種會計憑證;各種完稅憑證和繳退庫憑證;財政總預算撥款憑證及其他會計憑證;農牧業稅結算憑證;會計移交清冊。
4、保管期限為10年的會計檔案有:
國家金庫編送的各種報表及繳庫退庫憑證;各收入機關編送的報表;財政總預算保管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決算、稅收年報、國家金庫年報、基本建設撥貨款年報;稅收會計報表(包括票證報表)。
5、保管期限為5年的會計檔案有:
下級行上報的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月度、季度、半年度 報表及附件、說明);聯行往來清單及查詢查復書; 密押代號表使用保管登記簿。
存、貸款單位余額對賬回單; 固定資產卡片、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卡片;客戶申請辦理電子支付業務的基本資料、協議; 其他需要保管五年的會計檔案。
(7)登記保存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第十條單位的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所屬機構(以下統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按照歸檔范圍和歸檔要求,負責定期將應當歸檔的會計資料整理立卷,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
第十一條 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一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
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三年。臨時保管期間,會計檔案的保管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且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
第十二條單位會計管理機構在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編制會計檔案移交清冊,並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移交手續。
紙質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保持原卷的封裝。電子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將電子會計檔案及其元數據一並移交,且文件格式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台一並移交。
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接收電子會計檔案時,應當對電子會計檔案的准確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進行檢測,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第十三條單位應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利用會計檔案,在進行會計檔案查閱、復制、借出時履行登記手續,嚴禁篡改和損壞。
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一般不得對外借出。確因工作需要且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必須借出的,應當嚴格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會計檔案借用單位應當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會計檔案,確保借入會計檔案的安全完整,並在規定時間內歸還。
第十四條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的第一天算起。
第十五條各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原則上應當按照本辦法附表執行,本辦法規定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保管期限。
單位會計檔案的具體名稱如有同本辦法附表所列檔案名稱不相符的,應當比照類似檔案的保管期限辦理。
Ⅷ 證據現行登記保存決定書需要延長時間怎麼申請
現在尚未有規定"先行登記保存"可以延期,不存在延期申請。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Ⅸ 先行登記保存
先行登記保存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收集證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從三十七條可以看出,實施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是行政執法機關在對立案工作進行調查過程中遇到特殊、緊急情況時所採取的一項證據保全措施,它在實施時必須符合以下要件:(1)必須是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實施;(2)在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3)須經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的批准;(4)登記保存的物品是須是與違法行為直接關聯的證據;(5)對採取保全的物品進行登記。證據先行登記保存作為獲取證據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行政處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行政執法部門日常執法中使用頻率也比較高。 在實施證據先行登記保存中存在的問題 在執法過程中,一些行政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對證據登記保存概念及適用要件的認識上存在誤區,導致在調查取證時不能依法、全面、客觀進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證據登記保存。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實施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如果行政機關在七日內不能做出處理,則應將登記保存的證據發還給所有人。對於這一款規定,一些行政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認為,處罰法規定的時間太短,七天內不可能作出處理決定,從而超出法定期限進行證據登記保存。例如在王某訴貿易局行政違法一案中,貿易局在查處未經定點屠宰生豬時,對行政相對人私宰的生豬肉產品進行登記保存後,七日內未作出處理決定,也沒將生豬肉產品發還給行政相對人,從而引發行政糾紛。 2、任意擴大證據登記保存范圍。實行證據先行登記保存,必須是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如證據有可能滅失、時過境遷後將難以取得等,行政執法機關才能實施。對沒有必要進行證據登記保存,或通過詢問筆錄、證人證言、現場筆錄等其他證據就能夠確定行政相對人違法事實的,則不能採取該措施。在執法中,行政機關往往把握不準實施證據登記保護的條件,在沒有必要採取證據登記保存或用其他證據就足以認定行政相對人違法的情況下,任意擴大其范圍,以貌似合法的方式進行變相的強制扣押。如我院審理的宋某訴交通局交管行政徵收案中,交通局為責令原告交納規費,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將宋某的摩托車扣押,聲稱需要登記保存,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審理,依法判決被告將車返還。 3、需要保存的證據不予登記或登記不規范。登記保存物品是採取這項措施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行政執法機關在現場提取證據後,應當製作登記保存物品的清單。但行政機關在執法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通常只考慮證據登記保存的「實質」,在形式和程序上存在瑕疵,或者不製作證據先行登記保存單,或者不認真規范製作,馬馬虎虎,草率了事,漏填或者用「一車、一筐、半箱」等含糊單位標記,以至於不能完全、准確地反映登記保存的物品內容,容易與相對人在保存物品的名稱、種類、數量、質量等方面產生分歧,引發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如我院審理的一起工商行政強制案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登記保存物品清單中只表明衣服三箱,最後法院支持了原告的主張。 4、實施先行登記保存的物品與被處罰行為無關聯性。先行登記保存的物品作為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證據,必然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三個基本特徵,它必須與違法行為有直接必然聯系的。但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往往不注意這一點,如城管執法部門在查處違反市容管理亂貼手機廣告案時,對與違法行為毫無關聯的手機實施先行登記保存,違背證據關聯性的原則要求,從而引起矛盾糾紛和行政訴訟,造成被動局面。 5、未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實施登記保存。進行證據登記保存,必須經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批准,這種批准可以是「一案一批」,也可以是「事先授權」,即在明確具體標準的情況下,授予行政執法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處置的權力,行政執法人員採取「先行登記保存」後,應及時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匯報。但在實際操作中,執法人員往往憑借個人一時沖動,感情用事,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隨意採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或者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為保全證據而採取這種措施,事後怠於向負責人匯報,以求追認。 從上述內容看,「對卷煙予以先行登記保存是否違法?」的關鍵在於行政機關負責人是否已批准?也就是說,只要有證據證明在行政機關負責人沒有批準的情況下,行政執法人員對卷煙予以先行登記保存,這個行為就是違法的。但是,證據是很難有的。因為行政機關負責人的批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既可以「事先授權」,也可以「事後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