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籃球的歷史簡介
籃球,起源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在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創造,是奧運會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身體對抗性體育運動。
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並且2002年姚明以狀元的身份入選NBA,開啟了中國籃球新的狂潮。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NBA。女子籃球運動到20世紀初才開展起來。1976年,女子籃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籃球歷史年限擴展閱讀:
中國男籃始建於1917年,1936年加入國際籃聯,由於政治原因於1958年退出,於1974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恢復了會員資格,中國男籃是亞洲地區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籃球隊,常年壟斷所參加的亞洲各項籃球賽事冠軍,並保持亞洲籃球錦標賽奪冠次數最多的記錄5次。
球隊自1978年開始參加世界籃球錦標賽之旅以來,也一直是亞洲球隊在歷屆世錦賽上最好名次獲得者。在中國隊所參加的幾次世錦賽中,分別獲得了第11、12、9、14、8名,球隊在世界大賽中的最好成績為1994年聖彼得堡友好運動會上取得的季軍。
近些年來,中國男籃展露出一些可以擊敗歐洲頂級球隊的能力。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中,中國隊在主教練哈里斯(Del Harris)的帶領下在小組賽最後一場比賽中67-66險勝世錦賽衛冕冠軍塞黑男子籃球隊取得了晉級8強的資格。
在2006年日本世界錦標賽中中國也從D組脫穎而出在最後兩場小組賽擊敗了塞內加爾和斯洛維尼亞後晉級淘汰賽階段的16強,最終是在16強中64-95敗給了後來淘汰美國取得賽事銀牌的希臘隊,總排名為世錦賽24支球隊的第15名。
球隊擁有NBA休斯敦火箭隊主力中鋒姚明這樣的超級明星球員和奇才隊的易建聯、湖人隊的孫悅這樣的有實力的球員,還有王治郅這樣加盟過NBA聯盟的優秀球員,現任主教練為宮魯鳴。
② 籃球的歷史有多少年
100多年了,19世紀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了籃球這項運動
③ 簡述籃球運動的發展史
NBA發展史如下:
1896年,美國第一個籃球組織「全國籃球聯盟(簡稱NBL)」成立,但當時籃球規則還不完善,組織機構也不健全,經常一名隊員在一個賽季中可以代表幾個隊參賽, 經過幾個賽季後,該組織就名存實亡了。
1946年4月6日,由美國波士頓花園老闆沃爾特·阿·布朗發起成立了「美國籃球協會(英文簡稱BAA)」,布朗首次提出了後來成為現代職業籃球兩大基石的高薪制和合同制,高薪制是指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政支援,這樣才能使比賽保持在高水平上,吸引觀眾,求得生存。合同制是指一名選手只能與一傢俱樂部簽訂合同,並設立選手儲備制,以防球員突然離隊時受到損失。
1949年,在布朗的努力下,美國兩大籃球組織BAA和NBL合並為「全國籃球協會(簡稱NBA)」。布朗也成為後來著名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創始人。NBA成立 時擁有17支球隊,分成三個賽區比賽,來自NBL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依靠身高 2.09米的美國第一中鋒喬治·邁肯的幫助獲得NBA第一個賽季的冠軍。
從1954-55賽季起,NBA經自然淘汰只剩下東部聯盟和西部聯盟兩大賽區。其中,東部聯盟又分大西洋區、中區;西部聯盟又分中西區、太平洋區。
1952年,NBA為了限制第一中鋒邁肯的得分能力,將籃下3秒禁區寬度由原來的6英尺擴大到12英尺。到了60年代,由於另一位超級中鋒張伯倫的出現,NBA又將禁區寬度擴大到16英尺。 由於NBA的球隊在比分領先時常採用拖延戰術,使比賽不能吸引觀眾,從1954-1955賽季起,NBA開始實行24秒制,即每隊每次進攻不得超過24秒。
1973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2700萬美元買下NBA比賽3年播映權,從而使NBA比賽首次走上電視,但由於當時還不具備實況轉播的條件,所以只能播放錄像。
④ 籃球有多少年歷史拉
至今116年
籃球的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Naismith)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⑤ 籃球有多少年的歷史
籃球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籃球(basketball),是奧運會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 。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 。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36年,籃球在柏林奧運會中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
⑥ 籃球什麼時候開始傳入中國的
籃球運動發明於1891年,1895年便傳入中國,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接觸籃球運動的國家之一。
下面是籃球運動從中國到亞運會的歷程:
1、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
2、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
3、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
4、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
5、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
6、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6)籃球歷史年限擴展閱讀:
1、代表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美國籃球職業聯盟(NBA)比賽。
2、代表中國的水平最高的聯賽:中國職業籃球聯賽(CBA)比賽。
3、大型國際籃球賽事:奧運會籃球賽、世界男籃錦標賽、亞洲男籃錦標賽、美洲男籃錦標賽、歐洲男籃錦標賽、非洲男籃錦標賽、大洋洲男籃錦標賽等。
⑦ 籃球的發展史!以及規則!
起源:
1891年,詹姆士·奈史密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
籃球的發明者詹姆士·奈史密斯
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奈史密斯設計一項室內集體游戲。奈史密斯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奈史密斯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發展: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出18條簡易規則,籃球運動進入對抗比賽的階段,產生了裁判員。
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球、籃圈和籃網,定為每隊上場5人。
1896年,籃球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
1904年,美國青年會男子籃球隊在第3屆聖路易斯奧運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
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一項世界性運動項目。
國際籃球聯合會會標
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FIBA);同年,國際籃聯以美國大學使用的籃球規則為基礎,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統一的競賽規則。
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屆奧運會籃球比賽在室外網球場進行,最後美國隊以19∶8戰勝加拿大,奪得了奧運會第一枚籃球比賽的金牌。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籃球運動規則多次修改,促進了籃球攻防戰術的變化運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
1948年,第14屆倫敦奧運會舉行了第二次奧運會籃球比賽,共有23個隊參加,是奧運會籃球史上參賽隊最多的一屆,比賽移至室內球場進行。
1950年,舉行首屆世界籃球錦標賽。
1953年,舉行首屆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
20世紀50年代,世界各強隊普遍重視和發展高度,高大隊員在高空爭奪中佔有明顯的優勢,但靈活性差,技術單調,籃下死打硬攻,因而戰術呆板,使比賽速度受到影響。
1956年,第16屆墨爾本奧運會,籃球賽水平有了提高。美國隊在整個比賽中創下了4場球得分超百分的紀錄,而且以緊逼性夾擊防守戰術,瓦解了蘇聯等隊控制球的戰術;同年,國際籃聯對規則進行了修改,擴大了限制區,增加了30秒和干擾球規則。
美國籃球運動員「飛人」喬丹
20世紀70年代,投籃技術中出現了空中換手投籃,各種單、雙手扣籃。
1976年,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將女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20世紀80年代以來,籃球運動在高水平上全面攻守對抗,同時,技術全面、特長突出的明星隊員在隊內的作用舉足輕重。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職業選手可以參加奧運會籃球比賽 。
2012年,籃球世錦賽正式更名為籃球世界盃。
2014年,第一屆籃球世界盃在西班牙舉行;9月15日,美國以129-92的比分大勝塞爾維亞奪冠。
籃球規則:
籃球規則指籃球比賽中應用的各種規則。基於適用范圍分為FIBA規則,NBA規則,NCAA規則等。在世界上通用的籃球規則是國際籃球聯合會指定的FIBA官方籃球規則。
籃球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深入的發展,為使該項運動永遠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並在持續的發展中得到統一和規范,國際籃球聯合會近年來不斷對《籃球規則》進行完善,以4年為間隔對規則進行較大的修訂。
目前國際籃球聯合會中央局會議已通過了2014年《籃球規則》,並決定於2014年10月1日起在世界范圍內正式執行。
整個「籃球規則」中提到的都是男性教練員、隊員、裁判員等等。顯然,它也同樣適用於女性,這樣寫法僅僅是為了方便起見。
詳見國際籃球聯合會的《籃球規則》。
⑧ 籃球的歷史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籃球起源與發展
起源:現代籃球運動自1891年起源與美國。是美國東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春田市)當時的青年基督教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當時稱為"奈史密斯球"後又稱"筐球"最後根據活動的內容是向籃球筐中投球,邊形象的命為籃球。
一,初創時期(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二,完善、推廣時期(20世紀30至40年代)
三,普及、發展時期(20世紀50至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
五,創新攀高時期(20世紀90年代-)
今後發展的新趨勢將繼續向著"高" 、"快" 、"全" 、"准"、"全"和"女籃男化" 技術、戰術運用技藝化的方向發展。
當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世界籃球職業隊伍參加奧運會,推動世界籃球運動跨入了一個嶄新的創新發展,達到技藝化的新階段。以1992年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籃球賽中美國"夢之隊"的絕妙表現,顯示著籃球運動整體內容結構和優秀運動隊伍綜合智能、技能、能力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後的發展新趨勢在繼續向著"高"、"快"、"全"、"准"、"變"、的含義將更富有新意,相互間將融為一體。從而使人感受籃球競賽的球場越來越小;競賽的時間越來越短,籃架越來越低;籃圈越覺越大;球場變化越來越快;攻守隊員身體接觸越來越近;比分越來越高;女子與男子的對抗形式越來越難分的新趨勢。
一、"高"的新意
籃球運動的"高",時代已賦予其新意,"高"的內涵和外延均發生了新變化。第一,世界強隊普遍重視隊伍的整體身體平均高度的增長。美國等世界優秀隊伍中的高大隊員在第25屆奧運會上均能將驚人的彈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動以及無以倫比的技術和技巧融於一身,展現絕妙的表演,已成為當代世界籃球運動中高大隊員的典範。第二,隨著高大運動員大量涌現,高空爭奪更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優勢,已成為衡量隊伍水平的重要標志,於是創新的各種立體型的戰術配合方法,為世界籃球運動增添了許多新內容。
二、"快"的延伸
籃球競賽規則進攻有時間限制,一次進攻必須在30s內結束。世界籃球運動強化了"快"的意識,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後的趨勢有可能還要將進攻時間限的更短些,這便給籃球運動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進一步形成各種快的技、戰術方法。
第一, 繼續加快進攻速度,主動爭取時間,增加攻擊次數;第二,繼續強調提高攻守轉換速度;第三,繼續提高運用技術和戰術間銜接的速率,加快轉換戰術變化的節奏,都將給現代籃球運動向更高層次延伸。
三、"准"的發展
現在籃球競賽積分的高比分的特點是:第一,以3分球為重點的投籃准確性繼續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術、運用攻守技術與變化准確性提高。第三,戰術配合的時間與空間、地面的接和的准確性提高。
四、"全的演進
現代籃球運動對"全"的要求是:
第一,運動員素質全面。
第二, 重視全面綜合素質水平,陶冶自己成為既全面又有特長的隊員。
第三,對教練員來說,必須高度重視並善於科學地使運動員具有以上諸多因素的開發與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時反映出教練員的全面才華和綜合水平。
可見,未來要想成為世界性強隊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全面整體成員中高大隊員的數量和質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鋒隊員的數量和質量,能給對方構成威脅力和實戰攻擊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隊員以核心的組織才能、掌握絕招。
第四,全隊個人和整體做戰的速度,和節奏。應運用戰術的簡練性,應變意識、才智與能力的綜和水平。
第五,具有獨特的個人與全隊整體防守的意識作風和看家本領。
第六,教練員智能結構的高層次和科學化訓練,管理相結合的高水平。